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树悦 《科技和产业》2021,21(2):119-123
运用2006—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分析对外直接投资(FDI)对中国零售业的溢出效应.结果显示,FDI对中国内资零售业的溢出效应和挤出效应并存:FDI的参与度会对中国内资零售业的技术进步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FDI集聚性行业内溢出效应的产生;而外资零售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有利于中国内资企业的技术溢出,表现为FDI效率性行业内溢出效应.此外,企业规模在中部地区的影响更显著,资本密集度对中国内资零售业的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内外资企业生产及研发合作中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发现内外资企业间的生产与研发合作,是影响FDI技术溢出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不进行合作研发的条件下,内资企业技术吸收能力的大小会对FDI的技术溢出和行业产量产生影响;而在合作研发条件下,内外资企业合作生产所产生的FDI技术溢出量和行业产量,均比不进行合作生产时要大.在内外资企业生产及研发合作时,外资企业为追求更高收益,会选择与其技术差距更大的内资企业合作,而内资企业则希望通过缩小技术差距获益.因此,可以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内外资企业的生产与研发合作,以提高FDI的技术溢出水平.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非均衡面板数据的广义矩估计,从产业关联和技术差距的角度考察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纺织业的技术溢出效应.经验分析结论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通过水平关联和后向关联对纺织业内资企业产生溢出效应;外商直接投资是否通过水平关联促进内资企业生产效率的改善还取决于内外资企业间的技术差距,只有当内外资企业技术差距小于门限值时,外...  相似文献   

4.
基于吸收能力视角,从产业以及产业内部不同类型企业两个层面研究了FDI技术溢出与汽车产业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FDI对我国整体汽车产业具有显著技术溢出效应,但对内资汽车企业的挤出效应超过了溢出效应;外资汽车企业主要通过人员流动渠道对内资汽车企业产生技术溢出效应;内外资汽车企业技术差距的扩大不利于FDI技术溢出,内资汽车企业人力资本投入有助于FDI技术溢出,而研发投入对FDI技术溢出作用不明显。研究表明,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应当走开放创新之路,在引进FDI同时增加研发投入,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增强对FDI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5.
顾锋 《北方经济》2011,(18):14-16
本文基于中国制造业2000-2008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FDI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结果在总体层面上支撑了FDI的正向技术溢出效应。但是,当通过内外资企业的技术差距大小对该面板数据进行筛选分组后,相应的实证研究发现:当内外资企业技术差距较小时,技术溢出效应为正且大于整体层面时的技术溢出效应;当内外资企业技术差距较大时,不存在明显的技术溢出效应。因此,把生产技术提高到一定层次是我国企业获得理想的技术溢出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我国制造业内外资企业在全要素生产率分解项下的差距,作为衡量FDI 技术溢出 效应影响内资企业技术进步水平的代理变量,使用GMM 方法分析了FDI 技术溢出效应对于我国 制造业CO2 增速的影响。结果表明受我国制造业异质性的影响,在不同行业分类中FDI 技术溢出 效应对于内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分解项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相应的对于我国制造业CO2 增速的 影响也存在差异,为此本文针对我国异质性制造业特征,提出了如何吸收FDI 技术溢出效应以提 升内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进而降低CO2 增速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来理论研究显示,FDI溢出机制更有可能是在行业间而非行业内层面运行.选取1999-2003年的行业层面板数据,本文考察了内外资企业间的垂直联系对中国工业部门内资企业产出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FDI产生了显著的行业内和行业间技术溢出,且通过FDI垂直联系发生的行业间溢出是较行业内溢出更为重要的国际技术转移途径.同时,研究还表明,内外资企业间的技术差距不利于溢出效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陈羽  朱子凯  贺扬 《世界经济研究》2012,(6):70-74,86,89
外商直接投资(FDI)技术溢出效应已是研究的热点,目前对溢出效应影响因素的研究正逐步深入,其中内外资企业间的技术差距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测算了中国制造业行业层面FDI与本土企业的技术差距,进而采用面板数据以及交互项检验的方法,针对技术差距对FDI水平和垂直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外资相对国内企业越先进,行业内的国内企业获得水平的技术溢出效应越大,但该获得的后向技术溢出效应则越低。本文的政策启示是,最优的引进外资企业的数量和技术水平取决于行业特征和发展取向。  相似文献   

9.
外商直接投资对内资企业技术效率的溢出渠道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将讨论外商直接投资(FDI)是否能通过各种溢出渠道提高国内企业生产技术效率。为进一步衡量FDI对内资企业生产效率的溢出渠道效应,本文首先运用随机前沿(stochasticfrontier)生产函数,分析1999~2002年中国37个工业行业中内资企业的总体技术效率,并测度出各行业的有效技术效率值;其次运用面板数据(paneldata)回归方法,衡量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企业技术效率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0.
FDI企业在中国制造业产品的国内市场、资本形成、劳动市场上的比重越来越高.FDI企业的产品出口已占到中国制造业总出口的60%以上.中国是否以市场换到了技术?我们的研究从三个层次上回答了这个问题:第一,从最粗浅的总生产率相关系数来说,FDI显著地与中国制造业的总生产率正相关.但这种正相关系数显然会过高地估算FDI对中国的技术溢出程度;第二,从FDI与内资企业的总生产率之间的相关系数看,"技术溢出"大为减弱,产业内的外资份额已与内资企业的总生产率不显著相关了,只有港澳台资份额仍与内资企业的总生产率显著正相关;第三,从FDI份额对中国企业缩小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之间距离的效果看,外资进入并无显著作用,且外资进入会妨碍内资企业通过研发自主创新而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距离的努力;倒是港澳台资进入会显著地缩小内资企业与港澳台资企业在技术水平上的差距,也没有发现由于港澳台资进入而不利于内资企业通过R&D缩小差距的努力投入的证据.  相似文献   

