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众标准化》2014,(6):33-33
关键词:补脑保健品 随着高考临近,各大药店补脑保健品销量明显增加,其中补脑、安神、滋补的深海鱼油、维生素A和蛋白粉等保健品是主推产品。但专家表示,高考补脑不靠谱。没有专业指导还可能适得其反帮倒忙,影响考生的发挥。  相似文献   

2.
热点微评     
"皮鞋果冻"近日,央视主持人赵普发微博告诫网友不要再吃老酸奶和果冻,并称消息来自央视调查记者。与此同时,另外一位媒体人也通过微博发布了类似内容,称"哪天你扔了双破皮鞋,转眼就进你们肚子了"。此言论一出,顿时引起网友的围观。果冻究竟有没有含工业明胶?  相似文献   

3.
“破皮鞋做明胶加进果冻和酸奶”的相关微博在网上引发热议,上万网友转发评论.微博发出后,有网友猜测,微博指的是老酸奶和果冻中的增稠剂,有可能就是用皮革炼制的工业明胶. 果冻企业福建亲亲股份有限公司回应称,果冻的增稠剂中并不含明胶,而是卡拉胶,消费者可以放心食用.乳企则表示,大企业绝不可能使用工业明胶,而食用明胶对身体是无害的.专家也认为,不太可能存在大品牌企业使用工业明胶代替食用明胶的情况.食用明胶是国家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消费者不用担心.  相似文献   

4.
随着又一个新学期的到来,家长们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考上一个好高中、好大学,将希望寄托于形形色色的补脑保健品。因此,一些药店和卖场保健品柜台上的补脑保健品销路相当好。然而医学专家却对此现象感到万分忧虑,认为正处成长发育期的孩子根本不需要额外吃什么补脑保健品,如果实在要补的话,适量的维生素和科学的食补就已足够。而过多地滥服一些保健品,很可能起到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看食品标签,多数人可能只了解水、蔗糖等一些简单的配料,而对于一些专业的名词却不甚了解。下面教大家解读一些常出现在配料表上的晦涩食品名词。明胶。是动物的皮、骨、韧带等含的胶原蛋白,经水解后得到的高分子多肽,也就是猪皮冻的主要成分。在食品中,它被用作增稠剂,广泛用于冰淇淋、酸奶、果冻等食品中。一度沸沸扬扬的"毒胶囊"事件的主角,虽然也是明胶,但其实是工业明胶,含重金属,而食用明胶  相似文献   

6.
补脑保健品     
正随着高考临近,各大药店补脑保健品销量明显增加,其中补脑、安神、滋补的深海鱼油、维生素A和蛋白粉等保健品是主推产品。但专家表示,高考补脑不靠谱。没有专业指导还可能适得其反帮倒忙,影响考生的发挥。国家食药监总局提示,国家从未批准过补脑、提高智商等功能的保健食品。国家批准的缓解体力疲劳、增强免疫力等功能的保健食品,不适用于补脑、提高智商、缓解脑力疲劳。  相似文献   

7.
正央视《每周质量报告》2012年报道过用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2012年报道过用工业明胶加工药用胶囊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另外,当年多家媒体报道:有央视员工爆料,现在的果冻和酸奶存在很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以后你们谁也别吃果冻和酸奶了","哪天你们扔了双破皮鞋,转眼就进你们肚子了"。这更引发了人们对"臭皮鞋酸奶果冻"的担忧与争论。  相似文献   

8.
国家工商局最近作出规定:未经批准,任何经济组织和个人不得从事多层次传销活动,禁止传销药品。 对已经批准的41家传销企业及其分支机构,虽药品不在传销之列,但传销企业内有不少是生产化妆品、保健品的企业。对于这两类接触或摄入人体的产品,国家工商局作了严格的规定。 规定要求,多层次传销必须具备完善的售后服务和退货制度。对参加传销的人员不得收取高于培训成本的费用,不得收取入会费、保证金和其他不合理费用,也不得强制或诱骗其购买产品。同时,传销  相似文献   

9.
从央视主持人赵普微博曝光“皮鞋做果冻”起,便由此引起了“皮鞋果冻、明胶、毒胶囊”等一系列连锁新闻,也引发了公民对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的担忧,一些企业更是因此而付出品牌名誉受损和客户信任度降低等严重代价。 修正危机公关的背后 企业的正常运营是建立在客户认可和支持之上,而客户的购买则取决于产品质量、客户服务、产品售价、广告宣传...  相似文献   

10.
明胶来了!一夜之间,关于明胶的新闻铺天盖地而来,当知晓明胶为何物的同时,老百姓也惊觉原来明胶与自己的生活竟是如此"亲密"。胶囊、酸奶、果冻、猪耳朵……与"明胶"有关的物品都成了"过街老鼠",而刚从各种食品安全问题的打击中回过神来的老百姓再一次变得战战兢兢。  相似文献   

11.
本刊1997年第9期《冷眼看传销》一文刊登后,不断有读者来信或电话询问,合法的传销企业有哪些?经了解,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曾于1997年10月8日发布公告,将经过重新审查、批准在核准的范围内从事多层次传销经营的企业名单公布出来。我们现将这些合法的传销企业的名称、核准限定的传销地区和传销产品辑录如下,以便广大消费者及时了解查对。1.上海维多俐实业公司,传销地区:上海市。传销产品:本企业生产的维多俐牌生物素牙膏、气血生氧机、美容健康机、洁面乳、润肤乳、润肤浴露。洗发露、洗洁精、斑马鞋油。2.武汉未来保健品有限责任公…  相似文献   

