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想当年,中国家电销售行业排行老三的永乐向老大国美凄凉无奈地举起白旗时,原永乐董事长陈晓则受聘于原国美董事长黄光裕,出任国美、永乐合并后新国美的CEO.几年后,黄光裕出事入狱,陈晓"反客为主",掌管国美,仅仅搞了几年"黄陈恋",陈晓又与黄光裕反目成仇,被国美大股东逐出董事会,现在又重开锣鼓,要进军家居行业.在风云变幻的商场上,陈晓一显能屈能伸的大丈夫本色.  相似文献   

2.
2004年胡润富豪榜曾给家电业留下一个笑话:家电连锁老三、上海永乐董事长陈晓位列第66,规模、业绩远超永乐的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却榜上无名。不过,今年4月28日揭晓的《新财富500富人榜》纠正了这个错误:张近东不仅领先陈晓12位,更成为500富人中“最快成长”第2人。该榜公布3天后,苏宁就用事实证明  相似文献   

3.
姜继玲 《新前程》2006,(11):36-39
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是并购永乐后的“巨无霸”国美和苏宁全面交锋的第一时刻。黄光裕领导下的国美一如既往举着价格战的大旗,而张近东领导下的苏宁,却没有继续使用“跟踪对手降价”来应战,而是用所谓的“价值战”来避对手锋芒。  相似文献   

4.
《中外管理》2011,(4):117-117
张大中出山,让很多家电业人士连连感慨:世事难料!2006年,家电连锁业正处于类似春秋战国般兼并争霸、合纵连横的时期,张大中面对黄光裕、张近东两大正在攻城略地的霸主,先与陈晓"合纵",达成合并协议,以期成功上市、联手拒敌。但刚刚宣布合并,张大中就发现陈晓在背着自己和国美密谈,"合纵"3个月后,陈晓的永乐电器被国美"连横"成功,正式并入黄光裕麾下。  相似文献   

5.
黄光裕和张近东的“美苏争霸”就好似两大武林门派的比拼,国美的“剑宗”和苏宁的“气宗”各有千秋,不过总体说来,还是“剑宗”略胜一筹。不过,黄光裕被警方调查给了张近东一次反超的机会,而这个机会来得如此突然,是张近东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的。但是张近东并没有盲目出招,甚至连任何不利于国美和黄光裕的言论都没有发表。尽管外界对苏宁不会落井下石有心理准备,但张近东如此的缄默还是让人感到有些意外。  相似文献   

6.
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以持有苏宁电器股权市值270.39亿元排名“2009年A股自然人股东持股市值榜”第一位,连续5年蝉联该榜单榜首。这一消息来自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2010年度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绩效评价报告”。从人均持股市值来看,2009年,A股上市公司的平均市值143.08亿元,张近东个人持股的市值几乎为A股公司平均市值的两倍,超过半数的A股公司市值都不敌张近东的个人持股市值。在黄光裕倒下后,张近东目前在国内已经有了一丝孤独求败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张小平 《英才》2006,(8):46-47
国美到底还是把永乐收入了囊中。 2006年7月25日晚19点30分,在几次推迟时间后,国美电器董事长黄光裕和永乐家电董事长陈晓终于出现在国美总部鹏润大厦2楼的新闻发布会现场。黄光裕抿住嘴唇仍拦不住溢出的笑意,而陈晓想尽量轻松却仍是满脸凝重。  相似文献   

8.
陈培婵 《英才》2009,(6):48-51
当国美还在疲于应付“黄光裕”带来的余震,张近东已经开始酝酿新一轮的棋局了。  相似文献   

9.
余音绕梁     
《中国企业家》2009,(2):28-28
“一群人在跑步,忽然其中一人(苏宁)有了自行车,速度加快;不久,跟随者也有了自行车,可那人忽然又有了汽车;等跟随者有了汽车后,那人忽然到了机场,登上飞机,连影子都不见了。” ——黄光裕被拘捕后,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在中国家电连锁零售业有了更大的话语权,1月7日在苏宁电器2009年迎春答谢酒会上,张近东甚至说,苏宁担心跑步时没有标杆,对手只有自己  相似文献   