11.
我国改革和开放是同时推进的,引进了众多外资企业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那么,外资企业的进入是否有助于我国内资企业的成长?我们分析我国工业企业超大样本数据,探讨外资进入的影响,研究我国内资企业的生产率能否向效率前沿收敛。我们发现,我国不同类型的内资企业均存在效率前沿的收敛趋势,内外资企业生产率差距不断缩小。外资进入对我国内资企业的短期影响主要表现为溢出效应,但是对于同行业的其他外资企业呈现挤出效应,特别是其他独资外企。我们进一步发现外资进入的长期影响是挤出效应,但是对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影响却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2.
我国改革和开放是同时推进的,引进了众多外资企业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那么,外资企业的进入是否有助于我国内资企业的成长?本文分析我国工业企业超大样本数据,探讨外资进入的影响,研究我国内资企业的生产率能否向效率前沿收敛。结果发现,我国不同类型的内资企业均存在效率前沿的收敛趋势,内外资企业生产率差距不断缩小。外资进入对我国内资企业的短期影响主要表现为溢出效应,但是对于同行业的其他外资企业呈现挤出效应,特别是其他独资外企。我们进一步发现外资进入的长期影响是挤出效应,但是对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影响却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3.
张宇 《南方经济》2010,28(12):17-3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维持了近30年的高速增长,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经济表现出了非常明显的外资依赖特征。从现实情况来看,中国这种遍及各类产业的外资依存度偏高现象并不能通过开放程度以及技术差距扩大而得到完整的解释。本文从中国转轨阶段的实际情况出发,利用省际数据从理论和实证方面分析了对民营经济的抑制与对外资部门的过度鼓励这两种主要的制度约束在外资依存度增加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并进一步揭示了这种由制度约束所引发的外资依赖对FDI的技术溢出效应所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measures the impact of indirect technology transfer through spillovers from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on Malaysia's development of a ‘high‐tech’ sector, namely th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E) industries. We estimate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 of establishments as a function of foreign presence within and across industries. Both the fixed assets and wages share of foreign establishments in a five‐digit ISIC (International Standard 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 industry are used as measures of foreign presence. The estimations provide evidence of significantly negative (or insignificant) FDI vertical spillover effects and insignificant horizontal spillover effects on the TFP of domestic establishments. The positive (negative) coefficient of the interaction term between the forward (horizontal) spillover variable and the technology gap supports the ‘catching‐up’ (technology accumulation) hypothesis. The negative impact, even absence, of FDI spillover effects on TFP and the mixed evidence on the effects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FDI spillovers and the technology gap suggest that fine‐tuning of fiscal incentive schemes for FDI to arrive at positive net benefits may prove to be a daunting task in the Malaysian E&E industries.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技术势能"假说,以高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这种"技术势能"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国内投资的挤入(出)效应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FD I对高技术企业国内投资具有明显的挤入效应,规模增加越快挤入效应越明显;"技术势能"的扩大对国内投资具有挤出效应,但在2002年前具有明显的挤入效应;在"技术势能"三个组成中,规模效率改进和技术进步率的差距抑制了FD I的挤入效应;国内企业的TFP水平对国内投资具有正效应,外资企业TFP水平提升对国内投资具有抑制作用;FD I的进入首先对大型企业投资产生了有利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正在逐步减弱;挤入效应并没有显著倾向于国有企业;潜在市场规模对资本挤入的影响为正。  相似文献   

16.
我国引进FDI存在两个显著的现象,一是FDI区域分布不平衡,二是FDI引起的经济集聚现象明显.文章在一个三阶段技术转移和产品竞争模型的基础上分析FDI的区位选择以及内外资企业之间的经济集聚.考虑到技术转移成本.FDI倾向于进入基础设施完善、人力资本水平较高以及具备良好的工业基础的地区.此外,如果某地区不具备这些基础条件,则FDI对内资企业的技术外溢将受到限制,内外资企业之间的经济集聚现象很难在这些地方发生.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经济增长及其方式的影响.通过赋予这些国家的企业选择模仿或者创新的自由,打破传统技术扩散模型中技术落后国只能进行被动模仿的假设.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能够从技术扩散效应、资本效应以及资源竞争效应3个方面影响东道国的经济增长速度,通常情况下,积极的技术扩散效应和资本效应超过资源竞争效应,使外商直...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我国区域层面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各个省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等三种专利的作用,发现外商直接投资不但没有促进各省的发明专利数量的提高,反而有抑制作用,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技术创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了我国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数量的发展上。在市场换技术的引进外商直接投资过程中,外商凭借技术优势和资本优势,控制了技术和市场,抑制了国内企业的研发行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我国企业的核心技术水平,必须引导我国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我国企业自主研发体系,提高国内企业的研发能力,同时利用内外资企业之间的竞争效应、模仿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和学习效应。  相似文献   

19.
FDI对中国城乡总量收入差距之间并不存在关联,但与人均收入差距有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FDI与地区生产总值的差异存在很大关联,但只在东部和中部地区以及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实证数据得到验证。FDI和产业生产总值的差距,由于FDI在第二产业上的大量存在,使得一、二产业和二、三产业间的现象比较明显。正因为FDI对地区和行业收入分配的复杂影响,加上FDI的溢出效应、产业和劳动力转移等因素,使得FDI和全国基尼系数之间的关联并不显著,FDI并不是全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重要变量。因此,为更好地利用FDI,发挥其对收入分配的积极影响,应鼓励和引导外商投资企业在中西部地区投资,进一步降低外资在某些产业上的进入门槛,培育和壮大国内民营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