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高速铁路枢纽站与市内交通换乘混乱、效率低的现状,在分析高速铁路枢纽站与市内交通换乘规律与特征,建立高速铁路枢纽站与市内交通换乘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设计量化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改进DEA模型。通过改进后的DEA模型对高速铁路枢纽站与市内交通换乘效率进行评价,分析各投入产出指标对效率的影响。以北京南站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DEA评价高速铁路枢纽站与市内交通换乘效率,能够提供可靠的改进意见,从而为交通管理部门与出行者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旅客换乘效率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换乘系统,从快速性、便捷性、舒适性和安全性方面构建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旅客换乘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基于综合灰色关联加权法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换乘效率评价模型。以重庆轻轨2号线车站为例,计算了5个车站的换乘效率综合评价值并进行排序,认为该评价模型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铁路枢纽地区交通场站的系统分析,得出了由于其空间和功能配置不合理,导致整体换乘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出运用资源整合手段,通过置换交通用地,对各交通场站进行功能优化组合,变更各场站交通用地性质.并以铁路成都客运站地区的市内交通场站为例,归纳出3个方案,比较分析评价后得出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4.
基于AHP的轨道交通枢纽换乘综合评价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建立了轨道交通换乘城市其他客运交通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该指标体系作了量化。应用层次分析法为各评价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评价轨道交通枢纽换乘效果的综合评价值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研究客运站综合交通体系,制订科学的规划设计方法和评价指标,对于我国铁路未来客运站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这一目的出发,研究客运站综合交通体系的技术评价,分别从客运站选址、综合交通枢纽布局、换乘衔接、周边道路的适应性以及各种交通方式间的运能匹配等几个方面分析客运站综合交通体系,并提出相应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6.
屈鹏飞 《交通财会》2011,(10):72-76
以综合交通换乘枢纽来实现城市内外交通系统的"有效接驳、无缝换乘",在全国仍处于探索阶段,交通运输部将重庆作为试点城市,围绕重庆主城区内环快速干道沿线建设九个综合交通换乘枢纽。综合交通换乘枢纽建设投资大,建设期长,涉及建设单位和轨道、公交、长途等多个营运单位,在数年内陆续建成投入使用,给资金监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较大的财务风险。本文针对交通基本建设资金监督和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如何切实加强综合交通换乘建设资金监督和管理、建立跟踪审计责任问效机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各大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逐渐形成规模,并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出行方式。因此,有必要探究以城市轨道交通为主体、地面公交为辅助的公共交通换乘协调度评价。在构建城市轨道交通与地面公交换乘协调度评价体系的基础上,以北京轨道交通14号线将台站和枣营站为例,建立具有9个指标的评价体系,运用以可拓理论为基础的物元分析法,结合遗传算法进行模型计算,并以评价结果作为依据,对2种交通方式的换乘协调提出建议,以提高公共交通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8.
城市轨道交通的公交换乘问题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与公交线路车站的衔接设施按其规模和等级可分为3种类型:综合枢纽站、大型接驳站和一般换乘站。乘客换乘的主要问题可概括为设备接续和组织协调两大类,合理规划换乘设施可提高乘客的换乘方便程度及整个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转效率。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公交换乘问题给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我国大城市铁路客运站逐步向综合型和立体、集约化方向发展,如何因地制宜建设铁路综合客运枢纽,设计高效快捷、换乘便捷的大型客运综合枢纽,是近年来铁路发展的热点问题。分析铁路客运综合交通枢纽的适应性和铁路客站换乘客流特征及其组织原则,结合上海虹桥站和深圳北站对铁路客站与其他交通方式间的换乘系统优化设计进行探讨,并提出铁路客运综合交通枢纽换乘系统统筹原则。  相似文献   

