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将企业知识价值链管理体系分为价值增值管理、知识资源管理、知识流转管理和生产经营管理四部分,剖析了企业知识价值链管理体系的超循环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超循环运行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得到企业知识价值链管理体系具有超循环结构、遵循超循环自组织运行规律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从知识管理的角度研究知识服务业的运营和管理模式,运用知识共享、知识转移、知识重构和知识学习等理论分析知识服务业的运营模式,在此基础上构建知识运营管理体系,以提升服务过程的标准化和适应性,从而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新经济环境下的企业知识管理战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知识管理战略成为21世纪新经济形势下企业战略管理的新趋势,其本质在于提升企业的动态能力,以突破企业核心刚性的存在给企业带来的思维惯性及组织智障,通过社会化、外显化、内隐化、综合化的知识管理手段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以及适应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在实施知识管理战略的过程中,把握知识管理的核心问题,以系统思想全面思考知识管理体系的建设,为企业赢得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4.
当今国际企业管理信息发展的趋势是:从信息管理走向知识管理、从信息资源开发走向知识资源开发。对此,企业建立自己的文化知识管理体系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刘承文 《经济论坛》2004,(14):57-57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企业的战略性资源,知识管理是企业面对新形势所做出的战略反应。知识管理要求企业实现知识的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新能力,使企业能够对外部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并利用所掌握的知识资源预测外部市场的发展方向及其变化。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如果离开了知识管理就不可能具有竞争力。以战略性的眼光率先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知识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6.
知识作为企业重要的战略资源,其效能的发挥决定于企业能否清晰认识自身的价值创造活动并且建立与之相匹配的知识管理体系。企业的核心价值创造活动不仅以企业战略为导向,而且依赖于企业对价值链环节中核心价值创造过程的高效知识管理。以企业战略为导向,在简要回顾知识管理与战略管理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就如何构建基于企业战略的高效知识管理体系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在分析企业价值创造活动的基础上构建了与企业内部资源和能力相匹配的知识管理路径,为提升企业对核心价值创造活动的知识管理能力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今天,知识已经成为企业最为重要的资产,有效的知识管理也成为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是知识管理的基础,人才是知识和知识管理的主体。为了促进知识管理在企业中的实施,企业需要建立知识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探讨了知识管理实施的方法,提出了一些有利于知识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企业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技术创新是知识产生、创造和应用的过程。本文运用企业技术创新和知识管理理论,从知识管理的概念入手,分析知识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的特点及两者间的关系,阐述了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如何有效进行知识管理,提出如何以技术创新为导向构建知识管理体系,即:建立便于知识管理的技术创新组织结构,通过运用知识管理的各种方法来降低技术创新的风险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基于知识管理的组织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管理是以知识为中心的管理,其直接目的是提高组织的创新能力,而创新本身是一种新知识的创造。本文分析了知识经济时代组织知识管理体系的建立,组织学习与知识创新的内在联系与过程,探讨了我国企业组织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源,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基于CRM的知识管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客户关系管理和知识管理都是当前的研究热点领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实施离不开知识管理的支持,通过对客户关系管理中的知识分类和知识管理策略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客户关系管理的集成的知识管理体系,以支持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在企业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新经济环境中企业如何谋求生存与发展以及持续竞争优势来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阿里巴巴为例,基于案例研究分析方法,从知识管理和性格管理耦合视角出发,在探究知识管理与性格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提出阿里巴巴的知性管理体系,并对其形成与演变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阿里巴巴的知识管理体系由知识资本管理和知识流程管理组成,而性格管理体系则倾向于选择ISTJ型;知识管理与性格管理存在耦合关系,并且在不同组织发展阶段存在演变;阿里巴巴已经形成了知性管理体系,并在经历三阶段演变后逐渐 “知性合一”,由此使得知性管理体系成为其商业生态系统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相似文献   

