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及信息披露,既可能是一种负责任的道德行为,也可能是一种掩饰包装的机会主义行为。一方面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动机出发,考察履行社会责任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另一方面以企业社会责任为调节变量,考察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在盈余管理对企业价值影响中的作用。实证研究发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程度与盈余管理程度负相关,且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能够正向调节真实盈余管理对企业价值的负面影响,说明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一种获得投资者认可的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2.
为了辨别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究竟是一种道德行为还是一种机会主义行为,本文从盈余管理角度出发,以沪深两市房地产企业为研究对象,检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以此判断房地产业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动机。实证研究发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减少应计项目盈余管理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基于理论分析提出了一个理论假设,即创业板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其次以2010-20122010 2012年间462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在利用Jones修正模型度量创业板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以及构建创业板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综合指数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创业板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状况与盈余管理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创业板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行为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履行社会责任程度越高,相应的盈余管理程度就越低,这表明社会责任的履行可以抑制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新会计准则实施后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业绩预告披露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发现:披露业绩预告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显著高于未披露的公司;强制披露业绩预告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显著高于自愿披露的公司;且上市公司在披露业绩预告前预期到了盈余管理后的盈利状况,盈余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规避"或"迎合"业绩预告制度.研究还发现资产规模小、盈利能力差与负债高的公司更可能从事盈余管理.最后,结合实证研究结论,为提高业绩预告信息的可靠性、进一步完善业绩预告制度,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曹海敏  祝军委 《会计之友》2021,(11):117-124
文章基于2015—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考察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盈余管理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及其企业异质性下的不同作用.实证表明:社会责任披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信息不对称,减少审计师必须执行的审计程序,降低审计收费;盈余管理作为管理层自利动机的会计收益调整手段,与审计收费显著正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披露会掩盖盈余管理对审计收费的影响,而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评级与审计收费具有负向关系,自愿披露引起审计收费上升且自愿披露对审计收费的影响远远超过评级得分的影响.文章旨在完善外部监督与内部治理对审计收费的研究,体现企业异质性的差异,并揭示规范社会责任披露报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霍远  王维 《财会月刊》2021,(2):72-81
以2011~2018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线性一阶自回归模型度量盈余持续性,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水平对盈余持续性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社会责任履行水平与盈余持续性显著正相关,说明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有助于增强其盈余持续性。进一步研究发现:融资约束和代理成本发挥了显著的中介作用;社会责任履行水平对现金流盈余持续性的影响显著大于对应计盈余持续性的影响;上述关系在小规模和成长性较差的企业中更加显著。研究不仅丰富了社会责任履行水平和盈余持续性的相关文献,而且对于企业对社会责任履行水平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徐鹏 《财会通讯》2021,(3):55-58
本文以2007—2017年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对盈余质量的影响,并进一步检验了所有权性质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企业社会责任评级较高的企业的盈利质量较高,具体来说,拥有较高企业社会责任评级得分的企业较少参与盈余管理;进一步研究发现,相对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中企业社会责任对盈余质量影响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利用同时在内地和香港上市的“A+H”股公司2017年率先披露关键审计事项的制度背景,采用倾向性得分匹配(PSM)与双重差分回归(DID)相结合的方法检验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盈余管理动机的影响。研究发现,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提高了真实盈余管理与未来盈余的相关性,表明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增强了真实盈余管理传递未来盈余信息的非机会主义动机。进一步研究表明,这一效应主要存在于审计质量较低、内部控制较弱的公司中;而且当关键审计事项描述段涉及应收账款减值和坏账准备、应对段涉及估值专家工作、公司净营运资产较低时,这一效应更显著。这表明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可能通过改善审计质量和内部控制水平、限制应计盈余管理空间而增强真实盈余管理的非机会主义动机。  相似文献   

9.
