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浅析我国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原因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已经取得很大进展,工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然而,我国仍是一个农业国家,农民人口占我国人口总数的比例高达56%.农业经营方式仍以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的传统农业为主,机械化的现代农业只占一小部分.农业规模小,经营效率低,且对自然灾害的抵抗力弱,大多农民仍然靠天吃饭.同时,农民的收入易受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其收入很不稳定,这极大影响他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2.
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下农民生态意识现状和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生产经营的具体方式决定了农民生态意识的主要内容。在我国现阶段,石油农业带来的是高收入、高污染,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截然对立,导致了农民生态意识淡薄。自然农业日益边缘化,低收入伴随的资源退化也得不到农民的重视。生态农业将农业生产同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结合起来,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增长,为农民生态意识的提高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
从利益分配角度看农业产业化组织的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产业化是农村改革的产物,是农业经营制度的又一次创新。农业产业化的目的是为了让农民分享农产品加工和营销过程中的利润,改变农业比较利益低的状况,增加农民的收入。然而由于目前我国的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并没有改变农户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劣势地位,无法达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目的。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农村中介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利用市场经济的手段达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三化”并进的核心:农民市民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三化”并进时期,这一时期工作的难点是如何实现农业的现代化,而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就必须使农民市民化。若农民能不断地转变为市民,农业中人地关系紧张的矛盾就能得以缓解,农业经营就能逐步从分散经营走向规模经营,农业现代化就能得以实现。农民市民化还能使我国的城镇化与工业化得以持续向前推进。同时,农民市民化对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并走出中等收入国家陷阱也将具有重要作用。这需要政府积极推动制度变革以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农业收入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2000年我国农民农业收入占家庭经营性收入的58.94%,由此可见农业收入是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农业收入可以起到增加农民收入的作用,其进一步的重要作用在于促进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一直在农产品供给短缺环境下发展,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农产品供给不足问题  相似文献   

6.
提高农民收入关键在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土地家庭承包经营的产业生产体制下,农民收入被分为农业土地收入和非农产业收入,而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则是实现农业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减少农村劳动力,实现土地的规模化经营,提高农民来自于土地产出的收入。  相似文献   

7.
邓金钱 《经济论坛》2014,(3):111-115
农机投资一方面能够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效率增加农民的家庭经营性收入,另一方面可以节约农业生产劳动力,使农民进行非农生产经营,增加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文章从农业机械化的视角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进行分析,选取1981~2011年的数据建立实证分析模型,通过单位根、协整、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VAR分析,结果认为认为农机化对农民增收效应明显,农民收入的增加能够有效地推动农业机械化,并根据实证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朋文欢  聂丹 《时代经贸》2011,(16):180-181
促进农民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加大。本文取1990-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从农民纯收入构成出发,结合计量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农民投入的资源要素对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的影响。发现农民经营土地面积、年末固定资产原值及农民的劳动力状况对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弹性分别为0.88,0.23,1.57。劳动力质量对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弹性为6.51。根据计量分析的结果,提出了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扩大农民土地经营规模,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素质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收入是反映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综合指标。现阶段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这不仅影响社会公平,而且影响经济社会长期稳定的持续发展。1996年一2004年新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农民人均纯收入数据揭示出引起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在于自然因素与体制因素的不同。要缩小这一差距,就必须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农村产业化经营体系。  相似文献   

