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程建华  武靖州 《生产力研究》2007,25(8):F0003-F0003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人类通过自身或外界的力量对自然进行改造利用的动态过程。这种改造利用在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矛盾。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不断增强,随之而来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并越来越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为了实现人类文明的可持续性,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自然的条件下改造和利用自然,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丁社教 《生产力研究》2004,27(6):78-80,83
生产力是人类在社会生产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自身进行物质、能量与信息交换进而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以及人与自我各种矛盾的综合能力。物质生产力、精神生产力与人自身生产力既是生产力的三种类型 ,又是生产力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 ,也是生产力的三个不同方面  相似文献   

3.
人与自然关系从本质上说,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它是人类生存所面临的基本关系,是人类文明的基本内容,它不仅可以从不同层次影响和制约人类的生存,也会因人的能动作用而不断发生变迁。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视角看,人与自然关系在外在分离甚至对立的大框架下,经历了从以自然为主导到以人为主导的历史嬗变。在此过程中。随着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冲突与协调冲突的张力下,从自然威胁人类生存的激烈冲突逐渐演变为人类威胁自然进而威胁自身的激烈冲突。这种状态迫切需要在生态文明的框架下,通过推进人与自然关系从外在分离状态向内在融合状态的跃升得以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4.
人类从动物界离异出来,始终承受着自然和社会给予的多重压力。人类只有不断克服这些压力才能生存和发展,而文化便是人的生存与生存条件的统—体,是人类适应环境,改造环境,并改造自身的过程与产物。人类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是人类思考和面临的一个永恒主题,当然也是文化史学的首要课目。“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史观的演进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资源、环境与人类文明的演替过程地球表层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大开放系统 ,它是由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互为渗透的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地球表层是生命有机体生存、活动和各类物质、能量交换的场所。地球表层构成了人类生存、发展的最基本的环境特征 ,并为人类提供旦夕不可缺少的物质和能量。人类文明诞生与发展 ,就是基于人类对周围自然环境的认识的逐渐变化而更替的。在漫长的岁月里 ,人类对自然的观念经历了被动向主动性的转变。在人类发展初期 ,人类由于自身的局限性 ,对各种自然现象和过程所知有限。自然界所展现出的巨…  相似文献   

6.
广义生产力论认为生产力不仅是人类改造自然时具有的能力,它也是人类改造自身社会时具有的能力.在任何社会时空中,社会生产力都是改造自然领域的劳动者的生产力与改造社会领域中的劳动者的生产力的总和.文章探讨了广义生产力的本质、特征、基本性质、不可替代性和相互关系.论述了广义生产力的六个基础理论问题.对社会生产力的部分问题做了六个科学推论.提出了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六个标准.  相似文献   

7.
作为自然的一部分的人类,从自然派生出来与自然形成对立统一的自然矛盾。人类社会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又形成一个对立统一的生产关系的社会矛盾。社会矛盾系统与自然矛盾系统的矛盾,贯穿人类发展的全过程。人类社会发展正面临着空前的挑战和机会。全世界在惊人地浪费自然资源和破坏自然资源,污染生态环境和毒害生态环境。长此下去,使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面临着难以承  相似文献   

8.
一、水资源开发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水资源的开发,建设水利工程系统即通常所说的兴修水利,是指人类在其经济活动中为了发展生产和美化环境.对自然界的水体进行的治理、改造、利用和管理,以达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兴利除害,发展生产的目的.水资源的开发,不仅改变了自然景观面貌,而且为人类创造了巨大财富,对改造自然和促进社会发展均起了巨大作用.水资源养育了人类,灌溉使荒漠变成了绿洲.但是,由于在一定历史阶段上人类科学技术知识的局限,很多活动仍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在开发水利的同时,又干了许多破坏自然界和谐,破坏生态平衡的事,危害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对各种资  相似文献   

9.
人类的自然观念是人类自身现实生存状况的真实反映。21世纪人类正遭遇严重的生存困境,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矛盾、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在不断加深。人类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马克思自然概念所包含唯物主义自然观、实践的人化自然观、可持续发展观成为指导人类解决生存困境的重要思想,也成为中国可持续性发展的坚实的理论依据,对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指出 ,哲学社会科学 ,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 ,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今年 5月 ,他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再次强调 ,必须大力促进我国哲学科学事业的发展。一、哲学社会科学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清除障碍。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是人类认识自然、社会成果的知识体系。自然科学是技术进步、生产力提高的决定性的前提 ,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础性力量。自然科学的每一个重大突破 ,都为人类提供更完整的世界图景 ,为科学世界观的丰富和发展提供滋养与论据。而哲学社会科学也直接影响自然科学的发展。先进的…  相似文献   

11.
Since 1978, China has gained worldwide shin- ing achievements following the idea of seeking the truth of the fact to carry out economic reform for over 20 years. Fro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 man being and natur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entered a new era, eco-era. The new era re- quires us to further deepen economic reform from the relationship of human being and nature while we are keeping on economic reform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beings so as to realize sustainable…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社会和谐、社会发展、社会矛盾之问的关系进行分析,指出从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发展到今天,我们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同时又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新矛盾,而且一些问题和矛盾还比较突出,迫切需要解决。因此,只有把握好和谐、发展、矛盾之间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历程及人与自然不能协调发展的原因,并指出人类要维持自己在自然界中的持续发展,就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纵观人类发展史可以发现,人类社会历经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发展到现今的生态文明,不同的人类文明彰显着不同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从自然的奴隶演变到自然的统治者、主宰者,现如今则强调人是大自然中的一员,不存在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城市和农村作为人与自然直接发生关系的两大空间载体,各自以自我为中心的二元分治格局,加速了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的进程,恶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了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生态文明,当前应以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为先导、以转变城乡生产、生活方式为落脚点,以加强制度建设为保障,在城乡统筹背景下建设生态文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开创人与自然万物共生共融、和谐统一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发生在中国改革进程中的代价分配不公,引发了社会种种不良反应,累积成今日无法回避的社会矛盾,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利益协调是关键。为此,就需要国家和政府通过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制度创新,建立公正合理的改革代价分配机制,有效地协调由更深刻的利益格局调整所引发的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利益矛盾。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学说是在其经济学研究中逐步成熟的。在早期经济学研究中,他的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学说具有浓厚的社会理想性质。随着科学唯物史观的确立,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揭示了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和由此而决定的人类自身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阐述了共产主义阶段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内容及其赖以实现的必要前提,提出了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人类理想社会形式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7.
任碧云  王智茂 《经济经纬》2008,(1):16-19,39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人嘱目的成就.然而,随着进程的加快和改革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矛盾也日益凸现.这些矛盾主要表现为:产能过剩与通货膨胀的双重压力、流动性过剩和对外贸易顺差的不断加剧以及经济增长和失业率居高不下并存.这些矛盾的存在,集中体现了转型时期中国经济运行的特殊复杂性.这些矛盾并存所产生的影响,充分显示了解决问题的紧迫性.我们应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汇率政策和外贸政策的相互配合使用,实现宏观经济的平稳发展和市场化改革的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但依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矛盾。就当前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困难,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科技与经济竞争更加激烈。要赢得这场竞争的持久胜利,就必须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尤其是要解除体制束缚。作为科技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的勘察设计单位的体制改革,必须从根本上突破原来的固有模式、观念的束缚,树立科学发展观,全方位创新,革新除弊,推动改制工作的顺利实施,确保改制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