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区域产业发展的战略调整,应实现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变,前者是客观基础,后者是发展方向。竞争优势的建立离不开比较优势的发挥,区域经济的发展只有充分依靠和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才能建立其竞争优势。对河北省的资源禀赋及区位比较优势进行比较分析有利于找出差距,培育集群产业,形成竞争优势,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一个地区经济技术发展不平衡的"大国",由"多元"和"转型"的特征形成了一种大国综合优势。这种优势不是单纯的比较优势,它可以转化为竞争优势,可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从大国综合优势出发,可以较好地发展大国的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和外贸竞争力。大国综合优势超越了比较优势,成为诠释中国经济竞争力、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吴邦领 《时代经贸》2010,(16):104-105
江苏兴化市戴南镇是享誉全国的不锈钢名镇,改革开放后,由于戴南经济飞速发展,从而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并将其归结为一种戴南特色的产业集群经济——戴南模式。本文试图运用比较优势理论,通过分析戴南模式的形成原因和特点,认为戴南模式的成功源于其内生比较优势和外生比较优势的成功结合,其中外生比较优势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戴南模式的特色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集群内部的协同效应,产品的差异性以及产销链的一体化,这也是其他某些地区产业集群无法形成气候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逐渐形成了以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和遵循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有力推动我国在技术创新、科技人才和高端制造业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为探究遵循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对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同发展,实现包容性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本文基于中国282个城市2003-2021年的数据,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探究两者的空间相关性及空间溢出效应,对区域异质性进行探讨,并进一步讨论了市场和政府对于两者关系的重要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一地区的比较优势发展战略对本地及邻近地区的包容性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影响,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差异促进了互补的产业结构形成,进而促进了经济合作和协同发展;东部地区在比较优势的推动作用和空间溢出效应方面比中西部地区更强,这与其发达的基础设施和更高的生产效率有关;政府和市场在遵循比较优势实现包容性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实现区域协同的包容性可持续发展,文章提出了一系列对策:第一,建立区域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化配置;第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交通、能源、信息通信和环境设施水平;第三,加强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覆盖率;第四,...  相似文献   

5.
文章认为,制定激活东部与中西部经济协调发展的创新策略,需要考虑区域优势和区域差别,实行产业差别化对外开放政策,利用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全面参与国际分工与协作;在产业政策基础上,实现资源在产业间的优化配置;对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按比较优势进行分工,推进区域产业结构的整合与分工,形成布局合理、协作密切的生产体系;最终建成系统集成的创新体系,形成区域一体化的创新网络。  相似文献   

6.
王华荣 《生产力研究》2006,(10):162-163
基于区域经济发展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势理论,为落后地区抓住机遇,调整结构,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增创竞争优势提供了现实依据。忻州作为欠发达地区,应抓住周围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的有利时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培育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7.
地区比较优势是国家制订区域经济发展和经济布局政策、促进社会资源空间配置合理化的基本依据,也是各地区制订正确的产业政策和发展战略、实现地区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的主要前提。因此,综合考察各地区工业的相对比较优化优势,对全国(包括各地区)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优中选优、劣中选优”,避免重复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利用层次分析法重点考察了河北工业生产规模和效益两方面的相对比较优势指数、在河北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向方面得出了如下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8.
赶超战略与比较优势战略:比较与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比较了两种经济发展战略即赶超战略和比较优势战略的内涵、理论基础及其经济效应,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在坚持比较优势战略的基本原则上加入积极的政府干预,将赶超战略的合理成分与比较优势战略统一起来,实现经济发展战略创新。  相似文献   

