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4 毫秒
1.
[目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价政策逐渐成为缓解水资源供给矛盾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可能存在损害农户利益的风险,水价政策一直饱受学术界的争议,政策制定者一直在探索一种“双赢”的水价调控机制。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为缓解常年超采地下水的现状,于2005年8月首创“一提一补”水价调控机制,以期实现农户利益和资源保护之间的共赢。[方法]文章利用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332户农户调研数据,利用中介效应和倍差法模型,实证分析“一提一补”水价改革对当地主要3种作物小麦、玉米、棉花单产的影响,从单产角度对“一提一补”水价改革的政策效果进行评估。[结果]“一提一补”对玉米和棉花单产的影响并不显著,但是对小麦单产会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且用水量在其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但由于技术进步的存在,农业机械化等因素可以抵消这些负面影响,促进单产提高。[结论]基于实证结果,该文提出了相关部门需要探讨未来进一步提价可能性、推广农业机械化的使用以及加大高产品种和技术的研发力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一提一补”水价改革节水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长期靠超采地下水来保证社会经济发展,长期的地下水超采使桃城区已成为冀枣衡地下深层淡水沉降漏斗区的中心。在如此严峻形势下,该区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于2005年8月首创"一提一补"节水制度。本文利用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332户农户调研数据,运用倍差法模型定量分析桃城区农业水价改革"一提一补"实施后农户灌溉用水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虽然政策对玉米灌溉用水量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在小麦种植上,试点村农户比非试点村农户的灌溉用水量显著减少了20%以上,可见"一提一补"水价改革有利于缓解华北平原的地下水超采形势。  相似文献   

3.
桃城区“一提一补”节水激励机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衡水市桃城区用水实际,以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为核心,以农业节水为重点,以水价调节为手段,提出了“一提一补”节水激励机制,并将该机制在桃城区40余个村进行了试点实践。实践结果表明,“一提一补”节水激励机制体现了多用水受罚、少用水受奖的激励节水理念,充分利用价格杠杆,调动了农户节水积极性,使农户从“要我节水”变为“我要节水”,为农业水价改革探索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业的超小规模经营性、兼业性和低效性,导致农民参与农业合作组织管理的动力不足;农民的小、贫、弱等特点也导致"一人一票"制的合作组织管理模式难以开展,即便开展其效率也很低;农村的社会特性和合作组织产生机制决定了农业合作组织难以真正实行"一人一票"制管理.鉴于此,本文认为,我国农业合作组织应当采用符合中国特色的管理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5.
农业灌溉水费“暗补”改为“明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梳理国内外水价政策,得到以下启示:对农业灌溉水费实行单纯的"暗补"是低效的,与我国的水资源形势不相适应;对农业灌溉用水实行"明补"是改变农业用水低效的最有效方式,应改变我国农业灌溉不收水费的"暗补"方式,实施水费征收与补贴并举。分析了农业灌溉水费"暗补"改为"明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以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实施"提补水价"节水激励机制、节水效果明显为例,说明农民易于接受水费征收与补贴并举的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推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和更好地适应居民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深度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至关重要。[方法]文章通过文献梳理,系统界定农业生产"三品一标"的概念与内涵,明确推进原则和逻辑思路,探讨实现路径。[结果]研究指出:(1)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是一种将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系统集成,在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推进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管理,推动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无缝对接的新型农业发展方式。(2)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品种培优是基础、品质提升是目标、品牌打造是保障,标准化生产是手段。(3)推进农业生产"三品一标",以发挥优势、质量第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科技引领、创新驱动,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为原则,并遵循"源头与出路并重、产出来和管出来并行"的基本思路。[结论]建议从加快推进品种培优,推广农业绿色技术与模式,全面推进品牌强农兴农战略,建立可推广的农业标准化体系等方面进一步推动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工作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条件价值法以山东省宁津县为例研究华北地下水超采区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的支付意愿。研究结果显示,样本农户表现出对现代节水灌溉技术的需求,但农业较低的比较收益及农户较低的风险承受能力直接限制了其对节水灌溉技术的支付能力。因而在华北地下水超采区推广喷灌、滴灌等现代节水灌溉技术具有可行性,但投入需采取农户与政府共担的方式,且政府需承担其中较大部分投入。通过双边界离散选择—双变量Probit模型计算得到样本农户对现代节水灌溉技术的平均支付意愿为111.44元/亩。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农业水价偏低导致农用水浪费的问题,中国一直倡导农业水价改革。无论是在学术研究层面还是在国家政策层面,对于农业水价改革都倾向于"按供水成本定价和收费"(简称"供水成本取向"),本文质疑这种水价改革"保护了供水者的利益,具有激励供水单位供水的作用,因而不利于农业节水"。与此同时,本文提出了"节水成本定价"假说:只有节水收益大于节水成本,农业用水户才有节水的内在激励。农业水价应该根据节水成本进行核算和确定,进一步确定为农业水价等于节水总投资与节水总量之比。建议按节水成本定价,实行多元化水价体系,按非水指标错位发放水价补贴,以此推进农业水价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跨国农业企业集团应该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势,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部门和企业合作。在合作过程中首先要农业企业集团建设的基本取向,既要落实国家的相关政策要求,也要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和沿线国家农业特点,只有明确基本取向之后才能更好的开展跨国国际合作,才能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业国际合作水平,才能够让我国农业在国际竞争中提升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刘小勇 《水利经济》2016,34(4):31-34
基于当前我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临两难困境,从理论上分析农业灌溉供水的商品属性和公共物品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3+1"模式,即建立科学的水价形成机制、合理的水价管控机制、动态的水价调整机制和创新有利于推进农业水价改革的边界条件。  相似文献   

11.
