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萨缪尔森《经济学》价值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缪尔森《经济学》价值理论渊源于在劳动价值论上展开争论的三次大浪潮,其主要内容无非是“没有劳动价值论的剥削理论”、边际效用价值论、生产费用价值论、供求价值论、均衡价格论等等的大杂烩。可以说,其价值理论几乎就是马歇尔均衡价格论的翻版。其全部目的就是要对抗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因此,需要从理论上深入揭露萨缪尔森《经济学》价值理论的实质,在发展中捍卫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完整体系应当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研究一国国内市场与经济运行方式的国民经济学,二是研究世界市场与世界经济运行方式的世界经济学。《资本论》所阐述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国民经济学部分,我们说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石,通常是就这一部分而言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的世界经济学部分是以国际价值论为基础的,因此,我们把国际价值论称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第二基石。  相似文献   

3.
《唐文》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迫切愿望和精神虽然可嘉,但它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劳动价值论的态度却不是事实求是的。从世界观、方法论到劳动价值论的具体理论,《唐文》都将许多不科学的东西强加给了马克思,而原本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已有的东西却被《唐文》有意无意地给忽略了。因此,《唐文》新综合价值价格理论不能不说是庸俗经济学的又一次泛滥。  相似文献   

4.
自然资源价值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国内外尚未建立成熟的自然资源价值理论,这对于定量化研究自然资源价值和价格造成了严重的阻碍。本文在深入分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西方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基础上,借鉴价值哲学中关于价值本质的定义,从价值哲学的角度对边际效用价值论进行修正,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修正后的边际效用价值论都是自然资源价值的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界定了自然资源的价值构成。  相似文献   

5.
蔡继明教授所著《广义价值论》试图解决他所认为的劳动价值论中的"逻辑矛盾",以"完善"马克思的经济学体系。在该书中作者错误地将马克思的价值决定理论等同于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均衡价格论,曲解了马克思的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共识于“价值时对效用和劳动花费的衡量”,因为它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统一的唯物史观原理相适应:“价值”与“生产力”同义。但是,这种价值理论在《资本论》各卷中的展述却是按照“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从抽象的“劳动价值论”出发,一步一步上升为“具体”的。细读之,可以发现,每向“具体”前进一步,都靠使劳动价值论与某种突现使用价值决定性的理论相结合而完成,其理论实质是使劳动价值论被纳入唯物史观框架。显然,马克思、恩格斯的价值理论不限于劳动价值论,它是由抽象劳动价值论上升为具体的宏观“效用/劳动价值论”的理论体系。西方学关于第一第三卷彼此矛盾的说法,以及一些马克思主义针对的反击,虽名有些合理之处,但也均陷入了对马克思、恩格斯劳动价值论的绝对化和形式主式误解。  相似文献   

7.
“社会劳动价值论”者编造的“确认物化劳动创造价值消除马克思价值论的矛盾”论没有发展马克思价值论 :它纯属虚构 ,它确认物化劳动创造价值不能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犯了否定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陷入庸俗价值论的错误。避免上述错误 ,要有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正确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赵旭亮 《经济问题》1989,(12):62-63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全面阐述了关于市场价值决定的理论。在《资本论》第一卷,他运用劳动二重性学说,揭示了商品价值的实体,价值量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规定,价值所体现的社会本质,提出了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在《资本论》第二卷,马克思分析了商品价值的实现途径和实现条件。《资本论》第三卷则在社会生产总过程的基础之上,阐述了价值向市场价值的转化,市场价值的决定机  相似文献   

9.
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之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围绕价值理论 ,经济学者们进行了旷日持久的论战和争鸣。虽然不同的经济学者的价值理论不尽相同 ,但从总的方面来看 ,最为持久和最有影响的价值理论 ,还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西方经济学的边际效用价值论。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 ,突破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局限 ,最终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边际效用价值论虽然在解释市场经济进行方面有其独到之处 ,但是 ,它并不能取代马克思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10.
不应把马克思经济学的核心变成一个可以抛弃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等基本原理后的空壳或标签。《论马克思经济学》的核心一文和该文作者所否定的过时论并无根本性分歧。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能否定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经济学的核心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是一门具有强烈阶级性和战斗性的科学。  相似文献   

