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0 毫秒
1.
乐永春 《东南置业》2014,(10):40-43
嘉博筑业集团业务涉及建筑设计、房地产开发和投融资等领域。通过多年的设计、开发和投融资实战经验的沉淀和融合,嘉博筑业积攒了独特的企业核心能力。从地产开发角度理解建筑设计,从投融资角度理解地产开发,独特的专业和换位思维模式,使嘉博筑业设计和开发的产品,更贴近于市场、更易于凸显专业的市场价值并十分有利于项目运作。作为嘉博筑业集团的董事长,  相似文献   

2.
何媛 《房地产导刊》2010,(11):85-87
路易斯·康被誉为这个时代的“建筑诗哲”,他的建筑设计多以简洁、哲学化表达以及富有诗意而著称;那诸多的建筑思想,用他抽象而缥缈的语言表达出来,往往令人费解。康的设计实践根植于现代主义建筑,为他那些诗句般的理论做了注解;而他的诗句般的理论,似乎又为他的实践点染上神秘性。  相似文献   

3.
企业财务目标选择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然而不论是国家还是企业。都面临着许多严峻的发展问题,如何发展、发展的目的何在成为我们今天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时代的大背景对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于是我党以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契机,于2003年11月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新一届的中央人民政府进一步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与此相适应,企业财务目标也应做出适应性调整,“企业价值最大化”成为现代企业总体财务目标的恰当选择。  相似文献   

4.
史彦 《东方企业家》2006,(10):66-71
大前研一把我们所处的时代称为“新概念”时代,他预言,未来的竞争,企业(国家亦如此)的财富不是源于自然资源,而是来自人的智力能量。他提醒说,“以前西方企业已经为后进的企业树立了追赶的标杆,我们知道该朝哪个方向努力,但现在,我们已经追到一个陌生的十字路口,一切该由自己来决定方向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步认识到团队建设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但由于团队建设的实质是一个对团队所有成员的主、客观世界进行重塑的过程,这就决定了它不可能一帆风顺,因此,许多企业一方面在吸纳新员工时强调要有团队意识,另一方面在企业内部不遗余力地推行团队精神,并把它作为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同时,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误区之中。误区之一:过分强调“团队利益高于一切”团队首先是一个集体,由“集体利益高于一切”这个被普遍认可的价值取向,自然而然可以衍生出“团队利益高于一切”这个论断。但是…  相似文献   

6.
李军 《企业活力》2005,(5):12-13
<正>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没有初始资本的创业者和风险资本的结合并创业成功凸现了“知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甚至有许多经济学家提出“知识经济”的到来!那么,在以知识为核心生产要素的“知识经济”时代,公司治理理论是不是应该从以资本为核心转为以知识为核心呢?本文通过分析已有企业理论和企业家的内涵指出:企业家是企业的核心,现代企业中的企业家是一个团队,公司治理理论需要研究如何组建优秀的企业家团队和如何安排契约使得这个团队发挥更大的潜能。  相似文献   

7.
进入大数据时代,企业需要不断加快内部管理链条的响应速度,提升业务处理效率,由此对业财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为企业内部打通信息壁垒、缩短管理链条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针对建筑设计企业的行业特点,从全面预算管理、合同管理、项目成本管理、税务管理、资金管理等方面,深入分析了建筑设计企业实现业财融合的具体路径及方式,探究了建筑设计企业业财融合的关键点,以期提高建筑设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建筑设计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sandy 《房地产导刊》2011,(10):104-106
广州瀚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诞生于2000年,是国内较早建立现代管理模式的民营建筑设计企业,持有国家颁发的建筑工程甲级设计资质,在大型住区、办公、商业、文化、教育和其他建筑类型等方面拥有丰富的设计经验,创作了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广东美术馆时代分馆、耀中广场、时代玫瑰园、竹韵山庄、依云小镇、中海蓝湾、力迅上筑、保利香雪山等众多知名的建筑设计佳作。  相似文献   

9.
如果你是一个团队的管理者,当你发现在集团的另一团队承担的项目有可能失败时,你会袖手旁观吗?有这样一个商业案例:RalstonCrane公司从事建筑设计,每年要开一次重要的业务会,总结团队内部一年来的实践经验、成绩,制订新一年的发展规划。公司的行政总裁卢斯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围绕这个主题,调动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新的卓有成效的业绩。盖伊是公司的一位管理人员,在去年的“绿色”主题下,他组织的项目团队工作非常成功。2006年的主题是“消费者忠诚”,其中的一个项目,卢斯让查尔主管了,而盖伊对这个项目特别感兴趣,这个项目跟他曾做过的…  相似文献   

10.
李玉春 《企业世界》2007,(6):24-25,5
30年,打造了一个企业的品牌。也打造了一个村庄的品牌!这个企业就是“东冠集团有限公司”;这个村就是“东冠村”。打造这个品牌企业、村庄的人就是章方祥——他也是一个品牌。  相似文献   

