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之经典     
余秋雨先生在他的《文化苦旅》一书中说:「看云看雾看日出各有胜地,要看水,万不可忘了都江堰。」 我要再加上一句:也不要忘记了九寨沟。 世上丽水秀水晶莹之水清澈之水恢宏之水浩瀚之水,多的是。在我看来,最富有性格、最值得一看的是这两处:都江堰和九寨沟。 余秋雨先生曾将都江堰与长城做比较:「我以为,中国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末,它却实实在  相似文献   

2.
关于旅游资源评价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派游资源及其评价的含义明确旅游资源的概念是进行旅游资源评价的前提。但目前,对于什么是旅游资源的问题,众说纷纭,尚无定论。一种提法是,“凡是足以吸引旅游者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统称为旅游资源。”这种观点反映了旅游资源具有吸引旅游者,以及其范围相当广泛这一基本性质,但却没有反映出它与旅游业之间的关系。“资源”这一概念,属于经济学范畴。所谓旅游资源,应当是就世界旅游业目前所达到的水平而言,上述两种因素中能为旅游业所利用  相似文献   

3.
《旅游纠纷司法解释》首倡“旅游辅助服务者”之概念,惟其概念内涵与比较法上之履行辅助人相比已有了很大的限缩:要求旅游辅助服务者必须与旅游经营者存在合同关系,且公共交通之提供者亦不在概念的辐射范围内.而当旅游辅助服务者提供瑕疵给付侵害旅游者权利之时,涉及三方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殊为复杂:旅游经营者向旅游者承担违约责任,旅游辅助服务者向旅游者承担侵权责任,旅游辅助服务者向旅游经营者承担违约责任.因旅游经营者可凭借合同进行追偿,故旅游辅助服务者往往是最后的责任承担者,因此,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辅助服务者对旅游者承担的是不真正连带责任,旅游者在诉讼中只能择一提起.  相似文献   

4.
基于凝视理论视角,采用内容分析法,研究游客间的“道德式”凝视及其对中国游客不文明行为的规训意义.研究发现,旅游道德凝视依据当代中国社会所倡导和认可的旅游道德伦理规范,将“不文明旅游”识别出来,借助由数码相机、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等构筑的公共话语平台,将“不文明旅游”暴露于网络社会及其他潜在旅游者的“凝视”之下,通过由“网络围观”所构筑的“监狱式网络空间”对之进行监控并规训其他潜在旅游者,其结果促进了新的规训技术和规训制度的社会生产.这种凝视是一种特殊的游客间凝视,具有符号性、不平等性以及自发性、民间性特点.研究是对凝视理论本土化的实证尝试,拓展了旅游凝视理论的维度和内涵,对规范和管理旅游不文明行为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资讯窗     
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中国百姓生活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构成了极富人文价值的旅游资源,得到世界各国、各民族旅游者的关注与青睐。为此国家旅游局将2004年旅游主题确定为“中国百姓生活游”,目的就是让海外旅游者深入中国社会,体会独具特色的中国百姓生活,体察和学习中国劳动群众创造的优秀文化。 这意味着2004年旅游大规模进入中国普通百姓的家庭,普通消费者将真正成为旅游消费的主力,为此各地纷纷推出富有地方特色的“大众旅游计划”。  相似文献   

6.
为加强对中国旅游者赴澳旅游的安排,澳大利亚小企业和旅游部部长贺祺先生于2002年10月25到28日访华。2003年10月27日,在中国大饭店召开澳中旅游论坛,旅游时代杂志社社长王冀中先生作为嘉宾应邀参加。 贺祺先生在论坛开幕式讲话,并宣布澳大利亚几项旨在为赴澳中国游客提高服务质量的新举措,中国各大旅行社和航空公司代表就这些新举措与中澳旅游官员进行了商讨。  相似文献   

7.
管婧婧 《旅游学刊》2012,27(10):85-92
饮食作为旅游体验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受到不少学者的关注,已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21世纪初更是提出了以美食为核心的旅游,成为特殊兴趣旅游中的重要分支.文章对于国外美食与旅游的相关文献从“旅游中的饮食”和“美食旅游”两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梳理.文献研究发现,作为旅游产品组成的饮食和美食旅游,这两个概念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着相互替代、界限模糊的现象.而美食旅游概念泛化现象将导致研究过程中美食旅游者数量被人为放大,美食旅游对旅游目的地贡献被高估,真正的美食旅游者需求被忽视.文章提出要从美食在旅游过程中的中心性出发讨论美食旅游、美食旅游者和美食旅游者的体验.  相似文献   

