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生态农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保障和题中之义,应受到高度关注和重视,这对新时期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生态农村建设要注重协调农民与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等多方关系,致力于打造“农民幸福、农业持续、生态环境绿色、经济发展良好”的农村发展新格局。农村地区作为新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阵地,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提高民生福祉,加快社会发展与进步。基于此,文章从可持续发展视域出发分析生态农村建设的现实意义和实现机制,以期加快生态农村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2.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与农民合作组织的生态文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广胜 《农村经济》2012,(2):104-108
农村生态文明既是一种社会理想状态,也是一种新的社会发展理念。农民合作组织价值取向与生态文明价值理念的契合性,使得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获得了应有的基础。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农民合作组织生态文明功能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3.
王萍  杨敏 《农村经济》2020,(4):34-42
农村脱贫关系全面小康的全局,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现实矛盾制约着农村发展。生态扶贫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是农村扶贫开发的新模式。农村生态扶贫既是实现绿色减贫和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新时代实现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的现实要求。但由于各种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在具体的扶贫实践中,农村生态扶贫也面临着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基础设施滞后阻碍农村生态扶贫进程、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严重脱节、生态扶贫合力弱化、生态扶贫成果难以巩固等方面。破解农村生态扶贫困境需要内生动力与外生动力耦合共同发力,明确扶贫参与主体的职能,构建农村生态扶贫的"政府—社会—市场"多元协同机制;优化农村教育资源,增强贫困人口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农村绿色发展,推动贫困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有效衔接;健全农村生态扶贫配套机制,有效预防返贫风险;实现农村生态效应、经济效应和减贫效应的三重目标。  相似文献   

4.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化日益成为焦点。现阶段农村建设面临诸多问题,农民治理意愿不强,不愿参加公共事务;村民自治作为农村发展的制度保障,乡村振兴的载体,已失去应有之义;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法治化滞后,无法与农民的需要和经济发展相适应。此时,在法治化的基础上强化农民治理意愿、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和制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基本法,就成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进路。  相似文献   

5.
刘爽 《农业经济》2016,(4):36-38
农村生态旅游的发展是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相符合的,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方向和有效手段。发展农村生态旅游是人们正确认识自然、保护自然的结果,是可持续发展观念的重要体现。生态意识应贯穿农村旅游的始终,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导下,推进农村生态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生态农村建设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本文从农村的生态环境、基础条件和农民意识等方面,探讨了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加快农村生态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加强乡镇企业环境综合整治、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发展生态农业、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四川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同时亦面临着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严峻形势。农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与进步的重要保障,但其单一粗放的产业结构与生态文明建设日渐相悖,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四川民族地区的这种情况尤为严重。本文从生态文明的视角,探讨四川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目前面临的问题,实证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与四川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针对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新时期的主要内容,其中农村能源与生态环保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推动我国农村地区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分析了农村环保与生态安全建设的重要性,探讨了现阶段的建设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建设对策,为农村能源利用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地处长江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的移民大县——重庆市云阳县,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主题,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生态技术创新为手段,以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为目标,以保护人民群众健康为根本,以保护饮用水源和长江三峡库区水质为重点,切实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农村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0.
报载,江苏省徐州市近年来在农村大力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即以户、村为单位,建设能源、生态、经济良性循环的生态家园。建设内容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利用秸秆气化集中供气技术,为农户提供优质生活能源,实现一人烧火百家做饭;二是采用物质能量的多级利用,发展高效庭院经济连片种植无公害农产品,实现生态、能源、经济三个系统的良性循环。这几年,农村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一个明显的标志就是农民建的楼房越来越多,越来越漂亮,而且冰箱、彩电、洗衣机、热水器等已在不少农家落户,这表明农民确实开始走向了富裕。然而,农民在尽情享受这富足生活…  相似文献   

11.
当前,贵州农村经济正处在由“第一次飞跃”迈向“第二次飞跃”的转型期。走以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一体的生态经济建设之路,是贵州农村经济向“第二次飞跃”过渡,走出困境,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但由于贵州经济基础薄弱,市场心理预期不足,农民文化程度较低,因而,要做好发展农村生态经济这篇大文章,重在创新。一、引导职能的创新  (一 )目标引导职能。发展农村生态经济的根本目标在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要把发展生态经济的关键或实质体现出来,必须以给农民带来实惠为出发点,以利益联结农民为核心,把社…  相似文献   

12.
农村生态法规体系建设是实现农村生态文明法治化的重要基础,是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入宪、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当前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的生态文明治理模式,导致农村生态文明法规体系中的丰富性、协调性、科学性和执行性不足等矛盾,制约农村生产和农业发展。建构保护农村环境和经济发展为核心农村生态文明综合法与单行法体系,加强农村生态文明执行性法规体系和党内农村生态环境法规体系建设,为建成生态宜居的美好乡村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3.
绿色农业生态资本化运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键是农村"两型社会"的建设。本文从农村"两型社会"建设中面临的农业生态资源浪费、农业污染和农民增收等突出问题入手,阐述了绿色农业生态资本运营对促进农村"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对绿色农业生态资本运营的涵义与原则、绿色农业生态资本运营机制的构成要素、绿色农业生态资本运营的机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促进绿色农业生态资本运营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4.
<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关键也在农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因此,三农工作要高度重视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将农业可持续发展摆上重要日程。建设农业生态文明,是转变发展方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是保护资源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客观要求,也是建设美丽乡村、保障城乡一体化发展的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建设大兴安岭生态示范区对林区可持续发展的意义;阐述了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生态示范区建设必须正确处理和把握的关键问题;就建设高水平的生态示范区,实现严格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着诸多问题,资源环境被破坏得十分严重。本文从我国金融支持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入手,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借助金融支持而提高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逐渐显著,需要政府和居民共同努力,加强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在生态文明角度下,农村环境治理方案逐渐优化,但由于资金短缺、保护意识薄弱、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导致环境治理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因此,需要在现有的农村发展环境下,不断地进行改进和提升。介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生态文明构建的联系,分析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生态文明视域下农村环境治理的对策,为现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正>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的重要内容。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如何更好地支撑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到江苏省太仓市东林村进行驻点调研。通过走访、座谈、调研,我们深切体会到,东林村是一个村强、民富、环境美的生态农业型新农村,最根本是得益于科技的强大支撑,创造出依靠科技发展农村经济和建设生态文明的"东林模式"。一、基本情况东林村地处太仓市城厢镇北首,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景观生态学角度,结合乡村生态这一概念,对乡村景观生态理论进行探索,并在此基础上,从小的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上分析研究农村景观的空间联系、景观结构与要素、景观功能、人们的日常活动与景观间的影响和变化、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及新农村的生态规划建设与管理,力求探索出宜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农村景观生态格局及建设途径。为新时期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景观规划与科学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也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但实现乡村生态振兴并非坦途,仍然面临着农业发展模式相对落后、农民生态意识淡薄和农村生态治理能力不足等困境。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完善制度设计,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促进乡村产业生态化发展,引导农民发挥主体作用,从而实现生态、生产、生活融合发展,塑造生态美丽、产业兴旺、农民幸福的现代化乡村新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