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动机和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以2007-2011年沪深两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机构投资者异质性这一独特的视角,研究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对过度投资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整体持股能够有效抑制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基金持股和QFII持股能够显著抑制公司的过度投资,而券商持股、保险持股和社保持股则不具有显著抑制公司过度投资的作用。本文研究结论为完善资本市场功能、保护投资者利益和提高公司投资效率提供了经验证据与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分析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发放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越来越多上市公司发放了现金股利,其经营状况和发展潜力普遍高于不发放现金股利的公司;机构投资者持股,会显著影响上市公司是否发放现金股利、发放现金股利的额度及强度;不同类别机构投资者对公司现金股利发放的影响力差异巨大,存着明显的异质性;我国上市公司发放现金股利行为符合"股利迎合理论",其现金股利决策的确会考虑机构投资者偏好。对基金、QFII等不同机构投资者加强分类指导与监管,可有效督促上市公司制定合理的股利政策、更好的保护投资者利益。  相似文献   

3.
以2005~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会计稳健性对盈余惯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会计稳健性可以显著降低盈余惯性。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中介,机构投资者和分析师在会计稳健性影响盈余惯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表现有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的公司和有分析师关注的公司,会计稳健性对盈余惯性的缓解作用更加明显。进一步研究考察会计稳健性缓解盈余惯性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会计稳健性通过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增强投资者关注度两条路径缓解了盈余惯性。  相似文献   

4.
以2005~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会计稳健性对盈余惯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会计稳健性可以显著降低盈余惯性。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中介,机构投资者和分析师在会计稳健性影响盈余惯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表现有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的公司和有分析师关注的公司,会计稳健性对盈余惯性的缓解作用更加明显。进一步研究考察会计稳健性缓解盈余惯性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会计稳健性通过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增强投资者关注度两条路径缓解了盈余惯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2007年—2009年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而且考虑在不同的股市周期机构投资者持股的影响,即从动态角度考虑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于投资理念的改变,机构投资者通过与上市公司管理层、控股股东合谋,从而降低企业会计信息的稳健程度,这在股市处于上行周期时更加明显。论文研究成果有利于正确认识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从会计信息质量方面对我国机构投资者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6.
机构投资者持股特征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关于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特征的研究经历了不断丰富和不断细化的阶段。研究者从单纯的财务指标研究扩展到以某一个角度为重点,同时控制重要影响变量的多角度研究;对于机构投资者的类别划分也更为详细,开辟了分类对比研究的新方法。在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治理信息的研究方面,西方的研究根据机构投资者的成熟程度不仅考察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信息的被动关注,而且将研究视角更多地放到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信息的积极影响方面。在我国,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信息的研究还不多见,而且在研究内容上还不够广泛与深入,在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治理信息二者的关系上还存在梳理不清晰,甚至是错误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无论是正向盈余管理还是负向盈余管理公司,其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说明我国机构投资者持股不但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治理作用,反而刺激了企业的盈余管理倾向,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机构投资者持股作为公司治理的外部机制所带来的经济后果。  相似文献   

