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万道琴 《老区建设》2009,(18):41-42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文章通过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以及转移的紧迫性,发现职业技术教育的关键性。通过经济的分析,明确职业技术的必要性,并针对职业技术教育的不足,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云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群体的受教育程度、转移驱动力和转移行业几个方面进行经济学理论分析,并论述了云南省政府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军伟  刘华 《特区经济》2012,(7):204-206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就业是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突出问题是:规模庞大、教育文化水平低、劳动技能素质差等。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就业的原因既包括宏观的制度性及社会性因素,也包括微观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个体心理性因素等。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构建制度性保障机制,运用分类分层模式开发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顺利转移就业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欠发达平原农区剩余劳动力流动是其城市化的动力源。目前欠发达平原农区在流动的定位、动因、经济效应、趋势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此,应尽快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开拓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渠道、加大政府教育与培训投入以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整体素质、营造好的投资环境以拓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空间等促进欠发达平原农区剩余劳动力流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持续转移潜藏着对教育的巨大需求,教育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农民教育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农民教育政策缺失、农民教育内容缺失、农民教育资源缺乏以及农民教育方式陈旧。应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提高劳动者整体科学文化素质;加强农民转移劳动力就业培训;开展农村实用型人才培训,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都兰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了解都兰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基本情况,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最后提出加快都兰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策。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民和日本农民在发展上有很多的相似性,但由于国家政策选择不同,导致了农业发展道路不同,产生了不同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式.通过对中日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的背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农民受教育状况和农民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寻找中国农民的发展出路,更好地解决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8.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经济和社套发展的必然规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荧键性问题.文章结合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分析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境,最后提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民和日本农民在发展上有很多的相似性,但由于国家政策选择不同,导致了农业发展道路不同,产生了不同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式。通过对中日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的背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农民受教育状况和农民权益保护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寻找中国农民的发展出路,更好地解决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10.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众多,劳动力文化素质低,科技素质差,经营管理能力弱等问题.为此,必须加大农村人口调控力度;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体系;提高农村女性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稳定转移,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之一。"三农"问题具有较强的外部效应性,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应提供市场不能满足的具有外部效应的公共物品和服务,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政府投入极其重要。受各种因素影响,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盲目性和不稳定性非常突出,亟需政府引导。  相似文献   

12.
王群生 《特区经济》2009,(12):191-192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大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以及新的土地流转政策的出台加速了农村剩余劳动里的增长,本文从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入手,分析转移难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整体素质低、在转移的过程中缺乏政策支持以及劳动力市场制约等原因,从职业教育的角度出发,以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为重点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建设中的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力开发农村青年人力资源,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现实力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当前,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农村青年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快农村青年剩余劳动力的就业转移、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重要作用、尽快出台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来促进农村青年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  相似文献   

1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度性阻滞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指出,缺乏完善的土地流转制度和统一的土地流转市场,没有完善的农村社保制度,使农民很难下决心彻底放弃对土地的依附。农民工整体受教育程度低和缺乏职业技术使劳动力市场呈现结构性失业。文章认为,改革的深入使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阻滞影响逐渐减弱。改革教育制度和健全劳动力市场制度是保证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的长期策略。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自然转移从农业流向工业和服务业,并最终实现三次产业间流动的动态平衡状态。影响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是最主要的驱动因子。河南省不同区域经济的增长对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二、三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区域影响较弱。加快二、三产业发展,重视教育,建立城乡统一的制度体系是农村富余劳动力顺利转移就业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6.
肖洪武  班茂盛 《改革与战略》2008,24(10):125-128
人口素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进一步转移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通过对已经进入城镇完成转移的农村人口和仍留在农村尚未完成转移的农村人口的对比研究,指出文化知识、职业技能以及观念态度等社会素质是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提高农民素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7.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对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是农村实现小康的重要途径之一。搞好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剩余劳动力转移应做好以下几点: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搞好农村教育和职业培训;积极推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建立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健全组织,搞好服务。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民工供给态势与“十二五”时期走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已进入总体上仍然过剩,但结构性供求矛盾开始突出,农村劳动力供求关系正从长期供过于求转向总量过剩,结构短缺的新阶段。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仍将是我国中长期的重要任务。十二五以及更长时间内,要做好劳动力转移工作,必须把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放在重要的位置,坚持发展服务业,有序积极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工作,进一步增加对农村居民培训的投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和技能水平,进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农村剩余人口转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我国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人口流动的主体是农村剩余人口向城市的转移。通过对我国农村剩余人口转移的问题、特点和制约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几项合理的措施:①深化体制革新,实现农村剩余人口的彻底转移;②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③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和遏制房价高涨;④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⑤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教育,提高其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20.
农村剩余劳动力持续转移的动力和路径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已创造出了城乡多元主体共赢效应,所以理应以此为动力,将受益主体自发启动的诱致性制度创新和政府实施的强制性制度创新相结合,开辟多元主体围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密切合作进行制度创新的路径,突破过去农村劳动力转移中仅仅依靠受益最明显的转移农民或城市政府孤立行动其收效欠佳的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