10.
国美电器(0493.HK,以下简称国美)收购中国永乐(0503.HK,以下简称永乐)是迄今为止我国家电史上最大的一宗连锁企业并购案。此次合并采取了“现金加换股”的方式,交易总金额52.68亿港元,其中现金4.09亿港元。两公司合并后,黄光裕持有新公司51.2%的股份,陈晓透过零售管理公司和管理层持有12.5%的股份,与永乐签署“对赌协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2006年11月22日,由国美和永乐合并而成的新国美电器集团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至此,中国境内最大的家电零售集团正式宣告成立。原国美电器董事长黄光裕担任新国美电器集团董事局主席,新国美电器集团将实行国美、永乐、鹏润三个品牌同步运作,并实施差异化经营。如今,纵论中国商品经济,黄光裕是个绝对的执牛耳者,他与他所缔造的国美帝国无论是对制造行业和零售业的生产销售行为还是对整个国民的消费行为影响都是深远的,在他拥有的巨大财富为世人所瞩目的时候,我们关注的却是他所创造的这个商业奇迹,毕竟财富只是一个象征,离开了国美这个实体,…  相似文献   

12.
张近东和他的苏宁终于全面的成为行业老大。最简单的一个衡量标准是从上市公司的营业额来考量,苏宁电器在2009年超过国美电器,成为中国最大的家电连锁企业。而在“胡润百富榜”子榜之一的《2009胡润零售富豪榜》中,张近东终于和老对手黄光裕互换座次,以235亿财富重回首富宝座,身陷囹圄的黄光裕则退居次席,财富缩水为140亿。  相似文献   

13.
2004年,这一年中发生了很多事情,但人们还是把最美丽的鲜花,最响亮的掌声献给了家电零售业。准确地说,是献给了黄光裕、张近东们。6月,国美香港上市;7月,苏宁深圳上市;10月,黄光裕摘取胡润百富榜首富桂冠;11月,黄光裕、张近东被评为中国营销十大风云人物;当月,黄光裕对话央视。  相似文献   

14.
周一 《中国企业家》2006,(23):72-72
2006年11月20日,37岁的黄光裕开始体会到“一览众山小”的滋味。来自国内外的家电业巨头、媒体、投资界一起为“国美成功并购永乐”举杯相庆。此前四个月,国美电器(0493.HK)宣布收购第三大家电零售商永乐电器(0503.HK),黄光裕启动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苏宁张近东的2007年是虎头蛇尾的话,那么,作为国美董事局主席的黄光裕,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则可以用“一锤定音”来形容。  相似文献   

16.
在黄光裕“做生意以来最艰苦的一场谈判”中,他和“很可怕的对手”陈晓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哪些无形之手左右着他们?中国家电零售行业最大的一宗并购——永乐并购案,经过几个月的反复,终于在2006年7月24日尘埃落定。行业老大国美以52.68亿港元的代价鲸吞了排名第三的永乐。黄光裕把昔日“最强悍的敌人”陈晓招至麾下,成为同一战壕的战友。并购案余波久久不息。很多人在问:高于7.5亿元,外资股东将向永乐管理层转让4697.38万股永乐股份;如果净利等于或低于6.75亿元,永乐管理层将向外资股东转让4697.38万股;如果净利不高于6亿元,永乐管理层向…  相似文献   

17.
“宿敌”国美与苏宁,在中国家电连锁这一棋盘上,不仅需要落子圈地般的竞争,还要形成攘外安内的“共活”;对于黄光裕与张近东而言,他们制订的行业规则,或许还要他们自己改写图Phototex  相似文献   

18.
圈内人经常爱拿张近东和黄光裕比较。他们有同样的身世经历,做着同样的事业.一样的胆大,富有前瞻性和战略性的眼光。但是他们最大的不同是:黄光裕带有更多的“大王”色彩,有人给他起了一个不雅的绰号“痞商”。而张近东则更多的给人谦和、温文尔雅的印象,低调做人、脚踏实地做事,被人称为新一代儒商。  相似文献   

19.
几年前,中国家电连锁零售业还是“三张”并驰(三联的张继升、苏宁的张近东、国美的张裕民),张继升是当时当之无愧的老大哥。今天,这个排序完全颠倒了过来——一直潜伏的黄光裕浮出水面,取代了其妹夫张裕民。  相似文献   

20.
7月25日,中国家电连锁销售史被记上重重的一笔:成立于1996年的永乐(中国)电器销售有限公司(下称“永乐”),成为1987年1月1日创办的国美电器集团(下称“国美”)的“囊中之物”。备受关注的国美并购永乐一事,在几经变数之后,终于尘埃落定。这是中国家电零售行业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并购案件。对双方各自的掌门人陈晓和黄光裕而言,多年的惨烈竞争,就此画上句号。而一年来,国美、永乐曲折走过的竞合之路,也似一抹依稀的熹光,隐约折射出中国产业整合的前进方向。硝烟起,“第一购”成定局2005年,是永乐创办的第10年,它与国美间的竞争愈演愈烈,进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