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伟东 《经济论坛》2005,(15):19-22
泛珠三角、长江三角洲与环渤海湾——中国的这三驾区域经济合作的“马车”日益显示其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的作用,也表明中国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这种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下提出了中国自己的经济发展模式。“泛珠三角”经济区域包括粤、桂、琼、滇、贵、川、湘、赣、闽9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泛珠三角”又称为“大华南地区”或“南中国”经济区域,是中国区域合作的又一个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2.
余游 《经贸实践》2010,(2):16-17
跌宕起伏的2009年,中国经济值得总结的有很多,作为“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2010年的中国经济看点值得期待。如果我们将2009年救急式的“一揽子计划”视为“西医”疗法的话,那么在新的一年,中国经济政策将更加注重对经济的“中医”调养疗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考察经济全球化即世界经济体系历史演变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在经济全球化的不同时期所处的不同地位。在经济全球化历史中,中国的地位经历了一个“中心——弱势——崛起”的变迁过程。透过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地位的变迁,为批判“中国威胁论”、人类历史终结于西方模式等错误观点以及为正确认识理解中国在近代以前的社会经济状况和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商周刊》2011,(3):64-64
每年一度、备受国内经济领域关注的“中国经济高峰论坛暨第八届中国经济人物颁奖盛典”,2010年1月1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揭幕。青岛亨达股份公司董事长王吉万荣膺“中国经济百名杰出人物”,成为本届我国皮鞋行业唯一获此桂冠的企业家。  相似文献   

5.
东亚经济的调整与合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恩富  夏晖 《财经研究》2003,29(7):34-38
本文描述了东亚经济及其模式的一般特点,重点阐述了其显露和隐含的问题。文章指出: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时代,东亚国家必须突破日本一雁领头的“雁形结构”,尽快形成由日本和中国领先的“双头鹰结构”,或由日本、中国和韩国三足鼎立的“鼎形结构”,提高产业调整速度,共同实现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升级;要在和平条件下提高区域合作紧密化程度,其中,“东盟 中国 日本 韩国”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和组织的不断完善,平等互利基础上的亚洲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将为东亚和整个亚洲经济的高效合作提供良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6.
王彦荣 《时代经贸》2008,6(8):31-36
近期,美国国际经济问题研究所伯根斯滕在《外交》杂志上发表《平等伙伴关系——华盛顿如何应对中国经济挑战》一文,再次公开提出“两国集团”(G2)观念。“G2”观念的提出,将中国由国际经济体系的“参与者”提升到“领导者”地位,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美国部分人士对中美经济关系的重视,但从实质上来讲,“G2”与前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提出的“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现状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中国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能源依赖”、“能源高耗”等特征,能源紧张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瓶颈”。在此背景下,对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规律及其阶段特征,并提出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经济导刊》2014,(5):84-84
《中国经济向何处去:基于信息经济学的分析》是中国信息经济学派崛起的代表性著作,作者均为在中国信息经济领域有影响的学者。该书分为五大部分:困境、回答、框架、测评和出路。该书认为,目前全球经济面临的困境呼唤新的经济理论。针对国内经济学界存在的“回头看”、“完全市场经济”和“理想的悲观主义”三种倾向,全书从信息经济学角度作出了回应。  相似文献   

9.
2013年3月17门,新任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首次提出了要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中国经济升级版”概念一经提出,立刻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最核心的是快速实现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0.
内发式发展论--一种新的地域经济理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内发式发展论”是日本地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理论,成为日本经济成功的理论基础之一,“内发式发展论”的重要特征,是强调在开放的前提下,如何实现内发式发展,并注重强调本国、本地区的特色,全方位地思考一国及一个地区经济如何发展。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20多年了,尽管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也存在若干问题,特别是中国即将加入WTO的今天,如何振兴中国民族经济成为当前重要课题之一。因此,笔相信“内发式发展论”对中国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已经连续六个季度放慢,预计今年经济增长将放慢到8%左右”。7月25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与中国2012年度第四条款磋商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指出,尽管全球经济不利因素在增加,“中国经济看起来正在实现软着陆”,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新中国建国60周年,而去年又恰逢中国经济改革30周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谁又能料到30年前开始的经济改革能使东亚睡狮猛醒,华夏巨龙腾飞,并开始在世界经济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呢?在改革的“而立”之年,  相似文献   

13.
John Wong 《经济学》2005,4(4):953-970
中国的崛起对东亚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不仅中国在东北亚的近邻通过贸易和投资从中国的开放政策中获益,而且那些曾经与中国争夺国外直接投资(FDI)和出口市场的东盟国家也开始从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得到好处。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之一已经对其东亚邻国产生了积极影响。通过“东盟+3”方案,特别是始于2002年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中国为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提供了新的动力,从而为东亚经济增长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作用。  相似文献   

14.
卢甲甲 《商周刊》2013,(1):72-74
刚刚过去的2012年,被有的媒体称之为中国经济放缓“元年”,在当年的经济词汇中,经济增速放缓无疑最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15.
在近日举行的“2011中国经济发展论坛全球变局下的中国经济”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在演讲时表示,要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生存发展的基础,过度发展虚拟经济潜在风险很大。  相似文献   

16.
《新经济》2005,(6):32
世界银行最近表示,中国经济正走向软着陆。世界银行称,尽管近来经济数据不时显现相互矛盾的迹象,但数据“证实经济正走向软着陆”,并认为中国“经济增长逐渐放缓,将走向更加持续及平稳的成长道路”。  相似文献   

17.
《商周刊》2011,(15):18-18
7月13日,中国经济“半年报”出炉。在经济会不会“硬着陆”或者“滞胀”的一片议论声中,中国经济交出了一个还不错的答案。  相似文献   

18.
在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看来,中国是个大国,大国经得起折腾。“后奥运经济风险”对中国经济、甚至对北京经济都构不成严重影响。奥运会即使不赚一分钱,也是好买卖。  相似文献   

19.
艾华 《时代经贸》2004,(6):60-63
正如多数人事先所料,经过7小时辩论,美国商务部6月5日就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举行的听证会,最终以美方企业、行业协会、工会代表普遍反对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而告结束。美国10位代表亮出的10张否决票预示着中国在全球最大的单一国家市场——美国的“入市”征途不会一帆风顺。在2004年我国经济外交热点话题中,“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无疑成为了焦点之一。稍加留心就不难发现,几乎所有中国领导人在不同场合,纷纷要求外国政府尽早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由于备受关注,甚至有人戏称,“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外交中的“台湾问题”。在充分肯定“非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取得积极进展的同时,我们对此问题的准确理解和合理应对还需冷静思考。  相似文献   

20.
2O11年,在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一面是各种经济指标的起起落落,一面是备种调控手段的层出不穷。2011年中国经济的”涨”与“跌”升“与“降”,不仅勾画出经济发展与宏观调控的脉络,也为来年的经济走势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