10.
农产品能否有效供给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然而,要保证农村产品的有效供给,必须解决好三方面的问题,这就是土地问题、农田水利设施问题和务农效益低下问题。新农村建设应以旧村改造为主,尽量少占或不占用耕地。可考虑以县为单位组建一个或几个水利专业施工队,由国家出机械设备和建筑材料。农民把土地入股,交由农业合作社统一耕种,然后外出打工,收入比种田高得多。这样保障农产品供给和增加农民的收入互不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进一步解决好“三农”问题加快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党的十六大确立了新世纪前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解决好“三农”问题。因为没有发达的农业,没有繁荣的农村,没有殷实的农民,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要继续加大农业及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从1999年中央提出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至今已有四年,虽然出现了可喜的重大变化,如种植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见,农业生产区域化布局逐渐形成,农林牧渔大农业结构调优趋势明显,农户家庭经营收入比重持续下降,农民外出就业和农户经营企业收入…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2—2015年我国西部地区14年的面板数据,用混合OLS、固定效应(FE)估计、随机效应(RE)估计以及差分GMM研究西部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纯收入、经营性收入以及工资性收入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西部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收入有促进作用:在1%显著水平下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纯收入的影响为正;在5%显著水平下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工资性收入的影响为正;在1%显著水平下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民经营性收入的影响为正。最后,文章关于如何提高西部地区的农业生产率,实现西部地区农业经济的持续增加,最终提高西部地区农民的收入水平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了深入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机制,消除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我们选取了农业收入占农民人均总收入比重和非农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比重两个指标,采用1990-2004年相关数据,使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SPSS回归分析两种方法,分析了农地社会保障功能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间的关系。通过研究发现。两者间互为线性因果。结论揭示的规律提出了三条政策建议,为实现农地规模经营,提高农地经营效率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入世对我国农民收入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入世后,随着农产品市场进一步开放,对我国弱势农业的生产和农民收入将造成重大的冲击。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敏感的社会问题。它将直接影响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状况,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一、入世对我国农民收入的影响入世是我国农业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的重要转折,对农业生产的发展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收入结构都将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1、农民工资性劳动报酬将增加,但增速将减缓工资性劳动报酬收入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来源。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476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09元,其中…  相似文献   

15.
目前,传统的有机农业已不能适应当今农业发展的需要,工业化国家的石油农业危机四伏,已步入衰退。因此,我国农业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是摆在八亿农民面前一个重要的课题。近年来,我国农民探索出“种—加—养—沼”综合经营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不仅能克服传统的有机农业的局限性,避免石油农业带来的生态危机,而且能增加产量和农民的经济收入,是一个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于  相似文献   

16.
农民增收中面临的分配问题主要涉及农业经营、劳动力转移、土地权益等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享经济理论是农民获取公平收入的指导。我国农村经济中存在着实行社会主义分享制的深厚土壤。构建以社会主义分享制为轴心的农业经营收益分享机制、农村劳动力转移收益分享机制和土地收益分享机制,是解决农民收入分配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及其选择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是中国社会的基本问题,而土地制度又是这些基本问题的核心,它是农村中农业生产、经营、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制度安排的基础。无论是从理论上讲,还是从实践上看,股田制能够较好地解决当前我国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面临的突出问题,这对促进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重大意义。股田制应该作为我国目前最主要的农地流转形式。  相似文献   

18.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民收入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收入构成来看,农业收入仍然是中国农民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增加农民收入首先应当从增加农民的农业收入入手。中国农村地区地域广阔,但是由于农村人口众多,平均到每户农民的土地面积并不大,在小规模经营的情况下增加产出,减少成本就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基础设施建设在增加农业收入,降低农业经营成本,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农民的购买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从而能够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实现城市与农村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干旱灾害是影响面最广的一种天气灾害,而农户对干旱的脆弱性影响灾害的受损程度,与农村贫困密切相关。文章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计算了干旱脆弱性各影响因子与我国农村贫困的关联度。结果表明:农业干旱脆弱性影响因子中农业GDP所占比例对农村贫困影响最大,单位面积粮食总产量的影响次之,其他依次为农业就业人口所占比例、农村恩格尔系数、农民人年均工资性收入占纯收入比例、耕地灌溉率及财政支农支出。这一结论对增强抗灾能力,减轻农村贫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认为,制度供给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直接作用有限,在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演变过程中,存在着制度供给的边际效用递减的现象。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关键,不是一般地提出使农民增收,而是必须使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率稳定达到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率,因此,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真正缩小的基础是农业产业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突破口是围绕农业产业化进行制度创新,而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实质推进,必须依赖于户籍制度、农村金融、土地制度这三个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