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森林采伐限额制度是我国《森林法》规定的一项法律制度,是森林采伐管理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通过对森林采伐数量的控制来增加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该项制度与林业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在总结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也提出了完善该项制度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实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的必要性;分析了黑龙江省森林采伐管理的现状;提出了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森林限额采伐管理政策失灵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森林限额采伐管理是我国最主要的森林宏观调控政策,它对我国森林可持续发展影响重大。从现实来看,执行情况并不理想,超限额采伐现象屡见不鲜。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分析了森林限额采伐管理政策低效运行的原因,据此提出提高我国森林限额采伐管理政策有效性途径。  相似文献   

4.
森林是地球上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过量的采伐,致使森林大量减少、环境不断恶化。通过加强森林限额采伐管理,减少森林消耗,使不断锐减的森林得到遏制,有效的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环境!  相似文献   

5.
森林经营制度是《森林法》的基础性制度,而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制度化则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森林法》修改中,森林经营理念、森林分类经营、森林采伐限额、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与森林生态补偿等问题成为关注焦点。从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要求来看,森林可持续经营是谱写"美丽中国"的森林篇章,其制度设计应当服从生态文明制度的整体设计。因此,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应当成为《森林法》修改的基本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6.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障碍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取得丰硕成果,但在改革过程中依然面临林权流转不规范、林业服务体系不健全、林业金融支持力度不够和林业采伐限额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障碍。总体看,应在经济先发地区推广林地"均股均利"政策,在经济后发地区继续推行分林到户政策及构建林业发展和森林碳汇联合组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范集体林权流转,完善林业服务体系,强化林业金融支持体系建设,规范林木采伐限额管理。  相似文献   

7.
记者近日获悉,国家林业局将制 定出台《人工商品林采伐管理办法》,进一步放开搞活人工商品林的采伐利用。在依法执行采伐限额制度的前提下,森林经营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来调整每年的采伐量,使其在经营上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和可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国家林业局还将制订《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流转条例》,通过规范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流转机制,使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真正的主导作用,引导各种生产要素向有利于林业发展的方向流动,优化森林资源、资金、技术和劳力等生产要素的配置,盘活集体森林资源资产,保障国有森林资源出资人的收益权…  相似文献   

8.
由于长期过量采伐,森林资源总量锐减,特别是天保工程实施后,全面实行限额采伐。目前,我局的木材年采伐量降到了16万立方米的水平,在伐区质量不断下降的条件下,如何严格执行采伐限额,巩固提高木材生产的产业,就成为摆在我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为此,我们经过深入研究,细致实践,摸索出了一套强化采伐限额管理和控制措施,在这几年冬运木材生产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一、哲学的观点剖析林业 从遮荫蔽日的原始森林,到可采资源枯竭;从肓目采伐到限额采伐;从追求森林经济效益到注重森林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吉林省、柳河县经历了一个资源衰减的周期;经历了一个从无序经营走向制度化管理的历史过程。林业企业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要用哲学的观点,从总体上去认识,把握林业的新形势,实事求是的去研究林业的新发展,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由于长期过量采伐,森林资源总量锐减,特别是天保工程实施后,全面实行限额采伐。目前,我局的木材年采伐量降到了16万立方米的水平,在伐区质量不断下降的条件下,如何严格执行采伐限额,巩固提高木材生产的产业,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为此,我们经过深入研究,细致实践。摸索出了一套强化采伐限额管理和控制措施,在这几年冬运木材生产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由于长期过量采伐,我局森林资源总量锐减,活立木总蓄积为22722532立方米,特别是天保工程实施后,全面实行限额采伐。我局的木材年采伐量降到了15.8万立方米的水平,在伐区质量不断下降的条件下,如何严格执行采伐限额,巩固提高木材生产的能力,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为此,我们经过多方面深入研究探讨,在理论联系实践的基础上,摸索出了一套强化采伐限额管理的方法和控制措施,在历年冬运木材生产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西南地区森林经理研究会1991年年会于11月21日至25日在贵阳召开,会议主题词“森林资源发展与管理”。会议交流了森林资源监测、采伐限额、测树数表、林场经营、编制经营方案等方面的工作情况及问题。代表们认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森林是陆地生态屏障。保护好现有森林,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是恢复生态系  相似文献   

