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递延资产”是我国执行“两则”、“两制”以后新增设的一个会计科目,它是从待摊费用中裂变出来的摊销期超过一年的待摊费用。由于这种支出数量大、受益期限长,不能在当年全部费用化,需要按照受益期逐步向费用转化,在未转化前,它是一种资产。按照现行财务制度的规定,递延资产包括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筹建期间汇兑损失以及摊销期在一年以上的其他待摊费用。由于这个“其他”没有确切的规定,有些企业在操作中对这个科目有了较大的随意性。根据笔者近期对某些企业的审计,发现“递延资产”科目使用上存…  相似文献   

2.
递延资产核算中常见错误及审查方法许兆杰递延资产是指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损益,应当在以后年度内分期摊销的各项费用支出、包括企业的开办费、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以及摊销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其他长期待摊费用。由于递延资产具有在多个会计年度分期...  相似文献   

3.
递延资产是指企业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损益,应当在以后年度分期摊销的各项费用,包括开办费、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工程支出以及摊销期在一年以上的其他待摊费用。由于递延资产的构成内容不同,产生了受益期和分摊方法上的不同。为了规范摊销。方便计算,合理分担递延费用,正确核算成本,我们在1993年新制度出台后,设置了一张递延资产摊销计算表。经过两年多来的实践,得到了广大财会人员的好评,并在全市推广运用。现将此表介绍如下。上表内容可说明如下:该水泥厂于90年代初开始筹建,到1992年5月开始投产,至今发生了…  相似文献   

4.
赵征  王科 《上海会计》1997,(9):42-43
按“两则”中的规定,企业应该正确使用“递延资产”帐户,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企业往往在“递延资产”及其所涉及的帐户中采取不正当的手段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给企业的生产、发展带来不良影响,也给国家造成一定的损失。如:把大量不应计入递延资产的费用计入“递延资产”帐户,影响了企业经营成果的真实性;不按“两则”的规定分期摊销递延资产,而是根据全年收支情况随意摊销,把递延资产帐户当作调节成本和利润的“蓄水池”等。因此笔者认为,加强递延资产审计很有必要,其要点具体为:1.首先取得递延资…  相似文献   

5.
工业企业期间费用挂帐不容忽视王志祥,马洪森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及《工业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设置“待摊费用”、“递延资产”科目,核算企业的跨期摊配费用。待摊费用科目,核算企业已经支出,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分摊期在一年...  相似文献   

6.
改进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现行会计制度规定,行政单位购入固定资产时,借记“经费支出”等科目,贷记“银行贷款”科目;同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事业单位购入固定资产时,按资金来源渠道分别借记“事业支出”、“经营支出”、“专款支出”、“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等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这种账务处理方法,会计分录之间没有一定的依存关系和必然联系,难以直观、清晰、充分地反映减少银行存款是用来购置固定资产的资产转换关系,以及购置固定资产占用的资金转化为固定基金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新的《会计准则》规定,企业融资租凭资产超过企业资产总额比例30%时,企业应在租赁开始日,按当日租赁资产的原账面价值与最低付款额的现值两中较低作为入账价值,借记“固定资产”科目,按最低付款额贷记“长期应付款-应付融资租赁款”科目,按其两的差额,借记“未确认融资费用”。未确认融资费用应当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按合理的方法,摊入期损益-财务费有。那么,什么是它的合理摊销方法呢?笔认为,只要摊销方法能适应企业生产的特点,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符合固定资产使用的实际情况,都应当认为其为合理的方法,因而,以及几种方法都可供企业选择。  相似文献   

8.
咨询台     
《会计师》2005,(11)
1.我公司(一家香港上市公司在内地的子公司,系外商企业)于1999年购入房屋一栋,购入价格约1亿元,并对其进行了装修,装修费2500万元。我公司的当地税务机关批准这笔装修费计入待摊费用,按5年摊销,但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相关规定(2000年)应计入固定资产价值。请问该笔装修费应计入哪个账户?会计制度中对此是否有明确规定呢?答:贵公司作为外商投资企业,1999年购入房屋并进行装修时,根据贵公司当时应该执行的《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装修费应在“其他资产—其他递延支出”科目核算,按照预计的受益期平均摊销。2.一块土地分3期滚动开发,为整块土…  相似文献   

9.
<正>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第31条规定,纳税人的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如有关固定资产尚未提足折旧,可增加固定资产价值;如有关固定资产已提足折旧,可作为递延费用,在不短于5年的期间内平均摊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固定资产修理,应视为固定资产改良支出:一是发生的修理支出达到固定资产原值的20%以上;二是经过修理后有关资产的经济使用寿命延长两年以上;三是经过修理后的固定资产被用于新的或不同的用途。这一规定能不能为企业提供  相似文献   

10.
《企业会计制度》的颁布和实施,对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的会计核算,提高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通过学习《企业会计制度》,笔者发现该制度在以下两个核算问题的阐述上前后不一致,这势必会导致会计人员在处理相关业务时的主观随意性,进而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一、关于非外商投资企业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的处理。这一问题的会计处理规定,集中反映在有关的非现金资产科目、“递延税款”及“资本公积”科目中。以接受捐赠固定资产为例,在“固定资产”科目使用说明中的描述为: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按确定的入账价值,…  相似文献   

