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社会对“应用性、职业型”人才的需求,文科教育中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必须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各门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当代文学也不例外。但基于民办教育的特点,中国当代文学课程的改革又有着新的探索:分班分类教学,重“文本”轻“史”与双向共建,变更授课视角、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开展两级模式下的“读书活动”。  相似文献   

2.
新文科强调培养学生的跨领域知识融通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是未来高等院校发展的重要趋势。赛教结合是新文科建设中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文章基于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以江苏省S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分析其学科竞赛现状和进行赛教结合培养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从而探析民办高校通过赛教结合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宁波经济》2005,(7):F003-F003
宁波大学文学院由中文系、历史系和旅游系3个系组成:学院共有汉语言文学、历史学、旅游管理、人文教育等4个本科专业。为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新需求,学院根据“平台 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汉语言文学专业设有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教育、新闻学、现代文秘4个专业方向和模块:历史学专业设有历史学、历史教育、方志学3个专业方向,其中方志学专业方向为全国仅有,  相似文献   

4.
郑剑辉 《改革与开放》2023,(9):50-54+72
在国内“双万计划”战略建设过程中,部分地方应用型本科金融学一流专业人才培养在目标定位、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等层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OBE理念与应用型本科金融学一流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具有高度的契合性,有助于提升金融人才的培养质量。文章以广东省Y高校省级一流专业金融学专业为例,结合OBE教育理念,探索应用型本科金融学一流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路径,以期为国内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张勇 《黑河学刊》2012,(7):94-95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中汉语言专业正面临着学科边缘化、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双重窘境。二类本科院校汉语言专业面对的这种困境更为突出,因此展开区域性的学科发展状况调查、凝聚学科发展特色成为当务之急。对二类本科院校的汉语言专业而言,在学科建设中,重视近期、中期计划与远景规划,扩大社会影响、积累学科成果是可以操作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6.
高校专业集群建设是新文科背景下的新课题,文理工相通、人文社科相通、中西相通、知行相通是新文科的基本特征。文章以某高校电子商务专业集群建设为例,梳理了经管类专业集群的基本构成要素,总结了集群建设经验,勾勒出集群建设路径,即做好顶层设计—确定龙头专业—梳理专业集群产业链、专业链和人才链逻辑关系—剖析电子商务集群岗位链逻辑关系—打造多维教学团队—构建“模块化”专业集群课程体系和专业集群保障体系。实践表明,集群建设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程琨宇 《魅力中国》2013,(17):166-166
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心必须要从以往培养学术型人才转向以培养适合社会发展和工作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本文先从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出现的主要问题入手,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清晰定位、构建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型课程体系,提出了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卓工计划2.0”作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升级版,是新工科发展中,突出产业需求导向、强调跨界融合、支撑服务社会,由校企共建的、突出产教融合的高水平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计划。文章以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建筑学专业为例,探讨基于“卓工计划2.0”的“强基·强创”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在此架构下的“一观·二练·三结合”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解析将真案例、真项目、真合作、真融合贯穿于“3年校内+1年校企+1年企校”的分阶段、分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梳理面向“卓工计划2.0”人才培养的初步成效,以此为地方同层次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胡本海 《改革与开放》2017,(24):103-104
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是适应我国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增长中科技附加值的必然要求和选择。地方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中还面临许多问题:办学理念不清晰、学科与专业设置与老牌本科院校趋同性过高、校企合作难以深入、现行评价机制不利于引导地方院校转型。地方本科院校要顺利实现向应用型转型发展,须在政府,企业和高校三者之间寻求出路,将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围绕转型发展的学校内部建设与企业的主动参与相结合,培育特色学科专业,真正走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10.
彭顺绪 《科技和产业》2023,23(5):141-146
地方本科院校的公共管理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中面临着 “应用性”缺乏实践性平台支撑或支撑不足的困境,导致学生对专业实习满意度不高,择业意愿存在一定偏差,难以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需要建设新的实践教学平台,充分利用和完善已有实践教学平台的功能,以专业实习为基础开发应用性课程,贯通理论性课程,让实践性课程和理论性课程融合,共同发挥育人的作用,提升公共管理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硕士点建设是地方本科高校提升办学水平和层次的重要举措,对于学校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文章首先梳理了硕士点建设对地方高校科研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地方高校科研工作者与管理人员在学科、团队、交流、质量和服务等方面存在的意识问题,最后从学科平台、科研团队、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和科研管理等方面提出创新科研工作意识、引领地方高校科研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为我国地方高校加快推进硕士点建设和科研工作提供策略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从新文科背景下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出发,阐述了基于产教融合加强就业实践基地高质量建设的必要性,同时对目前地方高校管理类专业在产教融合就业实践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以加强供需对接、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为导向,就管理类专业产教融合高质量就业实践基地建设提出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针对国内"行业特色型大学如何发展文科"的分歧,提出行业特色型大学发展文科应采取"按照文科的办学规律发展文科,实现文科的科学发展;发展特色应用型文科,实现文科的特色发展;重视学科交叉与融合,促进文科的内涵发展;平衡学科的科际结构,推动文科专业的和谐发展;发展高水平文科,实现文科的跨越发展"等策略。  相似文献   

