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蘑菇圈真菌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分解者参与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也是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具有重要的食用及药用价值。文章梳理了涉及草原蘑菇圈特征、机理和影响等研究文献,总结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今后研究设想,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按照“蘑菇圈分布、类型、机制以及其对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的作用”这一逻辑,以文献综述法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 通过对现有国内外文献进行系统梳理,总结了草原蘑菇圈的类型和分布,蘑菇圈发育的生理生态学机理,蘑菇圈对牧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论 蘑菇圈是植物,土壤和真菌/微生物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蘑菇圈真菌直接或间接改变了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及酶活性,并可通过化感作用或与植物间形成菌根/寄生关系,其分泌物或裂解后的产物刺激植物生长或杀灭植物,从而促进或抑制植物生长。  相似文献   

2.
土壤中的微生物无法分解重金属,而且重金属具有积累性,最终会通过食物链的积累作用而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土壤中重金属污染问题的形势已经非常严峻,因此,各个国家对重金属污染土壤问题都非常关注,如何解决该问题的技术也在不断改进。本文通过对不同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技术进行比较和总结,从而为深入研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3.
日本正在推广使用一种以玉米等植物资源为原料制成的可分解塑料。此类塑料在使用时和普通塑料制品相同,但使用后能在自然界微生物的作用下还原土壤。  相似文献   

4.
日本正在推广使用一种以玉米等植物资源为原料制成的可分解塑料。此类塑料在使用时和普通塑料制品相同,但使用后能在自然界微生物的作用下还原成土壤。  相似文献   

5.
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在全球范围内受到极大关注。大多数重金属元素具有强生物毒性危害极大,在人体内累积可造成慢性中毒,研究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对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发展的展望,以期为实际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生物肥料是含有大量有益微生物并以这些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来改善作物营养和生长条件为主要功效的肥料。有益微生物主要有根瘤菌(生物固氮)、解磷菌(活化土壤中难溶性磷)、解钾菌,又名硅酸盐细菌(分解、释放土壤中的矿物钾)、抗生菌,  相似文献   

7.
全球气候变化正在改变冬季积雪深度,积雪作为固体淡水资源在全球部分地区水分平衡和水分利用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积雪的变化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积雪的变化会引起土壤温度、湿度、植被生长、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养分动态等显著改变。本文就积雪变化对森林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综述了国内外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积雪变化对土壤酶活性、土壤呼吸、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以及微生物群落产生的影响。文章为进一步研究积雪变化对森林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机制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东北高寒地区麦田枯枝落叶在土壤亚系统中的分解及其能量流动。枯枝落叶的分解主要集中在7 ̄8月份,与土壤微生物和动物有密切关系;枯枝落叶中的能量需3.5 ̄4年才能完全释放。目前麦田能流是输入大于输出,尚未达到平衡,只是一种渐进性稳态,属负反馈调节,即土壤亚系统具有抵抗干扰和保持平衡的自我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9.
一、生物肥料的形成及作用 生物肥料系指施用某种生物菌剂后,通过微生物、微生物与植物联合体或微生物植物相互作用,将养份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形式供给植物营养。它集有机、无机和微生物于一体,以城市污泥、泥碳、畜禽粪和其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原生红树林、养殖虾塘和鸭塘、废弃虾塘表层土壤中全氮、全磷、全钾、土壤微生物总DNA以及土壤有机碳指标测定,得到养殖对红树林湿地土壤的影响以及红树林恢复对废弃虾塘土壤的修复作用。结果显示:原生红树林中的全氮和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高;废弃虾塘A的全氮和废弃虾塘B的土壤有机碳最低;全磷含量在鸭塘最高,在废弃虾塘B最低;全钾在废弃虾塘A中的含量较其他4个样地高,最低值为鸭塘;土壤表层微生物总DNA浓度为鸭塘最高,废弃虾塘A最低;土壤C/N随着土壤微生物总DNA的升高而降低。植被恢复后,废弃虾塘土壤中土壤有机碳、全氮升高,全钾逐渐下降,而全磷变化较大,且这4个指标总体逐渐接近原生红树林中相应指标值。说明废弃虾塘植被恢复后,土壤性质逐步接近原生红树林土壤,红树林对废弃虾塘土壤有修复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生态化发展是未来我国包括茶产业在内的农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生态茶园建设,但是对茶园生态化发展水平评价的研究尚不充分,不能满足产业推进生态价值评价转化的实际需求。构建茶园生态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方法]文章从生态环境水平、技术与管理水平、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5个维度建立了茶园生态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测算指标权重,开展17个样本茶园的实证研究,计算茶园生态化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同时用障碍度模型识别了阻碍茶园生态化发展水平提升的主要因素。[结果] 17个样本茶园的评价结果与样本茶园生态化发展水平的原有判断基本吻合;样本茶园生态化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包括生态效益维度中的水土保持情况和茶园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多样性,茶叶产品安全质量维度中的农药残留是否零检出。[结论]该文构建的茶园生态化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较好的实用价值,可用于对茶园生态化水平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通过改进施肥方法和施用微生物肥料,探讨对稻田土壤微生态环境及氮素转化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微生物肥料后,水稻根际微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提高水稻植株对化肥氮素的吸收量,增加土壤氮的残留,减少氮肥的挥发损失及反硝化作用。同时肥料深施也能大大减少氮素的损失,增加根际微生物数量,从而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3.
Under the conservation-compliance program, most of the individual producers are forced to cut their soil erosion to 7 t per acre annually irrespective of the marginal cost of controlling soil erosion. In a system where coupons to a ton of soil loss were issued to producers and traded, the marginal cost of controlling soil loss within each soil type and across different soil types would be equalized. An instrumental variable procedure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soil erosion on net profits. The results for Iowa show that there is considerable difference in the marginal opportunity cost of controlling soil erosion between soil types. By assigning one ton of erosion to Iowa soil type Downs (5-10% slope) instead of Clarion (2-5% slope), there is a savings of $5.00 per acre for the society as a whole. The tradable coupon system is not only efficient, but will also bring in more land under soil conservation.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寻找农业水土资源耦合研究热点、梳理研究发展历程、统筹和归纳研究体系,明晰未来研究发展方向和突破点,助力农业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方法 文章通过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借助CiteSpace软件对1992—2022年农业水土资源耦合研究热点、发展历程进行初步分析,之后借助文献归纳法进一步综述研究体系。结果 研究聚焦于农业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及效用,总体上经历了从土壤理化性质到水土资源优化配置、从小尺度作物种植到大尺度流域治理的发展历程,研究体系由3个研究基本面和6个研究基本点构成,研究基本面分别为水土资源匹配格局、水土资源利用过程、水土资源状态响应,即“格局—过程—响应”的农业水土资源耦合研究体系。结论 水土资源匹配格局方面需进一步明晰水土资源空间分异特征并加强二者物理交互过程和时空变异规律的研究,建议未来聚焦于识别水土资源配置差别并建立实践性的匹配等别标准;水土资源利用过程方面土地利用变化后水文过程响应研究尚待补充,建议未来可深入探索土地利用与水文过程的二元互馈机理;水土资源状态响应方面气候变化下需注意从气象指标入手探究农业生产中水土资源的关系,建议未来加强气候变化背景下低效利用问题的动态监测及预测模拟。  相似文献   

