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制度变迁与我国棉花流通体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探究了我国棉花流通体制改革艰难的原因。研究表明,在我国棉花流通体制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过程中,拥有信息优势的供销社,为寻求经济租金,而与政府进行博弈,致使棉花流通体制改革一波三折。  相似文献   

2.
作为资本市场的核心,投资银行有制度变迁的内在动力.我国投资银行制度的变迁同样也表现出很强的制度变迁特征,具体表现为政府供给主导的强制性变迁、体制转轨过程中的渐进性变迁以及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滞后性变迁.在制度变迁过程中可以从产权制度、组织制度、经营制度、融资制度和监管制度等方面进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中国建国以来改革前后,中国经济增长和制度变迁中的国家作用进行了探析。指出中国的制度变迁是一种国家政治力量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模式,这种模式决定了改革前中国的经济增长最终陷入了停滞,由此也决定了中国必须进行体制改革,而其体制改革作为制度变迁的一种形式仍然属于国家政治力量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模式,并且使体制改革呈现出渐进性和在一定阶段政治体制改革相对于经济体制改革具有滞后性的两个特征。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国家在经济增长和制度变迁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方式将逐步转变,最终建立起具有内在制度创新机制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制度变迁转变为自发性制度变迁模式,促使经济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时期制度变迁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实质上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就是一个制度的重建过程,即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制度安排取代适应计划经济的制度安排取代适应计划经济的制度安排的过程。在这一制度重建的进程中,市场取向的制度变迁表现出八个方面的典型特征:一是制度变迁需求的内性性;二是制度变迁供给的滞后性;三是制度变迁目标的动态性;四是制度变迁过程的渐进性;五是制度变迁轨迹的路径依赖性;六是从单项制度变迁向制度结构变迁演进;七是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相结合;八是宏观经济制度变迁与微观经济制度变迁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5.
作为鲜活农产品,蔬菜流通体制对于流通效率、流通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蔬菜流通体制经过了多次改革。本文主要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蔬菜流通体制变迁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历次蔬菜流通体制变迁的背景、改革的内容。总体上看,我国蔬菜流通体制经历了从计划到市场的改革,蔬菜流通质量和流通效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农产品流通:关于制度因素和市场因素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经历了四个阶段,针对存在的国有粮食企业定位不准,转制困难,购销体制运行不畅,顺价不顺销等问题,应积极探索新的流通形式,并在近期和远期实现不同的流通体制政策。近期应注意重点发挥制度因素的作用,实行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双轨运行;远期应重点发挥市场因素的作用,在政府宏观调控下放开经营,放开价格。  相似文献   

7.
王晓东 《生产力研究》2004,(12):109-111
我国历经20年的渐进式改革,制度变迁的最终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要形成规范的市场经济体制,关键一役在于政府职能的转换。由于制度变迁中路径依赖的特点,目前我国的政府职能转换面临巨大的障碍,最大的障碍来自一个业已形成、依赖于双轨制而获得最大化收益的利益集团。中央政府应该继续发动强制性制度变迁冲破前进路上的一切罗网,把制度变迁驶向良性轨道和预定的彼岸。  相似文献   

8.
专业市场形成与发展的制度求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专业市场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大背景下,适应商品经济发展而创新形成的一种制度安排,是一种新的流通组织形式。本文从制度变迁的三个经典理论模型出发,探寻专业市场形成与发展的制度求解。  相似文献   

9.
诺思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新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诺思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经历了从“技术变迁的路径依赖”到“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的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诺思逐渐认识到他的“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与“技术变迁的路径依赖”的差别及路径依赖现象的认知-制度-经济层面的传递机制,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该理论强调了政治过程影响制度选择,制度变迁是一个适应性学习的过程,制度的非效率是历史的常态。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经济改革过程,借用新制度经济学的术语来说,表现为一种制度变迁,即旧的制度安排(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新的制度安排(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一制度的替代、转换和交易过程中,从外国引进某些制度起了重要的作用,以至从某种意义上我们不得不说,正是制度引进引发和推动了制度变迁。本文从分析制度引进的成因、机理和“非路径依赖”环境入手,阐释引进制度的本土化和制度创新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入世,论述制度引进与包括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在内的综合性制度变迁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