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城市化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互动机理及调控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化与水资源开发利用均是影响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与反馈的机制。一方面,城市化引起区域用水总量、用水结构、用水效率等发生变化,并对这种变化产生胁迫与优化作用;另一方面,水资源开发利用对区域城市化具有支撑和约束作用,在水资源短缺地区可以成为城市化速度和规模的重要决定因素。本文探讨了二者之间的响应与反馈机理,并据此提出了调控模式与主要建议。  相似文献   

2.
浅议我国区域经济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琳  王会 《河北企业》2011,(2):58-58
<正>美国信息产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超过50%,信息产业的就业人数也超过了50%,在区域经济信息化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过去,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偏重于依赖规模、资源、资本等要素,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规模的扩大,这种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0-2011年间的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中的BCC模型,将资本存量、劳动力数量、财政支出与区位条件作为投入要素,将城市化水平作为产出要素,测算各省区的城市化效率,并探讨其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西部的城市化效率较高,东部地区次高,中部地区城市化效率最低;我国各省份城市化的技术效率较低,而规模效率较高;城市化效率对区域经济增长有很强的正向效应,其中东西部地区城市化效率对经济的拉动力较强,而中部地区相对较弱。因此,中国各省区应努力发挥城市化的集聚效应与辐射效应,通过提高城市化效率来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城市化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中国城市化既存问题:起步晚,规模小,水平低,基础设施差,功能与竞争力弱,发展不平衡;发展速度快,未来潜力大;大城市人口增长快,城市首位度高;后来居上与后发劣势并存,整体处于人口城市化初级化水平。加快中国城市化进程对策需正视人口增长与区域差异双重压力;消除制度性障碍,打破城乡分割二元体制,培育城乡制度贯通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口城市化指标体系;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承认农民是市场主体;积极培育新兴城市;保护进城农民利益,创造规模效益。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在高等教育规模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将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和城市化进程问题作为研究对象 ,探索世界各国城市化与高等教育规模联动发展的普遍规律 ,提出城市化水平是决定高等教育规模的关键因素 ,我国城市化水平的地区差异是造成地域间、省域间高等教育规模差异的决定因素。因此 ,必须加快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为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提供动力和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6.
通过考察人口在各级别城市的分布,利用住序-规模法则验证,对各省城市体系类型聚类分析,考察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的变化,分析人口经济总量的分布现状及其演变,发现我国城市化的总体趋势是城市化进程比较快,呈现出特大城市和中小城市优先发展的事实.城市体系演变的趋势是城市体系由低级向高级、低水平向高水平、由不平衡向平衡型的演变.整体看我国城市的发展势头良好,但无论从绝对差距还是从相对差距看,东部地区相对快速发展的趋势还会持续下去.我国城市等级规模及人口经济规模分布极不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应当分区域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今后国家城市建设应当集约利用土地,重点扩大城市人口规模.国家在投资鼓励、区域发展政策等方面应当对中西部地区有实质性的扶持,努力使中西部地区城市人口与经济实力增强.  相似文献   

7.
进入21世纪,世界人口已经超过70亿,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国人口城镇化率在2011年达到51.27%,所以,仅以人口作为特大城市判断依据显然难以令人信服。特大城市相比其他城市,无论从人口规模、经济规模和地理空间规模,还是从区域发展和创新带动力方面都处于其所在国家或区域的前列,在区域城市体系发展方面起着重要标杆作用。判断特大型城市的标准首先应是城市人口规模和人口密度标准,其次是城市首位度,再次是城市的"吞吐"能力,最后是城市的功能完备度。  相似文献   

8.
产业集聚现象反映了现代工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趋势,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和提升区域竞争力。人才在产业集聚规模效应中起着引领和支持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认为不同规模的居民点构成中心地等级体系,人口规模与密度仅能提高中心地的市场规模,而不能提升市场的功能等级;区域交通条件的改善在城市化阶段有利于高级中心地的发展,在郊区化与逆城市化阶段则有利于低级中心地的复兴,产生大城市的衰退;世界经济一体化使得小城市可以有大市场,城市功能等级不再取决于人口规模,而是城市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东西部城市旅游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是区域发展的核心与枢纽 ,城市旅游的发展状况影响着区域旅游发展的结构、规模和水平。本文从我国区域旅游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出发 ,从城市化水平、旅游整体水平、旅游空间结构、旅游产品与模式等方面分析了东部和西部城市旅游的差异。为西部旅游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立足于中国式行政主导城镇化发展内涵,借助2002~2012年分省份面板数据展开经验检验。研究发现,省份内部和省际对城镇化差异的贡献率已经稳定在50%左右;大一统的城镇化战略是差异形成的主因,作用机制和渠道已经趋于固化;先导性战略布局的作用显著,经验上证实了区域城镇化梯度差异及格局重塑存在路径依赖的立论成立。因此,为实现全国联动的城镇化发展目标,未来东部沿海高城镇化水平省份应当深度推进城镇化战略,中西部内陆低城镇化水平省份可以继续实施城市化战略。  相似文献   

12.
综合分析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化响应的历史路径,划分四个阶段,即自然经济发展与早期城镇发育阶段、近代工业结构形成与城市兴起阶段、重工业基地建设与城镇体系发展阶段以及现代产业结构演进与城市结构调整阶段。认为资源禀赋及其地域组合、交通区位条件变化、外部势力的介入、国家计划投资以及对外贸易与外商投资等是驱动东北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化响应的历史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市化水平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89-2009年省级面板数据设定了协整模型,分析了我国城市化水平与区域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结果显示,我国城市化水平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且两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在总体上,城市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不同区域间的差距较大,城市化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排序依次为:东部、中部、东北部、西部。因此,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做好户籍制度改革,将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消除地区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14.
牛晓东 《基建优化》2007,28(1):104-105
重新界定了综合意义上的城市化概念,建立了一套区域城市化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解释复杂的城市化进程,反映城市化程度对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目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仍存在着东中西部递减的空间格局,并且东中西部及各省区间的城市化水平差距正在不断减小;城市化水平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其中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条件、经济发展状况和国家政策与区划体制等。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城镇化水平仍然滞后工业化,区域城镇化发展不平衡.其中,城镇化过程中低质量的“异地城镇化”现象非常明显.在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如何保持“城镇化数量与城镇化质量”的健康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城镇化差距,提高后发地区域镇化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湖北省为例,针对“异地城镇化”的特点和问题,重点探索新时期“异地城...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率指标的本质与合理目标进度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制定高城市化率目标提出质疑,分析和讨论了这一现象的根源和本质,并指出地方政府不应盲目攀比,而须根据自身基础和发展条件,制定合理的、合适的城市化率目标.  相似文献   

18.
Today, more than ever, it is becoming evident that cities and regions are crucial for the achievement of human well-being. In this perspective, the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urbanization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at sub-national level is an issue of great relevance.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urbanization on SWB at the regional level and, in particular, the moderator effect of the regional context in influencing this effect in Italy and Spain. From a methodological point of view, we apply a two-step approach as a graphical method, which allows us to consider individual and regional information in our analysis.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urbanization significantly affects subjective well-being, especially in various regions of Italy. This cross-regional heterogeneity can be explained by different regional factors, which supports the idea that regional contexts can exert effects on achieving future people's well-being in cities.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大城市郊区化与汽车产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大城市出现的郊区化现象与西方发达国家具有若干相似性 ,也存在大量的不同特征和不同的动力机制。郊区化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是大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的表现形式。在合理的城市与区域规划引导下 ,郊区化与汽车产业的发展将会相互促进 ,并推动大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