熊婷  程博 《财会通讯》2013,(12):46-48,52
本文以2010年深市A股非金融行业中小企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发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水平、操控性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和操控性酌量费用显著负相关。表明高质量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行为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白玺艳 《财会通讯》2021,(13):48-53
本文以沪深两市2009-2018年间连续两年ST企业的第三年财务数据为研究对象,首先以理论分析的方式对盈余管理视角下ST公司异常扭亏、商誉减值与审计风险关系进行假设,然后利用实证分析的方式对假设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商誉减值会加剧审计风险,出于盈余管理动机的商誉减值对审计风险的推动作用更为显著;ST公司异常扭亏会加剧审计风险,出于盈余管理动机的ST公司异常扭亏对审计风险的加剧作用更为显著;ST公司异常扭亏正向调节商誉减值与审计风险间的相关性,出于盈余管理动机下ST公司异常扭亏对商誉减值与审计风险间关系的调节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基于保盈动机的经营活动真实盈余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盈余管理的研究主流侧重于披露盈余管理,而忽视基于真实活动的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文章在对国内外真实盈余管理文献进行回顾及评述的基础上,以中国A股微利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暂时性促销、过量生产以及减少酌量性费用开支这三种经营活动中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进行研究.通过对微利企业异常经营现金流量、异常产品总成本、异常酌量性费用的分析,验证了微利公司经营活动中基于保盈动机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2.
盈余管理对外部报表信息使用者的影响日益增大。文章通过对案例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分析,提出了M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治理对策,使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够辨析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深刻理解其披露的盈余信息的内涵,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中国证监会要求披露"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的制度背景,实证考察了上市公司分类转移盈余管理行为。研究发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的相关监管政策尽管强调了核心利润的重要性,但却引发了上市公司通过非经常性盈余进行分类转移的盈余管理行为,即将一些经常性费用类项目划分为非经常性损失,或将非经常性收益划分为经常性收益。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政策出台后盈利公司具有明显的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的动机与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14.
新会计准则、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2007—2010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来自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的解释变量,分析了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上市公司资产减值计提行为中的影响因素和各种盈余管理动机。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资产减值计提受经济因素的影响;(2)资产减值计提中仍然存在以"大清洗"、扭亏为目的的盈余管理动机;(3)配股公司资产减值计提更多的是出于会计稳健性的要求而非盈余操纵,新会计准则在强化会计稳健性、抑制盈余操纵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5.
管理者特征既会影响社会责任也会影响盈余管理,年龄越大、教育水平越高、任期越长、持股数量越多的管理者越有可能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同时抑制盈余管理活动;而越年轻、教育水平越低、任期越短和持股数量越少的管理者比前者更可能出现以社会责任为掩饰进行更多盈余操纵活动的现象。这对于如何鼓励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降低盈余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2007—2012年平衡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所有权结构、公司治理与盈余管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发现,管理层持股比例和机构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之间呈现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倒U型关系)。对于他们而言,出于谋求短期利益时,他们的持股动机与盈余管理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具有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而作为长期持股者时,他们的持股动机与盈余管理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会抑制盈余管理。从公司治理角度来看,独立董事的比例与盈余管理行为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其比例越高越有助于抑制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作为财务披露的热点问题,受到国内会计学者的日益重视。国内关于盈余管理的研究涉及盈余管理的动机、盈余管理的手段、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等方面。本文从盈余管理的制约因素角度对国内会计学者的研究进行分析和总结,发现独立审计、公司治理和会计准则是制约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价值工程》2016,(28):38-41
用博弈论的方法,对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及方式和政府监管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在分析基础上进一步利用无限次重复博弈的方法,发现企业出于长期发展的考虑,以履行社会责任和诚实披露信息是最优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刘东  王竞达 《会计之友》2021,(12):100-110
文章以2007-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政策预期、盈余管理动机与企业并购商誉减值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政策预期会增加上市公司通过商誉减值进行"洗大澡"盈余管理行为的概率,降低上市公司"盈余平滑"盈余管理行为的概率.进一步考虑市场化水平、产权性质和审计机构排名的调节效应后发现,在低市场化水平、非国有企业和非四大审计的样本中,上市公司更容易受政策预期的影响,通过商誉减值的手段实现"洗大澡"的盈余管理目的 .本研究丰富了商誉减值影响因素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并为准则制定机构完善商誉后续计量准则、资本市场监管方完善相关监管政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正逐步完善,但公司内部控制是否对盈余管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目前尚缺乏必要的实证证据。文章以"迪博·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作为内部控制质量的度量标准,以我国2009年至2011年深市沪市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内部控制对应计盈余和真实盈余的影响,并进一步分为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可以有效抑制上市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的抑制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