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冯春芸 《商》2014,(25):213+210-213
本文构建了投入产出隐性能源估算模型,利用中美投入产出表、中美各行业能耗以及中美双边贸易数据,得到2000-2010年中美贸易进出口隐性能源消耗量。计算结果表明2000-2010年中国对美国隐性能源平均年净出口109.22Mtoe。据此分析中美贸易中能源消耗净转移的原因,并给出降低我国产品能耗的政策建议,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从石油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看我国石油的进出口贸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原油价格一路走高,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的石油消费量大幅增长,对石油需求的依存度也相应增加。2007年石油进口依存度由2006年的49%进一步提高。据统计,2007年中国经济GDP增长11.4%,而石油向来被喻为“经济血液”,高速增长的经济背后很多产业部门都要靠石油及各种能源拉动运转。本文运用投入产出法实证分析石油对我国其他产业的拉动作用,进而对我国的石油进出口贸易及能源消费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关于加工贸易的经济增长效应的再考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文章以 1992 - 2 0 0 3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 ,分别从进出口、出口、进口和净出口四个方面实证分析了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加工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结果表明 :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和净出口总额都与我国GDP存在着正相关性 ,而且加工贸易净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要大于加工贸易出口和加工贸易进口的贡献 ,加工贸易进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要大于加工贸易出口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我国国际贸易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影响的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法中影响力系数的研究思想,提出了"能源消费影响力系数"的概念,运用1992年、1997年和2002年投入产出表中的数据,计算了各进出口部门净出口每增加一单位,通过投入产出的连锁反应最终导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增加数量,得出了对我国能源消费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性的进出口部门,以及这些部门单位进出口额的变化对我国能源消费的影响程度。其中,在对能源强度的计算中,借鉴了投入产出混合价值模型(Input-output Model in Hybrid Units)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引用了1978年~2003年四川省GDP和进出口贸易的数据对四川省进出口贸易对该省经济增长影响做了实证分析。首先本文分析了四川省的GDP逐年增长额和进口,出口,净出口,进出口的相关系数,接着本文用GDP逐年增长数据及GDP对进口,出口,净出口和进出口做简单线性回归,经过协整检验证明只有净出口(NX)和GDP有长期的协整关系。最后本文根据误差纠正模型对四川省的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做出经济评价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利用中国投入产出表测算了各行业煤炭、原油、天然气以及一次电力的消耗密度,据此考察中国出口的隐含国内能源,并比较分析了出口与其他最终需求部分所占能源消耗的比重。计算结果表明,在2002~2007年期间,中国各类型能源消耗密度普遍降低,其中原油消耗密度下降最快、天然气下降最慢;十大出口行业的煤炭、原油和电力消耗密度在下降,且低于所有行业的总体水平,而天然气消耗密度却在上升。中国出口隐含国内能源在上升,其中煤炭、天然气和电力的上升较快、原油上升相对较慢,同时,出口贸易结构不利于在保持出口增速下同时实现节能降耗。与此同时,中国出口占总需求对国内能源消耗的比重有所上升,拉动经济增长相同幅度时消耗的能源要高于居民消费,但相比政府支出和投资并不是最高的。  相似文献   

7.
能源消费作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在我国则显得尤为突出.本文在能源消费增长速度方面和单位GDP能源消耗方面总结了我国的能源现状,提出我国能源消耗可能带来的一些问题,文章总结了我国能源消费的不平衡问题,主要表现为:能源结构的不平衡--煤炭的使用始终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独占鳌头,而煤炭的消费也表现出极大的不平衡性;能源消费及消耗强度在不同产业部门间的不平衡--部分产业部门集中了较高的能源消耗却有着很低的利用效率.本文最后在以上基础上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8.
进出口贸易对一国经济增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1978年至2004年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分别研究了进口、出口、净出口及进出口总额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并针对我国的经济运行及其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根据1994-2005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国内生产总值(GDP)以及国民经济中各产业的能源消费等数据,应用协整理论及误差修正模型,揭示了能源消费量与经济增长的均衡关系。进一步地,对各产业部门进行了细分,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了能源消费总量以及GDP与细分产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对外贸易通过能源的直接进出口和间接进出口影响着一国的能源消费。本文首次运用投入产出结构因素分解法分行业研究了1992—2002年间中国对外贸易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将影响中国能源消费的因素分为能源强度效应、技术效率效应(投入产出结构效应)、国内需求效应、净出口效应,根据1992、1997、2002年的投入产出表,计算了上述各效应,并重点分析了净出口效应;得到了1992—2002年间,对中国能源消费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性进出口部门。研究认为,1992—2002年间,中国对外贸易使能源消费减少了11823.58万吨标准煤。最后,本文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能源消耗的我国国际贸易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应用设计的投入产出模型考察了1997年我国国际贸易36个部门商品的能耗密集度,计算和比较了各类商品的进出口能源消耗量,从能源消耗角度考察了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结果表明,1997年我国出口总的能耗量为37068.53万吨标准煤,进口能耗量为39036.25万吨标准煤,比出口多1967.72万吨标准煤。贸易商品中流入和流出的能耗分别占全国同期总能耗的28.25%和26.83%。从能源消耗角度看,1997年我国是一个净进口国,且进口单位产值的商品中包含的能耗量比出口单位产值商品中包含的能耗量多27%左右。这些研究结果对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与贸易问题的改善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出口贸易与新能源消费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贸易额迅速增长,同时新能源消费量也逐年增加.出口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而清洁新能源消费对出口提供了重要支持.通过对1979-2011年我国的新能源消费量与出口贸易的样本数据进行协整检验,得出二者存在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脉冲响应及方差分解则显示出口贸易对新能源消费的贡献度要超过新能源消费对出口贸易的贡献度.  相似文献   

