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借鉴水权、排污权等稀缺资源分配方法和分配指标构建的基础上,运用协同学理论对排水系统进行机理分析,并遵循公平、效率、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确定影响指标,通过博弈论集合模型将序关系分析法确定的主观权重和熵权法确定的客观权重进行组合优化,最终构建了博弈论组合赋权-TOPSIS的排水权分配模型。以苏南运河排水权分配作为分析案例,并将该模型分配结果与序关系分析-TOPSIS模型和熵权-TOPSIS模型分配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博弈论组合赋权-TOPSIS的排水权分配模型具有可行性、合理性;排水权分配是自然、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结果,其中降雨状况和社会水利建设、历史灾害损失等对排水权分配有较大影响;排水权分配结果按照分配额大小依次为常州、无锡、苏州、镇江。  相似文献   

2.
借鉴现有稀缺资源的研究方法,对流域内区域间初始排水权配置的基本原则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构建排水权初始配置的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对流域内区域间的排水权进行初次分配,结合基尼系数法,对排水权的初次分配结果进行优化。应用本文方法对苏南运河排水权初始分配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未经基尼系数约束优化前,基于人口、GDP、区域内水域面积和年降雨量4个指标的基尼系数除了年降水量指标外均接近0.4,处于不公平的区间附近,经基尼系数约束优化后,各指标基尼系数值均小于或等于0.3,处于相对公平区间内,且年降雨量指标也由优化前的0.2降低至0.08,处于绝对公平区间内。  相似文献   

3.
梳理总结其他稀缺资源定价方法在排水权交易定价中的适应性,结合排水权交易市场特征,运用完全成本定价模型和改进后的价格上限模型(RPI-X),明确排水权交易价格的上下阈值。以句容市赤山湖2016年汛期排水权交易事件为案例,计算出两地排水权交易价格上下阈值为7347.68万元、13225.82万元。研究结果显示:该定价方法能有效表现排水权转让区所承担的洪涝灾害损失,保护交易双方权益;契合我国目前防洪调度注重损失补偿的现实,利于实现价值量化;交易定价过程应综合考虑转让区的机会成本,以协调流域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水权交易中的水量分配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东勃 《水利经济》2009,27(1):49-51
阐述了水量分配的含义、作用和方法,分析了水量分配对价格因素和交易因素的影响。指出只有建立完善的水权市场,进行水权的转让交易,才能有效配置水资源,实现水量的动态分配与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随着土地确权的完成以及土地流转的加快,土地集约化利用进一步得到提高,对水资源初始水权深层次的科学合理分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节水优先,以水定地,两手发力以及水资源严控的"三条红线"的节水方针,构建了深层次初始水权分配指标体系分析地区配水的问题。[方法]文章采用实地调研与计算机辅助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充分考虑节水设施投入,节水技术等效率性指标及对土壤环境造成污染的地膜、肥料的使用量等生态优先性指标基础上,共选取11个指标构建石河子灌区农业初始水权分配体系。利用遗传算法投影寻踪模型对数据进行降维处理,用MATLAB数值计算软件编程进行数据归一化处理、优化投影方向。[结果]研究给出石河子灌区水权分配量,并对各区域现状灌水量、严格控制水资源总量下的额定亩均灌水量、优化配置用水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43团北灌区、152团和石总场3个区域深层次的初始分配量分别为4 183.68万m~3,4 046.05万m~3和6 569.28万m~3。若整个灌区全面实行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的目标,可比现状用水量节水约15.67%。[结论]该文提出的深层次农业初始水权分配的体系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有效性,完善了之前没有充分考虑农田生态系统优先性原则的指标体系。在水利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各地区必须明确水权,精准到户,为完善水价体系和构建水权交易市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强降水集中时期我国突出的排水权矛盾,开展排水权配置与交易的研究势在必行,而排水权交易价格问题又是排水权交易问题的关键要素。为此,在借鉴国内外有关水权交易市场和水权交易价格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排水权交易的现状及特征,提出排水权交易价格形成的两个步骤:一是利用全成本定价法测算排水权交易的基础价格;二是在基础价格之上,研究排水权市场化定价方式。最后,构建出"成本+竞价"的排水权交易定价的综合模式,该模式综合协商定价、招投标定价和拍卖竞价于一体,充分发挥了3种交易方式的各自优势。研究结果有利于推动排水权交易市场的构建,为完善我国排水权交易管理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阐述水权、水权制度的概念及水权制度改革的思路;通过对水权初始分配的研究,明确了初始水权的分配层次、分配原则,提出各区域水权分配、各行业水权分配、各用水户水权分配的分配方法;结合河北省水权制度现状和水资源过度开发的特点,围绕水权的合理分配、高效利用和顺畅流转,以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规划了河北省水权制度改革的总体框架,提出建立河北省水权分配制度、合理水价形成制度、节约用水奖励制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水权转换与我国水权制度建设的路径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宁夏水权流转和初始水权分配的案例进行分析,表明水权制度建设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由于缺乏用水者的参与和对用水者的水权分配,而产生制度实施效果不佳、制度难以深化的问题.这是行政因素主导下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局限性导致的.建议水权制度建设应当着重强化地方的水权配置权,逐步完成向用水户包括农民的初始水权分配,推动水市场发展.  相似文献   

