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石莹  顾颖 《经济师》2000,(7):44-45,63
自1993年我国实行宏观调控以来,经济增长率逐年回落,1997年的经济增长率为8.8%,下降了4.6个百分点,今年已是第六个回落的年头,造成这种经济增长率持续回落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所引致的通货紧缩是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有鉴于此,本文分析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的三大原因及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一、引致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笔者认为,形成有效需求不足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出口需求不足,投资需求不足,消费需求不足。三个方面需求不足的综合效应引致了目前通货紧缩的局面。1、出口需求不足。造成出口需求不足的原因来自于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自1997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呈现出了低增长与通货紧缩并存的势态,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前景与潜力。面对严峻的现实,国内许多学者从西方经济学的主流思想出发寻找原因,认为造成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力主采用凯恩斯主义的调节政策,刺激国内有效需求的扩张,进而实现经济的复苏。针对这种情况,政府当局也由过去实行“双紧”的财政、货币政策转而推行积极的财政  相似文献   

3.
自1997年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以来,拉动了国内投资需求,刺激了经济增长,对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起到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本文测算的结果显示,国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自1997年以来呈逐年递增趋势,即从1997年的8.83%递增到2000年的12.23%;但另一方面不容忽视的是,国债的大量持续发行亦对民间投资形成"挤出效应",部分构成了经济增长的抵消因素.国债政策怎样在对经济增长的正负作用之间进行平衡抉择,文中提出应进一步优化政府投资结构,鼓励、扩大民间资本投资,完善政策配套手段等.  相似文献   

4.
继我国宏观经济实现“软着陆”之后,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己为理论界所公认.它主要体现为消费需求疲软不振、社会投资意愿降低、出口需求增势减缓.由此造成生产要素的闲置、通货紧缩的持续和金融体系资产水平的低下,由于这三个方面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增长.有效需求不足究竟根出何处?我们认为,可归结为结构和政策这两大因素,即我们主张的“结构政策说”.一方面,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导  相似文献   

5.
为了有效地治理通货膨胀,自1988年以来,我国再度实行了经济紧缩政策。然而,伴随着紧缩政策的实施,经济增长出现了回落,经济效益明显下降,进而使财政减收。面对这一严峻的经济形势,经济界对此形成了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是认为应重新修正经济紧缩政策,放松银根,以维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二是认为应坚定不移地继续实行经济紧缩政策,既是付出昂贵的经济代价。不难看出这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是基于这样一个统一的前提:即经济中所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是或者主要是由于经济紧缩政策造成的。但是,我们认为,在我国目前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判断紧缩政策实施的效果,至少必须首先对这样两方面的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和思考:其一,当前经济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是否是由于紧缩政策引起的;其二,紧缩政策实施后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6.
国家与法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法律与之相适应。同一个国家,不同的发展阶段其法制建设的重点也是不同的。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已经进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崭新历史阶段,法制建设的重点也转向经济发展方面,如相继出台了《经济合同法》、《工矿产品供销条例》、《农副产品供销条例》及《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等法律制度,这些法律法规在保障经济发展和企业合法权益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但进入1997年以来由于以经济运行出现了新的问题,伴随着这些问题的产生使我国经济持续几年发展缓慢,其直接原因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造成影响,以及国内投资与消费需求不足。而更进一步的分析则是收入分配、生产供给及体制方面的原因。如何调整,一方面需要政府出台政策,另一方面需要建立起相对稳定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7.
自1986年以来,乌千达实行了一系列经济复兴政策,使遭受多年内战破坏的经济有所好转。为鼓励外国投资者到乌干达进行投资,开办企业,1990年7月乌政府颁布了新的投资法。  相似文献   

8.
扩大内需的乘数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8年以来实施的扩大内需政策对拉动经济增长确实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但是效果仍然不如预期的好。由于经济市场化水平不高、资源配置结构扭曲、消费需求增长缓慢和相关政策配合不当等方面因素影响 ,制约了投资乘数效应作用的发挥。因此 ,必须加速经济市场化进程、促进消费需求增长、改善供给结构、拓展需求空间和搞好相关政策组合设计 ,消除制约投资乘数作用发挥的各种影响因素 ,提高扩大内需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9.
自2000年中期以来,美国经济急速滑坡,到2001年3月结束了20世纪90年代的辉煌阶段。文章认为导致美国经济衰退的原因包括:投资过度、股市泡沫破裂、利率调整、“9.11”事件。美国经济的好转则与美国政府刺激经济的财政、税收、金融政策分不开。从美国经济中,文章得出了增强消费者信心是关键、实行结构性减税是当务之急等五个有益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十一五”时期的投资总量、结构和政府投资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总量测算与调控 (一)形势判断 1、对“十五”投资总量形势的估计进入“十五”时期后,我国投资总量一直保持着较强劲的增长势头,2005年资本形成率将达到45%以上,为改革开放以来的最高值,十分引人注目。我们认为,近期特殊的高投资率是因一系列有利于储蓄和投资而不利于消费的长短期因素不寻常的叠加造成的。其中包括世界经济强劲增长引起的外需迅猛增加,国内经济高速增长引起的储蓄和投资需求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11.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认为,造成我国现阶段经济活力减退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来自需求方面,而是来自供给方面。国有企业缺乏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非国有企业仍面临着一些“意识形态成见”和“歧视性政策”,导致供给方面的活力不强。因此,面对从未有过的通货紧缩,我们不仅要采取“凯恩斯主义”式的从增加需求入手来拉动经济增长,还应当采用“供应学派”式的政策,采取一切手段使供应方面的潜力发挥出来,由此形成供给方面扩张与需求方面增大的良性循环,使经济走出通货紧缩的困境。他强调,应当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实施“向供给方面倾斜”的政策上…  相似文献   