11.
他出贫寒,但并未屈服于命运;他曾多次创业失败,但从未一蹶不振。在创业路上,凭着他的智慧和毅力,终于获得创富的“金钥匙”——为学校招生。随着教育产业化的不断发展,“为学校招生”也将演变成一个巨大的服务产业。为让这个新兴的服务产业闪烁出时代的华光,他举起了一面旗帜,激活了一个行业。他要编织一张全国招生服务网,让更多人加入到创富热潮中来。  相似文献   

12.
张晓丽 《中国物业管理》2007,(2):I0002-I0007
北京招商局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是我所熟悉的品牌企业之一,而赵志扬先生是位平常而不平凡的企业领军人。说他平常,是因为他平易近人,刚柔并济,和普通人没两样。说他不平凡,是从1998年创业至今,开疆拓土,大将风范,把企业打造成国家一级资质品牌企业。和他几次倾心交谈,他的果敢和责任,缘于他知行合一、自强不息的品质;他的睿智和胸襟,缘于他身先垂范、打造成功团队的魅力。在交流中,赵总曾不经意地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企业领导人不只是通过知识、能力和技能来造就团队,重要的要通过远景、勇气、责任感和诚实正直的品质来影响团队。是的,良好的团队所释放出的能量,大于个人投入努力的总和,这就是北京招商局物业“让平凡的人做不平凡的事”成功团队精髓所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中外企业文化》2007,(1):50-54
开好一个门店,可以靠“老板”个人优秀;办好一个中型企业,就要靠一个优秀的团队;而管好一个大型企业就必须靠成熟的企业文化。不过,近年来管理学界对“企业文化”的解释不止一种,不意无意间,“企业文化”被披上了玄妙的外纱。[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江苏新世纪造船有限公司在袁凯飞的带领下,短短的十多年间,从一个只能生产低附加值驳船的小企业嬗变为一个能造万吨巨轮的世界造船50强企业,而且产销双707,.过百亿,可以说,这是中国民营造船业的一个奇迹。在这奇迹的背后,凝聚着以袁凯飞为首的团队的艰辛努力和商业智慧,也得力于中国和世界航运发展和全球化资源配置的大趋势。企业的跨越发展,充分体现了袁凯飞同志善于捕捉机遇、顺势而为、高瞻远瞩的战略决策能力:在困难的时候,他不畏艰难,果断地对企业实施了战略转型,使企业获得了生存发展的基础;在企业经济状况还是不太好的时候,他决策建造30万吨大船坞,使企业解决了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在企业发展到向较高台阶跨越的时候,他运筹帷幄,不失时机地进行了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大大激发和挖掘了企业员工的创新能力和干群潜在的创业热情;在企业向更高目标进军的时候,他倾力引进了先进的制造模式和国内外联合设计、竞合发展等新理念,使企业在品质上又向上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由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江苏新世纪造船有限公司在他的带领下,一定可以实现他们既定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5.
刘岩  曲琳 《潮商》2011,(5):52-54
他和“国美电器”的黄光裕一样,十几岁就从家乡出来闯世界,但他控制的渠道数量远远多于“国美电器”;他卖的是单价极低的文具,但年营业额近20亿元,成为这个领域当之无愧的“一哥”;他手下只有60人的渠道运营团队,  相似文献   

16.
张小平 《英才》2003,(2):78-79
《联想为什么》让陈惠湘一夜之间名闻天下,并获得了“为什么先生”的称号;《中国企业批判》却招来了业内人士更多的批判及“中国企业教师爷”的讥讽;而他认为最具理性的《企业团队修炼》一书,出版时却显得相对的风平浪静、没有太大的起伏……  相似文献   

17.
建筑设计企业,作为传统的智力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企业形态,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人力资源作为建筑设计业的最宝贵的财富,如何通过高效的管理,更好的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设计理念,是建筑设计企业需要深刻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乳业圈子里,蒙牛总裁牛根生带领他的智慧团队,在人们众说不一的褒贬中,用高瞻远瞩的市场策略,构建了纵横的营销网络,开创了中国乳业高速发展的先河;在人们“疯牛”的赞誉中,用“事在人为”的哲理,创造了这个时代奇迹。  相似文献   

19.
一代伟大的创新者虽然走了,但苹果的改变仍在继续,且变得越来越好。诚然,杀手级别的应用没了,引领时代的创新少了,但“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却日益浸入血液。从这个角度看,相比于“果粉”们口中的倒退,我们更愿意将其视为一个空前强大和繁荣的智能科技企业的再出发  相似文献   

20.
调查业:为商家“把脉”朱小兵以出版了《商清与效益》系列经济丛书而深受企业人士推崇的侦祖臣先生认为:商情信息是现代商人的行动指南,他说:优秀的企业家应把精力的一半放在对市场的调查和把握上。但事实上,一个企业家要做到这一点很难,基于这个原因,一种以专门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