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独立董事背景与公司经营绩效   总被引:57,自引:1,他引:57  
本文从独立董事背景的角度检验其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研究发现,独立董事的教育背景对公司业绩并没有正面的影响,同时发现有政府背景和银行背景的独立董事比例越高,公司经营业绩越好。研究的结果也支持限制个人担任过多独立董事的主张。本文的研究在丰富了公司治理文献的同时,对于正确理解独立董事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也提供了新的观点,并对我国公司治理的进一步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2010年我国上市公司总市值前百名的企业为样本,对我国独立董事特征和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独立董事比例以及独立董事薪酬水平和公司绩效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有财务背景的独立董事比例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呈倒U型。  相似文献   

3.
高军 《生产力研究》2006,(10):225-226,247
合理制定CEO的薪酬问题,有利于保护股东利益。文章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引进独立董事制度以来,尤其是设立薪酬委员会的上市公司中,CEO薪酬水平以及薪酬与业绩之间的关联性得到了显著的改善。而第一大股东的国有股属性严重影响了CEO的薪酬水平以及薪酬与业绩之间的关联性。因此,独立董事对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需要同时进行产权改革,以及通过设立次级委员会的方式,加强独立董事对公司治理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4.
吴爽  黄鑫 《经济视角》2010,(9):38-39,59
本文通过分析独立董事背景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发现,独立董事的教育背景对公司业绩有正面的影响。同时,有政府背景和银行背景的独立董事比例越高,公司经营业绩越好。独立董事兼职公司个数与公司绩效线性相关,独立董事的社会资本与公司业绩成倒U型关系,相关专业经验与企业绩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独立董事背景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发现,独立董事的教育背景对公司业绩有正面的影响.同时,有政府背景和银行背景的独立董事比例越高,公司经营业绩越好.独立董事兼职公司个数与公司绩效线性相关,独立董事的社会资本与公司业绩成倒U型关系,相关专业经验与企业绩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2002年在中国上市的121家东北地区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研究了董事会设置对企业业绩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董事会规模、董事轮换比例、独立董事比例、董事薪金、董事持股的比例及职能委员会的建立对公司业绩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作用.董事长与总经理二职合一对于公司的业绩没有影响.东北地区上市公司董事会的设置影响公司的业绩,上市公司可以通过优化董事会设置提高业绩.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2004-2006年在深沪交易所上市的民营企业为样本,对董事会特征与公司经营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检验结果发现董事会独立性、董事报酬、独立董事的出勤率与公司经营绩效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董事会会议次数与公司经营绩效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董事会规模、审计委员会的设立与公司经营绩效存在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董事会领导结构与公司经营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不十分明确,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检验.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提名公告数据,实证检验独立董事的多席位特征对股东财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被提名的独立董事存在多席位时,声明方和被声明方公司的股价均受到负向冲击,且受“牵连”的被声明方股价受到的冲击更强烈;但如果多席位独立董事提名公告源于陷入财务困境的公司,声明方和被声明方的股价则产生正向累积超额收益。此外,在不同代理成本和不同独立董事繁忙程度下,多席位独立董事提名对股价的冲击存在一定差异。总体上来看,本文的研究支持繁忙假说,忙碌的独立董事会损害股东价值;但对于陷入财务困境的公司而言,多席位独立董事的引入更有利于发挥其声誉机制从而增加股东价值。  相似文献   

9.
独立董事与公司治理绩效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洪  张德明 《经济管理》2006,(18):21-26
公司治理水平是公司绩效的关键驱动因素,而独立董事对于完善公司治理并提升治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建立灰色关联分析(GRA)模型对独立董事参与公司治理的诸因素与公司绩效间的内在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在独立董事参与公司治理的四个影响因素中,影响公司绩效最重要的因素是独立董事的报酬,最弱是独立董事的职业背景。这为监管机构改进对独立董事认知的规定和构建科学有效的独立董事治理机制提供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上市公司董事会规模与业绩呈倒"U"型,董事会规模过大或过小,都会对公司的经营产生不利的影响;董事长和总经理"二职合一"对于公司的发展有利;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比例高低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并不显著,而独立董事的负责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经营绩效.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持续曝光出有舞弊行为的公司,改善公司治理问题日渐被人们关注,董事会特征与财务舞弊的关系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以31家被证监会公开处罚的上市公司和31家对应的非舞弊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是否发生财务舞弊为被解释变量,对两类公司进行均值检验,并构建Logistic模型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发现独立董事比例、独立董事年龄、独立董事年薪、独立董事中注册会计师的比例度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对财务舞弊行为产生影响.最后,针对这些结论对我国上市公司如何加强公司独立董事对预防财务舞弊行为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上市公司董事会特征与重述会计收益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均英 《经济管理》2004,(20):61-68
本文选取我国部分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从公司董事会特征入手,对其所包含的几个具体因素与公司重述会计收益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直观和建模回归双重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经营业绩越好的公司,发生重述会计收益行为越少;重述会计收益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与公司董事会的独立性程度负相关,与CEO对董事会的影响程度正相关,与董事会里的财务或会计独立董事人数比无明显关系。因此,欲遏制上市公司的会计收益重述、甚至是盈余操纵行为,必须从改进和提高公司董事会人员构成及其素质开始。  相似文献   