8.
杨洋  蔡溢  殷红梅 《旅游学刊》2015,30(2):52-60
旅游者行为研究是旅游地理较为重要的研究范畴.旅游者行为在旅游过程中时间、空间维度下的变化规律研究开展较少.研究以贵阳市“90后”群体为例,通过采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访谈获取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最终构建出反映“90后”旅游者行为时空变化规律及特征的90s-TGM模型.该模型以“旅游欲”作为核心范畴,将“90后”旅游者旅游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行为以4阶段式给予概括与总结,并清晰地反映出“90后”旅游者行为各阶段所呈现出的具体特征.  相似文献   

9.
冯捷蕴 《旅游学刊》2011,26(9):19-28
目前,很少有学者采用旅游者博客这一新兴的方式研究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感知。文章选择中西方旅游者博客话语为切入点,从“文化繁荣”、“宜居和生态”、“现代化大都市”、“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5个维度探讨中西方游客对北京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异同,并讨论了两个不同旅游群体在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和消费水平方面的差异。最后,文章对如何提升来京中西方游客的体验评价提出了切实的建议。此研究意在强调旅游者博客在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同时亦希望能够对话语分析的跨学科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当前,伴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而引起的旅游纠纷案件逐渐增多起来。然而人们对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的法律保护却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甚至连旅游者自身也缺乏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旅游者普遍存在“不懂告”、“不敢告”、“不想告”的三不思想。由此可见,研究如何强化保护旅游者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切实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既是一项重要课题,也是中国旅游业  相似文献   

11.
旅游卫星账户(Tourism Satellite Accounts,TSA)将旅游业界定为一系列为旅游者提供或多或少依赖旅游业的商品和服务,旅游业的规模由消费者(旅游者)的消费所决定(Frechtling,1999,2010;Smeral,2006)。旅游者可以自主决定其出游行为和消费行为,同时也要受到嵌入其中的制度环境的约束。“制度嵌入性”是指消费者选择行为的制度约束(N ee和Ingram,1998;王宁,2008)。以国内旅游消费为例,意指旅游消费行为嵌入我国的旅游制度中。王宁将“制度嵌入性”视作消费社会学的一个研究纲领,有效解释了“消费自主性”忽略的“消费脆弱性”话题。  相似文献   

12.
肖宏  郭磊磊 《当代旅游》2013,(10):82-82
旅游软实力是指旅游目的地能够让旅游者“尝试他种人生的深层欲望”的一种实力,体现在旅游的全过程中的各个方面。旅游者旅游的目的是通过旅游体验一种充满魅力的日常生活.那么,旅游目的地的软实力本质就是为旅游者提供一种体验旅游实践的美学。它能体现旅游目的地所标签的价值观念系统相对于旅游发生地的吸引力,能够对接旅游者的深层欲望.修正旅游者的文化偏好。  相似文献   

13.
西方休闲理论家对旅游的理解通常基于人类对乐趣、享受、消遣和逃离枯燥日常生活的需要。这可能是对度假旅游地及其大众性进行局部研究所需的全部理论,但却无法囊括旅游者丰富多样的活动类型,也无法完全解释旅游者度假或旅游时所造访的各种类型的旅游地。对于每年参观纽约曼哈顿世贸遗址、广岛核弹原爆中心和“二战”纳粹死亡集中营的数百万游客来说,旅游并无多少乐趣可言。在攀登珠穆朗玛峰和乞力马扎罗峰的旅行过程中,也谈不上有多少消遣。  相似文献   