9.
珠三角高新技术产业已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等重要领域走在全国前列。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珠三角经济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但是,在产业总体规模和外贸出口迅猛增长的同时,其高新技术企业依靠劳动力要素的比较优势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通过依靠核心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等途径取得竞争优势,以寻求珠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持续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地区竞争优势已不再是主要依靠较低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所形成的低层次竞争优势,地区竞争优势形成的核心动力不再是来自区域资源禀赋和物质资本的比较优势,而是来自于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研究表明,由于产业集群能够对企业创新产生许多有利影响,能够产生出强于其他形式的集群式创新动力,因此,可以通过加强集群内企业的创新能力,来推动地区竞争优势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江苏兴化市戴南镇是享誉全国的不锈钢名镇,改革开放后,由于戴南经济飞速发展,从而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并将其归结为一种戴南特色的产业集群经济--戴南模武.本文试图运用比较优势理论,通过分析戴南模式的形成原因和特点,认为戴南模式的成功源于其内生比较优势和外生比较优势的成功结合,其中外生比较优势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戴南模式的特色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集群内部的协同效应,产品的差异性以及产销链的一体化,这也是其他某些地区产业集群无法形成气候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SWOT分析法为研究的基本框架,系统研究武汉城市圈空间发展的外部机遇与挑战和内部的优、劣势,综合分析武汉城市圈空间发展的现状和潜力,为武汉城市圈在中部崛起战略中发挥更大拉动作用提供理论参考.武汉城市圈在区住条件、产业基础、智力资源等方面存在比较优势: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缓慢、产业结构升级换代不够迅速制约了区域的进一步发展,经济全球化带来重大机遇:但是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同时带来的竞争和武汉城市圈作为粮食主产区与快速城市化之间的矛盾是区域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13.
竞争优势理论与我国对外贸易战略的选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肖妮 《经济师》2005,(11):23-24
我国对外贸易长期实行比较优势战略,取得较大经济剩余,但也出现贸易条件恶化与贫困化增长的局面。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的比较优势战略呈现出不适性,我国外贸必须进行战略调整,从比较优势战略转向竞争优势战略。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具有重要的政策价值,使我们认识到一国兴衰的根本在于能否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而国家竞争优势形成的基础在于主导产业优势的建立。  相似文献   

14.
发展战略、经济增长与云南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加快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步伐、缩小差距是中国经济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林毅夫等人认为发展战略应该与资源禀赋相吻合,经济才能持续发展,才能出现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的经济趋同。他们构造了技术选择指数,使用混合数据,构建了计量模型企图证实这一观点。本文以云南省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在林毅夫等人的理论基础之上,构建了产业结构指数,使用该指数衡量三次产业人均产出结构协调的程度。以云南省经济增长路径为背景,把它与全国和山东省作了一个比较分析,使用时间序列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证实了以下观点:发展战略的偏误,形成的投资结构及其结果——产业产出结构的扭曲是造成地区闭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只有采取比较优势战略,加快吸附低素质劳动力企业和产业的发展,实现技术结构、产业结构与其资源禀赋结构相吻合,才能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的经济趋同。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竞争能力不仅取决于区域经济的比较优势,还取决于除资源禀赋条件外的其他能力,即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获得区域经济竞争优势只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拥有能够产生可持续的创新、演变和对环境把握的核心竞争能力才是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6.
陈玉章 《经济师》2007,(6):272-273
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凸显福建省对台区位优势,主动对接两大“三角洲”,致力走省际区域对接和区域整合为内容的经济区战略崛起的发展道路的背景下,龙岩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一员,如何准确处理好区内经济发展和区际经济协调,真正发挥区域优势、促进产业结构与布局合理化、全面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而达到龙岩经济发展的目标。文章从龙岩区位优势及龙岩与周边省市经济发展比较分析基础上,明确龙岩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发展战略定位,提出龙岩主动积极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国地区经济非均衡发展十分突出.后发地区经济发展的现实和发展目标的实现,对国家整体经济发展和社会政治稳定具有重要战略作用.本文在运用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竞争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了发展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后发地区的发展定位与竞争战略进行了分析,构建了一个竞争发展的分析框架.作者认为,解决我国地区经济非均衡发展的核心是后发地区的发展,而后发地区的发展定位和竞争战略选择,既应具有现实和实现的基础,也必将对后发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其发展定位层面,应使之更趋实际,实现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在其战略选择层面,应在实效的基础上,使竞争优势与优势竞争相结合,构建起有效的竞争体系,促进后发优势的实现,最终实现其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我国区域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凌  傅毓维 《技术经济》2004,23(8):26-27
<正> 一、引言 在现代经济的全面竞争中,区域经济也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区域核心竞争力是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集中表现,是指区域所特有的,在资源利用、产品开发、生产、市场开拓及服务中,与其他地区相比较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且不易被其他地区所模仿或学习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区域核心竞争力具有整体性、动态性和多元性等特点。通常所说的区域核心竞争力是由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两部分构成。因此,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创建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曾把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差距,作为“九五”和后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条重要方针,可见,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提高到了具有全局意义的高度,我国是个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地区间的差异也很大,而地区经济的差异和差距究竟是什么关系?本试图通过对两进行比较分析,来阐明中国应如何利用地区的比较优势,来发挥地区核心竞争力的作用,以缩小地区经济的差距,实现整体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于SS分析法的江苏产业结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地区产业结构的状况,不仅决定了某一地区在区域分工中的相对地位,而且对地区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运用国际上常用的偏离-份额分析法比较江苏各地区产业结构的相对优势和劣势,以及现有产业结构对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对于各地区正确调整产业结构,改善经济增长质量,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