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农村城镇化如何影响农业产业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我国1997年~201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工具变量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深入研究农村城镇化对农业产业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城镇化显著降低了农业、林业和服务业的比重.具体而言,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单位,将使农业、林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的比重分别下降0.264、0.121和0.044个百分点;与此不同的是,农村城镇化显著提高了牧业比重,但是对渔业比重没有明显影响.这意味着,农村城镇化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由低收入弹性产业向高收入弹性产业的动态转移.进一步分地区的回归研究发现,城镇化对农业产业结构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特别是对农业而言,农村城镇化对沿海地区农业比重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内陆地区.  相似文献   

2.
在"十二五"期间,小城镇的发展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小城镇的发展对促进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上意义十分重大。因此,在"十二五"期间,发展小城镇是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与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战略抉择。  相似文献   

3.
推进农村城镇化,加快其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制约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有:封闭的城乡二元结构;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农村劳动力素质低等。与之相应,我们可以通过农村城镇化、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发展个体与私营经济、扩大劳务输出规模、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和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等途径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而其中推进农村城镇化、发展小城镇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是从中国国情出发推进的城镇化发展道路,是世界城镇化道路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是城镇化与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镇化与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城镇化与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统筹发展,市场推动和政府导向相结合,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完善中国社会经济结构,促进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只有小城镇建设与乡镇企业适度集中发展相结合,才能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目前大多数乡镇企业布局分散,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规划不科学影响了小城镇建设与乡镇企业的协调。我们应引导乡镇企业适度集中和发展,加快农村土地有偿使用和转让制度的建设,完成资金积累和投入机制,促进小城镇建设与乡镇企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对当前浙江省现代服务业与新型城镇化推进中存在的服务业与城镇化差距较大,服务业发展不均衡、地区之间城镇化水平差异明显,服务业发展滞后、城市供给难以满足城市需求,服务业发展结构不合理、导致环境突出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营改增”的浙江省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与新型城镇化推进的融合对策:一是以产业联动带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提升新型城镇化供给水平;二是以财政扶持带动现代服务业均衡发展,缩小地区城镇化水平差异;三是以行业规划带动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改善新型城镇化生态环境;从根本上实现产城相融。  相似文献   

7.
发展小城镇是农村城市化的必然选择,而小城镇的发展程度和水平,则依赖于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业人口知识化及城市化的互动作用。为了使农村城镇化有质的飞跃,必须以工业理念管理现代农业,以园区管理理念整合农村工业,以育人理念提高人口素质,以城市管理理念提升城镇水平。  相似文献   

8.
商薇 《企业家天地》2011,(10):176-177
小城镇发展对推动我国城镇化进程有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小城镇的财政体制和行政体制改革滞后等原因,小城镇发展质量较差,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制约了它们对我国城镇化的推动能力。为此,应加快体制改革,分类指导小城镇发展,以促进我国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当前,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其一,农村城镇化是开拓市场扩大内需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其二,通过发展小城镇来转化农业剩余劳动力,是极为有效的途径;其三,农村城镇化是更新农民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有效选择;其四,农村城镇化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是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主要表现之一,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会促进农业现代化并提高农村经济运行效率,进而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相对收入水平和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于我国2003—2017年30个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分析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仅有利于缩小本地区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还对周边地区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同时,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由促进转变为抑制,且抑制作用逐渐增大。因此,应积极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并促进区域合作和交流;同时,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要与各地区农业生产的现实需求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以三峡库区重庆段385个小城镇为研究样本,采用熵值法和变异系数测度其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及均等化程度,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小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总体水平偏低,且区域分化及均等化程度差异显著。库尾区小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和均等化程度都明显优于库腹区;人口规模较小的小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大多较低;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小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最高,其次为工矿产业,然后是农业和商贸服务业;小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聚集现象明显,并在库尾区、库腹西区和库腹东区呈现出三级类聚分化特征。应将三峡库区小城镇及其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纳入重庆市城镇体系大格局,并赋予其“固本强基”的地位,以旅游业发展带动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生态特色产业发展推动基本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提高,以集聚发展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使用效益,以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类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重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均等化。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在发展小城镇的各种模式当中,以"加工业-市场"双向互动模式发展小城镇取得的效果最为明显。该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加工业促进和带动市场的形成,已形成的市场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加工业的发展,如此循环往复,使加工业与市场的发展步入良性循环,带动小城镇的发展。以市场和加工业为依托发展河北省小城镇应采取以下政策措施:第一,培育主导产业,以市场建设促进产业聚集,加快小城镇的发展;第二,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基础设施;第三,不断提供制度供给以适应随着小城镇的发展带来的各种制度需求。  相似文献   