12.
基于经济增加值的知识员工激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知识员工进行有效激励从而获取长期竞争优势已成为当前以知识为竞争点的许多企业的共识.基于EVA的广泛应用以及知识员工激励的特殊性的分析,EVA作为一种衡量绩效、激励员工的手段,其长期性、系统性激励的特点更能激发知识员工的积极性,通过建立EVA的考核和管理体系、奖励基金和奖金银行等方式能有效激励知识员工,提高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小勘察设计企业的改制发展极为必要,本文通过对中小勘查设计企业改制过程中知识管理方面的问题的剖析,提出了创新的关键在于构建科学的知识管理体系的观点,这可以给中小勘察设计企业的改制或知识管理工作提供一些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与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苓玲 《经济师》2001,(9):138-139
知识经济时代意味着企业管理方式的创新与变革,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的创新与变革。文章从知识经济时代组织结构的变革、知识员工的管理、对人力资本理论的重新认识、人本管理体系的构建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的网络化等方面分析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的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企业的战略性资源,知识管理是企业面对新形势所做出的战略反应。知识管理要求企业实现知识的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新能力,使企业能够对外部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并利用所掌握的知识资源预测外部市场的发展方向及其变化。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如果离开了知识管理就不可能具有竞争力。以战略性的眼光,不惜投入,率先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知识管理体系,展示了企业为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而采取的发展战略,从而为企业的竞争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  相似文献   

16.
企业研发过程的知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研发过程是一种知识活动。结合企业知识理论,指出企业研发过程可以从知识源、知识场和知识活动3个方面进行描述。提出企业研发过程的3种知识场:基于问题的知识场、基于任务的知识场和基于兴趣的知识场。企业研发的知识活动包括知识创新、知识转移、知识交流、知识共享等,并构建了企业研发过程的知识活动模型,分析了企业的知识活动等与企业研发的关系。研究为企业研发过程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策略借鉴。  相似文献   

17.
通过回顾装备工业领先企业创新能力的增长过程,指出企业积累自主研发经验不仅是通向"颠覆性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学习、吸收外部技术和知识的最佳方式。主要观点认为装备制造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是企业自主研发积累的"核心技术"。所谓"核心技术"是一种记录研发过程中"试错"数据的经验性知识管理体系,它以获得并保持市场份额为目的、以既有产品开发平台为依托、以试验试制活动为积累手段,并以汲取内外部资源作为产品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8.
试论企业的隐性知识共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志军  许松 《生产力研究》2007,(22):128-129
企业隐性知识具有高度个体化、难以流动、相对稳定性的特点。企业中影响隐性知识转移的障碍,除了隐性知识本身的客观因素外,还存在员工知识基础、经历等背景的不同;知识垄断的固有思维;传统的组织层级造成的知识交流的障碍;传统文化中的利己主义等四种障碍。促进隐性知识共享的途径:营造以知识为导向的、宽容、平等和信任的企业文化;建立健全促进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对企业组织结构进行调整为隐性知识的共享提供渠道保证;构建企业知识管理信息系统,为知识共享搭建技术平台;创建学习型组织为隐性知识的共享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9.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成为企业的重要资源,企业知识的创新性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企业知识集成的目标是提高企业吸收、使用、集成和开发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阐述了企业知识集成的理论基础,详细分析了企业知识集成的概念、集成效应、集成机理,从系统论的角度定义了企业知识集成系统并对其组成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创新柔性对企业在不确定性环境下保持健康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如何提升企业创新柔性受到学界关注。现有文献侧重研究单个因素对创新柔性的净效应,鲜有分析多因素对创新柔性的协同效应。基于组态视角,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探讨网络能力和知识共创两个层面的5个变量对企业创新柔性的联动效应及其作用路径。结果表明,网络愿景、网络构建、网络管理、联合型知识共创和嵌入型知识共创均不是构成企业高、非高创新柔性的必要条件,且单个前因条件对创新柔性的解释力较弱,说明影响企业创新柔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存在3条提升企业创新柔性的路径,即资源获取型、发展—管理型和单一型;导致企业非高创新柔性的路径有两条,且与高创新柔性路径影响因素存在非对称性关系。研究不仅能丰富创新柔性相关理论,还可为企业提升创新柔性提供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