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中国乡镇企业》2013,(7):33-33
日前,重庆市“美丽乡村”建设现场会在开县召开,全面启动“美丽乡村”建设。一是发展乡村经济。以特色效益农业为核心,开发优势资源,培育乡村产业,加快形成“一村一品”格局。进一步壮大特色产业、开发乡村旅游、深化农产品加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相似文献   

2.
于江 《中外企业家》2014,(9):249-252
乡村旅游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新农村建设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空间和政策支持。本文在了解大连乡村旅游背景和研究了发展现状及优势后,借鉴国外乡村旅游的发展策略,就大连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休闲乡村目前已经成为发展美丽乡村旅游一种重要的发展导向,文章以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现状为研究背景,以休闲视角下美丽乡村规划设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探讨了休闲模式对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意义。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绍兴市漓渚镇棠二村为实践研究对象,通过对项目的分析、环境的调研,明确了项目设计的定位以及优势和劣势,结合设计项目,探讨了休闲视角下美丽乡村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以期对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乡村旅游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而新农村建设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空间和政策支持。本文在了解大连乡村旅游背景和研究了发展现状及优势后,借鉴国外乡村旅游的发展策略,就大连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乡镇企业》2014,(4):52-65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201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努力建设美丽乡村。人与自然应合为一体,美丽乡村建设既是对自然生态的有形物化,更是对社会生态的内涵提升。建设美丽乡村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客观上要求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乡村建设涉及到农业、农村、农民、文化、旅游、环境等诸多方面,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用系统的方式加以推进才会取得更好成效。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总部署,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总抓手。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乡村旅游的发展须依托地域环境与气候资源,其次还必须打破传统的发展格局,使得乡村旅游为旅游扶贫增添助力。乡村发展的核心便是挖掘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提高旅游层次,使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同时将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文化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乡村旅游是旅游业与现代农业融合的产物,乡村旅游在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呼和浩特市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巨大潜力.尤其是一些贫困乡村,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为乡村的脱贫致富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马静花  张爱国 《企业导报》2012,(22):124-126
乡村旅游作为我国新时期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层面对新农村建设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构建乡村旅游主导型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可实现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良性互动。本文以临汾市尧都区大阳镇为例,在本镇乡村旅游开发建设条件尤其是优势分析的基础上,论证了选择乡村旅游作为该镇新农村建设主导模式的合理性,并对乡村旅游发展带动新农村建设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0.
乡村建设的形式随时代变化,从单一的农业生产到复合多样的发展模式,乡村旅游成为了当下"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产业之一,也是资本进入乡村建设的最直接途径.长期以来,政府作为乡村建设的主体发挥着主导作用,而在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下,基础设施建设不再是唯一的需求,视觉环境、 生态环境的设计与维护就需要政府之外的社会、 企业、 和村民转变为乡村建设新的主体.通过乡村旅游的带动和新的乡建主体的加入,探索乡村建设的新模式,要在维护本土性的前提下,实现乡土资源和产业资本的整合,当地村民和驻村人员的联动,带来乡村旅游和社区营造的良好互动.  相似文献   

11.
《价值工程》2016,(6):179-181
在新型城镇化、城乡统筹不断成为趋势,而村庄空心化、文化散失去成为村庄发展规划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以云南新平曼龙社区团结园村庄规划为实际研究案例,提出了产村共融的村庄规划策略,以期解决村庄规划与发展存在的问题,为村庄规划研究贡献微薄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为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积累了宝贵经验。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过程中实施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惠民工程。文章认为,该工程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创新性实践。  相似文献   

13.
《价值工程》2018,(4):61-63
本论文依据三明市乡村总体建设特征,把三明市乡村建设模式分为工业引导型、农业带动型、休闲娱乐型、文化主导型美丽乡村开发模式四种主要模式。并以曹远镇埔头村农业带动型为例,主要分析其乡村特征类型、模式存在问题,并提出合理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为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积累了宝贵经验。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过程中实施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的惠民工程。文章认为,该工程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创新性实践。  相似文献   

15.
传统村落微更新与社区复兴:粤北石塘的乡村振兴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重大决策部署。以粤北古村石塘为例,探讨如何以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活化利用为抓手,通过传统村落的微更新系统实践,以点撬面,促进人、文、地、产、景的多维度发展,从而推动村镇社区全面复兴。为中国广大传统村落的文化遗产保护、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积极案例。  相似文献   

16.
城市空间存量优化逐渐成为城市规划的重点,以城中村为对象的旧城改造方法便成为重要的研究内容。由于文化具有潜在的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越来越彰显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力量。以城中村作为研究对象,以多主体伙伴模式作为改造方法切入点,结合具有一定文化产业基础的深圳大芬村作为研究实例,探讨以文化为导向的城中村再生策略,得出结论为,城中村再生方案必须结合现状明确再生的参与主体和相互关系,并需要一个专责常设机构,以保证城中村再生长期性、多目标战略性规划和行动纲领的实施;对已有一定文化产业基础的城中村,应注重文化产业升级,利用文化实现环境优化、产业发展、社会和谐的城中村再生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7.
王海滨 《价值工程》2011,30(23):11-13
本文简要地梳理了生态旅游和社区生态旅游的基础上,根据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将社区生态旅游村构建为一个景观生态系统,从系统中的游客、社区居民和社区三个方面来审视,发现社区生态旅游村主体具有不同的价值。各自价值的同时实现是社区生态旅游村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以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县阿着底村社区生态旅游的案例证实了这一认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价值工程》2016,(19):75-78
分析了被誉为旧村改造成功范例的石头新市村改造的主要动因,总结了"石头村模式"中政府优惠政策、村集体做好沟通联系"桥梁"关注村民利益、引入市场运作、村集体土地入股和制定合理补偿标准等重要内容,着重对石头新市村改造各利益相关者所获得的有形资本和无形资本进行评析,最后提出旧村改造必须遵循"一村一策"的工作方案以及值得借鉴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曾凡先 《价值工程》2011,30(1):224-224
做了多年山村语文教师,深深地知道乡下学生写作时难以突破的瓶颈是:因为山村的闭塞,见不多识不广,写作套路明白,但脑子空空如也。尤其是写议论文,明明有了很好的论点,可苦于没有典型的论据,关键时刻不得不临时改换内容,或者七拼八凑地编写。这样的文章内容空洞、干瘪是自然的,分数不高也在情理之中。突破这个瓶颈的办法是恶补典型材料。但时间有限,精力有限,怎么恶补才见效呢?我的做法是利用现有条件,教学生学好课文用好课文。  相似文献   

20.
梅宇 《人力资源》2006,(2S):6-14
雪山的脚下,有一座村落,实际上,这里不是天堂,你却,可以在天使的指引下穿过云层,实际上,不是仙境,你却,能够在星空里成眠,饥饿的路人经过,袅袅的炊烟在山腰嬉戏,升起的,是他们对生存的希望,迷途的路人经过,希望的灯盏犹如萤火一般温柔,点亮的,是他们对信仰的执着,孤独的路人经过,亲密的伙伴献上会心的微笑,守候的,是他们对情谊的默许,谁升起的炊烟,谁点燃了灯盏,谁守候着伙伴,明天的村民,今天的路人。[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