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因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独特性,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的歧视现象具有特殊性.在就业、职业选择、工资收入等方面,农业劳动力一直处于政府的制度性歧视之下;妇女受到的性别歧视与我国重男轻女的“前劳动力市场歧视”相关;欠发达地区的劳动力在沿海发达地区遭受到雇主的统计性歧视,而这与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有关.由于歧视类型的不同对歧视的消除也应采取不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性别歧视是劳动力市场上普遍存在的现象.这在我国尤为明显.我们对我国就业歧视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劳动力供需、企业利润、传统文化三方面对我国就业性别歧视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研究,并有针对性地给出对策建议,希望为我国性别歧视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关于就业年龄歧视原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就业中的年龄歧视已经成为中国劳动力市场上一个公开的秘密,并且愈演愈烈.它增加了社会总就业成本,降低了社会总福利水平,造成社会人力资源的不当配置,并影响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就业年龄歧视的原因和结果,提出了求职者个体劳动生产率信息的缺失、雇主对效用最大化的追求以及较高的雇佣成本是产生年龄歧视的根本原因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程芳 《当代经济》2006,(3):48-49
走进大小类型人才交流会,翻阅各种各样的人才招聘报纸,点击形式各类的人才网站,几乎无一例外地存在这种或那种歧视.面对我国在就业和择业上的歧视性行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郑功成在两会上呼吁:"在中国的就业市场上,90%以上的招聘广告含歧视性条款,包括年龄歧视、性别歧视、学历歧视、户籍歧视、地域歧视乃至身体歧视(如身高、相貌等),就业歧视正在愈演愈烈,不立法禁止便会损害劳动力市场的正常发展,进而带来更为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后果".  相似文献   

5.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是中国城镇化过程中一个独有的现象。在回顾国内外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的基础上,突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特殊性,应用经济学原理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经济效应,并结合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时代背景提出消除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解决劳动力市场歧视问题之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邱爽 《经济与管理》2006,20(7):29-32
和谐的就业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歧视在某种程度上阻碍着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因此,应从减少歧视偏好,市场缺陷和人力资本开发中的发现入手,创造和谐的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7.
就业歧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的就业歧视现象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比较,具有某些特殊性。本文拟对这些特殊性进行初步的阐明与分析,以期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及促进我国进一步完善有关就业歧视方面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8.
户籍歧视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宇  刘艳 《生产力研究》2006,(7):11-12,24
本文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我国户籍歧视的表现、原因及相应的对策。笔者认为,我国劳动力市场中户籍歧视主要表现为就业歧视和工资歧视,其深层原因是:制度因素(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导致对农村迁移劳动力的就业歧视,而工资歧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最大化利润的理性行为。因此,要消除户籍歧视,必须实行配套改革,降低城市户口的含金量;改革农地制度,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等。  相似文献   

9.
以往我国学者对就业歧视类型的研究多是关注于户籍歧视、性别歧视、年龄歧视(对中老年者的歧视,例如招聘中较普遍的“35岁以上现象”)、学历歧视、经验歧视、身高歧视、容貌歧视以及姓氏、血型或基因的歧视。现在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上有几种新型的就业歧视已出露端倪,个别新型就业歧视类型的影响范围还比较广,因此需要引起我们的警惕,它们是对低年龄者的歧视、婚姻歧视和过往收入歧视。一、三种新型就业歧视形式就业歧视一般是指根据种族、肤色、性别、宗教、政治观点、民族血统或社会出身所造成的任何区别、排斥或优惠,其结果是取消或有损于…  相似文献   

10.
鲍震宇 《经济论坛》2007,(18):43-46
一、劳动力市场中的女性歧视现象劳动力市场中,当女性拥有与男性同等的能力、教育、培训和经历时,他们却在雇用、职业选择、提升和工资率等方面受到不公正待遇,这就出现了歧视。劳动力市场歧视可以分为:工资歧视、就业歧视、职业歧视、人力资本歧视。  相似文献   