9.
陈秀萍 《水利经济》2012,30(6):17-22
取水权转让制度的正当性研究是制度立法的前提,也为制度的有效实施提供可能。结合水权概念、制度正当性理论以及人类中心主义理论,提出取水权转让制度的理论基础:体现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相统一的反思的人类中心主义;根据有限理性理论,通过对取水权转让制度的正当性的内容,即取水权初始分配的人性化与公平、取水权转让的社会功利与效率两个方面的分析,探讨了对二级市场的取水权转让进行适当限制的原则和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文章从公平性和效率性2个方面选取6个指标构建了缺水地区微观主体农用水权初始分配指标体系,在该指标体系基础上,提出了投影寻踪混沌粒子群优化模型,研究了在土地流转背景下如何对缺水地区微观主体农用水权进行初始分配的问题。[方法]该文利用了投影寻踪技术对微观主体农用水权初始分配问题进行降维处理,采用混沌优化和粒子群优化算法寻找最优投影方向,并通过算例验证分析证明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为农用水权初始分配问题提供了相应的方法和思路。[结果]研究认为,土地流转使农业生产向土地规模化、经营主体职业化、分工专业化方向发展,为农用水权在微观主体之间进行初始分配提供了条件;农用初始水权明晰有利于缺水地区优化农业用水结构,节约农业用水,实施农用水权置换,促进农业用水转向第二、三产业,以推动缺水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社会经济转型发展;在农用水权初始分配过程中各指标重要性水平不能主观评估,应当由不同地区的样本数据驱动,客观地计算决策方案的最优值,公正地确定权重和水权分配比例。[结论]农用水权初始分配应考虑法律制度政策、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多种因素,以构建完善的农用水权初始分配体系。  相似文献   

11.
沈和  陈蓉  邓敏  仇蕾 《水利经济》2011,29(4):36-40
行蓄洪水的特定功能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导致蓄滞洪区管理中尚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蓄滞洪区目前管理现状,分析蓄滞洪区制度变迁的诱导因素,阐述蓄滞洪区管理制度变迁的必要性。借鉴公共政策中的政策工具,对我国蓄滞洪区管理政策工具进行划分。从社会、经济、生态、防洪4个方面构建了我国蓄滞洪区管理制度与政策框架,并结合不同类型政策工具提出具体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研究防洪工程对沿江(河)房地产价值的影响,认为防洪工程建设可以保障周边地区安全,改变土地利用性质,有利于保护和改善水质、水环境,有利于城市的绿化美化和旧城改造,挖掘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增强防洪区城镇区位优势。在此基础上建立防洪工程对沿江(河)房地产影响价值的量化模型,最后运用德尔菲法以长江中下游M市为例探求该模型的求解思路。  相似文献   

13.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维杰 《水利经济》2006,24(1):22-25
流域水权尤其是经济水权的初始分配是现代水权制度建设的首要环节,其具体步骤依次是监测评价水资源、测算生态水权、进行水资源规划、计算基本用水、分配经济用水。其中经济用水的分配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尊重历史、适当微调,政府主导、统一配置等原则。流域经济水权的分配应逐次进行,首先是省级地方政府代表本区域的用水户的利益以政治民主协商的方式分得水权,然后以相同的方式直至把水权分给县级政府。县级政府负责把水权证颁发给具体的用户和部门。  相似文献   

