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债券市场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阶段的特征表现为债券市场发展缓慢,为了扩大我国直接融资规模并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需要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本文以我国债券市场的主体---银行间债券市场为例,分析了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现状以及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并以1993-2012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发行额和股市筹资额共20年时间的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建立相关性模型,通过回归模型进一步实证研究了银行间债券市场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发现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发行额与国民生产总值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银行间债券市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该市场规模的扩大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从而说明了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创新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芦峰 《经济论坛》2005,(23):112-113
在一个国家国债市场中,场外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及柜台交易市场)与场内市场(证券交易所市场)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二者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国债市场。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近年来发展迅速,作用不断凸显,已成为整个金融市场上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3.
基于CVaR的我国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利率风险度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利率基本特征分析基础上,利用我国银行间债券回购开始日1997年6月15日至2008年4月20日全部质押式回购每周加权平均利率进行实证研究,建立了基于ARMA-GARCH模型族的利率风险CVaR测度模型。结果表明我国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中存在杠杆效应;回购利率分布对CVaR计算结果影响较大,GED分布较正态分布和t分布能更好刻画我国银行间回购利率序列的分布状况。EGARCH模型计算得到的CVaR值要优于GARCH和TARCH模型得到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在任何国家的经济运行中,银行间市场短期利率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反映宏观经济状况和流动性状况;二是为金融资产定价提供了基础。我国目前管制利率与市场利率共存,银行间市场短期利率能否独立于管制利率发挥以上作用,值得深入研究。对此,本文从管制利率与银行间市场利率的相关性出发,探讨我国银行间短期市场利率是否能够有效反映资金流动性状况以及能否作为资产定价的基础。研究结论是:只有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银行间利率才可以完全发挥这些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国金融资产定价中无风险利率的选择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借鉴国外成熟金融市场无风险利率选择的实践经验,运用我国金融市场的实际数据,从无风险资产的四个方面属性对银行同业间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及交易所回购市场等三大资金市场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从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中选择回购期限为3—7天的债券回购等金融工具作为我国金融市场无风险资产以及利用R07D(加权)平均利率来估计金融定价中的无风险利率更加具有科学性。  相似文献   

6.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利率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已经于1996年开始实行市场利率。各项存款、货币供应量、股票成交金额与企业商品价格同比指数是我国金融体系中重要的金融变量。因而,选取并利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加权平均利率代表我国市场利率,借助格兰杰关系检验、向量自回归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可以研究市场利率与重要金融变量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分析市场利率对金融体系的微观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7.
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妍  吴凯 《经济前沿》2003,(7):39-41
中国债券市场包括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所债券市场和凭证式国债市场个部分。近年来中国的债券市场发展非常快,而银行间债券市场更是发展迅猛,其在1997年6月启动时仅有16家成员,到2002年底银行间债券市场参与者已达951家,且参与主体类型已覆盖所有金融机构。2001-2002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债融资情况见表1。 由表1可看出来,银行间债券在债券市场中占有十分大的比重,银行间债券市场不仅是各类金融机构改善资产结构,提高资产抗风险的能力的重要投资场所,同时也是当今我国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唯一场所。由此可见,银行间债券市场对我国的金融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其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还不长,因此还存在着不少需要完善的问题,其中最值得引起人们注意的就是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流动性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8.
笔者基于2011年上市银行数据,运用矩阵法对我国银行间市场风险的传递效应进行模拟研究,并考虑到非银行金融机构在银行同业交易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将非银行金融机构交易数据纳入模型进行重新测算。结果表明我国银行间市场上系统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增大,表现为风险传染源银行数量的增加和风险传递范围的扩大。  相似文献   

9.
我国债券市场分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7年建立银行间债券市场以来,我国债券市场取得了迅速发展,已经形成了以场外交易(银行间市场)为主、场内交易(交易所市场)为辅的债券市场体系。但从总量看,我国债券规模还比较小,同时,由于长期以来受观念和体制等方面的束缚,我国债券市场尤其是企业债券发展滞后,并在发行、交易、托管等环节上存在分割。我们认为,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的首要问题是统一债券市场的监管和托管结算体系,要实现我国债券市场的长远发展,必须从建立统一跨市场的托管结算体系的改革入手,打通交易所和银行间两个市场,实现债券在两个市场间自由流动,共同促进两个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赵洋 《生产力研究》2008,(21):51-52
我国的国债市场由于投资限制及市场间的物理差异等原因处于分割状态,文章利用时间序列分析中的协整理论对银行间国债指数与交易所国债指数进行了协整分析。并利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两市场指数进行了领先-滞后分析。结果表明,银行间国债市场与交易所国债市场存在协整关系,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就短期看,仅存在交易所国债市场对银行间国债市场的单向引导关系,交易所市场的波动具有一定外生性,且大约领先银行间国债市场二天。  相似文献   