13.
重庆最具活力的40个小城镇集中代表了西部直辖市小城镇的成长历程。5个突出特征刻画了重庆小城镇发展的特色路径和模式:(1)经济、社会、生态并重的综合性目标,(2)主导产业明确、集聚经济明显的产业结构演化路径,(3)突出以人为本的多元功能体系,(4)市场、社会和政府三位一体的推动力量,(5)集自身开放、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于一体内陆开放方式。重庆小城镇发展的经验表明,在政府以适当方式和力度推动下,经济后发地区不仅可以实现经济、城镇化的跨越式发展,而且可以绕过经济增长与环境、城镇功能、产业布局特性之间的“破坏性创新”规律,实现经济与功能、环境共同推进的和谐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4.
乡镇企业发展是小城镇建设的主要推动力量,小城镇是乡镇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载体,两者问存在着较强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是以产业集群为媒介的.通过集聚效应、扩散效应、示范效应和规模效应的功能发挥,可以有力地促使乡镇企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都朝着产业集群这个方向前进,进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中央十八大提出,把新型城镇化作为中国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和解决农村发展的战略规划。贵州乡村经济的发展,应将乡村地区结合禀赋资源、经济状况和文化技术水平,发展特色旅游业来作为农村小城镇的主导产业。本文应用新制度经济学的路径依赖理论,以贵州农村地区资源和旅游收入绩效来实证建设与发展旅游小城镇意义,分析贵州目前乡村观光旅游存在着多种无效率的路径锁定,并创新性提出中国乡村旅游特有的一种无效率路径锁定,村级组织锁定,进一步提出旅游小城镇建设就是打破这些锁定的最有效路径创造,最后提出旅游小城镇建设一些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是解决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的根本出路。根据嘉兴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对照选择 城市化道路指导原则,嘉兴城市化不应继续走发展小城镇的道路,而应该走积极培育发展中小城市,择优发展小城镇的城市化路子;不应走粗放型发展城市化的老路,而应走集约型发展城市化的新路; 不应走单一政府推动型城市化道路,而应走政府引导型与民间推动型相结合的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17.
加快甘肃城镇化进程的路径选择就是:走非均衡发展的道路;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构建"一轴、一圈、四片"的省域城镇布局;因势利导,加快城市圈、都市圈和城市带、都市带建设的步伐;统筹城乡发展,走工农业和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道路;走经营城市的道路;培植和壮大城镇经济主导产业;着力进行资源性城市的改造.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我国乡村发展的八大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结合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更加开放的乡村发展环境 ,重新认识乡村与乡村资源 ,并提出了新世纪我国乡村资源开发和乡村发展的对策 :(1)世界一体化过程中乡村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 ;(2)以农业技术为突破 ,促进农业资源的高效、生态和无害化开发利用 ;(3)农业产业化与乡村产业经济一体化发展 ;(4)乡村景观资源开发与乡村休闲业发展 ;(5)乡村劳动力资源开发与人力资本建设 ;(6)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小城镇风貌塑造与乡村城镇化发展 ;(7)乡村环境资源的开发与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与建设 ;(8)城乡经济的一体化整合发展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能为推动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古镇游作为四川特色旅游的一个新的亮点,在开发上应该注重区域合作,在一定范围内连接成为一条特色旅游线路。主要探讨如何将成都西郊的崇州市街子镇、大邑县安仁镇和邛崃市平乐镇进行旅游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形成整体的旅游形象,从而带动区域旅游业发展。希望这种结合方式也会对四川其他特色旅游线路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西部农村大开发的关键在于发展特色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降低农业成本,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引农入镇,以商活镇,科学规划发展西部小城镇,既能引导农民发展特色经济又能发展二、三产业,转移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使西部农村大开发与小城镇建设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