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甘露退热颗粒的制备工艺、质量标准,以有效控制甘露退热颗粒的质量,使甘露退热颗粒达到新制剂报备水平。方法 以甘露退热颗粒的浸膏得率、钙离子提取量、后下药粉碎度等为考察指标,不同的煎煮时间、加水量、煎煮次数等条件,用正交法试验进行统计评价,分别研究先煎药、后下药、共煎药的最佳提取工艺;并用薄层色谱作为鉴别方法。结果 甘露退热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先煎药加14倍水提取2次每次1 h后与共煎药定量至12倍水,提取2次,每次90 min。后下药粉碎后过10目筛加8倍水煮6 h提取挥发油。黄芩、土茯苓进行薄层色谱法鉴别是切实可行的。结论本文设计的甘露退热颗粒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准确可靠,可用于建立甘露退热颗粒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 优选黄芪西洋参口服液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 以总皂苷含量为指标,对影响提取的重要因素 A 加水量,B 提取次数,C 提取时间进行 L9(34)正交试验设计.结果 与结论最佳提取工艺为药材加 6 倍量水,提取 2 次,提取 1.5h/次,优选得到的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两煎常压煎药机在不同煎药条件下对制备祛瘀生新汤质量稳定性的影响,以确定最佳制备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以祛瘀生新汤中主要有效成分丹酚酸B为考察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有效成分的含量,对汤剂煎煮过程中的不同煎煮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影响祛瘀生新汤质量稳定性的大小为A>B>C>,可以看出C因素F值小于10,影响不显著,B因素F值在19~99之间,为显著影响,A因素非常显著影响,F值大于99。祛瘀生新汤的最佳煎煮工艺为A2B1C3。即煎煮前加水500mL浸泡30min后进行煎煮,一煎煮沸30min,二煎煮沸15min制备的祛瘀生新汤工艺合理,可有效提取药物有效成分。结论采用药材煎煮前加水500mL浸泡30min后进行煎煮,一煎煮沸30min,二煎煮沸15min制备的去瘀生新汤工艺合理,可有效提取药物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银杏叶破碎提取的最佳条件.方法考察溶剂用量、乙醇浓度和提取时间3个因素,每个因素选取3个水平进行实验.结果与结论最佳工艺为A3B3C3,即用10倍量70%乙醇破碎提取2次,时间为3min,优选得到的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超声法提取山楂果实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总黄酮收率为指标,正交设计法优化山楂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结果最佳超声提取工艺:乙醇浓度为70%,料液比为1:20,超声提取时间为40min,提取率3.85%。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山楂总黄酮的提取,提取方法简单易行、提取时间短、效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确定木棉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以槲皮素为标准品测定木棉叶中的总黄酮含量,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对木棉叶总黄酮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确定木棉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取70目的药材加入20倍量的80%乙醇回流1h,该提取工艺的总黄酮得率为25.172mg/g。结论本提取工艺具有简单、可靠、准确的特点,可作为木棉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选山楂内消分散片中药材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正交试验法为核心,结合提取液中熊果酸的总含量以及总固体得率对优选山楂内消分散片中药材的提取工艺进行评判。结果较为理想的药材提取工艺:加水9倍,并先后2次提取,1 h/次。结论优选山楂内消分散片中药材的提取工艺各活性部位具有较高提取率,且利于操作,方便生产。  相似文献   

