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装备制造业服务化受到竞争优势获取、客户需求变化和交易费用降低等多种因素的共同驱动。服务化过程由服务附加阶段、产品+服务阶段、服务型装备制造3个阶段构成。由此,归纳影响我国装备制造业服务化的环境因素和组织因素,包括资源约束、产业竞争强度、服务经济水平、技术进步因素、政府政策和制度以及高层管理者管理水平、员工数量及构成和组织专业化分工。并基于内地30个省市截面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利用依赖度指标构建服务化水平综合测度模型,依据SPSS方法和Cobb-Douglas生产函数构建装备制造业服务化影响因素评价模型,揭示服务化影响因素的影响强度与方向。最后提出促进装备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依据GERT模型,从价值流动视角揭示国民经济系统整体视域下中国装备制造业与其它产业间价值增值量的变化规律及价值流动网络结构。依据产业间价值流动的价值增值乘数和价值平均转移次数等参数,构建中国装备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和产出服务化水平指标并加以测度。结果表明,2002—2018年间,中国装备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水平整体高于产出服务化水平,装备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水平整体上呈轻微上升趋势,装备制造业产出服务化水平自2012年以后呈现上升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装备制造业服务化过程中存在各种风险,有效控制风险有利于促进其服务化实施。首先,基于以往相关文献建立装备制造业服务化实施过程,为企业提供可操作的路线图,清晰表明企业如何进行服务化转型;其次,归纳服务化过程影响因素并结合服务化实施过程,采用WBS RBS法对装备制造业服务化过程进行风险识别;再次,运用未确知测度方法进行风险评价;最后,进行案例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装备制造企业在服务衍化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战略风险和组织风险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王宏森  周辉  何冬妮 《技术经济》2022,41(2):96-107
在传统要素优势减弱、生态环境约束趋紧的背景下,构建现代化、清洁化、可持续的制造业发展新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引导制造业和服务要素深度融合,是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制造业绿色发展的可行路径。本文实证分析了制造业服务化对碳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制造业服务化能够降低碳强度;低技术制造业服务化的碳减排效应最强,发达经济体制造业服务化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优于发展中经济体;制造业投入知识密集度越高的服务要素,碳减排效果越强;劳动生产率提高和产业结构优化是制造业服务化降低碳强度的中间渠道。因此,应制定合理化、精准化、差异化的经济和环境政策,促进服务要素深度融入制造企业的生产过程,提升制造业服务化水平,以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助力“双碳”目标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5.
服务融合和创新是影响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价值链升级的关键因素,运用Salop差异化模型,分析制造企业服务化过程中增值服务产生的价值增值作用和制造业服务化促进企业价值链重构的原因。在划分制造业服务化过程以及分析每一阶段价值变动的基础上,从弹塑性力学角度构建制造业服务化过程中企业价值变动与企业边界破损之间的动态关系模型,研究发现企业价值变动导致企业边界破损,企业边界破损影响制造企业价值变动的方向和持续性。研究结论有利于找准制造企业服务化过程中的着力点,加快制造企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6.
随着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逐渐深入,制造企业的经营理念正由产品导向转变为服务导向。将服务导向划分为战略层服务导向、组织层服务导向和员工层服务导向,分析了各层次服务导向的内涵及外延,建立了以服务导向为自变量、服务创新为中介变量、服务价值为因变量以及竞争强度为调节变量的理论模型。同时,以组织市场(B2B)作为研究背景,面向制造企业的管理者收集数据,对提出的理论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各层次的服务导向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且对服务创新和服务价值具有积极影响,竞争强度在员工层服务导向与服务价值之间起正向调节作用。因此,构建多层次的服务导向体系是制造企业推进服务创新,创造服务价值并构建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7—2019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对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如何影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进行经验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促进作用,且存在服务投入来源异质性。在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扩展研究发现,在服务业发展影响下,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区域内服务化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系呈“U”形,而区域外服务化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具有边际递增特征。经济发展水平在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区域内服务化和区域外服务化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中起着调节作用,当经济发展水平跨过门槛值(11.2735)后,三者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均显著提高。根据以上结论提出提高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水平,为区域外服务引入创造便利条件,结合地区服务业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分类制定产业发展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戚悦  张晓艳 《经济论坛》2014,(10):83-85
随着国际间制造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制造业服务化成为当代制造业的战略性发展方向。在制造业服务化的进程中,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健全产业链,服务技术创新和制造业信息化都需要政府财政资金的支持和引导。本文从中国制造业的服务发展水平切入,勾勒出中国制造业向服务化方向转化的战略路径,提出相应的财税政策组合,以期促进和引导中国制造业服务化进程,实现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9.
赵维双  张德华 《经济师》2014,(11):185-186
在制造服务化的趋势下,装备制造业作为制造业的核心,实施服务化模式已是必然选择。文章从投入和产出两方面分析了沈阳市装备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的现状,建立了适合沈阳市装备制造业的制造服务化模式,即政府引导装备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支撑装备制造业制造服务化的制造服务化模式,介绍了制造服务化模式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区域装备制造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基础进行分析,研究其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并构建保证区域装备制造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形成机制;明确了区域装备制造业竞争优势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战略转型构成要素基础上,构建制造企业服务化战略转型要素体系,提出服务化初期战略转型模型架构,从价值主张维度提出构建制造企业服务化项目矩阵、可行矩阵,确定项目优先序,以及动态更新的具体流程和方法;从人力、知识、信息、组织资源等维度提出跨部门人员合作、知识搜集与利用、信息软硬实力提升及综合服务能力优化等转型管理方法,以及各要素相互促进的制造企业服务化初期战略转型模型,为处于服务化转型初期阶段的制造企业提供有效的方法借鉴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制造业服务化困境是国际新兴研究热点,服务化是制造业获取竞争优势、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很多企业会遭遇服务化困境,甚至服务化失败。对制造业服务化困境的概念、现象识别、影响因素以及应对策略等内容进行全面梳理和系统述评,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服务化转型已成为制造企业创新商业运作模式并重获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然而,学术界对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内在机制仍然缺乏认识。基于商业模式创新与市场导向视角,探讨制造业服务化转型路径、商业模式创新和市场导向对制造业服务化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与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对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具有不同影响,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显著影响协作性服务,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显著影响生产性服务。制造业服务化转型除受到商业模式创新的直接影响外,还受到企业对顾客需求响应的影响,即先动市场导向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制造业嵌入式服务化是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主导路径,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制造业嵌入式服务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理分析,采用2008—2018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嵌入式服务化数据与专利数据,实证检验制造业嵌入式服务化对企业创新数量、创新质量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制造业现代服务嵌入对企业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具有提升效应,传统服务嵌入仅对创新数量具有促进作用;制造业嵌入式服务化创新效应具有行业异质性和发展阶段异质性特征,传统制造业和成长期企业能够从服务化转型中获益更多。中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制造业嵌入式服务化主要通过调整企业要素结构和优化企业创新行为影响企业创新表现。其中,创新要素投入和探索性创新是主要作用渠道。  相似文献   