15.
山地丘陵地区土壤侵蚀严重,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土壤监测;采用“3S”集成技术,建立山地丘陵区土壤侵蚀动态监测系统;利用RS和GPS技术进行数据采集与更新,以GIS为组织手段对空间数据进行动态的分析和处理,对土壤侵蚀严重及危险区进行预警;以重庆市土壤侵蚀动态监测为例,详细介绍了土壤侵蚀动态监测系统的属性与功能。  相似文献   

16.
黑土生态系统脆弱性成因与修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黑土生态系统脆弱性成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是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潜在条件,人为因素对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起了促进和加速作用;遵循生物种群与环境相适应原则,对不同地貌类型导致生物生态分异,生物种群必须与地貌格局相一致;将黑土脆弱区分为3个生态系统进行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矿区所具有的一般性特点出发,阐述了矿区人为水土流失产生的根本原因,然后将矿区的生产系统与环境系统这矛盾的二者统一成矿区环境背景系统,对其所具有的特征作了简要的探讨,并基于上述特征提出了治理矿区人为水土流失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发展的制约瓶颈和突破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保护性耕作是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的有效途径,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抓手。新世纪以来,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经历了从农机主导向农机农艺融合发展的历程,呈现出技术结构集成化、推广主体多元化、应用主体规模化的发展趋势。同时,在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来自于农户认知、技术结构、土地规模、推广体系、补偿机制等方面的现实障碍。因此,需要从提升农户认知水平、加强先进适用的技术研发与集成、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创新、构建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加强政策引导与法制建设等方面营造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构建生态视角下的耕地健康诊断体系,对南方典型丘陵区耕地健康状况进行诊断,为促进耕地健康提供对策建议。研究方法:本文基于生态视角,选取土壤肥力指标、耕地土壤环境污染性指标及有益性指标构建了南方典型丘陵区耕地健康诊断体系,利用多因素综合法进行土壤肥力水平评价,采用最小因子法进行耕地有益系数评价,运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耕地污染状况评价,针对未污染耕地,利用有益系数对土壤肥力分值进行修正,对受污染耕地根据污染状况进行分类诊断。研究结果:奉新县耕地总体健康状况良好,健康耕地占89.62%,5.40%的耕地因缺肥处于亚健康,4.38%的耕地因灌溉水水质受到污染不健康,0.60%的耕地因存在土壤重金属污染而不健康。研究结论:基于土壤肥力—环境污染—土壤有益元素的耕地健康综合诊断体系与方法,为南方典型丘陵区的耕地质量评价以及耕地保护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也为其他区域耕地质量评价和耕地保护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从建立全国土壤资源信息系统的一般步骤出发,以实例阐述了系统建成时的一些技巧,主要是地理数据的存储,以实现不同土壤分类系统下的信息交流和同一信息系统的版本更新,并能节约存储空间和消除数据异常。考虑到信息系统的复杂性和用户需求的多变性,对建立系统时应重视的最新领域成果作了概要介绍,以提高系统效率和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