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随着人们食品安全意识的提升,对蔬菜农药残留的研究更为全面与深入。要想保证蔬菜的安全性,必须明确不同蔬菜中农药残留的消解规律。通过试验分析3种在蔬菜生产中使用较为普遍的高效广谱性中毒杀虫剂(乐果、镍氰菊酯、氯氰菊酯),代表性地选取了4种常见蔬菜(小白菜、生菜、萝卜根、辣椒),总结了不同蔬菜农药残留与消解规律,以期为食品安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蔬菜中的农药残留是食品安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尤其夏季,既是蔬菜消费的高峰期,也是害虫的活跃时期,生产者为了赶商机,要么用超浓度的农药杀虫,要么施用农药后提前采收,造成大量蔬菜农药残留严重超标。据统计,一般情况下,夏天蔬菜的农药残留合格率比冬季低两成以上。为了减少蔬菜上的农药,人们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放在太阳下晒、用水泡、  相似文献   

3.
《致富之友》2005,(9):38-38
蔬菜的污染主要来自于农药,农药的残留及残留量的大小与农药的种类及施用技术密切相关。防止蔬菜污染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4.
把脉江阴蔬菜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江阴市高度重视蔬菜基地建设,科学规划蔬菜生产基地,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保供稳价为重点,优化蔬菜产业布局,加强蔬菜基地建设,突出科技兴菜促进了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四大成效,展现蔬菜产业发展成果一、蔬菜生产水平持续提升。一是蔬菜生产形成规模。全市现有常年蔬菜6.6万亩,冬季利用麦茬、间套种等形式扩种季节性菜地1.8万亩。二是设施蔬菜快速发展。目前全市蔬菜保护地设施总面积4.23万亩,其中温室(联栋大棚)350亩,普通大棚16173亩,小拱棚及地膜覆盖25777亩。三是蔬菜基地建设加快。全市已建成澄江街道红光  相似文献   

5.
<正>颜色太浅的绿叶菜大棚内的蔬菜远比直接光照作用下生长的好看诱人,叶子颜色浅,但营养成分肯定没法跟自然生长的应季蔬菜比。所以买绿叶菜要挑深色的。有异味的蔬菜不同于香菜、茴香等本身就有气味的蔬菜,农药残留多,或使用了劣质农药的蔬菜会有很刺鼻的异  相似文献   

6.
国内信息     
蔬菜农药残留合格率排名 今年4月,农业部组织有关质检机构对全国37个大中城市蔬菜中13种农药残留进行了2004年第二次监测,共监测52个蔬菜品种、3900个样品,按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CAC),农药残留合格率为96.4%。农药残留合格率排名前20个城市依次为上海、贵阳、南京、福州、郑州、银川、南宁、武汉、成都、大连、济南、重庆、西安、兰州、北京、合肥、寿光、长沙、青岛、杭州。 到去年底,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已经形成,全国已  相似文献   

7.
赵迪 《现代食品》2022,(3):213-215
目的:调查分析2020年周口市所售蔬菜中有机磷类、氨基甲酸类、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情况.方法:分别对2020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周口市各蔬菜售卖点进行抽样,运用气相色谱法对各类蔬菜中3大类农药进行检测.结果:共检测蔬菜137份,检出含有农药残留的蔬菜19份,农药超标的5份,137份蔬菜农药残留检出率排序为鳞茎类>茄果类...  相似文献   

8.
张健 《农家之友》2003,(21):36-37
白粉虱目前已成为温室、大棚及露天蔬菜的主要害虫,分布广、为害重,严重制约了蔬菜的产量和质量。一、白粉虱防治困难的原因1.繁殖场所多随着温室、大棚、和露地蔬菜面积不断扩增,使白粉虱一年四季  相似文献   