14.
南方长城与"长城文化之旅"的开发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王亚力 《旅游学刊》2003,18(3):53-57
中国南方长城的存在已是不争的事实,苗疆边墙不论在修筑的时间还是在结构和功能上,都与北方长城没有什么两样,不同的是它经过我国湿润的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从而使长城作为历史上中国特定地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功能界线,这一特有的文化背景,在更小的区域内得到了清晰的体现。由于南方长城的存在,凤凰的文化景观形成了差异明显的三大区:民族文化分界区、民族文化分离区和民族文化联合区,它们各自具有鲜明的特色,都是凤凰旅游的重要引力源。本文在挖掘长城文化内涵,诠注凤凰三大文化景观区之间成因联系的基础上,提出以长城文化为旅游主题,以“中国南方长城之旅”为旅游形象,以南方长城和民族文化分合为景观整合的线索,打造中国长城文化旅游精品的思路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进入成熟阶段,产业实践问题逐渐发生质变,核心矛盾已经从单纯的“旅游吸引力”转换为更加复杂的“旅游体验质量”问题.成熟旅游区和旅游目的地不仅关注游客规模、旅游收入,而且关系自身提供的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和旅游产品的质量管理;与此同时,还关注旅游者体验的满意度评价和旅游者情感体验的全过程.文章将时间地理学中的时空路径概念和旅游体验中的两极情感模型相结合,提出了“旅游情感路径”(TEP)的概念,试图打开旅游体验情感的黑箱.通过“旅游情感路径”概念模型的提出,尝试构建一种定量化、过程化和可视化研究旅游体验情感的新方法.以世界著名主题公园香港海洋公园为案例地,以时间地理学的时空路径为研究工具,采用手持GPS设备获取旅游者时空行为轨迹信息,辅助以日志调查方法获取旅游者消费信息、情感量化信息等,将旅游情感体验过程进行量化研究,基于时空路径分析旅游者的情感体验结果和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旅游者情感体验各节点的愉悦度与总体愉悦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基于旅游情感路径的实证数据定量分析结果提出了对“第一印象区”的新理解,指出第一印象区的空间范围取决于具体案例地旅游者第一印象建立所需要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段内旅游者游程覆盖的区域都属于第一印象区.研究结果能够为旅游景区产品调整、改进和精细化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并在优化旅游者时空行为和提升旅游者体验质量等方面有较大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16.
时值仲秋,恰是泰山最好的季节。巍峨的高山,碧蓝的天宇,火红的枫叶,飞流直下的瀑布,把“五岳独尊”的泰山勾勒得愈发浩大与壮美。应中国政府之邀,前来访问的新加坡副总理李显龙先生驱车沿着盘山公路,缓缓驶入壮美的画卷之中……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曾有记载:“泰山岩岩,鲁  相似文献   

17.
老年旅游者作为中国旅游消费的第二大群体,旅游市场需求大,但怎样将老年旅游“夕阳”产业转变为“朝阳”产业,解决老年人旅游市场开发的问题,本文对此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在旅游相关研究中,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地仿佛是一对孪生变量。没有旅游者也就没有旅游目的地可言;没有旅游目的地,旅游者无处可去,也就不能称其为旅游者。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因而也成为了旅游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视角,通过不同学科的“透镜”进行研究。本文从后现代主义视角出发,结合对后现代主义的反思和批判,对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进行解读,同时也是对笔者近些年对这一问题思考的一个小结。本文的讨论围绕三个例子,或者说三个片段展开。  相似文献   

19.
旅游市场分类研究及其意义——以佛山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华  钟韵 《旅游学刊》2002,17(3):49-54
我们在佛山市旅游研究中使用了“市场分类研究法”和“产品-需求对应分析法”,对不同的旅游吸引物所对应的旅游市场进行分类调研和分类处理,发现景点旅游者市场与城市过夜旅游者市场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认识这些差异,对于分析区域旅游发展的主导旅游吸引,分析旅游需求趋势和需求预测,对确定区域旅游发展的主动力模型和旅游发层动力机制,制定产品战略和市场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主题标识标志释义1、标识由汉字“文”、龙、长城等元素构成。2、标识整体为草书的“文”字,象征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表达了提高公民文明素质的涵义;龙的形象体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具有亲切感,也易于传播;动态的龙,表明动员全民参与,积极投入到提升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中;长城的造型,代表了中国丰富的旅游资源,表达通过“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的实施,达到保护旅游资源,增强公民文明意识,弘扬礼仪之邦文明形象的目的。3、标识造型简洁生动,红色和黄色又是我国国旗的颜色,代表了勇于创新,代表了文明和吉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