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青 《经济纵横》1996,(4):24-27
推进内地经济发展的双重动力李青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制定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确立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应当贯彻的重要方针.其中一条就是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并将引导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了"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差距"韵指导方针,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对于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差距扩大问题,必须认真对待,正确处理",并强调应当把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距"作为一条长期坚持的重要方针"。改革开放以来,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与中西部的发展差距不断扩大,是近来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3.
通过梳理学术定义及实践认识,本文识别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三个基本特征:区域经济联系加强、区域经济差距缩小、区域经济系统整体保持高速增长.利用Moran I系数、基尼系数和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作为衡量指标,构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效应评价模型,并利用该模型测算了广东省1995-2010年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实证分析结论显示,“九五”计划初期至“十一五”规划末期,广东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大幅提升,从1996年的比较协调发展阶段到2010年进入良好协调发展阶段,表明广东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系列政策措施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年计划的建议》和全国人大九届四次会议推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了今后5年-1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重大措施,指明了经济建设的方向。“十五”期间,区域经济合作要贯彻执行“十五”计划,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中心工作,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国内国外开放力度,围绕经济结构调整这条主线,大边发展特色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培育有较强竞争力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国情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各地区条件差异显著、发展极不平衡,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国,四个世界“.区域发展差距呈现显著的多维特性,本文从经济发展差距、人类发展差距、社会发展差距、知识发展差距等多方面综合分析区域发展差距,发现尽管改革开放以来人类发展指标和大部分社会发展指标相对差距都有不同程度的缩小,但是经济发展差距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显著增大,已经成为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挑战.重视城乡协调发展、地区协调发展、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是本届政府的重要发展思路和施政特点.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建立统一的公平的国内市场,促进各种要素特别是劳动力要素的流动,加快城镇化进程,将有助于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开发人力资本,实施知识发展战略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稳定快速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区域政策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以前的“均衡发展”导向和改革开放以后相当一段时期内的“非均衡发展”导向之后,逐渐进入了“协调发展”为基本导向的时期。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把“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更加重视支持内地的发展,实施有利于缓解差距扩大趋势的政策,并逐渐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朝着缩小差距的方向努力”作为今后15年必须认真贯彻的重要方针之一,并提出在资源开发和基础建设项目的安排、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政策性贷款、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的使用和促进东…  相似文献   

7.
地区发展不平衡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之一。改革开放17年来,东部地区发展比中西部地区更快一些,以致出现了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决定把解决地区发展差距,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为今后改革和  相似文献   

8.
中国:走向区域协调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国情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各地区条件差异显著、发展极不平衡,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国,四个世界".区域发展差距呈现显著的多维特性,本文从经济发展差距、人类发展差距、社会发展差距、知识发展差距等多方面综合分析区域发展差距,发现尽管改革开放以来人类发展指标和大部分社会发展指标相对差距都有不同程度的缩小,但是经济发展差距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显著增大,已经成为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挑战.重视城乡协调发展、地区协调发展、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是本届政府的重要发展思路和施政特点.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建立统一的公平的国内市场,促进各种要素特别是劳动力要素的流动,加快城镇化进程,将有助于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开发人力资本,实施知识发展战略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稳定快速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和政策(上)魏后凯,刘楷当前,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东西差距的扩大,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在“九五”计划和第二个十年规划期间,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把地区差距扩大的幅度控制在比较合理的范围内,并促使其朝着不断缩...  相似文献   

10.
<正>《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把重视和解决地区发展差距问题作为一条重要方针提出来《建议》第22条指出,  相似文献   

11.
新疆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状况分析杨引官刘希和新疆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了扩大利用外资规模的任务,而吸收外商投资是加快新疆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缩小新疆与发达地区经济差距的有效途径。新疆吸引外资的特点1...  相似文献   

12.
<正>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地区经济差距,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张红霞教授撰写的《对外贸易差异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一书,从对外贸易差异视角,对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行研究,为判断我国不同地区外贸发展的差异、地区间经济差距的发展走向和今后外贸发展的着力点提供决策参考。该书研究视角独特、研究内容详实、研究方法全面且细致,是一部探索外贸差异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的佳作。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非经济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盖宏伟 《经济论坛》2003,(20):8-10,20
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了可持续的协调发展战略,强调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的协调发展战略主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坚持效益与公平的基础上实现区域间的协调发展;二是在保护环境与合理利用资源的前提下实现经济与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本文研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非经济因素,包括自然环境资源因素、人力资源因素、社会文化因素、政府宏观调控因素、思想观念因素,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目的在于为实现经济与社…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经济是一种典型的“二元经济”,沿海与内地的经济增长呈现严重的不平衡发展格局。自然资源、国土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藏资源等分布的不平衡性,是导致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基础性因素,而地区间人力资源、社会资源、政策资源、国家非均衡发展战略等的不平衡性,是导致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持续扩大的主导因素。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加快中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互补整合,逐步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缩小“东西差距”的区域政策目标不是一个效率与公平的简单顺序选择问题。持续提升东部区域经济效率是中央区域政策目标不可或缺的内容,推动“三大泛经济区”建设及协调发展是通过经济区“内化”(缩小)“东西差距”的区划区域政策目标选择,政府推动公平实现的主要“平台”是规划和提供公共品。  相似文献   

16.
赵曦 《经济纵横》1996,(6):15-18
资源配置市场化与地区经济协调发展赵曦导源于地区倾斜或循序推移战略所形成的东、中、西部地区经济的非均衡增长,构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空间区域发展的基本特征。地区经济的倾斜发展,使长期形成并在解放后逐步缩小的东西部经济差距又被迅速拉大。在目前我国的...  相似文献   

17.
一、宁夏“九五”计划胜利完成,经济和社会发展跃上了新台阶 “九五”期间是宁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按照党的十五大精神和自治区党委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三年上个新台阶,五年有个大发展”的目标,通过全区各族人民的拼搏努力,“九五”计划的主要目标如期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新台阶,初步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并为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九五”期间,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特别是1997年爆…  相似文献   

18.
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对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逐渐缩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逐年提高,且未来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从影响因素看,交通联结、政府作用和空间分异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协调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发展差距大及要素流动度相对较低是当前制约大湾区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提高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应在双循环背景下推动区域协同关系转变,以“新基建”为支点保障区域要素流动,通过区域分工合作发挥核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以优势产业集聚重构空间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9.
区域经济发展新思路:由“三大部”到“三大块”的划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梯度推移和非均衡发展战略,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新形势下,如何解决日益加大的地区差距问题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已成为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五个统筹”面临的新课题。对此问题,理论界大多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期望通过经济的均衡发展以缩小地区差距。建立在自动平衡倾向的新古典假说基础上的区域均衡增长理论认为,只要存在完全竞争的市场,资本和劳动的双向运动最终将导致区域差距缩小。  相似文献   

20.
论构建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经济由各地区区域经济有机耦合而成。区域协调发展,是国民经济平稳、健康、高效运行的前提。作为地区经济很不平衡的多民族大国,区域协调发展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亦是重大的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和国家安全问题。区域协调发展,除依靠科学布局、制度建设、政策支持外,还有赖于区际良性互动机制的健全,最主要的是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和扶持机制。我国各省(市、区)域内部发展条件地区差别大,现有发展状况差异和发展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特别是基本公共服务享有水平的差距亦很显著,按照共建共享的原则,推进省(市、区)域内部区域协调发展,同样是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