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显的大趋势,本在界定经济全球化内涵的基础上,对经济全球化进行了正负效应分析,提出了树立正确的全球化观念;发展经济应以扩大内需为主,同时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正确认识静态利益与动态利益,辩证在看待利弊得失;参与经济全球化,加快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在走向世界时,应加快制度创新步伐等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
《西部大开发》2005,(4):59-59
经济全球化的概念曾经被认为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的广泛流动,实现最佳配置的过程。世界贸易组织1995年度报告指出:对全球化和定义和描述,首先应着重“质”而不是“量”;1996年联合国贸发会议对经济全球化定义如下:全球化是世界各国在经济上跨国界联系和相互依存日益加强的过程,运输、通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进步有力地促进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和不可抗拒的客观事实。国家主席江泽民指出:“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谁也回避不了,都得参与进去,问题的关键是要辨证地看待这种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既要看到它的有利的一面,又要看到它的不利的一面,这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尤为重要;中国既要敢于又要善于参与这种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并学会趋利避害。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也就意味着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成为整个世界经济的一个部分,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经济结构将在全球化视野下进行战略调整,产业发展将参与全球范围的国际分工,企业经营必将进入跨国经营时代。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中的五大矛盾及其演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1世纪初,经济全球化的各种矛盾出现了新的演进特征:全球经济的融合趋势与区域化并存;跨国公司发展过程中体现的经济的世界性与民族国家的经济主权冲突更加明显;全球化同时带采了经济增长与贫困;国际垄断与竞争并存: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偏离的金融危机频频爆发等等。而这种种表现则根源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基本矛盾在全球的扩展。  相似文献   

5.
国际贸易是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对国际贸易的研究显得极为重要和富有意义。全球化带来的高质量和多样化的生活,世界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正逐步加深。本文阐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并研究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张茵 《南方经济》1998,(4):60-61
经济全球化对传统的“东亚模式”产生了强大的冲击,这种冲击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贸易自由化的冲击;2、信息全球化的冲击;3、投资自由化的冲击;4、金融市场一体化的冲击;5、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冲击;6、文化冲击。本文对这些冲击一一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不可否认的客观现实和发展潮流。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经济全球化对世界法制发展均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首先在西方主要国家建立了资产阶级法制体系,并向世界殖民扩张;而后两大法系逐渐靠拢,法律制度出现趋同化倾向;到现阶段,法律出现全球化趋势,并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8.
鲍盛刚 《中国经贸》2010,(23):36-37
作者在文章中提出,全球化自被提出以来到目前,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美国和西文国家为首的政治全球化,其主要目的是将其民主的概念推广至全球;第二个阶段是全球化发生第一次逆转,由原来的政治全球化进而转变成经济的全球化,即”市场全球化”:全球化的第三个阶段是“后全球化阶段”,是对全球化概念的再次逆转,其目的是企图把市场向国家逻辑回归,平衡全球经济格局的不平衡,扭转经济中心从西方向东方的转移。  相似文献   

9.
中国要切实融入国际经济,首先,必须确立全球意识,辩证认识经济全球化;其次,以自己的特色融入经济全球化;再次,要进一步扩大开放,积极参加各种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10.
品牌是经济增长的晴雨表;品牌是市场自由选择的结果:品牌是经济全球化的催化剂;品牌是“以人为本“价值观的体现。品牌的这四项基本特征,可以说是对市场经济最为深刻的写照。  相似文献   

11.
影响推动网络经济发展的因素众多,但其中最为核心的三大力量是:技术革命,市场国量的作用以及经济全球化。由于网络的开放互联,时间的连续性加强,使通讯实现了信息全球化;网络也使空间距离缩短,从而使得经济活动越来越不受国界的限制和约束。网络经济的发展将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随着未来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金融,国际服务的网上交易比例迅速提高,必然会使各类资源在全球市场范围内重新配置,并形成竞争激烈的巨大市场。  相似文献   

12.
1994年1月,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主持的环渤海地区经济规划座谈会,为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勾画出鼓舞人心的宏伟蓝图。如何将这一宏伟蓝图付诸实践,我认为应从四个方面展开:一是,从国际经济发展背景下考虑环渤海地区经济的发展,研究世界经济和世界区域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东北亚、中亚、东亚经济的发展与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因为世界和平和发展已经成为两大主题,在这样的形势下,世界经济出现了四大特点:1.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了全球化和地区集团化的明显趋势;2.全世界市场一体化,市场经济全球化;3.综合国力的较量已成为各国…  相似文献   

