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2 毫秒
1.
利用全球182个经济体1999—2021年月度汇率数据,本文构建了美元、欧元、英镑、日元和人民币的货币“隐性锚”指数(HAI),并对五种货币“隐性锚”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第一,美元“隐性锚”指数始终处于第一位,且近年来进一步提升,2021年达到45.806%;第二,人民币“隐性锚”指数呈倒U形发展,2021年年末人民币以11.892%的“隐性锚”份额超过日元(8.093%)和英镑(11.038%),成为仅次于美元和欧元(23.171%)的第三大“隐性锚”货币;第三,东南亚、中东欧等“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的人民币“隐性锚”指数高于其他地区,发展中经济体和采用非浮动汇率制度经济体的人民币“隐性锚”指数高于其他地区;第四,网络外部性是影响货币“隐性锚”的重要因素,不断提升的经济规模和贸易规模、稳中有升的人民币汇率以及稳步开放的资本账户水平均有利于人民币“隐性锚”指数提升,加之政府治理水平的提升,人民币未来的网络外部性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本文的研究对全面认知货币“隐性锚”分布、构建较全面的货币国际化指数、提升人民币“隐性锚”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陆前进 《新金融》2012,(1):17-22
本文主要研究有效汇率指数编制中的一系列问题。首先本文探讨了汇率指数编制中的技术性问题,包括计算方法、有效汇率指数权重的计算、权重基期的选择、指数计算基期的选择、货币种类的选择和价格指数的选择等问题。其次本文针对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进行了测算研究,主要考察了双边贸易加权下权重的选取、货币和基期的选择等,并模拟了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的变动。最后本文给出了主要结论。  相似文献   

3.
当本币国际化进程加快,对其汇率指数的编制需求上升.JP摩根在2007年就用双边贸易权重编制了人民币指数.本研究用派氏链式指数法编制人民币汇率指教,它考虑到了多边市场的竞争因素.编制货币汇率指数的目的之一是让投资者有效地和无扭曲的掌握该货币汇率的走势.本研究试图用没有"国家符号"的黄金、石油和特别提款权三种本位测试了上述两种人民币指数、美元宽指数、欧元指数和亚洲货币单位.检验发现尽管中国与美国、欧元区、日本等有相当大贸易和投资往来,但在上述指数中的影响是不同的.在欧元指数和亚洲货币单位中看不到人民币的影响.唯有在美元宽指数中能看到大中华货币(人民币、新台币和港币)较大影响.货币指数中体现了其域际属性.就如英镑与欧元指数,加拿大元、墨西哥比索与美元宽指数,韩元与人民币指数等.地理位置影响还是根深蒂固的.  相似文献   

4.
当本币国际化进程加快,对其汇率指数的编制需求就会上升。JP摩根在2007年就用双边贸易权重编制了人民币指数,本研究用派氏链式指数法编制人民币汇率指数,它考虑到了多边市场的竞争因素。编制货币汇率指数的目的之一是让投资者有效地和无扭曲地掌握该货币汇率的走势。本研究试图用没有"国家符号"的黄金、石油和特别提款权三种本位测试上述两种人民币指数、美元宽指数、欧元指数和亚洲货币单位。检验发现尽管中国与美国、欧元区、日本等有相当大贸易和投资往来,但在上述指数中的影响是不同的。在欧元指数和亚洲货币单位中看不到人民币的影响。唯在美元宽指数中能看到大中华货币(人民币、新台币和港币)有较大影响。货币指数中体现了其域际属性。就如英镑与欧元指数,加拿大元、墨西哥比索与美元宽指数,韩元与人民币指数等。可见地理位置影响还是根深蒂固的。  相似文献   

5.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葛兆强 《海南金融》2009,(9):35-39,57
国际货币形态的更替首先是市场选择的结果,汇率制度的变革决定于大国之间的长期博弈。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将是由美元、欧元、日元、人民币、黄金、特别提款权等多种货币相互制衡的国际货币格局。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进程中,人民币国际化无疑是关键的推动力。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应当是周边化一区域化一国际化“三步走”的战略。决定人民币国际化战略能否成功的根本因素,在于我们能否正视国内经济发展的深层体制和结构问题,能否通过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为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对外贸易不断增强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如何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已成为当下海内外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货币国际化的利弊出发,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进行综合的分析,并结合世界三大国际货币对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指出应以渐进的方式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即从人民币的周边化起步,利用我国现有的优势实现区域化,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最终使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  相似文献   

7.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关干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此起彼伏,相关改革方案也层出不穷。从国际货币体系由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黄金→美元本位制→美元本位制的历史演变轨迹可以看出,国际货币形态的更替首先是市场选择的结果,汇率制度的变革决定于大国之间的长期博弈。尽管目前有关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目标模式有多种选择,但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将是由美元、欧元、日元、人民币、黄金、特别提款权等多种货币相互制衡的国际货币格局。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进程中,人民币国际化无疑是关键的推动力。从目前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看,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应当是周边化→区域化→国际化“三步走”的战略。决定人民币国际化战略能否成功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成功的根本因素,在于我们能否正视国内经济发展的深层体制和结构问题,能否通过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为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对外留易不断增强制措条件。  相似文献   

