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据     
《证券导刊》2011,(21):9-9
新股发行市盈率降至28倍 5月新股中签率蹿升 今年以来,一级市场掀起了新股高价发行“去泡沫化”的浪潮,尤其是随着大盘持续调整,价值回归的进程不断走向深入。从年初的73倍,到6月以来的28.57倍,新股发行市盈率在不列半年时间内“连降三级”。与此同时,在刚刚过去的5月,新股平均网上中签率升币7.82%。  相似文献   

2.
毕名 《证券导刊》2014,(25):58-59
6月17日,雪浪环境、龙大肉食、联明股份和飞天诚信4只新股确定发行价格,平均市盈率低于20倍,是对应可比公司定价的四折到五折。  相似文献   

3.
《银行家》2012,(5)
新一轮IPO改革正式开始 证监会于4月1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剑锋直指新股发行的“高发行价格、高市盈率和高超募额”及“炒新”现象。  相似文献   

4.
陆一 《理财》2012,(12):34-35
股票发行制度问题我国证券市场在建设初期,由于法规不够健全,参与各方还不成熟,对股票发行申请采用了审批制,股票发行决定权归属政府。而在新股发行定价方式从行政管制向市场化演进的过程中,主要经历了下面几个阶段:在1990~1998年底,新股发行价格主要采取固定市盈率水平确定。这一时期新股发行市盈率一般在12~15倍之间,并以  相似文献   

5.
曹中铭 《证券导刊》2009,(30):95-95
继中国建筑高市盈率发行,光大证券的高价发行再创新高。今天,光大证券以每股21.08元上网发行,其58.56倍的发行市盈率是6月重启IPO以来最高的,同时也是A股历史第五高的发行市盈率。在《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实施之后,中国证监会大力推行的市场化发行,结果却是导致"泡沫化"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在金融体制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新股发行方面仍然存在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超募资金的"三高"现象,文章对完善新股发行定价和上市审批、加强市场监管,明确发行中各主体责任、探索新股发行新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自2013年11月30日新股发行重启以来,目前已有52家企业获得发行批文,48家企业完成发行上市.总体来看,本轮新股发行改革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新股发行“三高” (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募资额)及新股上市交易遭爆炒的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
《证券导刊》2012,(6):29-29
有望演绎成中级反弹 消息面上,1月投融资市场全面萎缩,IPO募资环比减少86.23%,尤其是2月份前半月10只新股的平均发行市盈率为32.54倍,相比1月份的33.7倍明显继续有所下降,表明新股发行改革已经取得很大的进步,融资抽血的减少将对A股明显利好。而猪肉价格连跌3周,补栏热情上升或为后期肉价继续下跌埋下伏笔,食品...  相似文献   

9.
选取2009年6月到2012年11月在中小企业板发行的428只新股为研究样本,运用因子分析和逐步回归法对IPO定价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公司的盈利因子F2、发行市盈率、发行费用、发行数量、新股发行改革政策、预计募集资金、成长因子F3、中签率、营运因子F4对新股发行价格有重要影响,而其他因素的影响均不显著。继而构建中小板IPO定价模型,可为拟发行新股的公司提供定价指导,并建议继续深化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以提高定价效率。  相似文献   

10.
市场所翘首以待的新股发行后续改革会不会旧瓶装新酒?现在看来,人们的担忧也许并非多余。有人说,超募可能是一个伪命题。可惜的是,大盘股发行市盈率60倍,中小板80倍,创业板126倍,并不是任何人的虚构,而是无法回避的活  相似文献   

11.
新股20倍左右市盈率发行到底能保持多久须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事实上,在A股市场的新股发行中,发行人与承销机构为了自己的利益,“创新”地利用规则踩“红线”甚至是跨越“红线”的大有人在。目前股市行情低迷,如果今后行情好转之后,市场对新股求“新”若渴,20倍市盈率还能成为“标准”吗?  相似文献   

12.
本文先列举了创业板高市盈率发行的表现,并从2009年6月新股发行体制改革视角探讨了创业板发行市盈率不断升高的原因,提出以美国式招标确定新股网下配售价格、机构投资者在初步询价中要缴纳保证金、分期支付超募资金所产生的保荐费、让主承销商持有部分新股并设定锁定期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反思和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6月证监会对我国的新股发行制度又进行了一次改革。本文选取了改革前和改革后新股发行的样本,对改革前后的发行市盈率、中签率和新股抑价幅度进行了对比,认为本次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取得了一些预定的成效,但本次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却未能解决新股高价发行的问题,对此本文分析了原因,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6月18日,联名股份、龙大肉食、雪浪环境、飞天诚信等四只新股开始申购,时隔四个多月,IPO“第二季”开启。此次IPO 重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证监会对发行人与承销商临时进行了“窗口指导”,已经过会的企业被要求严格限制发行价格,要求发行市盈率不得高于行业平均市盈率、不要进行超募以及老股转让,甚至还会被要求削减发行规模,同意才给批文。“窗口指导”引起热议,新股发行正从“市场化”回归到行政化,是倒退还是一种螺旋式上升?股市改革如何才能真正消除市场的“IPO 恐惧症”,让IPO 重启成为市场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5.
创业板自2009年10月30日正式推出以来,至今年10月30日,已有整整两年的时间。两年来,创业板以其新股的高价发行、高市盈率发行、高超募发行给投资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高"发行是如何形成的,又有哪些对策可以抑制"三高"发行,本文对此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6.
毕名 《证券导刊》2014,(30):60-60
新股申购23日再次启动。根据发行安排,包括台城制药在内的12家新股将从7月23日到8月13日接受投资者网上申购。分析人士指出,最新一轮新股发行不仅节奏明显密集,具有发行单价低、发行市盈率低、募集资金少等特点,同时受制干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和IPO重启不可控性,不少发行新股的公司在经营业绩方面均出现较明显的下滑。随着新股申购启动,隐藏其间的三大悖论逐渐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17.
张春生 《金卡工程》2010,14(10):227-227
2009年6月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后,新股发行出现了高价、高市盈率以及超募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从完善累计投标询价发行定价方式、实行存量发行、促进再融资(再发行)的市场化、加大发审透明度和完善保荐制度几个方面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8.
蔡亮 《新理财》2010,(6):38-39
在新股发行价格市场化、新股发行审批行政化的双重作用下,新股发行"两高"(高发行价、高市盈率)以及由此派生出的超额募资却日益成为不争的事实。完成"第一阶段改革目标"之后,新股发行改革下一步将何去何从,无疑值得相关企业CFO们关注。  相似文献   

19.
新股发行:三轮改革见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岐 《中国金融家》2012,(10):57-58
高市盈率、破发、业绩变脸、高管套现……新股发行链条上暴露出的种种弊端一直是中国证券市场上最受关注且最核心的问题。多年以来,我国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已经开展了三轮,方向是不断市场化。目前连续三轮的新股发行改革已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20.
张育军 《深交所》2006,(11):2-7
当前资本市场的新政策、新变化,为加快推动中小企业上市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从今年5月底恢复新股发行以来,中小企业板发展势头良好,中小企业发行上市呈现出三个特点:(1)发行审核程序简化,发行提速、效率明显提高;(2)发行股价和发行市盈率相对较高,投资者认购踊跃;(3)上市首日交易活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