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退耕还林对农户生产效率的影响——以吴起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DEA模型对陕西省吴起县196个农户退耕前后的农业生产效率进行了测算。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退耕还林的实施,农户的总体效率变化不大;农户生产的纯规模效率比退耕前下降了许多,退耕前大部分农户的规模效率在0.9~1.0之间,而退耕后则集中在0.3~0.4之间;退耕后纯技术效率却明显的提高了,由退耕前的0.40提高到了退耕后的0.51。投影分析结果表明:退耕后农户的种植业、林业和畜牧业产值的增值空间远远大于退耕之前,这主要是由于随着退耕还林的实施,农户的精耕细作、政府在林业方面提供的技术培训以及圈养畜牧业发展的缘故。  相似文献   

2.
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投入最大的生态修复工程,它对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利用面板三阶段DEA模型,采用6期实地跟踪调查的农户数据,较准确地测算了样本县退耕农户农业生产效率以及可持续变化趋势,进而实证分析了影响退耕农户生产效率的因素。结果显示,退耕还林规模显著地促进农户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同时种植面积、市场信息的可获得性、人力资本都对退耕农户农业生产效率有正向的影响,而非种植业纯收入比例对农业生产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最后,根据相应的结论提出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评估非农就业对农户退耕成果保持意愿的影响效应,为完善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配套政策、制定巩固退耕还林工程成果的方案等提供决策参考。研究方法:基于1 132个退耕农户的调查,应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进行平均处理效应分析,并剖析非农就业对不同个性特征与资源禀赋农户的退耕成果保持意愿的处理效应差异。研究结果:非农就业是增强退耕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提升农户退耕成果保持意愿的关键要素;消除农户自选择等显性偏差及不可预知的隐藏偏误后,从事非农就业的退耕农户其选择继续保持退耕成果的概率显著提升30.88%;从农户异质性来看,低学历、退耕还生态林、小退耕规模、有非农工作经历或接受过非农技术培训的农户,非农就业更有助于提升其退耕成果保持意愿。研究结论:各退耕区应加大退耕农户的就业指导与技能培训,健全退耕区劳务服务体系,建立有序的退耕地流转市场,引导退耕农户建立多元化生计转型策略,增强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持续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退耕还林的经济影响及现行政策的调整--以河北省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从省域还是从县域范围来看,退耕还林对耕地和粮食的压力都很小,但对退耕县的畜牧业、劳动力剩余、种植业结构以及退耕还林农户家庭收入结构却产生了强烈的影响。据此,本项研究对退耕还林工程的现行政策提出了相应的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贵州省参与新一轮退耕还林的623户微观农户调查数据,采用CD生产函数和动态面板回归模型,研究新一轮退耕还林对贫困山区农地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使农地产出平均增加8.7%;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对农地生产方面的促进作用是贫困农户比非贫困户更大,规模退耕户的农地产出平均增加幅度要大于普通退耕户;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实施后,农户对农地的资本投入平均增加8.7%,劳动投入平均增加3.9%;退耕后农户土地的生产弹性提高了0.011,资本弹性增加了0.028,但是劳动要素的生产弹性无显著变化;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提高了退耕农户剩余耕地的利用水平,有助于缓解退耕造成的粮食减产压力。  相似文献   

6.
退耕还林作为中国林业六大工程之一,在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改善、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户减贫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对甘肃、宁夏、云南和广西的16个县92村共756份有效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使用OLS、Tobit模型等参数方法估计了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得出:参加退耕工程的农户较未参加该工程的农户其人均家庭纯收入提高17.7%。为了纠正了样本中的异质性偏差,本文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估计了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收入的处理效应,得出:退耕还林工程使退耕组农户人均纯收入提高了8.2%~11.4%,人均林业纯收入提高了7.2%~11.1%,人均种植业纯收入减少了5.2%~8.9%,人均非农工作纯收入提高了4.8%~7.7%。这一结果表明基于OLS和Tobit模型的参数估计方法实际上高估了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收入的处理效应,因此我们应该谨慎看待西部地区退耕还林工程在农户减贫和收入结构调整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陕西眉县237个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对项目期末的退耕还林工程的经济可持续性进行定量评价与分析。本文首先运用二元Logit模型分析了农户地块退耕的决定因素,研究发现:地块坡度、土壤质地和离水源的距离,是决定地块是否被退耕的主要因素。其次,运用非观测效应的一阶差分模型,定量评价了退耕还林工程的收入效果。结果表明:在陕西眉县,退耕户总收入低于非退耕户总收入,其原因主要在于尽管退耕还林工程增加了农户的畜牧业收入,但由于退耕户的种植收入和非农就业收入都低于非退耕户,而且农户没能及时足够地获得退耕还林补贴,因此,总收入较低。退耕还林工程并没实现调整农户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目标,项目期末,如果没有政府补贴,退耕户很可能因为收入来源单一而复耕,中国退耕还林工程的经济可持续性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8.
自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各级粮食部门在党委、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退耕还林粮食供应工作。但是,一些地方在粮食供应工作中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出现套取国家粮食供应资金以及向农民供应不合格的粮食等问题,如国家审计署在对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资金审计中发现:四川省汶川县、中江县粮食企业给退耕农户供应了变质、陈化粮食,雷波县粮油贸易总公司虚开粮食运费发票套取现金;河北省围场县郊区粮食收储库将已过保质期的挂面供应退耕农户;贵州省遵义市供应退耕农户的粮食霉变、虫蛀比较…  相似文献   

