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信息经济学研究目前正处于方兴未艾的发展阶段,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阐明了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如马费成教授在《信息经济学》中认为,信息经济学是把信息和信息活动当作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来加以研究的学科。乌家培认为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信息活动的经济问题和经济活动的信息问题。陈禹认为信息  相似文献   

2.
演化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所谓“演化经济学”(又可译为“进化经济学”),是上个世纪70和80年代以来在西方经济学界逐步形成的一股思潮,它不满于新古典经济学的均衡范式和过度的数学形式主义,试图为整个理论经济学的发展重新定向。到目前为止,“演化经济学”并没有产生出一致公认的代表性理论,但它已经有了自己的研究纲领,对于经济学在21世纪的发展有着不可轻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法经济学在中国的引介应该和上世纪90年代初的“新制度经济学热”分不开,一批新制度经济学的学者,如张军、黄少安、史晋川、盛洪、张乃根等,最早对法经济学进行了专业的介绍和研究。更早的零散的文献介绍是一些法学家,例如张文显教授等。如果说法经济学最初的引入和传播得益于这些学者的贡献,那么,在本世纪初期的迅速发展与普及则与一南一北两大法经济学阵营的研究和积极推动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学向何处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炼成 《经济学动态》2006,(9):8-40,109
在将近十年前,我与博士生丁文锋联合发表了《中国经济学向何处去》一文(载《经济学动态》1997年第7期),引起了一场争论。十年过去了,但问题并未基本解决,甚至越来越严重。去年秋,刘国光同志发表了《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的一些问题》(载《经济研究》2005年第10期)一文,强调指出当前的主要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被边缘化,当代西方经济学基本上占领了我国经济学教学和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遇到了严重的挑战。作为一个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教学和研究的教师,坚决迎接这一挑战。  相似文献   

5.
郑春 《经济论坛》2006,(15):34-36
一、新古典区位理论的初创期(1920年代~1950年代)1.新古典区位理论的主要论点及其代表人物。新古典区位理论(也可称为新古典经济学区位理论)是指以新古典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及A·韦伯为代表的传统区位理论体系。由于马歇尔在1920年出版了他的《经济学原理》,以及韦伯在1929年写出了《工业区位论》一书,而在1920年代及1930年代初形成了新古典区位理论的第一波学术繁荣期。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对区位理论特别是区位理论中的产业集聚现象有三点重要的贡献。第一,劳动力市场的共同分享(Labor force pooling);第二,中间产品的投入与…  相似文献   

6.
随着区域经济学这一学科的快速发展,区域经济学课程在不少高校开始开设。区域经济学教材也出现了多个版本教材,这些教材均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主要内容,但各教材又各有侧重,主要从框架体系、主要内容、侧重点及其特点几方面分析几本具有代表性的《区域经济学》教材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7.
拜读了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学院院长洪永淼教授的《中国经济学教育与研究必须国际化》(载于《光明日报》2007年9月4日《理论周刊》)以后,觉得洪先生击中了中国经济学的一个要害。就目前的实际状况看,中国经济学的国际化水平是太低了,要提升中国经济学的教育与科研水平,推动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就必须走国际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西方福利经济学的沉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福利经济学的发展历尽了沉浮:19世纪70年代以前,它一直保持着伦理学的传统;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它走入了低谷;20世纪20年代,旧福利经济学的产生打破了它发展的沉寂,福利经济学重新受到重视;20世纪30年代的一次大争论发生了一次大的转折:旧福利经济学被新福利经济学所取代,新福利经济学流行于20世纪30、40年代;在经过了20世纪50、60年代的徘徊时期之后,它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入了一个大发展的时期,并且出现了向效用主义和基数效用理论的回归趋势。  相似文献   

9.
新古典经济学,对应于早期的,俗称:第一代新古典派经济学(NeoclassicalEco—nomics);对应于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俗称:新古典派经济学第二代(NewClassi—calEconomics);对20世纪8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个新流派即:新兴古典经济学(NewClassicalEconomics);以及20世纪末开始的第四次“整合”。  相似文献   

10.
正年会信息官方发布网站:www.jrglyj.com首届中国城市发展与产业经济学术年会(2014)由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与《金融管理研究》编辑部联合举办,由《城市发展研究》编辑部与《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协办,将于2014年11月下旬在中国上海举行。本次年会的主题为"大数据时代的中国城市发展与产业经济"。年会向国内外公开征集中英文论文,匿名评审,优秀论文将向相关刊物推荐发表。欢迎区域经济学、城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及空间量化分析领域的专家和学者投稿!请投稿者于2014年10月10日之前,将论文电子版提交到组委会指定  相似文献   

11.
税收手段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克国  代伟 《经济论坛》2006,(17):100-102
20世纪2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庇古在《福利经济学》中研究环境与税收的理论问题。20世纪20年代80年代开始,环境税收从理论研究的层面转向实践,一些国家开始运用税收手段保护环境。一、税收手段是保护环境的有效手段人类的各项活动都会对经济和环境产生影响,根据影响结果,我们可以把人类活动分为9种类型,见表1。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的行为主要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因此,人们会主动从事对经济有利的活动,即从事表1中的Ⅰ、Ⅱ、Ⅲ活动。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人们应该从事对环境有利或中性的活动,即表中的Ⅰ、Ⅳ、Ⅶ、Ⅱ、Ⅴ、…  相似文献   

