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近年来,为了防控金融风险,“降杠杆”的呼声此起彼伏.在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货币政策当局一度陷入“稳增长”与“降杠杆”的两难境地,并总体上实施了“名松实紧”的货币政策.然而,随着货币增长率放缓,中国经济杠杆率却越降越高,堪称“杠杆率悖论”.本文试图利用修正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来分析中国货币供应量和杠杆率之间的关系,厘清中国杠杆率悖论背后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降低货币供应量会带来投资和消费增长的下滑,进而带来产出更大幅度下降,最后反而会提高经济杠杆率.具体地,在货币增速受到负向冲击下,货币供应量每下降0.08个百分点,将带动投资和产出分别下降0.38个和0.18个百分点,使得杠杆率上升0.09个百分点.在存在金融加速器效应的情况下,这一影响机制还会得到进一步加强,货币供应量比基准每下降0.08个百分点,将带动投资和产出分别下降0.59个和0.25个百分点,使得杠杆率上升0.14个百分点.因此,货币政策“稳增长”和“降杠杆”并非两难选择,而是具有一致性,简单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来降杠杆的做法很可能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速的趋缓与结构转型的推进,我国总杠杆率水平急剧攀升,且受债务驱动增长模式及区域经济增长不平衡等因素影响,我国杠杆率与经济增长、金融稳定之间作用机制的复杂性进一步增加。考虑到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不平衡与金融资源分布错综复杂的客观现实,要正确理解杠杆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而制定积极稳妥的去杠杆政策必须考虑区域因素和部门因素。以2010—2016年全国30个省市区(不包含我国西藏和台湾地区)的总杠杆率、分部门杠杆率、金融波动及经济增长面板数据为样本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并基于部门分化和区域分异双重视角对我国杠杆率结构变动关联机制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区域杠杆水平存在空间相关性,但各部门杠杆率变动与本区域及其他区域总杠杆率变化的联动机制不尽相同。总体而言,金融杠杆率对总杠杆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其他部门杠杆率对总杠杆率的推动作用在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表现。因此,为实现稳增长与去杠杆之间的平衡,决策层应基于不同区域或部门影响机制,根据区域杠杆结构特征、经济结构调整进度及金融稳定程度制定差异化政策,通过影响和引导市场主体杠杆变动幅度和方向来实现稳增长与去杠杆的平衡。具体来讲,一是去杠杆必须注重区域间差异化政策的求同存异;二是去杠杆必须注重部门间杠杆波动的组合规律;三是去杠杆必须注重监管与宏观政策的合理选择与匹配。  相似文献   

3.
楚尔鸣  曹策  李逸飞 《财贸经济》2021,42(5):144-160
本文基于省级开发区升级的一项准自然实验,利用2006-2017年13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倍差法研究了省级开发区升级对城投债杠杆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能显著且有效降低城投债杠杆率,该结果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依然成立;(2)机制分析表明,开发区升级不会明显增加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投资并导致城投债杠杆率上升,但显著促进了城市经济增长和房价上涨,从而有效降低了城投债杠杆率;(3)异质性分析表明,开发区升级密度与城投债杠杆率存在非线性的"U"型关系,升级对降低城投债杠杆率的作用不仅会随资源(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而递增,而且会随地方财政透明度的提高而增强.鉴于此,本文提出严禁地方政府滥设滥建开发区、防止"开发区泡沫"、科学把握开发区升级政策边际效用、努力推动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高杠杆率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主要风险因素,合适的杠杆率不仅能够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而且还能优化资源利用,同时还能维持经济的增长和金融的稳定。本文基于前人关于杠杆率与经济增长及金融稳定的理论研究,通过金融杠杆率与经济增长的皮尔逊相关性研究、主成分分析来说明过高的金融杠杆率不仅会导致经济的下滑,而且还会引起金融的动荡。最后,笔者基于此研究提出有效金融去杠杆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金融科技有助于企业结构性去杠杆,对于金融资源优化配置、重塑市场融资体系,降低宏观金融风险,提升企业经营绩效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2011-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金融科技-去杠杆”之间的影响机理和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金融科技发展能显著降低企业杠杆率,且在不同的金融科技发展阶段作用效果存在差异,进一步对结构性特征进行检验,发现高盈利性企业的杠杆率下降程度更加明显。从作用机制看,金融科技通过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降低了企业杠杆率;从影响效应看,金融科技对于短期杠杆和国有企业杠杆的降低作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中国式经济分权的大背景研究经济结构性失衡问题,在分析财政分权与金融分权影响经济结构性失衡的作用机制、提出研究假说的基础上进行实证验证。本文主要结论如下:相比于财政分权,金融分权变化导致的经济结构变动更大;金融显性集权会显著改善经济结构,财政分权与金融隐性分权则相反。考虑财政金融联动特征后,本文还发现,金融隐性分权在财政分权影响经济结构性失衡的机制中起负向调节作用,财政分权与金融分权需互相配合才可达到缓解经济结构性失衡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刘颖 《财经论丛》2018,(6):46-54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宏观杠杆率迅速上升.不少学者认为过高的杠杆率可能增加金融风险,甚至引发金融危机.本文通过国家资产负债表的思想在索洛增长模型中引入金融因素,以研究宏观杠杆率的演化路径和货币政策对宏观杠杆率的影响.结果发现,一国宏观杠杆率有着自己的时间趋势,而货币政策会使得宏观杠杆率反向偏离其趋势.研究结论表明不宜随意确定目标宏观杠杆率,也不应通过紧缩货币来达到降杠杆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杠杆率维持在合理区间,对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具有重要作用。深入研究经济杠杆率的影响因素,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大意义。运用Eviews模型,选取山东省8家非金融企业2006—2015年的相关数据,对影响杠杆率的多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营业利润率、工资和在建工程、银行依存度在短期内与杠杆率呈负相关,长期则相反;两项资金占用、企业规模在短期和长期均与杠杆率呈负相关;信贷投放在短期内与杠杆率呈正相关,长期则相反。  相似文献   

9.
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项基于面板数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麦金农和肖开创的金融发展理论主要研究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在中国,由于经济和金融发展中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研究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不能停留在国家的层面上,而必须深入到地区的层面上。本文采用面板数据(PanelData)的处理方法,对我国各省区的金融发展水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实证研究。无论是基于1979—2002年的整个样本研究,还是两时期的对比分析和初始金融发展水平对长期经济增长的预测,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的研究还发现.金融发展在质的提高方面比单纯量的扩张方面更能促进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10.
在消费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以及居民杠杆率持续上升的背景下,研究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15-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我国居民部门杠杆率对居民消费和消费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居民杠杆率的上升对消费增长具有拉动作用,对消费率也呈现显著的正向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