15.
共享式服务创新作为共享经济模式在生产制造领域应用的重要创新形式,对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转型具有积极推动作用。以沈阳机床集团和海尔集团为案例母本,通过纵向组内复制,依托时间序列,厘清共享式服务创新培育、转型和全面发展3个阶段的特征。通过横向组间对比,依托程序化扎根分析,提炼影响共享式服务创新的直接因素、中介因素和风险因素。通过分析共享式服务创新在推动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转型过程中可能形成的“创新陷阱”,剖析相应突破路径,规避潜在风险,使其成为激发企业服务化转型的优势动能。  相似文献   

16.
基于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演进分析,归纳了演进过程的4个阶段,即分化发展阶段、关联发展阶段、互动发展阶段以及融合发展阶段,并基于自组织理论提出了两大产业互动融合演进过程模型假设。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演进发展4个阶段的演进模型,通过仿真验证了两大产业互动融合演进的自组织过程,进而揭示了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融合演进趋势,并归纳了两大产业互动融合演进特征。  相似文献   

17.
结合投入产出及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分析了制造业服务化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从全国层面来看,制造业服务化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马鞍型",在制造业服务化第一阶段深化分工促进了技术效率改进;第二阶段受产品与服务同质化的抑制,陷入"服务化困境";第三阶段刺激技术改进突破困境。当前我国整体尚未跨越"服务化困境",处于第二阶段,内部根源为缺乏龙头企业引领差异化生产,外部阻碍为高端复合型人才缺失。从省域层面来看,我国内地30个省市(西藏地区数据缺失)区域异质性显著,大致呈"马鞍型"、倒"U"型、"U"型及无显著关系型四大类型,"马鞍型"省份优势产业服务化水平不高;倒"U"型省份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较大;"U"型省份大数据应用范围较窄;无显著关系省份现代制造业基础薄弱;北京与浙江已跨越"服务化困境",其余省市未突破困境的原因各异。  相似文献   

18.
制造业服务化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独特驱动力。中国的制造业服务化尚处于起步阶段,推进制造业服务化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及综合经济实力的提升均具有重要意义。从投入服务化及产出服务化两个层面进行分析,提出中国制造业服务化尚处于较低水平。提升中国制造业服务化水平的途径包括:实施理念创新;加快制度创新;选择合适路径;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并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相似文献   

19.
借助模糊C均值聚类法把制造业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分析表明我国制造业结构不合理。采用完全消耗系数度量生产服务化水平,分析表明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服务化水平较高,制造业生产投入的服务类别主要是运输、仓储和邮政服务,批发和零售服务,金融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以制造业增加值率度量转型升级,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并采用GMM回归方法,估计生产服务化在制造业转型升级进程中的作用以及不同服务类型作用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生产服务化可以显著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单一类别的服务投入对转型升级的作用都不显著,但作用效果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0.
向海燕  李梦晨 《技术经济》2022,41(12):157-167
基于资源基础与动态能力双视角,选取美的集团作为案例研究对象,采用“资源基础?动态能力?服务化转型”的逻辑框架,探究资源基础与动态能力的互动耦合与协同演化对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的影响,并运用扎根理论构建过程机理模型。研究发现:服务化转型的实现依赖于对关键资源的运用,动态能力助力资源发挥最大功效,同时实现自身演化发展;“产品导向服务化——客户导向服务化”构成服务化转型两阶段,第一阶段注重运用组织柔性能力对内部资源开发与重构;第二阶段注重运用变革更新能力和技术柔性能力对内外部资源进行整合与协同,最终实现上下游服务联动及“顾企一体化共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