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本文选取了内蒙古1986-2006年的经济增长率?金融相关率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为指标构建计量模型并进行了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论为: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有着负相关的关系,经济增长与固定资产投资有着正相关的关系;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可能有着单向的因果关系。最后提出了促进内蒙古地区经济增长的建议和优化金融结构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采用浙江省1990~2007年的宏观经济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两个衡量浙江金融结构的因子,并将它们与经济增长指标置于同一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后发现:金融总量因子与浙江的经济增长率、投资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金融效率因子不仅有利于浙江经济增长率的提升,还可以带动投资水平的增加;浙江经济增长与两大因子均正相关,且与金融效率因子的关系更显著.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中,金融效率的提高是经济增长的单向格兰杰原因,而经济增长则是金融总量提高的单向格兰杰原因.实证结果表明,注重金融效率、发展直接融资市场,优化投资渠道以及合理配置金融资源将有助于浙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3.
在有关金融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决策过程中,往往将金融的发展可动员更多的国内储蓄,提高投资效率,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作为一个既定的前提,本文则对这个前提本身进行了分析与验证。作者从理论上分析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评述了"需求跟随论"与"供给引导论"的理论争论,而且利用统计方法和计量方法,对金融储蓄率与国内储蓄率和金融储蓄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的研究证明,金融发展可以促进国内储蓄的前提是成立的,金融储蓄的增长同经济增长是相关的,本文所发现的统计规律,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决策提供了科学的证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山东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十五"期间年均增长率达到13%以上,而同期全国的增速是8.8%.世界经济发展史反复证明,金融抑制和金融过度都会损害经济增长.尽管自改革开放以来山东金融体系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基本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金融体系.但是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处于转型时期的山东经济要实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必须正确把握金融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建立起与经济快速增长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业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5.
基于金融发展理论分析信托业发展的经济效应传导机制,在数据可收集的前提下,采用2004-2018年我国各省市信托公司的面板数据,运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和动态面板数据的系统GM M估计方法对信托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著证明了信托业发展能促进经济增长,反映信托业发展的重要指标——新增集合信托规模、数量以及实收信托规模的增加能显著提高人均GDP增长率和GDP增长率.因此需大力发展我国信托业,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信托本源,提高信托业发展质量,推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6.
运用多元测算方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获取我国31个地区2008-2014年“互联网+”、普惠金融和经济增长相关变量数据,借助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研究三类变量间的动态关系,实证研究发现:“互联网+”和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相当,经济增长对“互联网+”的影响较大,而对普惠金融影响相对较小.微观上看,三者之间正向作用已经存在,普惠金融对城镇化率和贸易开放度驱动的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互联网+”对普惠金融发展、城镇化率和贸易开放度驱动的经济增长也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因此,需要各经济主体加强基础性投入、注重精准化投入并做到长期坚持以促进三者协同发展.但从长期看,普惠金融对“互联网+”和经济增长率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驱动的经济增长存在负面冲击,“互联网+”对经济增长率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驱动的经济增长也具有微弱的负面冲击,因此,需要政府层面加强统一监管并积极理顺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消除其中的摩擦因素.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用扬州市1978~2014年度数据,运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验证了扬州市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检验结果表明,扬州市金融发展规模的提高并没有带来经济增长,而金融中介效率的提升则有助于经济增长,金融发展呈现出"需求追随"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引言及文献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如何,对于政府在社会资源配置过程中安排金融发展优先次序具有非常重要的政策内涵。如果金融发展具有"供给导向"功能,则改善金融结构与提升金融规模的政策安排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而倘若金融发展对金融增长的作用仅限于"需求跟进",那么政府强调发展金融或许对经济增长而言变得相对次要。针对此  相似文献   

9.
李媛媛 《金卡工程》2009,13(8):218-219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正在全世界范围内蔓延.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这一大多数学者普遍赞同的观点面临挑战.本文选取1978年到2000年的数据,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应用Evicws 5软件对中国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说明中国的证券发展程度与经济增长率呈负相关关系,经济增长是货币化发展的格兰杰(Granger)成因,货币化发展也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Granger)成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控制了政府支出、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后,研究了金融发展促进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第一,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其中金融发展规模和股票市场发展抑制了经济增长,而金融发展效率和债券市场发展则促进了经济增长。第二,金融发展不是经济增长的长期格兰杰原因,金融发展促进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形成;只存在金融发展规模和股票市场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单向短期格兰杰原因。另外,短期的经济增长还得益于政府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和进出口,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干预经济的痕迹明显。文章最后还提出了有价值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1995-2015年28个国家(地区)的8453家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外资银行进入对以研发投入度量的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外资银行进入能够显著提高东道国企业的研发投入。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外资银行进入对企业创新的边际促进作用在金融发展水平较低、政府干预较多以及法治环境较差的国家(地区)中更加显著。本文从跨国视角考察了外资银行进入对东道国企业创新的影响,为理解外资银行进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提供来自企业创新活动层面的新经验证据,也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加快银行业对外开放提供可供借鉴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选取2009-2018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工具变量法(Panel-IV),从规模和结构维度分析我国银行信贷与实体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性差异。结果表明:信贷规模对三大区域实体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差异,东、中部地区信贷规模与实体经济增长呈U型关系,西部地区呈倒U型关系;信贷的期限结构、主体结构、币种结构和产业结构对三大区域实体经济增长的影响也存在较大差异。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和银行业,以银行业发展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在未来的几年实施差异化和结构化的信贷政策,可以改善信贷资源服务实体经济增长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mpirical relevance of banking market structure on growth. There is substantial evidence of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vel of development of the banking sector of an economy and its long-run output growth. Little is known, however, about the role played by the market structure of the banking sector on the dynamics of capital accumulation. This paper provides evidence that bank concentration promotes the growth of those industrial sectors that are more in need of external finance by facilitating credit access to younger firms. However, we also find evidence of a general depressing effect on growth associated with a concentrated banking industry, which impacts all sectors and all firms indiscriminately.  相似文献   

