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地方本科院校已经从社会的边缘走向了社会的中心,以主动的姿态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视角积极探寻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的规律。知识经济、文化经济的发展,凸显了大学的功能,把地方高校的知识创新与区域经济的自主创新结合起来,对于建设区域创新体系,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因此,从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理论分析入手,分析贵州省地方院校与地方区域经济社会互动发展的现状与问  相似文献   

2.
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部分,承担着为区域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产学研合作是促进地方高校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社会服务的最好途径。本文通过分析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特点与模式,提出创新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价值工程》2015,(26):148-150
高校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的科技服务功能对于推进地方经济的创新驱动发展有着积极作用。首先分析了相关理论基础并论述了校企合作的意义;之后以江苏省某市为例通过实地调查收集数据,对当前地方高校与企业科技合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尽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若干推进地方高校科技服务企业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校已经走向了社会发展的中心,成为引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实现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协调、互动发展己成为一种共识。文章针对如何建立两者良性互动关系,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董阮建 《企业导报》2014,(21):127-127
现代中国社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区域和地方经济也不甘落后。其中东盟自贸区是中国西部大开发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正是近年来国家人才培养战略调整的重要举措,也是地方本科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区域人才培养与地方应用技术型高校共建研究是当代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苗艳艳 《企业导报》2012,(8):134+136
地方高校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扮演着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和先进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等角色,但目前地方高校参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仍然存在诸多阻滞因素。因此,创新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改革高校内部科研管理机制、完善校企与校地合作机制,健全为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的服务机制,提高地方高校参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力度和效度,是地方高校参与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解决区域发展不协调问题、推进区域协同发展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从中央地方关系的角度来分析我国区域协同发展难以开展的症结:一是地方自主权限不足;二是中央约束能力有限,这与我国现有的中央地方事权划分和"中央决策、地方执行"模式有密切关系,因此要推进我国区域之间的协同发展,必须对现有的中央和地方关系加以完善,其中的核心是要合理划分不同层级政府的责权利关系,推进相应的配套改革,同时将提高事权划分的规范化和法治化水平作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突破口,及时将规范中央地方关系的行政文件上升为法律法规,并考虑制定相关的《中央与地方关系法》,加强立法和司法,建立健全中央和地方关系的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8.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地方高职院校的神圣使命;与本地行业企业紧密合作,共赢发展,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地方高职院校应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大力推进教学改革,不断提升其社会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9.
现代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服务区域发展成为地方应用型高校目前最重要的职能。为了适应这种发展趋势,以北京物资学院为例分析了地方高校服务区域发展特征,并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论述了地方应用型高校服务区域发展的主要内容。为了提升地方应用型高校服务区域发展的能力,从主管部门政策制定、学校内部机制建立、师生参与形式设计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为地方应用型高校服务区域发展提供了可参考的模式,从而提升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时代经济高速发展的内在需要,高校创新资源集聚作为科技创新、知识输出、人才培养创新的集聚区,必将是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在比较国内外高校创新资源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理论规范研究与实证的研究,吸收借鉴国内外有关区域发展理论;分析义乌双江湖高校创新资源集聚的现状,及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金义片区发展的现状和需求;探讨高校创新资源集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助推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金义片区建设。  相似文献   

11.
王英全  高荣发  任倩 《价值工程》2014,(30):274-276
依托省级电大建设区域开放大学对构建中国开放大学体系、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整合与共享地方教育资源等具有深远意义;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有因思想观念因素的束缚而对开放大学的认识不足,因制度供给不足使开放大学建设的保障机制不健全,电大现行系统办学模式和体制及存在的其他因素的制约;提出要进一步营造有利于开放大学发展的社会氛围,加大投入依托省级电大整合省级区域成人教育资源,加强质量保障体系和监控体系建设,亮化自身优势彰显省级区域开放大学特色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妇女在各个领域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广西大学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唯一的一所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和地方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文章试从广西大学女科技人员基本状况入手,探析她们未充分发挥作用的原因,并从中寻求对策,以利于女科技人员在促进广西乃至全国的科技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妇女在各个领域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广西大学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唯一的一所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和地方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文章试从广西大学女科技人员基本状况入手,探析她们未充分发挥作用的原因,并从中寻求对策,以利于女科技人员在促进广西及至全国的科技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刘勇 《价值工程》2013,(36):304-305
高职教育作为与区域经济结合最为紧密、最为密切的教育主体,培养直接面向地方经济、面向行业企业的社会性技能型人才,更应该结合地域文化和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进一步研究和明确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实施方案,探索出有自己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培育出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学生创业人才。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focuses on how the evolving roles of a university and its Technology Transfer Office (TTO) are stimulating academic entrepreneurship in a non-mature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 A more mature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 was built gradually by these actors through their progressive creation of innovation intermediaries and coordination among the local players involved in the creation of start-ups. We analyse how the university became a hub organisation. We use the case of the University of Strasbourg to show that the university contribu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 by acting as a boundary spanner and by building and orchestrating the network of the stakeholders in the local system of innovation. This ‘hub’ university became a leading regional organisation at the political level. The TTO played a central role in supporting academic entrepreneurship at the operational level based on its evolution from a revenue maximising model to a model that takes account of social and economic regional development. The progressive adoption of a more selective model of start-up creation requires good coordination among the local actors. Over time, the TTO’s boundary spanning function increased to encompass the development of operational network building and orchestrating functions.  相似文献   

16.
谢安国 《价值工程》2012,31(10):226-227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很大程度上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供应库和科技支撑点,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是地方本科院校生存和发展的使命之所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明确办学思想和办学定位,在彰显办学特色、拓展服务社会的途径和方式等方面大胆创新,实现地方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对接,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一方面,未来物流业的发展状况关乎着襄樊未来区域经济战略的有效实现;另一方面,物流产业本身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对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襄樊物流产业的发展必须高瞻远瞩,与区域经济总体发展战略相适应,选择合理的发展战略取向和路径,从而奠定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有效提升区域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Barclay M. Hudson 《Socio》1974,8(4):181-194
The paper describes five economic linkages by which a university might promote regional development. Both theory and empirical evidence are considered In general, the benefits of a university are found to dissipate too quickly outside of a local region to have very decisive local effects; however, there are exceptions which suggest ways to make the university a more powerful agent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Major attention is given to the possibility of enhancing the ‘amenity’ effects and the ‘expenditure’ effects of a university. Basic issues of cause-and-effect are also reviewed in light of their policy i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19.
以城市群为核心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新时代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域公共服务一体化持续推进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其实质是推动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合理有序流动,以实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这是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要求、探索区域一体化体制机制和最大程度地改善民生的发展性逻辑。长三角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在突破结构性限制和制度性障碍等过程中,其战略目标至少包含水平趋衡、制度对接、政策协同和便利共享等四个维度。紧扣一体化发展性逻辑与资源要素流动的创新趋向,长三角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关键在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现公共服务互联互通、流转顺畅、要素趋同、待遇互认,直至制度一体化。  相似文献   

20.
区域经济合作推动公共产品供给的机理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存在着市场失灵,因此需要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同时,由于存在着区域间发展不均衡和地方利益保护,公共产品的供给也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反过来限制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进程。文章研究根据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提出了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的横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以此更好地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