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管理层收购:作用、效果及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Buy-outs,MBO)和员工持股计划正在引起国内企业界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视。许多经济学家、企业领导认为,管理层收购是中国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治理结构改革、企业绩效改变的有效方法,管理层收购将在未来几年内成为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优化公司治理结构的主流性重组手段。评估管理层收购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影响,我们必须从管理层收购在西方迅速发展的原因和中国高科技企业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入手,客观地分析管理层收购的作用和效果。管理层收购何以发展迅速管理层收购即管理企业的管理层通过经济手…  相似文献   

2.
管理层收购(MBO)在扩大管理层持股比例、降低代理成本、提高公司运作效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中国,由于各种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缺乏相应的监控机制,上市公司实施管理层收购存在着诸多问题,实施管理层收购的条件尚不成熟,照搬国外的运作模式存在较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何亮 《经济师》2007,(7):57-58
政策法律方面的约束和我国现有的公司治理失效是导致非完全管理层收购成为我国管理层收购主要模式的主要原因,由此最终导致了新的“内部人”控制、管理层套现等行为扭曲现象。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与管理层共同对目标公司进行收购,不但可以缓解来自政策和法律方面的约束,同时有利于公司治理结构的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4.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后的治理及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层收购被一些人认为能够改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治理并能提高其绩效。理论分析表明,管理层收购不仅不能够改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治理,而且在外部市场监控没有真正形成的情况下,将会使公司治理退步。实证分析发现,管理层收购并没有带来公司绩效的提高,相反,大多数管理层收购后的公司出现了资金短缺现象,公司持续发展的能力下降。总的来看,管理层收购不能作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改革的大方向。  相似文献   

5.
中国当前经济环境下的管理层收购研究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孙泽蕤 《财经研究》2002,28(1):38-46
文章主要从理论角度对管理层收购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论述了在中国实施管理层收购的可行性与局限性,提出了虽然由于当前中国市场经济的不完全性,在管理层收购涉及的产权交易中存在权利寻租,但是管理收购对我国当前的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产业结构的调整、产权交易的多地化等还是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洪鼎辉 《发展研究》2005,(11):21-22
管理层收购(MBO,Management Buy-Outs),就是公司的管理层采用杠杆收购的方式,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使企业的原经营者变成企业的所有者的一种收购行为.近年来我国陆续发生的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案说明MBO已经悄然走近了上市公司的改制进程,MBO将对上市公司的产权制度改革、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变革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我国上市公司实施管理层收购存在的八大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管理层收购 (MBO)在扩大管理层持股比例、改善股权结构、降低代理成本、提高公司运作效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各种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缺乏相应的监控机制 ,我国上市公司实施管理层收购存在着诸多问题 ,实施管理层收购的条件尚不成熟 ,照搬国外的运作模式存在较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定价问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s,简称MBO),是杠杆收购的一种,是指管理层利用自有资金和借贷资金购买本公司的股份或资产,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的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在实施管理层收购时,西方国家的做法与我国上市公司做法的区别,主要在于收购标的的不同。前者往往会收购公司发行在外的全部流通股份,收购后公司为非上市公司;后者则着眼于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而且一般都是相对控股权,因为在我国目前的金融体制下管理层收购中的融资是相当困难…  相似文献   

9.
彭一浩 《当代经济》2006,(17):42-43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在法律环境、制度基础、公司治理结构、文化背景、经济环境等诸多方面与西方国家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导致我国的管理层收购与西方的管理层收购存在显著区别,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刘晖 《生产力研究》2012,(4):173-175
管理层收购为我国国有企业实施股权多元化改革以及集体企业明晰企业产权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但目前国内外企业管理层收购在制度环境、信息披露、公司治理结构、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国内外企业管理层收购在实施动因、融资模式、定价模式、收购股权比例、融资退出渠道等方面存在显著区别。  相似文献   

