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几乎对于每家企业来说,关系员工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尤其经营效益好、知名度高的企业更容易成为各方"关系户"涌入的对象.有调查显示:企业中由员工或熟人推荐而来的高层管理者和中层管理者分别占46.17%和50.85%,而-般员工的招聘通过"关系"吸纳的人员更高达60.85%.关系员工的存在根源于"关系"文化中的一种典型的中国式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2.
企业核心员工是指那些拥有专门技术、掌握核心业务、控制关键资源、对企业会产生深远影响的员工.他们一般具有创造和发展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够建立和推动企业的技术和管理升级、扩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务实、忠诚、积极和有牺牲精神等特征.一般来说,企业核心员工会占到企业总人数的20%-30%,他们集中了企业80%-90%的技术和管理,创造了企业80%以上的财富和利润,他们是企业的核心和代表,是企业的灵魂和骨干.但同时,核心员工也是人才市场上主要的争夺对象,他们"跳槽"的机会最多、可能性最大,他们一旦"跳槽",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往往难以估量.因此,企业应明确核心员工的需要,并根据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浅析如何稳定员工队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员工是企业最大的财富,稳定的员工队伍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保证。然而,近年来,行业的"用工荒"现象却愈演愈烈,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但是,西安新兴物业的管理人员流动率一直保持在3%以下,一线员工流失率也在10%左右。这么低的人员流失率是如何保持的?新兴物业是如何稳定自己的员工队伍的?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家离散型制造业企业,应当以怎样的管理方式实现卓有成效的蓝领员工管理?在中国的制造业企业中,海普制盖的蓝领员工管理,堪称"异类"。这家来自中国烟台、有着"中国最大的瓶盖制造者"之称的企业,2012年第一季度,累计离职率仅为3.5%——而2011年,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平均离职率高达35.6%!  相似文献   

5.
2013年上半年,全国新增小微企业贷款1.03万亿元,占全部新增企业贷款的42.6%,较2012年同期提高了9.9个百分点。但是小微企业依然面临"用工难、接单难、融资难、成本高、税费高"等实际问题。说明小微企业不仅缺资金,更重要的是缺管理、缺创新能力,这是影响其生存和持久发展的关键。因此小微企业只有充分发挥"微"的优势进行微管理,即关爱员工时间、注重员工培训、重视员工建议、服务员工生活、给予员工信任,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创新意识、树立创新榜样、激发创新热情,才能不断提升员工创新能力,保持小微企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鉴于一些制造业企业新生代员工存在一些逆反心理,严重地影响到企业发展。本文根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主动型"、"被动型"和"激励型"三种,在分析制造业企业和新生代员工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企业新生代员工社会责任模型和弥补员工社会责任缺口模型,试图从人力资源角度阐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正>宜昌弘洋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属于二级物业服务资质企业,是宜昌市物业管理协会副会长单位、夷陵区房地产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公司现有员工400余名,管理干部大、中专以上学历人员100%,各类职称人员占员工总数的23%,目前在管小区面积200万平方米。我们时刻以"弘洋"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中"诚信为本,稳步经营"和"齐心、求实、勤奋、高  相似文献   

8.
以往,企业会把对员工的大部分关注都放在入职管理和在职管理上,想方设法在员工就职期间从工作、薪酬福利、环境、组织文化、员工关系、职业发展等多种途径保留员工,延长其在企业的工作周期。然而,管理者必须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无论企业做了多大努力去做员工保留计划,也无法改变新生代员工爱冒险、随性、喜欢"游走"在不同企业和行业的个性特征。面对一直呈现上升趋势且在未来仍将延续的离职率,企业管理者需要用全新的视角审视离职员工管理,不能在给员工办完离职手续后就"挥一挥衣袖",从此和员工"作别江湖"。从一定意义上讲,离职员工群体是给企业带来潜在收益的"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9.
正企业工会组织是企业员工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对于煤矿企业来说,条件艰苦,如何充分发挥各级员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企业工会组织应坚持"围绕中心、发挥作用、促进发展"的总体思路,站在"以人为本、切实维权"的起点上,让员工真实感受到工会这个"娘家人"的关爱和理解,带动员工把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转化为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相似文献   

