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2007年,中外合资企业最大的事件也许是达能与娃哈哈之间的控制权之争了.其实从中方的视角来看,娃哈哈和达能的合资并不是一个失败的案例.  相似文献   

2.
《经济纵横》2007,(9):23-23
1996年,娃哈哈与达能公司、香港百富勤公司共同出资建立5家公司,生产以"娃哈哈"为商标的包括纯净水、八宝粥等在内的产品。娃哈哈持股49%,亚洲金融风暴之后,百富勤将股权卖给达能,达能跃升到51%的控股地位。[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2007年4月9日,法国达能公司以娃哈哈非合资生产的产品未经合资公司董事会通过,擅自使用“娃哈哈”商标违反合同为名,要用40亿元并购娃哈哈集团总资产56亿元、去年利润达10.4亿元的其他非合资公司51%的股权。否则,法国达能公司将用法律手段来追究娃哈哈集团擅自使用“娃哈哈”商标的法律责任。娃哈哈面临着被强行收购的危险,由此,娃哈哈与达能的矛盾一步一步升级。这场商业纠纷,最终如何收场,结果谁赢谁输,尚难断定。  相似文献   

4.
1996年,娃哈哈怀着"市场换技术"的战略构想,决定与达能共同组建股权结构为49:51的合资企业.在之后的十年里,宗庆后依靠自身的内部威信和强硬的工作作风保持了对合资企业的控制力,但娃哈哈集团和达能还是为争夺对娃哈哈的实际控制权在2006年爆发了激烈的冲突,并因此带来一系列法律纠纷.  相似文献   

5.
李力 《经贸实践》2007,(7):41-41
2007年6月4日,达能在美国起诉宗庆后妻女。两天之后,杭州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向娃哈哈与达能的合资公司董事会提出辞呈。仅仅24小时后,达能集团便发表声明,接受宗庆后辞去娃哈哈合资企业董事长职务,由达能亚太区总裁范易谋接任董事长。  相似文献   

6.
中国企业的品牌并购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今达能强购娃哈哈的事件闹得满城沸沸扬扬,而这一事件最重要的还是它所引发的思考.在中国经济连续高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觊觎中国市场,很多跨国公司通过并购中国知名企业进入中国无疑是最稳健的方法.中国企业品牌自我保护意识急需加强.文章在查阅大量文献以及进行了大量市场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达能收购娃哈哈事件的剖析,深入分析了中国企业品牌并购危机,并给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娃哈哈公司和达能公司的合作,曾长期被外界视为中欧商业合作的典范。作为进入中国的跨国资本,达能在13年间,以不到14亿元人民币的投资,分回超过40亿元人民币的红利;娃哈哈在达能加入后,也成为中国本土市场价值最高的饮料品牌。曾经被称为“模范伙伴”的达能和娃哈哈,最终对簿公堂,上演了一场被商界称为中国对外开放以来最大的“中欧国际官司”。虽然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和平分手,但留给中国本土企业的启示和思考却是值得长久回味的。  相似文献   

8.
周静 《经济导刊》2007,(7):69-71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企业界最喧嚣的事情莫过于达能与宗庆后之争了.随着达能的起诉和宗庆后的辞职,"达宗"之争逐渐进入白热化的状态.且不论"达、宗"的谁是谁非,就"达宗"之争的焦点"娃哈哈"和"达宗"之争的起因,无疑给中国的企业上了一堂品牌大课.也提醒中国企业重新审视企业的品牌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在对娃哈哈和达能之间纠纷的评论中,大家重点关注的不是宗庆后与达能究竟在争什么,而是如何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在本土饮料业界一马当先的娃哈哈,很决进入了投资机构的视野。 1995年年底,经香港百富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直接投资部经办人徐新(现为今日资本集团总裁)牵线,达能与娃哈哈开始接触洽谈合资意向。  相似文献   

11.
最近有两条商业新闻引起了我的特别关注:一条是可口可乐以23亿美元的高价收购中国的汇源果汁,另一条是娃哈哈与达能旷日持久的商标之争近期暂时告一段落,娃哈哈商标终裁归娃哈哈集团所有。  相似文献   

12.
《经济》2007,(5):8-8
中国著名饮料企业娃哈哈与法国饮料跨国巨头达能之间的争议不仅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而且对它的讨论很快从微观层面上升到宏观层面、从经济领域延伸到社会领域.  相似文献   

13.
峰子 《新经济》2010,(1):24-24
达能、娃哈哈最终没有对簿公堂,近期的和平分手,或可成为数年后的谈资,视其为保护民族品牌的经典案例,并大书特书。  相似文献   

14.
钟闻 《经贸实践》2007,(5):32-34
争执已经快一个月,娃哈哈与达能的恩怨依然在寻求解决的途径,坊间对此事的热议丝毫也没有减弱迹象。  相似文献   

15.
企业资讯     
《时代经贸》2008,(1):137-138
达能、娃哈哈合资公司董事长请辞;大中正式归属国美体系;盈科中心慈善活动在京举行;北大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调研基地落户烟台;  相似文献   

16.
7月份,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在48小时内连续举办了7个媒体专访和多场新闻发布会;与此同时,达能也在此期间打破缄默,高调举行新闻发布会,爆出了宗庆后"伪造签名"等一系列惊天内幕.一个曾被誉为合资经典的故事终于成了一个笑话.  相似文献   

17.
黄小湲 《经济论坛》2007,(19):89-91
2007年4月初,随着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在新浪网上一声"希望大家保护中国民族品牌!"的奋臂高呼,法国达能公司欲强行以40亿元人民币的低价并购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一事浮出水面.在分析整个事件后,不难发现达能在合作之初就有着明确的战略目标--控制"娃哈哈"品牌.近年来,外资并购了许多国内知名品牌、商标,并利用控股地位,使这些民族品牌日渐萎缩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18.
罗建幸 《新经济》2009,(11):68-68
2009年9月30日,娃哈哈、达能正式“离婚”。在历时三年的达娃讼争中,达能已在中国境内外诉讼中连续遭遇数十次“失败”,这在中外企业纠纷史上,是中方一次难得的胜利,保住了中国仅剩不多的民族品牌。  相似文献   

19.
人物     
《经济导刊》2007,(7):10-11
项俊波成为农行第九任行长,杨致远回朝抵御Google强攻,宗庆后怒辞达能娃哈哈董事长,格林伯格·莫里斯被要求对会计风波赔偿10亿美元,周小川当选最佳亚洲央行行长。  相似文献   

20.
过去的几个月,随着娃哈哈和达能的官司一步步升级,引起了一场对中外合资的集体反思。不得不承认,当初以市场换资金、换技术为战略目标的合资,相当一部分企业以败局告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