14.
文章综合GDP增长、主权债务占比、银行业风险及房地产市场调整等多方面的情况,分析了当前英国经济面临的现实困境,指出英国经济的复苏,需要扭转过度依赖金融业发展的局面,需要政府部门在谨慎把握货币宽松与通货膨胀、财政紧缩与经济增长之间平衡的条件下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尽管复苏前景不甚明朗,但是由于英镑与欧元截然不同的货币体制以及英、美微妙的同盟关系,英国料将不会成为下一个希腊。  相似文献   

15.
韩珣  李建军 《金融研究》2015,482(8):93-111
当前,我国一些非金融企业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从事影子银行业务。本文利用2004-2015年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金融错配程度的提高整体上会提高企业影子银行化规模,并且这种效应仅在金融深化程度较高、经济资源市场化配置程度偏低的地区显著;僵尸企业和盈利性较差的企业,分别受到“利润追逐”和“投资替代”机制的影响,金融错配对其影子银行化趋势的正向作用更为明显。机制检验发现,金融错配水平的上升通过提高融资约束程度从而降低企业实体投资水平,这种效应在资产专用性较强的企业中更为明显;金融错配主要通过融资约束程度和实体投资规模,而非资本回报率渠道作用于企业影子银行化行为。本文研究对于提高信贷资源配置效率,防范经济“脱实向虚”具有较强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6.
韩珣  李建军 《金融研究》2020,482(8):93-111
当前,我国一些非金融企业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从事影子银行业务。本文利用2004-2015年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发现,金融错配程度的提高整体上会提高企业影子银行化规模,并且这种效应仅在金融深化程度较高、经济资源市场化配置程度偏低的地区显著;僵尸企业和盈利性较差的企业,分别受到“利润追逐”和“投资替代”机制的影响,金融错配对其影子银行化趋势的正向作用更为明显。机制检验发现,金融错配水平的上升通过提高融资约束程度从而降低企业实体投资水平,这种效应在资产专用性较强的企业中更为明显;金融错配主要通过融资约束程度和实体投资规模,而非资本回报率渠道作用于企业影子银行化行为。本文研究对于提高信贷资源配置效率,防范经济“脱实向虚”具有较强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7.
数字技术可以帮助市场主体重构组织模式,数字经济时代的金融业也因此迎来变革。本文基于2014年至2019年我国县级行政区数据,研究发现,数字金融的发展显著减缓了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实体网点的扩张势头,这种效应主要体现在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上,并主要影响这两类银行的基层机构。同时,我们发现数字金融的发展加快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转型和网点退出,但对国有“六大行”没有显著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金融的影响效果会随着经济发展程度提高和地区金融可得性增加而增强,但随着在位银行的市场势力提升而下降。本文为理解数字经济时代银行业的变迁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
经济危机背景下银行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银行业规模、结构和效率三方面对国内外二者关系研究的主要文献进行梳理,研究发现国内外绝大多数学者肯定银行业规模因素尤其是银行信贷对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却忽略银行负债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多数国内学者认为垄断性的银行市场结构对我国经济增长不利。当前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如研究方法不合理,研究角度较为片面,过度重视银行业规模性和结构性因素而忽视效率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Utilizing the recent dynamic panel GMM estimation techniques for 36 markets, 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anking industry volatility and future economic growth, and provides empirical evidence complementary to Cole et al. (2008) who examine the finance-growth nexus from a unique asset pricing theory perspective and document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bank stock returns and future economic growth that i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a series of country-specific and banking institutional characteristics. We find that the negative link between banking industry volatility and future economic growth i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government ownership of banks, the enforcement of the insider trading law, systemic banking crises, and bank accounting disclosure standards, while the impact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is ambiguous. The significant results are primarily driven by the data from emerging markets.  相似文献   

20.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se the effect of banking competition on industry economic growth using both structural measures of competition and measures based on the new empirical industrial organisation perspective. The evidence obtained in the period 1993–2003 for a sample of 53 sectors in 21 countries indicates that financial development promotes economic growth.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bank monopoly power has an inverted-U-shaped effect on economic growth, suggesting that bank market power has its highest growth effect at intermediate values. The latter resul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literature on relationship lending, which argues that bank competition can have a negative effect on the availability of finance for companies that are informationally more opaqu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