13.
伐区调查设计是申请采伐林木,确定采伐对象、核发采伐凭证的主要依据,也是落实采伐限额、控制采伐数量、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手段。森林资源管理工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近几年有关检查结果表明,除国有森工企业局、国有林场和少数地方集体林采伐建立了比较健全的伐区调查设计制度外,大多数地方集体林伐区调查设计工作尚不完善和规范,  相似文献   

14.
鸡东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全县国有林场林业经营总面积115106公顷,林业用地面积为109016公顷。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森林经营主体的多元化使原有的林木采伐计划分配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为进一步探索规范林木采伐计划分配和使用管理制度,逐步实现“耕有山、造方便、林好管、树好砍”,调动和释放林农经营森林积极『生,提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整体效应。探索传统的林木采伐指标分配方法,增强采伐指标分配的科学性和透明度,既是林业行风建设的需要,又是当前林业配套改革的需要,同时也是林业长远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森林是人们生存离不开的生态环境,要想实现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应从细微处着手,扎扎实做好林业生产的各项工作。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的多样化需求,应通过严格控制森林采伐而进行环境保护。过去实行简单的采伐方式,一律皆伐,整座山连片进行,不考虑包括水土保持在内的其他因素,这样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又不利于林业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因此,应转变森林采伐方式,为保护生态环境创造条件。采伐方式的转变,除了带来生态效益外,也给林农及林业采育场带来观念的冲击及长远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旌德县国有林场商品林采伐销售通过招投标后,每立方米木材可直接节约成本125元,按每年4500立方米的采伐量计算,每年可增加收入56.25万元,经济效益得到提高。上级主管部门通过对国有林场采伐小班的宏观调控,对采伐限额的监控,预防超面积、超限额采伐可以起到很好的监管,从而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社会各界直接参与国有林场木材采伐销售,可以提高木材利用率,解决国有林场劳力匮乏问题,为国有林场减少了安全事故风险,社会效益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一、抓森调队伍建设.提高伐区设计一是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坚持每年春秋外业调查上岗前,举办技术培训班,做到森调队职工先培训后上岗。二是建立健全森调设计质量检查,验收管理体系。二、抓审批、拨交。坚持凭证采伐制度我局严格的执行伐区审批拨交制度,林场根据森调资料、生产计划合理地编制伐区作业计划。经驻场资源监督站审核签署意见后,报局资源科和专员办、申请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局资源科和专员办根据生产单位提报伐区作业计划和上级下达的采伐限额指标,进行调查设计文件的审核,  相似文献   

18.
采伐是根据林业经营的目的和要求,对林木进行砍伐的作业,木材生产的基本工序之一,包括林木成熟前的抚育采伐和成熟林、过熟林的主伐。但采伐的目的不只是为了取材,更深层的意义是为了为了更好地保护森林生态的环境,维护和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和功能,改善森林的组成结构,提高森林质量,促进森林更新改造,提高森林生产力,即进行更新造林。  相似文献   

19.
在我们漫长的森林经营工作中,由于不合理的采伐更新及对培育后备资源的忽视,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气候逐渐恶化,沙尘暴、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使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森林经营途径,合理的采伐更新,培育后备资源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我想耍解决以上问题必须从一些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论林地流转中的制度失衡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蕾  蔡志坚 《经济与管理》2010,24(12):77-80
当前南方集体林区在林地流转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制度失衡现象,如不规范的私下流转、基层政府过度干预、采伐限额制约林地流转、林地转让价格偏低以及抵押困境等。制度失衡的原因主要是林地产权制度的残缺、林地流转制度本身的不完善及当前农民的社会生存环境不利于林地流转制度效益的发挥等。因此,亟待对林地流转方进行生态补贴,加强对基层政府的权力制约,完善林地流转制度,改善农民的社会生存环境以促进林地流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