12.
<正> 一历史的讽刺1932年7月2日,罗斯福发表总统竞选演说,他为了解救自1929年以来的经济危机,不得不采取与前此历届总统不同的新的施政纲领。什么是新政?其实质就是抛弃自1776年以来所确立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的基本原则,实行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全面干预。半个世纪后,里根总统又向国会提出所谓“经济复兴计划”。因为美国已陷于里根所承认的自大危机以来最糟糕的经济混乱之中。什么是“经济复兴计划”?其实质就是要摆脱由于长期实行凯恩斯主义所造成的经济危机、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发的严重困境。办法是采取与罗斯福总统以来所实行的国家干预主义相对立的新自由主义的政策。  相似文献   

13.
<正>通货膨胀问题已经构成了中国90年代以来经济稳定发展的严重障碍,如何认识通货膨胀的成因及抑制通货膨胀已成为理论与政策关注的焦点,基于通货膨胀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是一种货币现象,宏观经济政策自然就成为关键性因素.投资、消费扩张引起的需求拉动,价格调整引起的成本推动,及国际收支的大量顺差带来的压力,始终被认为是造成通货膨胀的主要根源.然而笔者认为,中国90年代的通货膨胀是由微观经济因素造成的,是由现行体制内生的,宏观政策因素更多的是一种表象.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经济“软着陆”过程中,货币政策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放松银根、刺激需求的政策,1996年5月之后的三年时间里,中央银行先后7次降低存、贷款利率,并在1998年初取消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限额控制,进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降低准备金率,提出积极实行贷款支持的指导意见,等等,以求扩大贷款需求,刺激投资。货币政策如此连续、密集运用,然而迟迟没有产生足够明显的政策效果,针对这一情况,中央政府于1998年增发国债1000亿元,进一步采取增加投资、扩大内需的措施,并且把增加投资的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5.
我国自1997年以来出现需求不足的经济失衡问题的解决,在理论界已有许多阐述,在政策实施方面也有许多实践,本文认为经济宏观失衡是市场经济的常态,我国现在应该分析经济宏观失衡的微观成因,才能低成本、有效地采用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启动需求,保持经济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6.
九十年代末中国通货紧缩产生的表层原因是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的下降,需求的下降是由经济体制、经济政策和经济结构等多方面的原因所造成的。外部因素也是通货紧缩的重要诱因,通货紧缩的持续既有通货紧缩自我强化机制的作用,也有经济政策、经济体制方面的原因,垄断部门产品价格的上涨、亚洲经济衰退也加深了通货紧缩。实施反通货紧缩政策是必要的,但应在政策的时效性、政策工具的选择、政策力度的选择、不同种类政策性质的协调方面予以改进,同时国加快经济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7.
经济快餐     
我国财政政策将转向供给管理有关方面负责人近日在’98中国投资论坛上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是长久之策,随着亚洲经济出现复苏迹象,我国希望在一至两年内恢复原状,他透露,今后将适时调整财政政策的方向,采取有效的供给管理措施。这位人士指出,增加财政投入、扩大基础设施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积极财政政策,是特定时期采取的特殊措施。从我国目前的形势来看,实行这种政策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在我国经济和财政的承受能力以内,不会导致通货膨胀。但这一特定条件下采取的特定政策,不能成为经济增长的长期依赖。从理论上说,如…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均收入已经超过1000美元,但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问题也日益严峻。雷伯托&#183;佩罗蒂(Reberto Perotti,1993)通过对经济模型的分析,说明不公平的程度与收入水平之间存在着倒U型的关系。他还指出,在现实经济中,一个贫困落后的国家,如果实行平均主义的政策,将很难启动经济发展的步伐;相反,如果实行不平等的收入分配政策,经济则更容易在初始阶段实现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19.
199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 :“无论是克服当前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还是下世纪的长远发展 ,我们都必须实行以扩大内需为主的发展方针。”我们认为 ,党中央的这一论断是完全正确的。 1998年以来 ,面对错综复杂的环境 ,中央果断采取一系列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 ,有效地制止了过快的经济下滑趋势 ,连续两年基本实现了经济增长目标。这样的成效是很不容易的。但是 ,必须看到 ,我们所面临的经济困难还未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市场疲软 ,有效需求不足 ,国民经济持续低速运行 ,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问题。两年来 ,财政投入的力度不谓不大 ,但…  相似文献   

20.
财税体制对地方政府固定资产投资膨胀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国的宏观经济呈现投资拉动型特征,尤其是近年来地方固定资产投资迅猛增长.投资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我国经济的长期快速增长是建立在国民高储蓄-高投资的基础之上.在宏观经济面临低谷时,促进投资的宏观经济政策是有效的选择.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每次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也都与投资的过猛增长和波动密切相关,成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难点.在转轨经济中,政府仍然在经济发展和投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地方政府强有力地推动着投资的增长.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存在着一定的目标分歧.无论是哪个方面,政府财税体制在其中都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两方面相互作用,不仅使中央宏观调控的市场手段弱化(常常需要使用行政手段才能达到效果),也使财税体制的矛盾进一步尖锐化.只有认识并掌握财税体制与投资之间的关系,才能进一步推动财税体制改革,更有效地制定宏观经济调控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