9.
退耕政策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是理论研究的焦点,也是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实施的关键。本文利用CHIP2013调研数据,采用倾向值匹配方法检验退耕还林的收入效应及其空间异质性,并进一步剖析退耕政策影响农户收入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总体而言,退耕政策对农户收入产生了显著负影响,但地区间存在空间异质性;同时,农户劳动供给和人力资本在退耕对收入的影响中分别起到部分抑制作用和部分中介作用。建议政府提高与优化退耕补偿标准,出台与区域发展相联系的差异化补偿政策;同时,发展退耕区服务业,增强对退耕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10.
近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指出,实施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生态环境做出的重大决策,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自1999年开始试点以来,工程进展总体顺利,成效显著,加快了国土绿化进程,增加了林草植被,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强度减轻;退耕还林(含草,下同)对农户的直补政策深得人心,粮食和生活费补助已成为退耕农户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退耕农户生活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土资源标准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也面临着诸如不适应、不匹配、不积极、缺经费等问题。因此,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标准化工作,要在深刻认识国土资源标准化工作新定位的基础上,加强体系建设、实行分类管理、强化资质认证、建立激励机制、实施开放战略,以改革创新开创国土资源标准化工作的新局面;提高认识,加强统筹协调,构建国土资源标准化工作新机制。  相似文献   

12.
基于网络媒体的农民技能培训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及面对面问卷调查等方法获取第一手资料,对基于网络媒体的农民技能培训效果进行研究,主要结论有:无组织的上网农户接受不同种类信息的效果总体不理想;农民收入的高低与文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网络媒介信息传播的效果;偶尔上网看各种信息的农民数远远高于常常看网络信息的人数;不同文化程度农民对学习上网技术必要程度呈正相关趋势;有组织地开展远程技能培训的方式深受农民欢迎;农村远程技能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大多为"基本掌握";有些课程的内容陈旧不能满足农民实际生产所需;影响农户接受农村远程技能培训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经济效益和政策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维生素C对馒头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维生素C(Vc)的不同添加量对馒头白度、硬度、比容、组织结构等品质的影响.实验选取了10、30、50、70、90mg/kg 5个添加量,分别对这些添加量下蒸制出的馒头的各项品质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当维生素C的添加量为70mg/kg时,馒头的综合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4.
基于基准地价评估模型的修正体系编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提出了以定级因素作用分和基准地价评估模型相结合的方法计算修正系数,并通过分析定级因素作用分其及计算方法,确定修正系数条件指标。解决了传统的人工编制方法的主观任意性问题,丰富了地价评估理论,完善了城镇土地估价规程中的相关内容,为实现在计算机中以流程化方式编制基准地价修正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分析农地细碎化对农户农地流转决策的影响。研究方法:成本—收益理论,排序概率选择模型。研究结果:(1)农地细碎化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单位面积农业生产收益,对农户农地最优经营规模产生负向影响;(2)农地细碎化对农户转入意愿产生负向影响,使农地流转市场的需求量减少;(3)农地细碎化对农户转出意愿虽有一定的正向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使农地流转市场的供给量增加,但农户转出意愿主要受非农就业影响。研究结论:为活跃农地流转市场,应采取农地整治等措施降低细碎化程度,鼓励新型农业经营组织转入农地,形成适度规模经营的农业生产格局,增加农地流转市场的需求量;此外,应深化城市经济社会体制改革,提供更多更好的非农就业岗位,以吸引农民市民化,使更多的农民愿意转出农地,增加农地流转市场的供给量。  相似文献   

16.
以福建省非上市林业企业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及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探讨智力资本对林业企业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智力资本的3个维度人力、结构、关系资本对林业企业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创新能力在智力资本和林业企业绩效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提出改善林业企业绩效的建议为:针对性加大对不同层级人力资本的投入;根据趋势完善结构资本的变革;选择优质的利益相关者开展合作;优化不同层次创新的平衡与落实工作。  相似文献   

17.
对安琪经典益生菌型酸奶发酵剂、倍乐微康10菌型酸奶发酵剂制作的酸奶进行品质检测,对酸奶的感官评分、蛋白质含量、酸度、黏度进行检测对比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酸奶产品的质量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品质良好;以倍乐微康10菌型酸奶发酵剂发酵制作的酸奶更受欢迎,酸度适中,黏度和蛋白质含量更高。  相似文献   

18.
土地流转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探究土地流转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为防范农户陷入贫困和解决农村贫困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研究方法:本文借助2016年湖北省1682个农户实地调查数据,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和回归方程的Shapley值分解法,分别考察国定贫困线、1.9美元贫困线和3.1美元贫困线下不同类型土地有无转出和转出面积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土地转出能够显著降低农户的贫困脆弱性,且农户贫困脆弱性随着转出土地面积的增加而降低;从土地转出的异质性来看,水田转出对缓解农户贫困脆弱性的效果更为明显,旱地转出的效果次之。研究结论:应进一步加快农村土地流转,释放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农户收入,从而降低农户贫困脆弱性。  相似文献   

19.
假日调整后,旅游者的旅游消费习惯、出行规律都有所改变,带来旅行社产品结构的变化,针对假日调整新形势下旅行社产品开发,从战略导向、实施办法、保障系统三方面提出"三位一体"对策体系,以期对旅行社业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20.
要素投入对林业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研究要素投入对林业经济增长的效应有一定意义。通过统计分析和计量模型,探讨了资本、劳动、土地、国家对林业的投资强度等因素对林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林业经济增长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