13.
华楠 《珠江经济》2004,(9):22-25
福建:从思想理论上提供应有的支持 区域经济协作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凸显出来的经济趋向,其目的是为了谋求优势互补,资源整合,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的提出并被相关省市所认同,是我国以市场取向为目标的改革深入发展的结果,是应对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背景下经济竞争国际化的极具前瞻性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4.
入世,怎样保障农民的利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鞍钢 《开放潮》2002,(1):16-18
加入WTO之后,中国在享有经济全球化收益的同时,开放市场的种种风险将急剧加大,这包括:现在的社会冲突将显现出来;外部冲击将直接影响宏观经济稳定;尚不具备利用经济全球化的人群、地区将被边缘化;尚不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企业、行业和部门将受到严重冲击;原有的经济不安全、社会不平等及政治不稳定将随之被放大或者相互关联强化。如果不能够有效地管理社会冲突,就可能由经济危机引发社会危机,由社会危机引发政治危机。因此,中国加入WTO之后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国家管理社会冲突和协调社会利益的能力。当前的主要工作是,使8亿…  相似文献   

15.
我们靠什么赢得21世纪的竞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我们可能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我们正处在一个竞争的时代,一个竞争的世界。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六大报告的前言和结束语中以几乎同样的语言强调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在前言中指出:“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在结束语中再一次告诫全党同志要“清醒地看到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概括地说,有这样一些因素促成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从争夺商品市场发展到争夺资本等要素市场;一些原来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因经济实…  相似文献   

16.
毛璇 《珠江经济》2005,(4):36-41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顺应了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快发展的大趋势,是历史的必然和现实需要,为湖南扩大招商引资、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湖南要抢抓机遇,加快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应做好五个方面的文章:一是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参与泛珠三角合作;二是扩大开放领域,拓展融资渠道;三是加强技术引进,促进产业升级;四是规范运行机制,建设“强、大、特、优”开发区;五是改善投资环境,构筑开放平台。  相似文献   

17.
审计学课程群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市场对审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审计学课程群教学模式完善措施为:以培养综合能力为主导,以培养实际操作能力为核心;强调理论和实务并重;提高教师实务经验;教学方式多样化,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改革教材。  相似文献   

18.
赵伟 《改革月报》2001,(9):21-21
人人都在谈论经济全球化、人人都在谈论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得失,而从1999年WTO西亚图部长会议,一年一度的IMF年会,到2001年八国首脑会议,可以看到两股力量在全世界聚集:一股是经济全球化的赞成与倡导力量。主要是由于经济学家、受经济学家说教鼓动的政要们和跨国公司的老板们组成。它们频频聚会,利用各种场合推销经济全球化理念,推进经济全球化进程,为经济全球化鸣锣开道,并力促国际社会为之制定新的游戏规则;另一股则是全球化的阻挠或反对力量。这股力量的构成较为复杂,有受到金融危机袭击的政客,有经济、贸易活动的落魄者或落伍者,还有环境保护主义者,都会吸引来成千上万的来自世界各地的人,聚集在会场外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反对世界经济进一步全球化。两股力量的聚集,表面上似乎反映了人们对全球化认识的不同乃至对立,但深层次上则反映了一种客观存在,这便是经济全球化的“双丸剑”效应,它在给世界经济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某种新的威胁;在带经一些国家或一国内部某些利益集团巨大利益的同时,则带来另一些国家或同一国家内部另一些利益集团损失乃至灾难。  相似文献   

19.
论新改革开放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帆 《开放导报》2005,(3):10-14
新改革开放观的要点是:揭露新自由主义对中国改革开放的误导,继续深化市场导向的改革,将改革从经济改革扩大到政治与社会改革;以公平原则纠正一系列社会不公,进行社会利益格局调整;继续扩大对外开放,但不能影响国家安全,要摆正中国在世界体系中的地位;防止经济依赖性过强,在加入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坚持技术和经济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20.
《海外经济评论》2006,(38):23-24
【英国《卫报》9月8日】经济全球化已经大大超越了政治和思想全球化。现在是时候改变这一现状的时候了。关于全球化的一系列问题我已经写过很多文章:阻碍发展的不公平全球贸易体制;导致危机重现的不稳定全球金融体系,贫穷国家不断发现自己身陷不能确定的债务深渊。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