曹淑敏  陈莹 《水利经济》2015,33(4):47-49
在统计我国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对再生水、海淡水、雨洪水、矿井水、苦咸水等5种非常规水源占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再生水利用主要集中在华北和东北地区,海淡水利用主要在沿海的浙江省、天津市、河北省等省份,雨洪水利用量以山东省、云南省、江苏省居前三位,而苦咸水利用量以河北省、甘肃省、山东省最多,矿井水利用量主要集中在山西省、山东省、内蒙古自治区3个采煤大省。总体来看,我国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主要集中在水资源相对紧缺、且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北方地区,以及沿海淡水资源缺乏的省份和海岛。虽然我国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量逐年增加,但在管理和技术上存在缺乏扶持政策、缺乏统一规划、水价成本倒挂、技术标准不完善、技术驱动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最后从完善政策、统筹规划、提高创新能力、创新投融资模式、加强监管和宣传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陈莹  赵辉  聂汉江  杨健 《水利经济》2015,33(4):50-52
进一步推进再生水的利用不仅依赖于政策的扶持,也依赖于再生水水价所具有的优势。再生水与自来水之间的价格差是促使用户接受再生水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借鉴合理水价定价方法基础上,详细分析再生水合理价格构成与定价机制以及再生水的定价区间,分析常规水价与再生水的比价关系对再生水利用的影响,提出了建立合理的地表水、地下水、自来水、再生水等之间的比价关系,分类制定再生水定价,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等方面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钟  张志强  高丹桂 《水利经济》2006,24(6):31-33,84
合理、有效的水价制度不但可以优化重庆市的水资源配置,而且还能减轻三峡库区的环境压力,乃至实现整个长江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针对现行水价体制存在的问题,重庆市水价体制改革应该明确合理的改革目标,建立产权清晰的水权制度,并对水价结构和类型进行合理划分,最后再设计出区别对待不同用水类型的歧视性水价制度和不同用水量的阶梯式水价制度。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农村水利投入和运行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云南水利发展相关历史数据和资料,从云南省农村水利投入和水利设施运行现状出发,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着重从政府职能和政策、投入运营机制、土地使用制度、基层水利管理和民政沟通渠道建设等方面,提出改进云南农村水利投入和运行机制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针对云南省地处边疆、地形复杂、经济水平发展不高、供水设施不完善等特点,结合供水行业的特性和云南省供水行业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分别从基础设施条件、政策法规以及监管保障、水价机制3个方面对云南省城镇供水行业市场改革的适应性进行相关分析,提出云南省城镇供水行业市场化改革需以较为完善的供水设施为基础、以试点探索适合云南省省情的改革模式,增强行业竞争性,积极稳妥地推进市场化改革,逐步形成市场竞争和水价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6.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在部分地区进展相对滞后。利用制度变迁及制度配置理论,分析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困境的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困境的主要特征是部分地区小农户对农业水价提高的接受意愿较低,客观上造成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难以发挥作用。该困境的核心成因是奖补政策无法缓解改革中的小农户风险,具体表现为:小农户对已有非正式农业用水制度的路径依赖,催生了对农业水价新制度的适应风险;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相关初级制度不够完善,加剧了农业水价提高后小农户的生产和生活风险。提出应因地制宜地设计农业水价改革的微观主体管理模式,将生存灌溉补贴和农业保险补贴纳入奖补政策,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7.
水银行作为一种更灵活的水资源调配与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弥补水权交易市场的运行局限。如何将水银行从理论层面的认知转换为实践层面的有效应用,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研究热点与难点。通过系统梳理水银行理论与实践应用进展,分析了水银行的理论内涵与运行机制,总结了国内外实践模式与应用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我国水银行实施的现实基础,据此提出应从水银行的运行模式、支撑机制和风险管理3个维度开展其创新性研究和适应性实践。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水源涵养为例,基于水平衡评价计算方法,选择水资源禀赋类型不同的县域单元开展水源涵养型生态用地功能分级划定研究。总结现有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方法及存在不足,致力于显化不同地区水源涵养生态用地功能绝对值差异,利用评价单元格水源涵养累计贡献值面积弹性拐点,对重要水源涵养用地级别划定方法进行改进。对河北省易县和四川省金川县的实例验证表明,此评价方法可以根据不同地区水源涵养功能特点量身确定重要生态空间规模、面积和比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我国合理农业水价形成机制标准及其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方向,促进我国合理农业水价形成机制构建、农业用水高效利用和农田水利持续利用。[方法]在系统梳理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地调研,综合研判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存在问题,探寻解决途径。[结果]提出了我国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合理性判别标准,指出了合理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存在的问题,明确了改进的方向。[结论]合理农业水价形成机制构建具有紧迫性和现实性,农业水价合理形成机制首要补偿农业水价运行成本,回归农业水价基本功能,建立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奖惩制度,同时开展农业水价合理分担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20.
农业水费收缴方式改革之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程俊 《水利经济》2005,23(4):21-23
针对农业水费收缴工作中存在的认识误区、政策缺陷、水价形成机制不合理、水费使用不合理及灌溉设施老化等问题,提出收费直接到村,合同管理,建立用水者协会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