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基于系统耦合度模型,通过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具体测度了我国长三角和京津冀两大经济圈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耦合协调度与区域制造业竞争力水平,进而实证分析和比较了两大经济圈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协调度对区域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结果显示:两大经济圈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协调度对区域制造业竞争力具有明显提升作用,这种作用在两大经济圈之间以及各个经济圈内部各省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总体上看,两大经济圈应进一步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高其与制造业之间的耦合协调水平,以提升区域制造业竞争力水平。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装备制造业如何"走出去"以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有关该问题的研究,对促进产业间互动融合、协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与意义。本文通过运用投入产出法对中国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关联关系分析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对装备制造业的依赖度更为明显。通过构建VAR模型发现,中国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在短期内不具备均衡关系,长期可能仍然处于失衡状态,但装备制造业对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却起到较大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晓丽 《全国商情》2012,(12):16-17
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天津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步骤,因为发展现代服务业可实现由制造业出发发展高端生产性服务业,进而实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本文分析了天津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可把发展"嵌入式"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天津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切入点,并对如何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制造业的中间投入对浙江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入手,探讨了浙江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的需求所产生的原因,分析了浙江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浙江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互动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象我们这样一个就业压力巨大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稳定的经济基础必须建立在强大的制造业之上.我国现阶段不能抛开工业化孤立发展服务业.要走出"中国制造"的困境,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突破口,走制造业和服务业一体化之路是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哈大齐工业走廊背景资料,从交通网络和物流企业方面分析了工业走廊物流发展现状,分析了走廊建设中物流系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
在生产组织变革与专业分工细化的背景下,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壮大,对制造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与以往研究不同,本文将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看做一个整体,通过构建纳入适应性预期的动态两部门模型考察了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带动效应,并以2004-201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从全国来看,生产性服务业明显推动了制造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产出增加100%可带来制造业产出提高219.5%;按地区分组的回归结果显示,中西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外溢效应低于东部地区;在不同细分行业中,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对制造业具有相对较强的正效应,但任一细分行业单独的外溢效应均明显低于生产性服务业的总体作用。  相似文献   

8.
装备制造业的建设和发展关键在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对沈阳市而言,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和增速稳步提高,内部结构不断优化,从业人员逐年增长。但沈阳市的生产性服务业在支撑装备制造业的进步方面仍然存在很多缺陷。本文在分析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互动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实施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的市场化战略、法制化战略等方面,对促进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对装备制造业的助推作用的发挥,进而带动装备制造业进一步共荣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装备制造业的建设和发展关键在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对沈阳市而言,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和增速稳步提高,内部结构不断优化,从业人员逐年增长。但沈阳市的生产性服务业在支撑装备制造业的进步方面仍然存在很多缺陷。本文在分析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互动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实施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的市场化战略、法制化战略等方面,对促进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对装备制造业的助推作用的发挥,进而带动装备制造业进一步共荣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4—2010年全国以及分区域面板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与制造业附加值进行计量回归,研究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及内部各行业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以及东、中、西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影响的差别。分析结果表明,全国范围内,生产性服务业及各个行业对制造业升级有积极的作用;区域范围内,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升级作用均显著,生产性服务业分行业对制造业升级的作用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与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利用甘肃省2002年和2007年投入产出表的相关数据,采用相关指标,详细分析了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以及与先进制造业互动与融合的情况。结果表明,甘肃省先进制造业对其他部门的拉动作用要大于生产性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的促进作用,生产性服务业仍需进一步加强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全球经济结构调整要求装备制造业必须与生产性服务业进行有效融合,对装备制造业大省的辽宁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也是必然选择。通过梳理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融合互动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促进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融合互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采用投入产出方法分析福建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动态关系变化。研究发现,从2002年到2007年,福建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不仅存在发展速度不均的问题,而且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也发生了结构失衡的问题,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支撑作用变弱,福建省制造业的发展有被孤立的风险。对此提出了大力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加快人才培养和基础设施建设及进一步吸引台湾生产性服务业的转移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经济转型的重点话题,引致需求的角度能够提供一个深入了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律的准确视角。从经验分析出发,运用投入产出模型与多层线性模型,得到以下结论:制造业发展高度不够所导致高品质有效需求不足,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目前制造业投资仍是生产性服务需求扩大的主要动力,但出口作用的潜力较大;从异质性角度出发,不同制造业类型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拉动作用存在差异,我国目前的制造业结构不利于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升级的三重效应的分析,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升级影响呈倒"U"型以及各变量基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升级存在门限特征。根据2002-2013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设定面板模型,并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设为门槛变量进行门限面板模型估计,综合证实了三个假设,甄别出各要素基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升级促进或阻碍作用的临界点。结果进一步表明,聚集的弹性效力呈现中东西渐次递减态势,空间语境下不同要素基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升级的作用表现出不同的线性或非线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和分析三大城市群的高技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综合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水平。构建面板数据模型,探讨影响高技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协调的外部环境因素。结果显示:(1)三大城市群高技术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稳步提升的发展态势,长三角最高,其次为京津冀、珠三角。(2)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对高技术制造业的促进作用日益增强,二者间耦合协调水平不断提升;现阶段传统型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租赁和商业服务业在促进高技术制造业发展方面仍发挥显著影响。(3)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通达性对推动高技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协调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科技创新对二者协调发展的作用取决于科技成果能否有效落地转化。(4)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不利于高技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耦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为落实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建设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国家战略,大连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同时构筑起先进装备制造业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两轮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为我市成为辽宁沿海及东北地区的核心城市提供强大支持.  相似文献   

18.
基于北京市投入产出表,以服务业扩大开放这一视角,从多个层面探究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最新动态。结果表明:随着服务业扩大开放不断深入,北京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融合度显著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中间投入结构也趋于升级;同时,高技术生产性服务业向制造业主动融合的能力也得到提升,但扩大开放对制造业高端需求的带动作用还不显著。因此,应深入推进北京全域服务业扩大开放,发挥北京科创、金融优势,构建产业融合链条,推进高端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9.
自"中国制造2025"战略提出以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议题逐渐引起热议。上海市是我国的金融中心,更是国内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前沿,因此研究上海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有助于客观分析全国情形。本文通过构建随机前沿模型,就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效率2006-2015年10年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随机前沿模型可以较好地测算城市生产性服务业效率,制造业质量的提高对生产性服务业效率呈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生产组织变革与专业分工细化的背景下,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壮大,对制造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与以往研究不同,本文将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看做一个整体,通过构建纳入适应性预期的动态两部门模型考察了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带动效应,并以2004~201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从全国来看,生产性服务业明显推动了制造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产出增加100%可带来制造业产出提高219.5%;按地区分组的回归结果显示,中西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外溢效应低于东部地区;在不同细分行业中,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对制造业具有相对较强的正效应,但任一细分行业单独的外溢效应均明显低于生产性服务业的总体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