11.
2、支出的构成。新制度规定,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支出包括三部分:第一是经营支出,即指村合作经济组织进行各项经营活动所耗费的支出,包括种子、化肥、种苗、农药、燃料、饲料、原材料等生产资料费用以及折旧费、运输费、修理费、保险费和递延资产摊销等;第二是管理费用,即指村合作经济组织用于管理方面的支出,包括管理人员的工资、办公费、差旅费、管理用固定资产折旧费和维修费以及无形资产的摊销等;第三是其它支出,即指除经营支出和管理费  相似文献   

12.
现行法规定,企业产权变动对资产进行评估,应按评估确认值调整帐面值。对于固定资产,规定按评估确认的重置价值与原帐面原值的差额,借记或贷记“固定资产”科目;按评估确认值与原帐面净值的差额,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递延税款”、“营业外支出”科目;按两之间的差额,记或贷记“累计折旧”科目。这种调帐方法最大的特点是按评估确认的重要价值作为评估后固定资产的原值,在国宝资产明细帐上要对照评估明细表逐个进行登记调整。实践中,这种 调帐方法主要存在以下不足:1、适用范围小,仅适用于重置成本法。固定资产评估方法中还有现行市价法和收益现值法,这两种方法不存在“重置价值”问题,无法按“评估确认的重价值与原帐面原值的差额”调帐。2.调帐工作量大。既要调整固定资产明细帐中每项资产的原价和累计折旧,还要重新计算年、月折旧率和折旧额。3、采用电算化核算,调帐后(跨年度)单项 固定资产的历史成本将从此消失。4、评估增减值每年中提或少提的折旧费用无法从帐薄中得到直观反映,不便于纳税调整。  相似文献   

13.
王婷 《会计师》2013,(8):24-25
文章阐述了新制度中“待冲基金”科目设置的直接原因,举例说明了新医院制度要求对不同来源资产计提折旧和摊销的处理不应完全相同。新制度在借鉴企业会计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上又有创新,新设置了待冲基金科目,及时地解决了医院对财政性购入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根据现行会计制度,企业利用小型技措借款购建固定资产,工程建造完工后帐务处理为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并在“专项工程支出”科目内部转帐。在企业用新增的利润或经批准以税还贷时才贷记“专项工程支出”科目。这样,在还清小型技措借款前,这部分固定资产就会同时存在于“固定资产”科目和“专项工程支出”科目之中,造成资金来源总额和资金占用总额虚增的现象,因而不能正  相似文献   

15.
《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规定,企业购入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买价、增值税等相关税费,及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其他支出,作为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入账,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对于固定资产资本化的判断标准是能否增加企业经济利益。规定只能引起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延长、产品质量实质性提高和产品成本实质性降低等支出可以计入固定资产价值,其余支出则确认为当期费用。而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对于外购固定资产,则分别按照资金来源,借记“…  相似文献   

16.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是以资产融通的方式由企业向租赁公司租入的固定资产,这种租赁方式租赁期较长,租赁费不是一般的租金、实际上是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固定资产。对事业单位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这样规定的: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的价值按租赁协议确定的设备价款、运杂费、安装费等记账,当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时,借记“固定资产”(《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规定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应当比照自有固定资产核算》科目,贷记“其他应付款”科目。支付租金时,借记有关支出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同时借记“其他应付款”科目,  相似文献   

17.
一、完善事业单位资产的会计确认和计量标准。允许事业单位按实际损耗情况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准确反映固定资产净值,避免在计算应纳所得税额时进行无依据的调整。修改对外投资核算,引入企业会计准则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计提股票债券的应收股利和利息。允许无形资产支出资本化和按期摊销。引入成本核算,允许事业单位按项目、部分进行成本归集核算。引入“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等会计科目,允许事业单位按支出内容的实际费用进行摊销。对事业单位购人的没有专门用途的固定资产进行资本化核算,不计人费用或成本。  相似文献   

18.
一、判断题1购入材料在运输途中发生的合理损耗不需要单独进行帐务处理。2我国企业会计实务中对贴现的商业票据,除外商投资企业制度中另有规定外,一般都直接冲转已入帐的应收票据。3我国会计制度规定,融资租赁资产的折旧按照租赁期限或资产的可使用期限二者中较短的一个年限计提。4企业因出售、报废、毁损、盘亏等原因减少的固定资产均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清理的净损益转入本年利润。5企业向期货交易所交纳交易手续费时应借记“管理费用”,贷记“期货保证金”。6递延资产本质上是一种长期待摊费用,虽然把它作为一项资…  相似文献   

19.
用收益法评估企业的整体资产,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高科技企业及高成长、高收益性的企业.采用收益法评估企业整体资产,是以评估基准日为起点,分析企业的营业收入(或销售收入)、成本费用,并考虑固定资产折旧、无形递延资产摊销、资本性支出等因素,计算出企业在特定收益期限内(无限年或有限年)总现金流入量及总现金流出量,从而计算企业的净现金流量并折现加总,即得出企业的整体资产(净资产)价值.出于对未来收益不确定性、高科技企业的高经营风险或合资(合作)年限等因素的考虑,我们在采用收益法评估企业整体资产时,有时会采用收益期为有限年的现金流模型来计算企业的整体资产.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主营业务蒸蒸日上的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属于运输(交通)行业,行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的固定资产应区分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与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企业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借记“营运间接费用”、“其他业务支出”和“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