14.
基于ANP-PP-SPA的区域洪灾风险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洪灾风险评价模型的缺陷与不足,从致灾因子、孕灾因子、承灾因子和减灾因子4个方面,通过对14项评价指标的分析与计算,构建洪灾风险评价体系。洪灾风险评价体系以网络层次分析法(ANP)求解主观权重,投影寻踪法(PP)求解客观权重,主客观综合权重与集对分析理论(SPA)耦合,构建基于ANP-PP-SPA的洪灾风险评价模型。以广东省英德市为例,验证洪灾风险评价模型的适用性。计算结果表明,英德市2016年的洪灾风险属于中等级别,符合英德市2016年的实际情况。洪灾风险评价模型不仅综合考虑了评价指标间的相互关系,还较好地体现了洪灾风险的模糊性和随机性,能够为区域洪灾风险决策和洪水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土地发展权理论分析农村居民点整治中城镇建设需求、耕地资源保护、区域均衡发展三大核心要素的运作机制,分析并优化农村居民点整治中的土地发展权运作体系。[方法]文章以土地发展权作为基础,通过对农村居民点整治中实现的要素均衡进行分析,从配置与转移两大角度建立了农村居民点整治中土地发展权理论框架,并以宁波市余姚最良村村庄整治项目为例分析了其中的发展权运作体系。[结果]土地发展权理论的引入能使耕地保护、城镇发展和区域均衡发展3个要素有效融合; 土地发展权的配置遵循先量化、总量再分配的过程,配置完成的发展权可通过转移的方式实现更高程度的利用; 发展权的理念已经在农村居民点整治中有所体现,实践中土地发展权的配置对象为土地指标和经济收益,并可在拆旧区、还建区和建新区内实现转移。[结论]未来农村居民点整治中应逐步融入土地发展权理念,通过赋予其法律地位,将其纳入规划体系,制定配套规则准则,引入市场机制等举措,完善土地发展权配置和转移体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农业洪涝灾害研究使用的数据源的分析,明确农业洪涝灾害研究的现状,归纳农业洪涝灾害研究的技术与方法,分析农业洪涝灾害未来研究方向。[方法]文章以农业洪涝灾害研究所使用数据源作为索引,对基于不同数据源开展的农业洪涝灾害研究进行概述。[结果]从农业洪涝灾害研究所涉及的数据源来分析,主要包括气象水文数据、遥感数据和统计数据,从农业洪涝灾害研究所涉及的内容来分析,主要包括洪涝灾害监测、风险预警和风险评估等3个方面的内容。[结论](1)我国农业洪涝灾害研究主要为区域和小流域洪涝灾害监测和风险评估,河流、暴雨和气候与洪涝灾害、自然灾害和社会要素的洪涝灾害以及水文模型、气候模型、土壤湿度等基础研究。通过不同研究方法研究洪涝灾害风险,高度重视洪涝灾害风险管理;(2)已经形成“天—空—地”一体化洪涝灾害立体遥感监测体系,但基于遥感数据开展的农业洪涝灾害研究,主要集中在洪涝灾害监测领域,格局分析以及预警评价的研究相对薄弱;(3)农业洪涝灾害风险预警主要从脆弱性、影响性、适应性等角度对风险进行分析,得到洪涝灾害综合风险区划并进行预警;(4)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是农业洪涝风险评价中的热门方法;(5)农业洪涝灾害的评估体系缺乏统一的洪涝灾害风险理论模型与评估框架;(6)我国农业洪涝风险定量评估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公私兼顾、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为目标,提出基于使用权的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改革思路。[方法]通过理论联系实际,首先分析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逻辑基础,包括:公平的逻辑基础——土地增值收益来源,以及效率的逻辑基础——明晰的产权制度;然后以现有土地产权结构和实践经验为基础,完成新型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改革思路的提炼。[结果]在现有产权制度框架下,提炼了一个基于使用权的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改革思路与模式框架,并借鉴现阶段各地区的改革实践经验,探讨了未来可实现的具体模式与改革方向,最后提出了基于使用权的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制度保障。[结论]基于使用权的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模式更好地发挥了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规避了现有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模式的诸多弊端,较好地实现了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农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