9.
解读     
36项标准包括8项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国家标准和28项兽药残留及生物毒素检测方法国家标准,可广泛应用于水果、蔬菜、粮谷、蜂蜜、果汁、果酒及动物组织等产品中农药、兽药残留的检测.这36项标准是对我国现有农、兽药残留检测标准体系的完善和补充,其灵敏度满足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及发达国家的限量要求,对于提升我国农产品检测技术的国际地位,破解技术壁垒,扩大农产品出口,规范农、兽药的使用,保障食品卫生安全,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刘娜  朱丽香 《现代食品》2023,(2):109-111
蔬菜和水果是大众生活的必需品,其质量问题会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各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果蔬中农药残留问题的关注和对农产品品质的管理。本文通过分析蔬菜和水果中农药残留检测的必要性,进而探讨蔬菜和水果中农药残留检测的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使我国居民在每个季节都能吃到新鲜的蔬菜,还有反季节蔬菜,极大的丰富了我国人们的餐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条件,使我国的农村经济找到新的发展模式。但是蔬菜中农药残留的问题却影响了人们的健康,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健康威胁。本文通过对蔬菜中农药残留的种类、危害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策略,希望对促进我国的食品安全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蔬菜农药残留进行检测的方法进行论证.对农药残留量检测必须对检测重要性加强认识的,对检测质量予以监控,对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方法进行优化.这对于减少日常生活中农药残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权威发布     
农业部发布二季度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负责人近日发布,2005年二季度,农业部组织有关质检机构对我国37城市蔬菜中农药残留、20城市畜产品中“瘦肉精”污染及磺胺类药物残留、5城市水产品中氯霉素污染情况,进行了本年度第二次例行监测。同时,委托有关农药检测机构对河北、浙江、贵州等12个省的43个无公害蔬菜生产创建基地县(包括9个出口基地县)核心示范区采收上市的蔬菜进行了农药残留检测。从监测结果看,37城市蔬菜农药残留合格率比上次略有提高,20城市畜产品中"瘦肉精"污染和磺胺类药物残留合格率比上次略有下降,5城市…  相似文献   

14.
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的饮食材料。目前我国仍然有部分菜农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在蔬菜遇到病虫害时忽视蔬菜品质的无害化要求,施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致使蔬菜农药残留超标。本文阐述了农药、农药残留以及农药降解的涵义,总结分析了合川区菜地农药污染的现状,最终提出了控制菜地农药污染的对策,以供菜农及农业工作者借鉴和参考,改善当地的农药污染情况。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产品的生产越来越依赖于农药、抗生素和激素等外源物质。我国农药在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用量居高不下,而农药的不合理使用必将导致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超标,影响消费者的食用安全。控制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的关键环节之一就是对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进行及时、准确的分析检测,以监控农药的合理使用,同时杜绝农药残留超标的产品上市销售,加强农药残留检测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塑料大棚保护地是一种人工小气候 ,内部环境与大田中全不相同。在塑料大棚蔬菜发生病虫害时 ,选择和使用农药应同大田有所区别。正确的选择和使用农药对及时有效地防止病虫害蔓延 ,减少用药成本 ,减少蔬菜上农药的残留量 ,减轻环境污染 ,减轻不当操作对人体直接的危害 ,对蔬菜的高效生产和保护人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一、农药的选择棚内蔬菜病虫害出现时 ,应对症下药 ,不用失效、劣质农药。对于一些剧毒农药和一些高效低毒但残效期长且有积累中毒现象的农药应严格禁止在大棚蔬菜上施用。二、用药大棚蔬菜除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外 ,还要注意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拥有果树、蔬菜、花卉、药材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约5亿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3,其中蔬菜面积较大,约1.5亿亩,居所有经济作物之首.然而有些经济作物由于受地形、土质、水源等自然条件的限制,灌溉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造成产量低,品质差.经济效益不高的局面.近年来,温室、大棚蔬菜的反季节发展较快.已成为我国上市新鲜蔬菜的支柱.但温度和水分是制约温室大棚蔬菜生长发育、影响蔬菜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因此,采用滴灌等微水灌溉技术.在温室、大棚蔬菜种植上就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8.
乔光建  马静  刘斌 《水利经济》2010,28(1):59-62
根据河北省邢台县岳垴村利用日光温室大棚种植蔬菜的实测数据,分析日光温室大棚节水效应,包括温室环境的节水作用、无土栽培节水作用和微灌技术的节水作用,结果表明,建设日光温室大棚,可以创造植物生长所需的温度、湿度、水分、养分等条件,使温室环境与外界隔绝,减少水分的蒸腾蒸发;在温室中利用栽培槽,采用无土栽培技术,一方面可减少灌溉面积,另一方面可阻止灌溉水下渗;而采用微灌技术控制灌溉水量,可根据蔬菜的生长需要供水,这3者都能达到节水的目的。在邢台县干旱缺水的丘陵山区建设日光温室大棚种植蔬菜,并与先进的节水技术、集雨技术相结合,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一种携带方便、能快速检测果品和蔬菜中超标的残留农药的仪器——“果品、蔬菜残留农药快速检测仪,”日前通过了天津市质量技监局组织的全能性检测和全方面合格考核,现已投入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20.
《农民科技培训》2005,(8):40-40
2005年二季度,农业部组织有关质检机构对我国37个城市蔬菜中农药残留、20个城市畜产品中“瘦肉精”污染及磺胺类药物残留、5城市水产品中氯霉素污染情况,进行了本年度第二次例行监测。同时,委托有关农药检测机构对河北、浙江、贵州等12个省的43个无公害蔬菜生产创建基地县核心示范区采收上市的蔬菜进行了农药残留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