13.
程富  王福胜 《财经研究》2015,41(7):81-94
以粉饰或掩盖公司真实经济业绩为目的的盈余管理行为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针对以往研究缺乏对中国上市公司分类转移行为的关注,文章选取2007-2012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实证考察了管理层利用线上项目与线下项目之间的分类转移调整公司盈余结构的行为.研究发现:(1)管理层会将经营费用向下转移至营业外支出或将营业外收入向上转移至营业收入,以调增公司的核心盈余;(2)管理层会利用线上项目与线下项目之间的分类转移实现营业利润增长和避免营业利润为负;(3)管理层利用线上项目与线下项目之间的分类转移调增核心盈余的程度随着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独立董事比例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增大而减少,随着审计质量的提高而增加,并且大股东和独立董事对分类转移操纵的抑制作用仅在非国有企业中得以体现,而机构投资者对分类转移操纵的抑制作用仅在国有企业中得以体现.文章为会计准则制定者、公司治理层以及企业外部审计师审查分类转移操纵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秦军  陆晶晶  季婕 《生产力研究》2022,(12):145-150+160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所承受的风险也越来越大。酿酒企业的生产经营具有高污染、高排放的特点,酿酒企业在盈利的同时,它的生产经营也给环境带来了污染。以酿酒企业为研究对象,选取30家酿酒企业在2016—2020年期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酿酒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与资产负债率、企业规模、独立董事所占比重和社会责任报告披露与否存在密切联系。在此基础上,从公司角度提出提高酿酒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的对策建议:酿酒企业可以通过提高经营业绩,扩大公司规模;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发挥独立董事监督作用;主动编制并披露相关社会责任报告来提高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不论是在盈利性的企业组织,还是在非盈利性的政府机构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性都在日益凸显。公司治理结构对公司的发展方向和业绩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公司治理结构中的独立董事制度出发,阐述了中国独立董事制度与公司财务管理之间的关系,并对中国现行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对于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加强公司财务管理活动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建立理论模型分析总经理报酬激励强度、董事会组成、公司价值之间的内生互动关系;选取了2001~2007年制造行业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设立联立方程组考察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结果发现:(1)公司价值与总经理报酬激励强度之间存在显著正向互动关系; (2)内部董事比例对公司价值有显著正的影响,公司价值对内部董事比例无显著影响,公司价值与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规模之间不存在互动关系;(3)总经理报酬激励强度与独立董事比例和董事会规模存在显著的正向互动关系,与内部董事比例不存在互动关系。根据检验结果,我们认为,独立董事制度成为经理自利的工具,需要从制度上增强其独立性,在董事会结构中增加内部董事的比例,强化董事会促进公司长期发展的治理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7.
董事会治理对上市公司成长性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小丹 《经济论坛》2011,(7):191-193
本文选取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08~2010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以董事会规模、独董董事比例、两职合一、董事会学历水平、董事背景和董事会会议次数为董事会治理变量,以净资产收益率增长率为公司成长性指标,对董事会治理与公司成长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学历水平、董事背景和董事会会议次数与公司成长性显著正相关,两职合一与公司成长性显著负相关,董事会规模和独立董事比例与公司成长性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本研究为我国加强独立董事的独立性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8.
现行独立董事制度的结构性缺失及其作为自然人的独立董事之不独立与非理性迫切需要一个介于独立董事个人与上市公司之间的法人机构来平衡二者的关系,从而真正发挥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而第三方法人独立董事制度安排旨在培育“职业(专业)独立董事”,使独立董事有可以归属的第三方法人独立董事公司,确保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从组织的角度改变个人与法人之间关系中的不均衡博弈,为独立董事职业理性的保持提供保障。同时,独立董事公司亦受到多方关系制约,使其正确有效地履行职能。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财务独立董事为探讨对象,提出应转变财务独立董事在公司内仅仅起监督作用的看法,倡导上市公司应充分发挥财务独立董事的专长,重视财务独立董事在参与企业战略、重大项目规划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借鉴Fama和French(1998)公司价值回归模型的基础上,从公司内部现金和股利价值的角度,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有效性。研究表明:将独立董事引入公司董事会能够显著提升公司内部所持现金的价值,明显降低了股利对公司价值的贡献。这一证据表明,独立董事有效地抑制了公司管理层和大股东牺牲投资者利益、谋取私人利益的行为,提高了公司治理水平。文章还发现,独立董事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公司董事会规模与公司价值的负相关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董事会规模与公司价值之间可能存在的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