8.
超声波作用从大豆皮中提取果胶多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超声波作用下,从豆皮中提取果胶多糖,在提取过程中,通过正交实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草酸铵浓度为0.8%,料液比为1:40,提取温度为45℃.提取时间为20min。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银杏叶破碎提取的最佳条件。方法考察溶剂用量、乙醇浓度和提取时间3个因素,每个因素选取3个水平进行实验。结果与结论最佳工艺为A3B3C3,即用10倍量70%乙醇破碎提取2次,时间为3min,优选得到的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0.
银杏外种皮中银杏酸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银杏外种皮提取率、外种皮中银杏酸提取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提取率(%)最佳工艺为A382C1,即70℃时60%乙醇提取2次,每次1-5h,提取率(%)达46.30%。银杏酸(%)最佳工艺为A382C1,即70℃时60%乙醇提取2次,每次1.5h,RP-HPLC法测得银杏酸(%)为7.852%。乙醇浓度对提取率(%)和银杏酸(%)均有显著性影响,应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消化颗粒的制备工艺。方法以选用颗粒载药量为指标,对消化颗粒的制备工艺进行优选。结果将药材提取2次,分别为30min及20min,加8倍量水;浓缩浸膏至45%水分,加15.0ml乙醇制粒为最佳工艺条件。结论本实验筛选出了消化颗粒的最佳制备工艺,符合《中国药典》要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止咳祛痰灵颗粒剂的制备工艺。方法以选用颗粒载药量为指标,对止咳祛痰灵颗粒剂的制备工艺进行优选。结果将药材提取2次,分别为30min及20min,加8倍量水;浓缩浸膏至45%水分,加15.0ml 95%乙醇制粒为最佳工艺条件。结论本实验筛选出了止咳祛痰灵的最佳制备工艺,符合《中国药典》要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优化紫草油搽剂的制备工艺,并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浸泡时间、药材粉碎度、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羟基萘醌总色素的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对紫草油搽剂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 紫草油搽剂的最佳制备工艺为225 ml山茶油浸泡原药材,浸泡两次,共浸泡5 d;紫草油搽剂均匀、稳定,3批样品中羟基萘醌总色素平均含量为61.17mg/g。结论 优化的紫草油搽剂制备工艺简单可行,易操作,制得的紫草油搽剂质量均匀、稳定,可为下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完善柴胡口服液中的柴胡提取工艺及其参数的方法。方法以药典质量标准为指标,通过调整浸渍方法、浓缩温度和时间、冷藏条件和p H值、辅料用量等方法,解决原工艺产品鉴别和澄清度不合格的质量问题。结果通过增加药材冷浸12 h提高了挥发油的提取率;通过控制浓缩温度和时间尽可能减少了柴胡皂苷d的分解;通过正交试验筛检,将得到的提取液置于1℃、p H值为7.0条件下冷藏48 h,将杂质有效除去。通过增大丙二醇用量增加了产品的溶解稳定性。结论按改进后的工艺条件生产,三批成品质量合格,初步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中药汤剂的煎煮及服用方法作了比较系统地分析与探讨。从煎药用具、火候、用水量及特殊煎煮方法等方面加以浅述,介绍了服用方法与疗效的关系。总结归纳了服用中药汤剂既要掌握好煎煮方法,又要掌握好服用方法。为传统中药的煎煮及服用方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长沙某污水处理厂采用A/O生物除磷工艺,其除磷效果远没有达到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磷酸盐(P计)≤1.0mg/L的要求,通过投加混凝剂的化学沉淀法强化对磷的去除,明显提高了该工艺的除磷效果,可以使其出水总磷满足排放标准的要求,加药点位置选择在韧沉池出水口此外,曝气池中各反位单元的溶解氧基本满足设计要求,并且确定了外回流比的调控范围为40%~60%、研究表明,新型聚合铝铁对总磷的去除率远大于三氯化铁,当投药量为55mg/L时,二沉池出水总磷稳定在0.8 mg/L左右.  相似文献   

17.
在中药使用之前,其最后一道工序就是进行煎煮,煎煮效果好坏直接关系到药物的疗效以及患者身体的恢复,对临床效果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前所应用于各类半导体光电器件和高效太阳能电池的直拉硅单晶多为<111>及<100>晶向,但是特殊晶向的<110>硅单晶可制备出光电转换效率更高、材料成本更低的太阳能电池,但这种特殊晶向硅材料的制备存在着较大的困难,本文通过数值模拟与实际试验相结合进行热系统设计及工艺的优化,开发出一套热场分布合理、工艺稳定的适合<110>直拉硅单晶生长的热场结构及工艺。  相似文献   

19.
中药汤剂是中医最常见的传统剂型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使用汤剂。其特点为起效迅速,根据患者疾病的发展阶段,适当加减,灵活性较大,历经数千年沿用至今。在运用中药的过程中,有多种因素影响着中药的疗效,而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服药时间、煎器的选择、溶媒的选用及用量,对中药的疗效有着重要的意义,也直接关系到临床效果。甚至有的患者由于不懂如何煎煮中药及正确服用方法造成药物浪费,影响疗效或产生毒副作用。所以为了发挥汤剂的最高疗效,就必须使用科学方法正确煎煮,适时服药。  相似文献   

20.
活性污泥法是污水生物处理的一种主要方法,通过对传统工艺的不断改进,如池形的改进、运行方式的改进、曝气方式的改进、生物学方面的改进及投加填料等方面的改进.活性污泥法不断改进成熟,越来越适应现代污水处理的需要.本文从工艺改进方面介绍了活性污泥工艺的技术发展及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