11.
中国劳动力市场就业机会的户籍歧视及其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厘清了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与歧视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并将中国劳动力市场上就业机会的户籍不平等现象界定为以农民工平等就业权利受侵害为本质的经济歧视.其次,使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2002年和2007年数据,运用多元logit模型考察了中国劳动力市场上就业机会的户籍歧视状况和变化趋势.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与城镇职工相比,农民工在职业获得、行业进入和所有制部门进入三个维度上都遭受了明显的户籍歧视;(2)与2002年相比,2007年就业机会的户籍歧视呈现恶化趋势,显示了经济发展过程中就业机会分配的“负滴漏效应”;(3)农民工人力资本的就业机会回报显著低于城镇职工,这对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投资决策可能会产生负向激励并导致“前市场歧视”的发生.最后,在理论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缓解就业机会户籍歧视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现状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别歧视是劳动力市场上普遍存在的现象。这在我国尤为明显。我们对我国就业歧视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劳动力供需、企业利润、传统文化三方面对我国就业性别歧视产生的原因进行深人研究,并有针对性地给出对策建议,希望为我国性别歧视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参考。一、我国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的现状通俗地讲,性别歧视是指个体仅仅因为性别不同而受到区别对待,使得个体利益受损。如果具有相同生产率特征的男  相似文献   

13.
俞玲 《经济论坛》2012,(1):104-106
当前我国农民工收入偏低,本文分别利用人力资本理论与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深入分析后认为,农民工低收入的内在原因在于农民工自身人力资本贫乏而产生的能力弱势,外在原因在于劳动力市场对农民工就业的不平等对待而产生的制度弱势,并提出了提高农民工收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就业平等权是宪法平等权的具体体现,也是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的现实需求.用人单位应履行平等用人义务,然而由于长期形成的歧视观念,就业歧视事件屡屡发生,迫切需要发挥司法机关的保障作用.权利意识薄弱起诉动机不足影响司法机关发挥保护作用.发布农民工就业歧视诉讼胜诉的典型案例、在案例中采用举证责任倒置,加强宣传法治、增强农民工起诉的决心和胜诉的信心,赋予人民法院撤销歧视性行政立法的权力是遏制农民工就业歧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经济研究》2017,(8):171-186
本文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的中国城市劳动力调查,从就业进入、工资影响因素和工资歧视三个方面对2001年、2010年城市劳动力市场中户籍歧视的变化进行研究。对农民工和城市本地劳动力教育回报率的比较发现,农民工的教育回报率大幅提高,与相同学历的城市本地劳动力的教育回报率相似。农民工的工资决定机制与城市本地劳动力正在趋同。2010年农民工面临的就业隔离比2001年大幅下降,而且在各部门内部小时工资的歧视也大幅下降。然而,当农民工进入公有单位时依然受到较强歧视,就业隔离依然存在,因此,城市劳动力市场需要进一步健全,仍需规范公有单位的用工和招聘制度。  相似文献   

16.
中国劳动力市场中的"美貌经济学":身材重要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数据库(CHNS)中的城镇居民收入和体检数据,分析了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外表歧视问题。结果表明,我国劳动力市场对女性的外表特征存在明显的歧视行为。身材"偏胖"对女性的工资收入和就业都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女性身高每增加1厘米,其工资收入会提高1.5%—2.2%。分位数回归结果表明,在不同收入水平上,身高和体重对收入的影响存在差异,身材对中等收入阶层女性的收入影响最为明显。身材对男性就业和收入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我国劳动力市场状况及国际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 1 999年 1 1月国际劳工局理事会推荐的 1 8项劳动力市场主要指标 ,对转轨时期我国的劳动力市场状况进行了详细描述。这些指标旨在回答下列问题 :人们从事何种经济活动 ?劳动力队伍的规模和构成情况如何 ?人们工作多少时间以及他们多少工资 ?多少人没有工作和正在寻找工作 ?存在哪些类型的就业歧视 ?妇女在劳动力市场的情况怎样 ?青年人面临哪些特有的就业问题 ?  相似文献   

18.
吕晓宇 《大陆桥视野》2005,(1):70-70,72
浩浩荡荡的就业队伍,庞大的劳动力市场,使“就业歧视”成为一个社会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关于促进非正规就业规范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华 《经济论坛》2009,(19):69-71
非正规就业成为我国目前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但由于认识和管理不足及其自身缺陷,非正规就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障碍,如在认识上遭遇社会歧视、管理不完善、劳动力市场不规范、自身素质低。因此,要规范非正规就业发展,应当转变就业观念,从管理体系、市场机制以及非正规就业自身素质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盟国家的劳动力市场和就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欧盟国家政策因素、公司战略因素和个人选择因素的作用下,非正规就业迅速发展.但是,由于传统上非正规就业雇员就遭到一定程度的歧视,这导致了非正规就业雇员的就业风险.如何规避风险、提升非正规就业雇员的工作质量将成为欧盟就业战略新的关注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