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资本市场》2005,(7):i002-i015
2004年,在国民经济稳步向好的大背景下,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总体业绩大幅飙升。据统计显示,已披露年报的1376家上市公司(其中本报告中小上市公司样本数为120家.其中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38家,主板中小上市公司82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87.2%)2004年共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4271.48亿元.同比增长31.33%.120家中小上市公司共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66.05亿元占所有上市公司的1.62%,同比增长35.3%。  相似文献   

2.
以2002—2006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盈余管理对公司治理与企业财务业绩之间关系的影响。发现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尽管不会影响总体的财务业绩,但是会影响业绩的分布,并进一步影响了公司治理与企业财务业绩的真实关系。  相似文献   

3.
章铁生 《生产力研究》2004,(11):222-224
本文将因子分析应用于企业业绩评价。在简要介绍因子分析模型后,根据我国钢铁类上市公司2002年的年度财务报告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因子分析是进行企业业绩评价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宏观经济持续走好.上市公司2003年业绩向好已是板上钉钉的事,但与上市公司业绩“红旗飘飘”相反的景象是,一些上市公司增收不增效。以被价值投资理念捧红的石化巨头中石化的年报来说,每股分红仅6分钱(含税);而上海石化也才8分钱(含税)。上市公司总体业绩向好,然而不少上市公司的利润却出现了严重的渗漏.这实在让投资者失望。  相似文献   

5.
刘稚亚 《经济》2013,(10):103-104
2013年上市公司半年报已收官,相比2012年A股上市公司净利润零增长,微观经济整体盈利能力相比2012年有明显好转。数据显示,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总计1.139万亿元,同比增长11.43%。《经济》记者从同花顺ifinD系统提取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31日,A股有2467家上市公司披露半年报,累计净利润达到1.13万亿元,同比增长12.2%。制造业情况不容乐观。根据WIND数据统计显示,在2467家上市公司中,业绩同比下降的公司多达1054家,占比高达43%。在业绩同比下降的公司中,主板公司成业绩亏损和下降重灾区。其中,来自沪深主板的公  相似文献   

6.
上市公司职业经理人薪酬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讨论了我国上市公司职业经理入薪酬变动与企业绩效变动的关系。本文选取了2002年和2003年的上市公司年报中披露的业绩和职业经理入薪酬的数据,利用线性回归和相关分析法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职业经理入薪酬的激励制约机制。研究发现,职业经理入的薪酬变动与上年业绩相关性显著,并且随着经理入是否持股、国有股比例和公司所处地域的影响。而职业经理入本年薪酬变动与本年业绩变动的关系不明显,说明我国的激励机制有待完善。而且,职业经理入薪酬下降时导致本年业绩的下降,说明薪酬的制约机制有待建立。  相似文献   

7.
上市公司主营业务贡献与经营绩效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主营业务是公司稳定利润的主要来源,其左右着上市公司的核心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主营业务利润占公司总利润的比重的高低及其稳定性还将影响公司经营业绩的稳定性,从而也影响公司的后续发展。因此,上市公司必须扎根主业,壮大主业,不断提高主营业务利润的比重,才能增加公司的价值和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8.
重点     
《商周刊》2013,(10):14-14
山东上市公司业绩温和回升 截至4月30日,沪深两市157只鲁股一季度报表已全部披露完毕。季报显示,山东157家上市公司一季度共实现盈利122.93亿元,环比增长3.4%。有80家企业净利润环比上涨,占全省上市公司总数的5I.6%。  相似文献   

9.
郑丽华 《发展研究》2001,(10):27-28
截止2001年8月31日,福建42家上市公司(其中B股1家)公布了2001年中报。从公布的中报看,上市公司整体经营业绩走出了低谷,出现拐点,开始好转。 首先,上市公司整体经济效益有所提高。42家上市公司加权平均每股收益达0.076元,同比增长40.74%,而全国上市公司(1150  相似文献   

10.
盈余管理、配股融资与上市公司业绩滑坡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了获得配股资格和提高配股价格,上市公司具有通过调整可操纵应计利润来提升报告盈余的强烈动机。本文使用横截面修正的Jones模型研究了配股公司盈余管理的时间序列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可操纵应计利润与配股后业绩变化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在配股前 3年和配股当年都具有较高的可操纵应计利润,而配股后长期业绩趋于下降,可操纵应计利润与配股后的业绩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上市公司配股过程中的盈余管理机会主义行为误导了外部投资者的决策,造成了资本配置效率的下降。  相似文献   