13.
熊妍婷 《财贸研究》2011,22(6):70-75
在同时纳入能耗、贸易、经济增长的框架下,应用面板协整和误差修正等检验中国能源消费与贸易开放之间的相互关系。短期动态格兰杰因果检验揭示中国出口与能耗、进口与能耗间均存在双向正向作用;长期均衡关系估计显示,中国人均实际出口和进口贸易每增长1%,分别带来人均能耗0.103%和0.09%的增加,人均能耗对人均实际出口和进口的长期弹性均约为0.5。可以认为,中国出口会增加能源消耗,进口并没有降低能源消耗,在目前的贸易模式下,节能减排会降低出口扩张的速度。因此,中国能源政策的制定应该与贸易政策相互协调,从而保证对外贸易的稳步增长和能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4.
黄敏 《财贸经济》2012,(3):129-135
本文采用(进口)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2002-2009年中国二氧化碳的生产排放、消费排放、出口排放及进口排放,并采用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方法对消费排放与出口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解分析。生产排放量与消费排放量分别从405509.15MT与407266.16MT增加至602281.91MT与573106.09MT。除2002年外,其余年份生产排放量都大于消费排放量,缘由在于此间出口含碳量都大于进口含碳量。分解结果显示,在研究期间,国内最终需求规模和进口规模的扩张是消费排放增长的主要原因,出口规模是出口排放增长的主要原因,最终消费及中间产品的需求逐步趋向于高碳排放产品,中间投入技术呈一定进步趋势,但能源效率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但能源结构和出口结构仍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山东省的能源消费与出口贸易关系进行了协整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得到如下结论:山东省能源消费与出口贸易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表明,山东省出口贸易规模的发展既影响着能源消费量,同时又受到其能源消费量的制约.笔者认为,在当前能源供给压力趋紧的情况下,为保持我国出口贸易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积极措施,优化出口产品结构,降低高能耗产品出口比重,同时,还应促进出口产生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降低出口产品生产的能耗.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天津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占天津出口总额的比例一直在70%以上。这一比例高于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我国外贸出口总额的比例,外商投资企业高出口贡献率在对天津出口贸易产生重要影响的同时,也使天津的贸易结构、贸易方式、贸易主体及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形成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在外商投资企业出口贡献率持续升高的态势下,应调整出口贸易导向,制定深化天津外贸出口的政策。  相似文献   

17.
基于GTAP模型,设计了相应的模拟方案,事后模拟评估了不入世对中国农业发展带来的影响。结果显示:如果中国当初未加入WTO,中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福利水平将显著下降,而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福利水平影响很小;中国大多数农产品的生产、消费和价格都会下降;在分类农产品贸易上,奶类、油料和油脂这些中国具有比较劣势的农产品进口量将大幅度减少,而蔬菜水果和水产品这些中国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出口量将明显萎缩。  相似文献   

18.
现代贸易方式不仅导致贸易利益在全球价值链上进行分配,还带来了贸易隐含污染排放在全球贸易网络中的分布。两国之间的贸易利益分配除了表现为贸易经济福利的分配,还表现为贸易隐含碳福利的分配。本文将贸易增加值分解法结合MRIO模型对2000—2014年中美双边工业品贸易增加值所隐含的碳福利分配及影响机制展开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在中美双边工业品增加值贸易隐含碳福利分配中,碳福利逆差在中国,碳福利顺差在美国;(2)中美工业品贸易碳福利级差经历了“先扩大,后收窄”的过程,美国次贷危机之后双边碳福利不平衡状况重新呈现扩大趋势;(3)中国碳排放强度下降、价值链地位提升以及对美进口规模扩大都有助于改善碳福利逆差的局面,但美国对中国不断扩大的中间品和最终品需求以及双边复杂的技术关联结构仍是中国碳福利逆差的主导因素;(4)全球价值链的深化可能将导致对出口国加征关税会通过降低进口消费侧排放的方式恶化加征国的贸易隐含碳福利。本文研究的时间范围同时覆盖中国加入WTO以及美国次贷危机两个重要节点,这对于重新审视中美经贸关系新格局下双边贸易隐含碳福利分配构建了一个新的分析视角,为中美未来贸易谈判以及全球碳排放责任认定提供了一个新的解读方向。  相似文献   

19.
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加入WTO以来,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进程加快,外贸迅猛发展,外贸依存度也随之快速上升,给我国经济带来多方面的影响。通过对我国外贸依存度过高的原因进行分析,应降低高新技术、关键设备的对外依赖度,营造公平贸易环境,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扩大内需,以改善外贸依存度。  相似文献   

20.
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选用工业SO2为污染指标,分部门对我国入世后工业品贸易中污染流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借鉴贸易的环境效应的分析框架,分析了入世后工业品贸易中污染流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2001-2004年,我国工业品贸易中的污染流为负;2005年,我国工业品贸易中的污染流为正。贸易规模扩大在污染流的增加中起了主要作用,贸易结构的改变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污染流入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