11.
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自1997年建立以来,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发展成为各类金融主体共同参与、兼具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双重功能的场外交易市场,其在资源配置、流动性管理、货币政策实施等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银行间债市场迅猛发展,交易工具不断丰富,投资规模成倍递增,已成为各类金融机构固定收益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各类风险也随之显现,本文从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和风险管理现状出发,分析其面临的流动性风险及其成因,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EGARCH模型,检验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中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之间拆借利率波动溢出的流星雨假定。结果表明,来自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流星雨对中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波动具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3.
张茉楠 《商周刊》2013,(25):20-20
短期市场利率飙升被解读为流动性短缺,但中国存量资产和存量流动性并不少。实际上,期限错配、结构错配和方向错配导致的问题是中国经济最大的风险和结构失衡所在。进入1O月份以来,银行间市场利率快速上升,资金面趋紧。银行间市场7天利率一度升至5%左右,10年期国债收益率更是创5年新高,6月份“钱荒”期间短期利率大幅飙升的情形似乎再次重演。短期市场利率飙升被解读为流动性短缺。事实是否如此?从货币存量上看,我国流动性仍比较充裕,信贷规模当前居全球第一,广义货币(M2)约为美国的1.5倍;M2与GDP之比达到2,远超过日本的1和美国的O.7。当前,我国企业信贷占GDP比重达到130%。  相似文献   

14.
祝博  夏聪  孙开斯 《当代财经》2023,(11):67-79
同业融资结构影响着商业银行的融资成本和流动性转换,是商业银行稳定经营的重要因素。2015年,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在质押式回购市场上平行推出了匿名订单指令簿交易机制,改变了银行间市场长期使用的单一询价交易机制。那么,交易机制改革对商业银行同业融资结构将产生什么影响呢?包含担保和无担保资金市场、搜索摩擦的理论模型及双重差分实证检验表明,银行间市场交易机制改革能够降低担保融资成本,提升同业融资中的担保融资占比。进一步分析发现,初始同业融资占比高、初始资产增速快、初始影子银行业务规模大的银行,以及准备金充足率不高、非上市、中小规模的银行同业融资结构受交易机制改革的影响更显著;银行间市场交易机制改革能够促进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创造。因此,应继续扩大匿名点击交易机制的覆盖范围,积极关注交易机制变化的外溢效应,进一步完善同业融资市场交易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15.
马克 《当代经济》2021,(7):16-20
近年来,我国同业市场快速发展,商业银行间关联性经由资产负债渠道明显提升.受此影响,银行间市场系统性金融风险也随之上升.针对银行间关联性不断上升的问题,我国金融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大了银行同业业务的调控力度,有序压降同业理财规模,并对商业银行同业负债占比进行限制,以控制银行间系统性风险.本文采用商业银行数据,模拟测算了近年来我国银行系统的系统性风险变动趋势.实证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对银行同业市场规模的限制,显著降低了样本内银行间的关联性,系统重要性银行破产对金融系统的冲击明显下降.基于研究结论,本文建议应提升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标准,对金融系统性风险状况进行高频监测,以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  相似文献   

16.
经济大事记     
5月16日2005年北京《财富》全球论坛开幕,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远期交易管理规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推出债券远期交易。此举可以有效规避风险,也有利于完善市场价格发现,提高市场流动性,对促进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关于发展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是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本在分析市场参与主体、市场化进程及交易工具等方面发展现状的基础之上,相应提出了推行做市商制度、增加市场交易机构和工具、促进两个债券市场协调统一等发展构想。  相似文献   

18.
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引入短期融资券是我国融资方式的重大突破,是金融市场建设的重要举措。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券,对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改变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失调、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防止广义货币供应量过快增长、促进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协调发展、维护金融整体稳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5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以及《短期融资券承销规程》、《短期融资券信息披露规程》两个配套文件体现出以下新特点:  相似文献   

19.
我国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分析2002年11月至2004年11月期间我国上海证券市场、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国债市场中的时间序列数据,认为在该时间段内我国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已经建立了明显的联动关系,资金价格信息主要从资本市场向货币市场传递,但反向传递能力差;数量信息是资金价格信息传递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中介.  相似文献   

20.
货币市场是现代金融市场的基础市场,经济主体短期资金的调剂以及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执行都需要一个完善有效的货币市场的支持。因此,一个健全的货币市场对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一、我国货币市场存在的问题 1.发展速度缓慢。我国货币市场的大发展应该说是90年代中后期,如1996年建立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但交易额一直上涨乏力。而国债交易额到1993年才只有87亿元。应该说起步已经较之1978年的经济改革和 90年代初的资本市场的建立已经落后。这与我国各经济主体要求在货币市场上调剂资金的需求以及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