8.
国际货币境外交易呈现明显的区域不平衡特征。本文综合考虑货币发行国和目标国的特点,使用拓展的引力模型,分析国际货币境外交易空间分布的决定因素。结果表明,传统引力模型大部分引力因素对国际货币交易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斥力因素影响不确定;文化距离对国际货币使用具有显著抑制效应;目标国金融市场发展及开放程度、货币区效应等金融因素对国际货币空间分布具有重要影响;货币发行国政治稳定性是该货币国际使用的重要支撑因素,而目标国政治稳定性越差,货币替代效应越强,该国国际货币使用越多。这些因素大多对人民币境外交易空间分布也具有重要影响,但影响程度存在差异。人民币国际化可利用引力模型效应推动人民币周边化和区域化;推动金融市场发达国家或地区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借助"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提高中国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构建了包含利率、有效汇率和货币供应量三变量的货币条件指数,并利用单方程法和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对各变量的权重进行估算。结果表明,单方程法计算的权重比较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据此权重确定的货币条件指数走势与货币环境变化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通过与产出对比验证,发现新构建货币条件指数能及时反映产出变动的信息,对产出存在一个季度左右的领先。基于研究结论,建议货币当局应建立并公布权威的货币条件指数,以作为实施调控政策的参考指标和加强与公众沟通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0.
7月24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和交通银行联合举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承办的“2016国际货币论坛暨《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对美联储、欧洲中央银行等货币当局与国际机构有效汇率指数编制方法及理论的研究,介绍了有效汇率指数编制的不同模型、参数选择与各机构的具体实践。同时,选取与中国贸易量较大的19个经济体货币构成篮子,编制了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并与BIS编制的指数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对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与进出口贸易的关系进行了格兰杰因果检验,证实在6、12和18个月的滞后期下,本文构造的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对进出口贸易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从一个方面说明了编制和监测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的必要性,并就未来编制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模拟澳州经济背景下。通过对迪维西亚指数、费雪理想指数以及动量货币指数的比较分析发现:三者在自身稳定性方面并无特别差异.但从宏观经济预测效果判断,动量货币由于兼得数量和速度双重因子,其总体表现要优于其他两者。这一结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既为货币交易速度复归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也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提供了新的参考样本。  相似文献   

13.
2009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启动,意味着我国进入了结算货币阶段。而《办法》的出台则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正式进入投资货币阶段。2008年的金融危机引发了各国对过度依赖美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反思。反思之后的一个共识是:建立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  相似文献   

14.
货币服务指数度量经济中执行交易媒介职能货币的总量。本文构造了我国1997年1季度至2008年4季度的货币服务指数。与已有构造方案相比,我们的方案有三个主要创新。根据构造出来的数据进行的分析表明,我国2004年的经济过热和2007~2008年较高的通货膨胀率都与经济中的货币服务过多直接相关。经验分析表明,预期通货膨胀率确实不是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机会成本变量;狭义货币服务指数和狭义简单相加货币总量的表现都不好,但广义货币服务指数的表现要比广义简单相加货币总量好。在样本期内,我国的广义简单相加货币总量的短期需求函数确实是不稳定的,但广义货币服务指数的短期需求函数却是稳定的。这些结论为我国用广义货币服务指数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障碍与相关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人民币国际化要经过周边化、区域化、全球化三个阶段。随着流通规模不断扩大,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充当起了结算、交易和储备货币的职能,基本实现了周边化。目前人民币国际化处于从周边化向区域化过渡的发展阶段,未来还将从区域化走向全球化。但是人民币国际化还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需要进一步的政策推动,促进人民币的区域化和全球化。  相似文献   

16.
刘燕 《时代金融》2013,(24):138-139
作为世界上最大经济体之一的中国,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与之并不匹配。故此,人民币国际化成为下一个彰显经济实力与维护国家利益的主要诉求。一种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必须具备交易、投资、结算及储备的功能,缺乏其中任何一种都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国际货币。这些功能可以不是同时具备而是渐进的,所以货币国际化的过程也可以是渐进的。基础阶段是计价交易货币和结算货币,这就必须对国际收支经常账户进行有目的的管理。包括抛弃对顺差的迷恋,扩大对外贸易规模和范围,推动人民币国际结算,深化货币互换与合作等等,才能为后续的资本账户开放和最终的国际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货币状况指数是将利率和汇率的加权平均和作为衡量货币状况松紧程度的一个指标.在加拿大银行将货币状况指数作为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后,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对这一指数的研究是从指数形式的构建,指数中各变量的系数估计方法及估计所用方程等方面展开的.也有不少文献发现对这一指数的运用也存在模型一些问题,从而应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Divisia货币数量指数及其货币资产结构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编制的Divisia货币数量指数充分考虑了货币总量中各类资产的货币性职能,可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辅助工具。基于这一指数的货币资产结构分析表明,流动性较差资产过快增长是我国货币总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政府为经济工作计划而在货币政策调控方面进行了努力,货币资产结构自1997年以来渐趋稳定。  相似文献   

19.
货币状况指数是将利率和汇率的加权平均值作为衡量货币状况松紧程度的一个指标。在加拿大银行将货币状况指数作为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后,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目前的研究是从指数形式的构建、指数中各变量的系数估计方法及估计所用方程等方面展开的。但也有不少文献发现对这一指数的运用也存在一些问题,从而应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20.
纵观世界主要货币国际化的历史进程,任何一种货币从本国走向世界的过程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时期,它是本国或者本地区在达到一定条件后,本国货币产生一定量的国际需求,逐渐被世界其他国家所接受,成为贸易计价、贸易结算和国际储备货币,并最终实现国际化的历史演变过程。因此,人民币的国际化也绝非一蹴而就的事情,亦应遵循货币国际化的一般规律,从创造有利条件入手,依托经济、贸易的快速发展,推进汇率制度、利率自由化等金融领域的深化改革和发展,广泛参与世界经济交流,有步骤地实现人民币周边化,区域化以及最终实现国际化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