14.
“金课”建设是新时代高校本科教育改革的重要命题。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既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提高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本研究在深入分析、反思传统高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基于“金课”建设的新背景,以学生的课程体验为视角,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并以新疆K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为例,运用IPA分析法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地方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金课”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全面回顾国内地方本科高校关于财务管理特色专业建设中的一些做法,在此基础上,基于批判性思维视角提出了地方本科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特色发展的路径,并就地方本科高校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进行了论述。文章提出的财务管理专业特色建设的路径对于地方本科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于振海 《魅力中国》2014,(23):236-237
本文基于新建本科院枝特色专业建设和核心竞争力分析的背景,对河南省部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特色建设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显示,新建本科院校的体育教育特色专业建设存在着以下问题:专业口径较窄、专业类型单一化,课程建设与专业建设没有协调发展。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滞后等问题,因此.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深八分析特色专业内涵的基础上,根据特色专业的建设原则,以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实训、实践基地建设核心,进一步培育专业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内涵创新来提升建设特色专业。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高等教育进入后大众化阶段面临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匹配新问题,省属地方本科高校应全面转型,发展技能型、应用性教育,体现在在办学思想、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学科设置以及科研与师资队伍的有效转型。推进地方高校应用型大学越办越好,实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赵伟东  佟彤 《理论观察》2023,(2):157-160
随着我国“新文科”的提出及现代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高校所有文科专业包括新闻学专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带来无限机遇。本文探讨如何通过以美学、文艺心理学为主要研究方法和视角对新闻学展开探索,在新闻学课程设置中加入美学思维,从哲学的批判性和美学思辨等层面讨论新闻理论、新闻实践的深层机理,寻找新闻学的突破点,以形成新型文科交叉专业,更新新闻学人才的培养体系,提升新闻学学生的创新创业、跨学科交叉、自主终身学习、沟通协调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9.
面对高校纷纷转型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把"面向地方、服务地方"作为自己的办学定位,如何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外语专业,使之更好地为社会服务,需要探寻适合的路径。文章从地方经济对于外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出发,分析学校在服务地方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点及职能,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目的在于形成"学校和地方经济互动"模式,走协同发展之路,促进高校有效服务地方发展,最终达到校地共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诗性专业教育”概念在本质上表现为基于感性和理性相互融通的审美型专业教育,是一种以专业教育和诗性文化相融合为基础的当代诗教美育模式。在“诗性专业教育”理念之下,专业知识不再是简单的客观性存在和被灌输的科学体系,教师可以通过拓展诗性载体、开发诗性思维、启迪诗性智慧等教育实践模式实现科技与人文相融合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