11.
最近一二十年来,在我国政治经济学领域,传统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遭遇瓶颈。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全面准确地解读《资本论》,把马克思《资本论》的理论贡献仅仅看成是剩余价值论,且将剩余价值理论仅仅解读为揭示雇佣工人受剥削秘密的"剥削论",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形成了严重悖论。必须从根本上消除对《资本论》的误读误解,正本清源,充分认识到马克思《资本论》具有资源优化配置和剩余价值两大理论贡献,其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本身也有优化配置社会资源的重要机制,以此重构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增强其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劳动价值论和新古典价值论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经济学基础范畴、伦理判断以及不同经济学体系的标志决定了价值论在经济学研究中的首要性。逻辑一致性分析表明新古典价值论存在着自身无法克服的逻辑缺陷,通过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研究出发点、对使用价值的科学抽象和对使用价值的研究的分析,展示其对经济问题解释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三种价值论的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劳动价值论存在四大问题:一是社会必要劳动量难以计量;二是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的倍加比例难以准确确定;三是无法解释自然产品为何也具有价值、价格;四是存在价值归属上的理论悖论。生产要素价值论不能全盘否定,但资本、土地不能“创造”价值,只能“生成”价值。边际效用价值论所揭示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正确的;应当正确看待用效用衡量商品价值;事实上,马克思的商品价值论与边际效用价值论具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4.
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发展历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之一,而效用价值论是西方经济学主流学派的基础理论。本文通过梳理和比较两种价值理论的由来及发展历程,认为二者之间存在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的关系,应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立场,并吸收效用价值论的合理成分,推进劳动价值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从价值论出发比较《资本论》与西方经济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的《资本论》与西方经济学,由于价值论上的本质区别,因而演绎出不同的理论体系。在论述工资、利润、地租及历史观时,二者既存在对象上的关联性,又得出了对立的结论。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进程中,一方面要坚持《资本论》的指导地位,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另一方面又要借鉴和利用西方经济学中的合理成分,为改革实践拓宽道路。  相似文献   

16.
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要从基本方法和“基因”层面的变革开始。19世纪的自然科学限制了辩证法的水平和马克思的视野;《资本论》存在“基因”缺陷。马克思不了解商品的“原子核”;没有自觉地分解使用价值概念;没有建立起劳动与需求、效用与价值对称的微观结构;没有发现“需求二重性”。但是,《资本论》的内在逻辑通过自我复制和自我修复,可以将劳动价值论升格为“资源价值论”。对劳动价值论的研究需要反思。唯物辩证法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就将转化为形而上学。社会主义运动中的经验教训与价值理论中的“基因”缺陷有必然的联系。《资本论》的“基因”修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方法,将对2 1世纪经济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从劳动价值论到知识价值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由于当时马克思把研究重点放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上,因此未能对劳动价值论涉及到的诸多理论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马克思之后,有人曾对马克思已经提出、而未作深入研究的一些问题,比如什...  相似文献   

18.
价值理论如果以价值决定与价值源泉为标准,可分为劳动价值论、要素价值论、效用价值论和均衡价值(价格)论四大类;从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来看,价值理论可分供给价值论、需求价值论和供求混合价值论。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并非都来源于斯密理论;特别是以效用和稀少性为基础的主观边际效用价值论,虽早于18世纪就形成,但却不是出现在斯密的著作中。斯密是一个客观的供给价值论者;而且斯密的价值理论并不矛盾,他主张由购得劳动量决定商品价值。至于要素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则是分析视角和实质内涵完全迥异的两种价值理论。在供给价值理论方面,需要实现劳动价值论向要素价值论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斯拉法学派从生产技术系数和实际工资直接推导出价格,进而否定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价值理论的作用。“新解释”学派是为了和斯拉法学派相抗争而形成的一个新的学术派别。新解释学派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新解释不但没有对劳动价值论研究作出什么新贡献,相反,却曲解和庸俗化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一种理论倒退。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价值形态理论是其劳动价值论区别于古典学派劳动价值论的根本特征之一,也是其货币理论的基础。马克思价值形态理论的形成,前后经历了萌芽期:《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写作,发展期:《政治经济学批判》写作,深化期:《剩余价值理论》研究,接近完成期:《资本论》研究和完成期四个阶段;凝结了马克思毕生的精力和心血,奠定马克思《资本论》基础,贯穿了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体系。科学地分析和论证马克思的价值形态理论的形成,有助于人们深刻认识和理解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精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