12.
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对果冻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共抽查了北京、天津、上海、四川、陕西、福建、广东、江西等8个省、直辖市34家企业生产的35种产品,产品抽样合格率为80%。抽查结果表明: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大、中型生产企业产品质量较好,产品抽样合格率为94.1%。强制性国家标准GB19883-2005《果冻》标准规定,凝胶果冻应在外包装和最小食用包装的醒目位置处,用白底(或黄底)红色字体标示安全警示语和食用方法。对于凝胶果冻规格的要求是,杯形果冻杯口内径或杯口内侧最大长度不小于3.5厘米,长杯形的内容物长度不小于6.0厘米,异形果冻净含量不小于30克。本次抽查安全警示语标示和规格全部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3.
央视《每周质量报告》2012年报道过用工业明胶加工药用胶囊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另外,当年多家媒体报道:有央视员工爆料,现在的果冻和酸奶存在很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以后你们谁也别吃果冻和酸奶了”,“哪天你们扔了双破皮鞋,转眼就进你们肚子了”。这更引发了人们对“臭皮鞋酸奶果冻”的担忧与争论。  相似文献   

14.
现在人们对健康的投资越来越大,舍得花钱投资健康,这是值得提倡的。但是如何"花钱买健康",尚有探讨的必要。据统计,人们买补药品的支出远远大于医疗服务的支出,这就值得考虑。目前市场上保健品泛滥,媒体上有很多保健品广告。我国保健品分为保健药品和保健食品两类,而前者早已规定不再审批,故市场上绝大多数是保健食品,而且所有保健食品到2004年都将取消,另行处理,卫生部发文已取缔64种未经批准的保健品。我国保健品市场有一些问题,严  相似文献   

15.
一、舆情综述 4月9日,央视主持人赵普发微博称“不要再吃老酸奶和果冻”,引发网友猜测,使得舆论首次将“工业明胶”与食品药品安全联系起来。然而,由于这一说法没有经媒体证实和报道,有关此事的舆论在15日前,一直停留在疑惑和猜测阶段。  相似文献   

16.
<正>8月12日,国家工商总局曝光了今年传销和变相传销案件。分别为: "深圳文斌"传销和变相传销案 [案情]自2001年年底开始,一些不法人员打着"深圳文斌贸易有限公司"的旗号,在广西和广东一些地区组织传销,通过限 制人身自由、跟踪监视、暴力威胁、扣押物品等手段、诱导、强制传销人员发展下线,最多时聚集人员数万人。 [查处]今年3月25日-31日,广西工商局捣毁传销窝点45个,清查传销人员1000余人,抓获一批传销头目。涉嫌非法拘禁 犯罪的12名传销组织者及骨干现已全部被判处有期徒刑。 山东泰安青少年被骗参与传销和变相传销案  相似文献   

17.
读完这一组文章,我有两个感觉:一是,这家公司的管理很自信,原创性很强,聂圣哲也自称是"德胜管理体系"的创始人;二是,这位创始人的内心应该很孤独,他刻意将自己完全限定在"资方"的角色上,而在其倾注极大心力的公司中,他也许鲜有知己。一、管理的自信我发现中国企业经常有一个通病,尤其中小企业,就是发展过程中的管理不自信。这些老板通常都是白手起家,通过不懈努力,不知不觉中把企业做大了。但做到营收几个亿、员工几百人的时候,他不是越做越勇敢,而是越做越害怕——自己这样搞行不行?靠谱不靠谱?符不符合西方理论?有没有科学依据?——他越来越担心,觉得自己好像有毛病。然后他就要到处去报班、听课、培训、学习,或者是找咨询公司来把把脉、吃点  相似文献   

18.
正"猴姑饼干,猴头菇制成,养胃。上午吃一点,下午吃一点。"大明星代言搭配养胃诉求,江中集团推出的猴姑饼干顿时热销市场,近期却因"过度"宣传深陷舆论漩涡,该产品宣传的功能性在于养胃,被消费者和专家质疑功能不实。无独有偶,连日以来,江中药业旗下初元营养液涉嫌违法宣传,部分产品没有保健品批号,却宣传保健功能,涉嫌欺骗、误导  相似文献   

19.
果冻产品是指用水、食用海藻胶或其它食用植物胶、食糖、食品添加剂等为原料,经过溶胶、调配、灌装、杀菌、冷却等工序加工而成的胶冻食品.果冻根据组织形态可分为:凝胶果冻和可吸果冻,其中凝胶果冻又分为4种:杯形果冻、长杯形果冻、条形果冻和异形果冻.果冻根据原料又可分为果味型、果汁型、果肉型、含乳型以及其它型,果味型果冻是指果汁含量低于15%的果冻;果汁型果冻是指果汁含量不低于15%的果冻;果肉型果冻指含有不低于15%天然水果碎块或天然果粒的果冻;含乳型果冻指添加乳或乳制品等原料加工而成的果冻;其他型果冻指上述类型以外的果冻.  相似文献   

20.
问一句保健品是药吗,相当于问猴子是人吗。你说不是药,厂家说"包治百病"。你当药吃,不如啃口馒头。是不是药,没人管。吃了大亏,没人管。人们与保健品之间竟然成了"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