8.
理论界对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存在积极监督假说与被动监督假说两种对立观点。本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机构投资者可以有效改善公司治理并反映在公司绩效上,即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则其持股公司ROE指标就越好。这表明提高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是改善目前公司治理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2001~2004年我国发生控制权转移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控制权转移前后机构持股对公司治理的作用。研究发现,在机构投资者发展的最初阶段,在接管事件发生之前,机构投资者没有表现出参与公司治理、改善公司绩效并降低公司被接管的可能性,但随着机构投资者的进一步发展,在2003年控制权转移事件之后,机构持股已能够影响公司治理并发挥一定的监督作用。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促进我国机构投资者发展、完善上市公司治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理论界对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存在"积极监督假说"与"被动监督假说"两种对立观点.本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机构投资者可以有效改善公司治理并反映在公司绩效上,即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则其持股公司ROE指标就越好.这表明提高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是改善目前公司治理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理论界对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存在"积极监督假说"与"被动监督假说"两种对立观点.本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机构投资者可以有效改善公司治理并反映在公司绩效上,即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则其持股公司ROE指标就越好.这表明提高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是改善目前公司治理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与QFII持股关系的研究,发现管理层持股比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审计委员会设立状况以及公司规模与QFII持股显著正相关,独立董事比例、净资产收益率与公司成长性与QFII持股均没有显著关系。结果说明完善公司治理对于中国引入相关QFII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股权结构视角下的会计稳健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稳健性作为一种协调企业契约各方利益冲突的机制,它能有效降低契约各方的代理成本,在中国资本市场的会计信息披露中提高其稳健性有其现实意义。文章从公司契约角度出发阐述了契约各方的需求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以2007年我国上市公司相关数据检验了不同股权结构特征指标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低的上市公司相对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高的公司其会计信息显示出更高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14.
以2007—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的数据,从研发投入和专利申请两个维度实证分析了机构持股对企业创新的作用和传导路径。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显著促进了全样本企业的专利申请,而对研发投入有不显著的正效应。机构异质性对企业创新产生了不同的影响,独立机构投资者对企业创新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灰色机构投资者仅对企业专利申请有正向影响但明显低于前者,并且机构持股对国有企业创新的影响程度均高于民营企业。独立机构投资者持股增加时,国有企业融资约束缓解对专利申请的促进效应大于民营企业;融资约束在独立机构持股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中发挥了中介效应,但这种关系仅存在于民营企业中。  相似文献   

15.
以2004~2007年的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财务重述的视角透视了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状况,从中发现了机构投资者与公司信息披露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关系。在控制了内生性影响后发现,我国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确实产生了积极作用。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及不同持股比例的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作用有所差异,证券投资基金和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对于减少上市公司的财务重述起到了较为积极的作用,但在我国法律监管尚不完善的环境下,持有较多股权的机构投资者更容易利用私有信息牟取利益,从而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2010~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客户关系交易如何影响盈余持续性以及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四大"审计等外部监督机制如何调节客户关系交易对盈余持续性的影响问题。研究发现,客户关系交易规模越大,盈余持续性越高,而且,"四大"审计和机构投资者持股进一步强化了客户关系交易与盈余持续性的显著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保持稳定的关系交易,极大提升了公司的盈余持续性,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展示了"四大"审计的价值增值功能和机构投资者持股的公司治理效应。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机构投资者究竟是抑制企业产能过剩的"得力助手",还是仅为自身利益而搭便车的"得利者",以2008~2018年上市A股制造业公司为研究样本,证明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具有抑制企业产能过剩的作用。从产能过剩的成因入手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发现这种作用是通过公司治理机制和信息传递机制两个路径实现的,具体表现为:内部和外部治理水平越低,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产能过剩的抑制作用越强;相较于财务型机构投资者,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多信息的战略型机构投资者对企业产能过剩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对机构投资者持股、股权性质与债务融资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有效降低公司的债务融资率,随着机构投资者的增加,非国有控股公司债务融资率显著下降,但是对国有控股公司影响不明显;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非国有上市公司短期借款比例越低。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机构相对长时间持股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专业机构投资者和董事会这两种重要内外部治理机制在改善公司治理方面的交互效应。董事会的公司治理指标选择了独立董事比例和董事会的领导权结构。模型采用动态矩方法进行估计,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和独立董事没有独立促进公司治理,但却通过交互影响来间接发挥了改善公司治理的作用;董事会领导权结构既没有表现出独立的治理作用,也没体现出交互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客观合理看待专业机构投资者和独立董事的治理价值提供了视角。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14家上市银行为研究对象,在对中国上市企业公司治理的总体水平、银行资产规模等影响银行公司治理水平和绩效的因素进行控制的条件下,对中资银行引进的境外战略投资者与银行公司治理和绩效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境外战略投资者派驻董事对上市银行的公司治理水平和综合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两者间是正相关关系;境外战略投资者的持股比例及其是否为上市银行的控股股东与银行公司治理水平与综合绩效间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