11.
黄玉梅 《经济师》2001,(12):121-122
我国上市公司的整体经营业绩直接决定着证券市场能否健康、稳定地发展。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一批业绩优良、富有成长性的上市公司 ,且其在上市公司中的比重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但是上市公司的整体业绩尚难以赢得投资者的信心 ,还存在着诸如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增长不协调、非经常性损益对利润的影响过大、违规进行信息披露等问题 ,因此迫切需要加快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认真地执行新股发行核准制度和完善退市机制、加强上市公司监管 ,提高上市公司整体质量 ,降低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提高盈利水平 ,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等  相似文献   

12.
上市公司业绩成长性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证券市场建立10年来,通过为企业筹资对经济增长作出了较大贡献.我国上市公司的整体业绩成长性如何是关系这个市场发展的重大问题.本文按照可比性原则,通过对上市公司整体业绩成长性及与经济增长的比较分析得出,我国上市公司整体业绩成长性堪忧,如果再不抓紧进行优胜劣汰和资产重组工作,由证券市场集聚的金融风险将危害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13.
1993年“宝延风波”上演以来,上市公司的重组呈逐年上升之势。重组是否为上市公司带来了业绩的变化?什么类型的重组能带来业绩的改善呢?本文以1997年 -2002年广东、上海和深圳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分别比较了三地各年度上市公司重组的效果以及不同类型重组之间业绩的差异,在为广东上市公司提供重组建议的同时,也为其他地方的上市公司重组提供了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2009至2011年上市公司的数据,以操纵性应计利润来衡量管理者自由裁量权的大小,运用回归的实证研究方法,考察了赋予管理者的会计自由裁量权与企业业绩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赋予管理者的自由裁量权与企业业绩是正相关关系.最后给出了一些建议,以供企业治理机构加强对管理层的监管,正确引导其为企业价值最大化努力.  相似文献   

15.
业绩评价问题是理论界与实践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鉴于旅游业经济拉动作用的显现和国内旅游板块的持续扩张,本文尝试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旅游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进行综合评价与比较。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收益性、安全性、流动性和成长性四个方面对旅游上市公司2003—2010年的经营业绩进行了Q聚类分析,并据此将旅游上市公司分为消极安全型、稳定理想型、一般型、激进扩张型和保守型五类。根据上述的实证分析步骤,发现我国旅游上市公司的整体经营业绩表现并不理想,建议采取适度的相关多元化战略拓展利润空间。  相似文献   

16.
戴鸿丽  李永久 《技术经济》2007,26(2):35-38,54
年报数据表明辽宁省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正处于历史低位。为寻找问题根源对辽宁上市公司业绩波动情况进行全样本分析,采用试错法,寻求上市公司业绩不佳的合理解释,否定了股本规模、行业分布、股权流动性是致使辽宁上市公司业绩与全国平均业绩水平产生显著差异的原因,确定前三大股东的制衡关系是影响辽宁上市公司业绩的主要因素,并针对辽宁上市公司具体情况及资本市场发展现状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熵值法的农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选取了反映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资产管理能力、成长能力、股本扩张能力、获取现金能力及涉农业务经营能力七个方面的指标,建立了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我国农业上市公司2005年~2008年的经营业绩进行评价分析,得出评价期内各年度七个方面的排名及各公司的综合排名情况,并针对经营业绩评价结果,采用趋势分析法对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在评价期内经营业绩的总体变化趋势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部分上市公司虚增经营业绩的动机与手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广辉 《现代财经》2001,21(7):24-26
上市公司虚增经营业绩,主要通过人为操纵虚增公司利润,上市公司粉饰经营业绩的行为,会损害国家利益和投资者利益,会破坏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充分揭示上市公司的虚增经营业绩的动机与手段,以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提高防落,人而准确判断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上市公司业绩预告与股价变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志 《经济与管理》2005,19(11):80-82
我国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制度日益健全,且对股票价格的影响也日益明显,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影响也在变化。虽然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制度在不断地完善,但由于我国证券市场总体上的信息不对称、制度不健全,导致业绩预告制度对股票价格的影响较大。所以,进一步加强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制度的完善和监管,仍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李锡元  倪艳 《经济管理》2004,(18):78-86
本文旨在研究基于EVA的企业经营者业绩与报酬的关系。以往的以会计利润为衡量标准的企业经营者业绩评价存在较大的缺陷,EVA作为对其的替代,在业绩评价和管理激励方面的应用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将EVA指标应用于我国上市公司中,主要考察我国企业经营者报酬激励强度的现状。以2002年度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企业经营者的年度报酬特点及其与ROE或EVA之间的相关性,并讨论了以EVA来衡量业绩时,国有股比例、总经理是否持股、总经理两职状态、地区差异因素对以EVA衡量业绩时的我国企业经营者报酬激励强度的影响。最后,本文提出了建立以EVA为基础的报酬激励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