11.
廖理  霍玲 《经济学动态》2006,(9):05-108
管理层收购(MBO)指的是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利用借贷资本或股权交换及其他产权交易手段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权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的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早期的管理层收购实际上是杠杆收购(LBO)的一种,管理层通过向专业的杠杆收购机构融资购买原有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股权,使上市公司私有化。它通常伴随着大量的债务,股权集中于管理者和金融机构(Thompson et al.,1992)。大量研究表明,管理层收购对于股东财富、债权人财富以及公司财富(即公司业绩)各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管理层收购(MBO)是目标公司的管理层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全部或大部分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的所有权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本结构,进而重组本公司,并获得预期收益,然而融资的问题却成为MBO的瓶颈。本文于是重点探讨了管理层收购(MBO)的融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管理层收购(MBO),是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营层利用自筹、借贷等方式融资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企业内的控制格局以及公司资本结构,使企业的原经营者变为企业所有者的一种收购行为。我国国有企业之所以在过去的几年中大力推进管理层收购,主要是国有企业在产权和委托代理关系方面出现了诸多问题,希望通过MBO这种方式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经营效率。  相似文献   

14.
MBO(Management Buy Outs的缩写)即“管理层收购”,是公司管理层通过收购公司股权或资产进而引起公司所有权、控制权、剩余索取权、资产等变化的一种收购行为:  相似文献   

15.
刘岩 《时代经贸》2004,(3):83-85
MBO(Management Buy—outs)即“管理者收购”、“管理层收购”或“经理层融资收购”,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利用融资借贷所获得的资金购买所服务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公司的所有权结构、控制权结构以及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管理者收购兴起于上个世纪60—70年代经济危机和股市泡沫洗礼之后的西方各国,进入80年代以来,其被视为减少公司代理成本和管理者机会风险成本的可行手段而得到迅速发展,到了90年代、MBO又被众多学者、专家视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手段,多数投资者也认为有管理层直接持股的公司更值得信赖。总结西方国家管理者收购支持者的观点,其主要认为,管理者收购之所以流行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价值创造、管理机会主义、税收利益及企业家精神等,其中价值创造是主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管理层收购理论述评及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MBO的产生及演进。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MBO)是目标公司的管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金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公司的所有权结构或控制权结构,进而通过重组目标公司,实现预期收益的并购行为。由于收购中运用了大量负债融资,也即利用了财务杠杆方式,所以说管理层收购是杠杆收购(LBO,Leveraged Buy-out)的一种。  相似文献   

17.
管理层收购的中外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在法律环境、制度基础、公司治理结构、文化背景、经济环境等诸多方面与西方国家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导致我国的管理层收购与西方的管理层收购存在显著区别,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收购动因西方学者关于管理层收购动因的研究,通常采用企业组织理论,特别是Alchian andWoodward(1987)的理论,主要的研究观点如下:(1)在企业的所有权结构和组织结构中,股东会存在机会主义行为,主要有两类:抢劫(Holdup)和道德风险(Moral Hazard)。这样,管理层的专属性人力资本投资容易遭到抢劫。在公众公司里,管理层的准租金可能会部分或者…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上市公司实施MBO的风险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锴 《经济论坛》2005,(4):35-36,42
MBO(Management Buy-Out)即管理层收购,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层或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或股权交换及其他产权交易手段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的所有权结构、控股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的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  相似文献   

19.
对管理层收购持反对意见的人认为,我国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往往由上级行政部门指派,并非在市场竞争中涌现,他们在收购中可得到超过一般投资者、普通职工的大量股权,从而在未来可获得巨额财富这一事实与“公平”原则相悖,而且收购后的企业面临的风险巨大,不但有及时偿债的财务风险,还有所有权和经营权集中所带来的公司治理结构风险,即内部人控制问题等更加严重等问题。同时,由于管理层没有经过市场的锻炼、筛选,可以预计实施MHO后的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难以出现预期的效果,可能违背实施MHO的初衷。所以,在国有企业实施管理层收购,管理层本身就是一个有争议的阶层。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少华 《财经科学》2005,(5):147-152
由于国有企业产权模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带来的问题比私有企业要严重得多,因此,国有企业的管理层收购比私有企业等非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有更深远的意义.本文分别从非现金利益消费的分析视觉、金融合同理论分析视觉、所有权结构、激励与效率的分析视觉以及公司治理结构的分析视觉对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进行经济学分析.当然,这些分析(或理论假说)是否成立还有待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