10.
企业年金不仅是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员工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要有好的年金方案,首先应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然后必须处理好"老人"、"中人"和"新人"的关系,做到合理、公平、效率兼顾;最后,无论是在年金计划建立过程中还是建立之后,企业必须做好与员工的沟通工作,让员工认同企业年金。只有做好上述工作,才能使企业年金计划真正起到吸引员工、激励员工和留住员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尤其在当前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经济形势下,企业只有不断提升员工满意度,才能激发出员工的内在潜能,帮助企业创造出更多的利润,达到员工与企业的双赢。员工满意度是员工对企业满意与否的态度和情绪的反映,是企业的"幸福指数"和企业管理的"晴雨表"。笔者认为,员工对所在企业是否满意,很大程度上受企业规章制度的影响。可以说,规章制度是一  相似文献   

12.
周青 《人力资源》2010,(5):38-39
在很多管理者看来, "新生代"员工基本上可以用"自信、早熟、独立、张扬、叛逆、自我、自主、参与"这16个字来概括他们的特质.虽然不少企业对如何有效管理和激励"新生代"员工都感到头疼和困惑,但"新生代"员工却正在成为企业员工中的重要群体,并会在未来数年内逐渐成长为企业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3.
正关于如何激励企业员工、如何提高员工敬业度的研究一直是当今人事资源管理领域的核心课题之一,2013年11月美国盖洛普咨询公司公布的全球员工敬业度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全世界仅有13%员工的工作状态称得上敬业,企业如何强化激励、有效提高员工敬业度已是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将试从员工敬业度的作用、影响因素和企业激励措施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一、员工敬业度的作用【摘要】研究员工敬业度的作用,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员工敬业度。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第一条便是"爱岗敬业"。顾  相似文献   

14.
诚征稿件     
"本期专题"栏目近期将关注以下话题:B类员工管理一个企业的员工可分为A、B、C三类,B类员工占了70%左右,虽然他们绩效平平,却决定了企业整体竞争力,本期专题关  相似文献   

15.
赵辉 《中国企业家》2012,(11):103-114,116,11
任何企业在生存发展过程中,都要面对这"两个市场"的竞争。现阶段的中国企业,往往注重外在的"产品市场竞争战略",而忽视内在的"人才市场竞争战略"在当前最有效的企业留人策略中,"提升职业发展机会"被企业人力资源总监们排在了第一位叠环成长理论解决了企业成长与员工成长互动共生的问题。企业大图"牵引"员工不断成长,员工成长"推动"企业大图不断放大"雇主品牌"的理念下,企业将潜在员工和现有员工视为"客户",人力部门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提升员工的工作体验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新经济时代有个重要特点:"财散人聚,财聚人散",企业不能帮员工发财致富,员工便不会死心塌地地帮企业发财致富.因此,一些较有长远眼光的企业家提出和开始实施"帮助员工发财致富"的计划.思科公司首席执行官钱伯斯说:"使企业陷于困境的有两大原因,一是远离客户,二是远离员工."因此,思科40%的股票掌握在普通员工手中,总机小姐也是百万富翁.  相似文献   

17.
《人力资源》2003,(10):94-95
主持人:我对王用兵今天提出的话题非常感兴趣--愿你的名片常换换.那就让我们来谈谈常换名片的话题吧. 王用兵:美国有家著名的企业,该企业员工有句口头禅:愿你的名片常换.为什么呢,原来该企业员工工作岗位变动非常频繁,有人一年中就变换两三次,这在各国同类企业中都属罕见.但实际情况是,通过权威人士的测算与对比,如此频繁换岗,非但没有降低企业效益,相反利润直线飙升.与美国这家企业相似,明基在中国分公司,其员工每年轮岗面达60%,而营业额的增长率却保持在30%以上.更令人欣喜的是,通过频繁换岗,员工之间互相沟通、互相了解、密切合作、同舟共济、团队意识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增强和提高."愿你的名片常换"就成了该企业的"杀手锏"和"制胜宝典".  相似文献   

18.
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企业员工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充分发挥,在于企业发展和员工发展的协调一致。江西省机场集团公司党委把满足员工需求和促进员工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员工"职业有发展、工作有快乐、生活有品质"作为企业  相似文献   

19.
<正>人力资源是企业最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也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我们知道,"企"字去掉上面的"人"便成为"止",企业离开了人、离开了员工,一切就会停止。因此,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把着眼点放在满足员工的合理需求上,始终坚持尊重员工、关心员工、理解员工、培育员工、激发员工的管理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将人本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来抓,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  相似文献   

20.
青年员工是企业发展的主力军,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相互浸透,青年员工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80后"、"90后"青年占员工总数比例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如何激励青年员工,是施工企业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就目前施工企业青年员工群体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如何激励青年员工提出了个人的一点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