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0 毫秒
1.
不同审计委托模式下审计合谋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不同审计委托模式下的审计关系为基础,从博弈论的角度,对审计直接和间接委托模式下经营者与注册会计师审计合谋的决策进行了分析,为找到审计合谋的根本原因,根治会计造假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委托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人们在研究审计失败案例的过程中发现,审计失败一个共有的、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审计独立性遭到破坏,而造成“独立审计不独立”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利益——审计客户支付给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服务报酬。这种经济利益是通过审计委托模式(一种实现审计委托代理关系的具体制度)来具体运作的。本对现行审计委托模式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以寻求问题根源,探索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3.
政府审计是一项公共物品.我国行政模式下的政府审计关系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所有者委托第三方所进行的独立审计,它虽然降低了交易费用,提高了审计制度的效率,但难以较好地适应公众的审计需求.政府审计的供给受政府偏好、协调利益关系等因素的制约.政府审计需求的优化需通过加快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公众素质,建立公众的审计需求显示和传导机制,完善公众与政府的委托代理关系来实现,而提高政府推进审计供给的积极性,控制审计成本,加强对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激励,则可以优化政府审计的供给.  相似文献   

4.
审计准则的不完全,审计委托-代理关系的不完善等因素不可避免地使审计质量受损。应健全和完善审计准则,坚持完善的审计公费披露制度,设计较为完善的审计委托模式,从而为提高审计质量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5.
刘书霞 《新智慧》2008,(11):42-43
本文在分析现行上市公司审计委托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三种新模式: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模式、证券交易所招投标模式和财务报表保险模式,并就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托模式的构建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审计模式演进及其动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现代民间审计诞生以来,审计模式经历了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即账项基础审计模式、制度基础审计模式和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审计模式演进是其内因和外因联动的结果.研究审计模式的演进规律及其动因,对审计模式的创新及计算机审计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社会审计质量多元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审计是由审计主体、委托、被审计单位及审计对象等形成的审计系统,影响其质量,既有系统内部的因素,也有外在的因素,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决定了受控对象的控制主体的多元化。本在分析了各个受控对象和控制主体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政府管制为主、其他控制为辅的多元控制模式。  相似文献   

8.
张文斌  黄一鸣 《新智慧》2004,(1A):37-38
随着股份制的发展,公司股权越来越分散,审计采取直接委托已经不现实了。间接委托模式是股份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但是,在间接委托模式下,由于现行的一些制度设计不合理,导致委托关系更加复杂,削弱了审计制度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基于产权视角的审计独立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于突破传统的审计独立性的研究思路,从产权的视角来重新思考审计独立性问题。通过探讨审计与产权的相关性,分析了审计独立性缺失的产权原因,并就强化审计独立性提出了实施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重构审计委托模式,改革审计收费制度;建立健全相应的产权法律制度及其体系,用法律的形式来实现对市场经济中相关产权主体的约束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生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缺失主要是由审计委托模式缺陷和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缺失等原因导致的。注册会计师审计作为一个高风险行业,审计独立性的提高是风险规避的一个关键因素。提高审计独立性,在根本上是应该提升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实质独立,强化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但在当前审计独立性不高的前提下,进行相关制度约束保持形式独立是提高审计独立性的关键举措。  相似文献   

11.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人民银行内部审计中的应用探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战略管理理论和系统理论在审计实践中的运用所推动的审计模式的新发展,与传统的审计模式相比较,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提高了审计效率,降低了审计风险.本文在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析基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念的人民银行内部审计程序,并对在人民银行推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执行鉴证业务的灵魂,现实生活中威胁审计独立性的因素主要有畸形的审计委托关系、注册会计师受经济利益驱动等,为此我们应通过改善审计委托关系,加大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等措施提高审计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3.
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灵魂,是注册会计师保持客观公正的基本前提.注册会计师执业只有具备独立性,才可能形成正确的结论和意见.但在实际中,存在着许多制约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因素,这些因素严重影响着注册会计师正常职能的发挥,为被审计单位出具虚假审计报告,对会计报表使用者和社会经济造成了很大损失.本文指出制约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因素主要有审计人接受被审计人委托、市场竞争无序、同时提供鉴证和相关服务等四个方面,并针对这些制约因素进行了深刻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大数据时代,审计环境的变化对企业集团的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集团应积极顺应时代变化,将大数据技术有效运用于内部审计工作之中,厘清审计全覆盖的实质内涵,力求全面实现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对象、审计内容和审计流程的全覆盖.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集团传统内部审计模式与大数据时代内部审计模式进行比较,探讨大数据时...  相似文献   

15.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48项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新的准则体系构建了崭新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型,标志着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即将步人实施阶段.本文从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含义人手,研讨了新的审计准则体系对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框架构建,以及在该模式下的审计业务主要流程.  相似文献   

16.
我国行政型国家审计模式生成于特定历史时期,为发挥审计监督的职能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此种国家审计模式存在审计监督功效难发挥、审计经费得不到保证和审计报告透明度较差等明显缺陷和不足.为此,我国的现实选择是逐步实现由行政型审计模式向立法型审计模式转变,使国家审计从内部监督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外部监督,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立法型国家审计模式.  相似文献   

17.
实时经济中传统的审计模式已经过时,为支持实时保证,必须对传统审计模式进行创新。持续审计方法提高了审计过程的效率和效益,从而支持了实时保证。持续审计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主动审计,审计程序自动化,改变了审计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监控和测试使用数据模型和数据分析,改变了审计报告的性质和时间等方面。持续审计模型包括审计程序自动化、数据建模和参考标准的发展、数据分析和审计报告等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8.
适应现代审计实践的要求,风险导向审计和环境审计成为审计发展的新领域.本文讨论了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必然性,对风险导向审计和环境审计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对风险导向审计和环境审计在企业中的结合运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叶雪芳 《全国商情》2007,(12):73-75
企业做假账、审计出假报告目前成了社会经济生活中顽固不化的问题,本文从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审计委托关系、审计市场、会计师事务所经营理念、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等方面剖析注册会计师不能独立、客观、公正执业的制度原因,以期提出解决企业做假账、审计出假报告这一社会经济顽疾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审计活动存在的多种委托关系及各个委托环节有效约束与控制的不足与缺乏,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市场不规范的一个重要原因。文章分析了审计活动各个委托环节及其缺陷,并从该角度出发,给出了规制我国上市公司审计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