10.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效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轨道交通之间的换乘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换乘时间是直接反映换乘效率的指标.针对两条线路相交可以产生12个换乘方向,提出换乘时间、换乘距离、协调性、舒适度、安全性5个量化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方法对城市轨道交通之间换乘效率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1.
在阐述分形基本理论和分析铁路运输时间序列分形特性的基础上,基于变维分形理论对铁路客货运量进行预测。根据铁路运量分形预测原理及步骤,以全国铁路运量预测为例进行分析,计算得到铁路2012年、2015年、2020年的客货运量,以及2010—2020年的客货运量增长率,并对预测结果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2.
运用基于客流性质的铁路客流预测方法对银川—宁东铁路运营初期(2016年)、近期(2023年)和远期(2038年)客流情况进行预测。采用四阶段法对不同性质客流进行生成预测、分布预测和不同交通方式分担预测,通过各种性质客流的叠加,进行总体客流分析,得到研究区域全天客流变化和高峰情况,以及有关客流预测的主要指标。基于客流性质的铁路客流预测方法在客流性质区分明显的情况下,能够具有较好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目前铁路客流预测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客运专线是否建成划分为两个阶段选择不同的客流预测方法.依据客运专线客运量预测方案的实施步骤,探讨了初期客运量预测和运营期客运量预测方法.对于正常运营的客运专线,采用分时间周期的客流预测方法,可以对日常客流、特殊时期客流,以及一周中的任意一天或一天中的任意时段客流进行预测,针对性较强,是一种全新的预测思路.  相似文献   

14.
基于傅里叶级数预测模型,以我国2004—2009年铁路客运量为数据基础,通过将时间序列划分为趋势性与季节性部分,分别采用最小二乘法与傅里叶级数法对两者进行拟合,应用Matlab软件编程,求出预测模型,并进行客运量预测。通过对预测结果的误差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傅里叶级数预测法预测我国铁路客运量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有关铁路客运量预测方法的基础上,针对BP神经网络模型存在的不足,提出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PSO)优化BP神经网络的参数,即改进的PSO方法(IPSO)。以我国1990—2007年的铁路客运量为研究对象,确定输入样本和输出样本,以及训练集和测试集,建立基于IPSO的BP神经网络优化模型预测铁路客运量。预测结果表明,IPSO-BP网络的算法训练时间短,收敛速度快,预测精度高。  相似文献   

16.
石太客运专线客流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改进的重力模型和灰色理论模型,从石太客运专线的本线客流、跨线客流和诱增客流3个方面,分别以客运通道周边城市的GDP和人口分布密度、石太客运通道既有线的旅客运输量、城市间的加权运行时间为影响因子,对石太客运专线的旅客运输量进行预测分析。预测结果为客运专线合理制定运输组织方案、设计车站规模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径向基神经网络原理和铁路客流时序特征的基础上,建立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的铁路短期客流预测模型,通过径向基神经网络把客运量的年规律、周规律等时间属性有机结合,有效解决客流数据的复杂性和非线性问题。以T15次列车为例进行硬座席别的客运量预测结果表明,径向基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铁路短期客流的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借鉴国内外客运专线资料,对铁路客运专线运输成本的特性及构成进行论述,并从速度目标值与客运量两方面分析对运输成本的影响,说明速度目标值直接影响客运专线的运输成本,而固定成本与客运量无关,变动成本与客运量成正比变化。  相似文献   

19.
随着武汉铁路枢纽路网构架进一步扩充,客运系统运能紧张、过江通道能力不足,为解决路网结构缺陷、提升武汉城市群城际铁路断头线的路网功能,阐述武汉铁路枢纽与衔接客运铁路布局既有现状,为应对武汉铁路枢纽客运作业量及过江运量的增长,补强客运系统及过江通道能力,对武汉铁路枢纽客运系统布局与分工提出3个规划方案,经综合比选分析,采用新建新汉阳站和天河北站并将客运系统调整为"四主两辅"方案。研究结论能够满足高品质出行服务需求,对武汉铁路枢纽客运系统布局与分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为适应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将运输需求的合成预测方法引入铁路客运量预测中,结合铁路客运量具有双峰形态分布随机变量的特点,对预测概率模型进行改进,得出“十五”末期铁路客运量的预测值,以及铁路月度客运量频率散点图和拟合概率曲线,为铁路运输的宏观指导、组织协调和生产、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