12.
张曙光 《经济学》2006,5(4):1343-1356
20世纪90年代,笔者撰写了不少经济学学术书评,评论过当时出版的一些比较优秀和有影响的经济学著作,并结集出版了《张曙光经济学书评集》(1996)及其修订版《中国经济学和经济学家——张曙光经济学书评集》(1999),笔者也博得了一个“批评家”的雅号。但是,随着经济学成为显学,经济学家也浮躁起来,好的著作不多,像样的书评更少。一些人请我写书评,有的被婉言谢绝,一些应诺的评论之作,也以批评为主,比较尖锐的,如:2002年写的《金融托管:理论与实践——兼评(金融托管经典案例研究)》(2005),《制度分析的误区及其校正——制度分析的最新发展与(制度经济学三人谈)》(2005)。最近,读了王曦的大作《中国转型经济总需求分析:微观基础与总量运行》(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以下简称《总需求》,凡引自该书,只注页码),觉得这是近几年来少有的一部有价值的经济学理论著作,有必要予以评介。一方面对作者的治学态度和探索精神给以肯定和赞扬,另一方面,也想借此讨论一下经济研究的道路和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文化经济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一门学科的起源,都有其标志性的事物。西方经济学的概念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其公认的起源却是由亚当·斯密于1776年所著《国富论》而开启。文化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由Baumol & Bowen于1966年所著的《文艺表演:其经济困局》一书而开启的。在其后的30多年里,陆续有学者试图在他们的基础上对文化经济学进行研究,但作为一  相似文献   

14.
经过作者多年的研究,《国外经济学与当代中国经济丛书》终于与广大读者见面了。丛书共有8本,包括《经济改革思维——东欧俄罗斯经济学》、《批判与超越——西方激进经济学述评》、《探索的变奏——20世纪比较经济学》、《敲开希望的大门——发展经济学》《他山之石——日本经济思想初探》、《真实世界的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纵览》、《国家干预艺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沿革》和《保守的理念——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该套丛书是在上海财经大学海派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程恩富教授主持下,由活跃在上海经济理论界的一批中青年教授和博士共同完成的。  相似文献   

15.
《生态经济》创刊 1 5周年的光辉业绩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生态经济学在当代中国的形成与发展。我们特写此文 ,表示热烈祝贺 ,并展望 2 1世纪中国生态经济学的重大发展。1 生态经济学在中国的兴起生态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在国外 ,它产生于 2 0世纪 60年代 ,至今还不足 4 0年的历史。在中国 ,它兴起于 2 0世纪 70年代至 80年代初 ,至今已整整 2 0年了。在这期间 ,生态经济学在中国有了很大发展 ,许多有远见卓识的经济学家和生态学家及时投入到这一崭新的学科研究与应用 ,在推动建立全民生态经济意识和用生态经济理论指导中国现代化建…  相似文献   

16.
马丁·沃尔夫(Martin Wolf)的评论 《金融时报》2007年7月21日 韩国和印度的对比提出了经济学中最为根本的问题:为什么有些国家发展成功了,而有些国家却失败了呢?为什么韩国用一代人的时间就从贫困跃升到丰裕?而印度的发展直到那时(1970年代以前)仍很低下,而现在却好转了呢?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学正面临实施国际化战略的最佳时期。中国经济学应该侧重解决本上化、规范化和研究方法的转变等问题。从经济学的发展趋势、国际化的要求和中国经济学发展看,中国经济学的国际化将在转型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等领域首先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8.
许海波 《时代经贸》2011,(6):178-179
1961年,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勒在《政治经济学杂志》发表了题为《信息经济学》的标志性论文,象征着信息经济学被正式提出。2001年,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将该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同时授予加州伯克利分校教授阿克洛夫、斯坦福大学教授斯宾塞和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斯蒂格利茨,以表彰他们为现代信息经济学做出的奠基性贡献,他们提出的买方、卖方具有非对称信息时市场运作的理论,这一理论从传统的农业市场到现代的金融市场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2005年理论经济学的若干热点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刘国光经济学新论”之争 2005年7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刘国光教授回答采访者的题为《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的一些问题》的谈话,先在网上传播,随后在《高校理论战线》2005年第9期和《经济研究》第10期公开发表,他就当前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的一系列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内容包括:当前经济学教学与研究中西方经济学的影响上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指导地位被削弱和边缘化的状况令人堪忧;造成西方经济学影响上升、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下降的原因;关于意识形态领域两个相互联系的倾向性问题;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问题;正确对待西方经济理论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经济学教育究竟是意识形态的教育还是分析工具的教育;关于经济学的国际化与本土化的问题;、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以什么理论为指导的问题,即究竟是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指导,还是以西方经济学为指导,以及经济学教学与研究的领导权掌握在什么人手中的问题,要不要提出反右防“左”的问题;克服目前倾向性问题的一些意见。刘国光的“谈话”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强烈反响,许多经济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被排斥和边缘化、盲目崇拜西方经济学的现状表示不满。与此同时,持不同见解的学者也发表了文章,公开反驳刘国光的观点,将争论推向了高潮。这是我国理论界的一场大争论。  相似文献   

20.
经济学原理应用于法律研究在西方产生了一门新的经济学科——法律经济学。尽管其萌芽可以追溯到更早些时候,但真正的成长期还是上个世纪的70年代。在西方国家,法律经济学迄今为止所关注的对象仍然集中在国内法上,而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微观性的。这一点不仅体现于学者们的研究实践,在法律经济学理论中也有所反映。而在我国,目前对于法律经济学的探讨,还只是停留在对外国理论的翻译和介绍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