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针对东平湖既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要的调蓄水库,又是黄河下游重要蓄滞洪区的现实,认为有必要对东平湖增加的建设和运行成本进行合理分摊,并据此采用两部制水价模式,核算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价的增量。结果表明,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基本水价的增量是0.004元/m^3,计量水价的增量是0.004元/m^3(非农业用水)、0.003元/m^3(农业用水)。  相似文献   

2.
张平  郑垂勇 《水利经济》2006,24(2):52-54,57
从保证南水北调工程可持续运行并尽可能发挥最大效益、促进节约用水的角度出发,提出了适合南水北调工程的一种新的水价模式,以南水北调工程的水价研究为实例,对所提出的新的水价模式———两部制季节水价下的水价方案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3.
从微观经济学的成本论入手,阐述成本论的平均成本定价和边际成本定价理论对两部制水价制度的理论意义,分析南水北调工程两部制水价制度的定价机理,提出两部制水价制度的模式设计。对制定南水北调工程两部制水价制度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南水北调工程实行两部制水价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南水北调工程实行两部制水价的必要性出发,对南水北调工程实行两部制水价的政策依据、水价结构和实施模式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思路:①应遵循<城市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和<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中有关两部制水价制度的基本内涵和共同原则,结合南水北调工程特点,制定能够有效地补偿工程成本,保证工程良性运行,兼顾供需双方利益的两部制水价;②在确定水价结构时必须综合考虑满足工程基本运行维护以及归还贷款本息两个因素;③基本水费不必再与设计水量之外的其他水量(如基本水量)挂钩.  相似文献   

5.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供水目标为工业城市为主,兼顾农业和环境,兼有经营性和公益性,国家投巨资兴建,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综合效益。在考虑工程公益性和用水户水价承受能力的前提下,分析了骨干工程合理水价构成,指出两部制水价存在的问题,研究了水价补贴政策,按照"还本付息、保证运行"的原则,测算了骨干工程合理水价标准,并提出"足量供水定额收费"的制度建议。  相似文献   

6.
分析南水北调供水实行两部制水价制度的必要性,并对其三种基本模式进行分析,建议南水北调供水实行按基本水量缴纳基本水费与计量水价相结合模式的两部制水价制度。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定基本水量对水费收入的影响,假定同一供水工程在基本水费固定的情况下,基本水量取小于、等于和大于临界点水量3种情况,组成3组两部制水价方案,并分别与单一制水价相比较,得到3组结论,提出对实际水价方案进行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孙静  申碧峰  杨丽 《水利经济》2012,30(4):23-26
对北京市农民安全饮水工程水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结合国内其他省市两部制水价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北京市实施两部制水价的重要意义。以顺义区2008年安全饮水工程为例对两部制水价进行了实例计算和承受能力分析,为农民安全饮水工程水价改革提供参考。计算结果表明:顺义区2008年农民安全饮水工程基本水价为1.2元/(人.月),计量水价为0.6元/m3。人均水费支出约为41.6元/a,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0.32%,在农民的经济可承受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9.
翟浩辉 《水利经济》2012,30(5):74-74
合理的水价是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运行管理的关键环节,而水价的核心是供水成本核算。南水北调工程水价形成机制应遵循价值规律,反映水资源的稀缺性、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和供水成本,实行统一政策、分环节核算、分级管理。南水北调工程供水要通过南水北调水源工程、主体供水工程、专用配套工程  相似文献   

10.
李华  徐存寿  季云 《水利经济》2006,24(3):36-38
剖析《灌溉排水学报》2005年第2期发表的“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农业水价制定研究”一文中提出的农业水价制定原则、农业两部制水价的内涵、农业用水两部制定价模式及具体表达式等问题,指出其具体计价、计费公式存在着物理意义模糊、不同用水条件考虑不全面、定价模式本身存在着实际操作性较差且不能保证供水单位持续运行的缺陷。提出农业用水应考虑公平性原则、两部制定价的意义及两种农业用水两部制水价定价模式等。  相似文献   

11.
陈莹  赵辉  聂汉江  杨健 《水利经济》2015,33(4):50-52
进一步推进再生水的利用不仅依赖于政策的扶持,也依赖于再生水水价所具有的优势。再生水与自来水之间的价格差是促使用户接受再生水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借鉴合理水价定价方法基础上,详细分析再生水合理价格构成与定价机制以及再生水的定价区间,分析常规水价与再生水的比价关系对再生水利用的影响,提出了建立合理的地表水、地下水、自来水、再生水等之间的比价关系,分类制定再生水定价,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等方面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水权交易制度作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理论与实践领域均迎来新一轮探索热潮。交易价格机制是水权市场建设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结合当前我国水权交易试点地区实践,剖析其价格总体水平与价格形成方法,认为价格构成不全面、定价测算不科学、议价机制缺失、监管不到位是驱动水权交易价格改革的主要动因。提出应树立水权价格为财产性收益的认识,科学界定水权的价值构成和价格的形成方式,依托水权平台的交易组织功能,发挥市场在水权价格形成中的决定作用,并构建有效的水权交易市场监督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3.
天津市水价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伟忠 《水利经济》2010,28(3):36-38
介绍了天津市水价改革的背景,在回顾天津市水价改革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天津市水价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和完善天津市水价改革的建议:建立科学的水价形成机制;建立合理的水价制度;加快供排水单位体制改革进度;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加大水价改革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4.
胡永法   《水利经济》2005,23(3):35-38
简介2部制水价的含义与模型,提出确定水利工程供水的2部制价格所依据的原则:可行性原则,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原则,灵活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由于一个地区的水市场是一种垄断市场,需水方分为城市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3方,各方的需求价格弹性不同。因此,可以实行价格歧视,对不同的市场收取不同的水费。在2部制水价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水商品的特性,利用价格歧视理论,提出了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和城市用水的差别定价理论并以河北省陡河水库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5.
水利工程供水两部制水价基本水量确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建立科学、合理、公平且可行的两部制水价,为跨流域水利供水工程收费模式的制定提供理论指导与方法支持,对关键参数基本水量的各种确定方法进行了系统阐述,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应将财务盈亏平衡点法和图解与试算法结合使用,确定基本水量。  相似文献   

16.
水价改革与节水技术推广的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丽荣 《水利经济》2011,29(5):31-33
在分析水价现状及改革方向的基础上,以火电厂方案优选为例,对水价与节水技术推广进行博弈分析,阐述了水价对节水的影响,并提出水价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